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世界科幻博览》,总给人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尤其是作为每期主打的“雨果奖”和“星云奖”历年获奖作品。面对它们,你会发现你苦思冥想了许多年的科幻构思,原来早就被那些前辈作家们轻松地思考和创作过了。只不过这些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掺杂着明显的神话和童话色彩,比如古堡和幽灵什么的,而波尔·安德森又对这些格外垂青。
《悲剧之歌》深刻地反映出在电脑管理社会的时代,个性化人类的极端痛楚,对于系统与个体的关系描述得十分逼真,宛若“矩阵”(也就是中译的《黑客帝国》)世界的原始版本——别忘了那可是在20世纪70年代啊!“假如SUM的记忆存储不是永久性的,那么,我的女人,她的灵魂的残余岂不是正孤零零地在凄冷的世界里游荡,意识不到任何东西,除了知道生命已失去——不!”这段描写,仿佛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那些被“回收站”无情丢弃的电子信息——笔者刚刚写完此文就摔了笔记本,幸亏已提前拷出。
故事起源于主人公妻子之死,他希望用自己对SUM(相当于管理社会的大电脑吧)的颂扬歌声来换取妻子的重生。可惜主人公的妻子不符合再生条件,于是要求被断然拒绝——其实并不“断然”,本来SUM还是给了主人公机会的。
我无意指摘大师的思想观点和创作理念,但还是认为他在《悲剧之歌》中倾向于以个人感情来代替理智。为了复活自己的女人而期望颠覆系统,毕竟不是什么高尚之举。假如所有人都听凭自己的情感行事,那么整个社会的秩序安在?事实上 ,SUM对主人公的评价十分准确:“你很独特,恕我直言。你选择异性的偏僻只是你迷信的个性和返祖倾向的一种表现。不过,和普通人不一样,你采取坚强、现实的态度来应对这个世界。”而这样一个人,在一个崇尚精准的社会里自然不合时宜,或者说他那一曲曲悲歌属于明显的不和谐音。
“记住,在SUM统治人类之前,整个人类,每一个活过的人,精神都是不正常的,是SUM带给他们秩序、理性和内心的安宁。”——这话很伤人类的自尊,但多少有点话糙理不糙的意思。
当然我们知道,作者本想表达所谓的人性。其实人性是可以用很多种故事和方式来表达的。
白描是一种方式。《误差范围》就是这样一篇相当冷静的科幻作品,它表达了人性中的私欲与贪婪,以受害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为私欲所攫取的女科研人员的经历:她夺走了女友的职位,夺走了女友的成果,最后还夺走了女友的爱人;她利用纳米技术使自己青春永驻,可无法怀孕生产的副作用却导致她的机体不够稳定。最终的结局出人意料。文中特别提到了那个著名的“开水青蛙”实验(青蛙被置入开水会即刻跳出,置入温水加热则会慢慢适应而死),并对此提出怀疑。其实早有研究人员声称,这个实验似乎是一个“想当然”的实验,前不久有人曾实验如下:把青蛙丢进开水,它一下就翻肚皮死了;而先把青蛙置于冷水并把冷水慢慢烧热,水温稍有变化青蛙却一下就跳了出来。
讽刺是一种方式。《亡者的新希望》以辛辣的讽刺口吻揶揄了那些垃圾邮件制造者。但戏剧性的只是尾声,前面部分相当正统,按部就班地描述了人类以信息形态生存的不同方式。可到了结尾,作者突然笔锋一转,让主人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蹄子,成为谚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直观表达。其实题目还可斟酌,换成《请按删除键》更显响亮。
而爱情,则是比较美丽的一种方式。非常喜欢《一九二三年科幻故事》,尽管它是那么的幻却没有多少科——其实这是作者的误会了,因为我们并不否认这样的科幻。按照作者的说法:“而这篇创作时间跨度达三年之久的短篇小说,也是我最为珍惜的创作探索之一。”——的确值得珍惜。整篇作品好似涓涓细流,其阅读感受有如作品中所描述的感觉:“有一条细流在我胸中震荡、流淌,麻酥酥的,带着异样的甜蜜的痛楚。”只有在这种文字中,如凌晨、赵海虹这些科幻女作家,才被还原成为女人。
有时候,轻松也是一种方式。那几个小短篇显然采用了这种方式:
——《最终兵器的漂流》描述了未来武器看管者的不幸命运。开头有点像A.E.范·沃格特的《休眠的艾拉尔》,这一秘密武器最终会如“艾拉尔”一样突然启动吗?再读下去,又以为是弗雷德里克·布朗的《发狂的宇宙》,平行错乱的时空将给主人公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可最终结局还是出人意料,原来主人公邂逅了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毫无疑问,一定是即将沉没的,因为这不但是她的处女航也是她唯一的一次航行。难道主人公所在的冰山,就是撞沉了泰坦尼克号的那一座?
最后,惊悚也是一种方式,当然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未能出生的人》采用了这种方式。
由两位巴西作者合写的《未能出生的人》俨然是好莱坞恐怖电影的文学剧本。故事进展得很快,科学家用堕胎的死婴做人体复活实验(那个SUM该不是从这里学到的再生方法吧)。之所以使用死婴,是因为“让机体死而复生的关键在于大脑,大脑如果缺氧,哪怕只有几分钟,也会受到无法挽回的损伤。但是胚胎的神经系统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其细胞组织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因此未出生的胎儿是最理想的实验材料”。
故事先展示了母子连心的独特现象,但很快被复活的死婴便成了《马纳提森林的阴影》中怪兽般的复仇者——《马纳提森林的阴影》也是一部有关生物异常的科幻小说。在一连串嗜血杀戮之后,那名“死婴怪物”成功地逃离出人类的视野。结尾就更像好莱坞了:“至于那个怪物,则消失在了城市的下水道里。他的智力在飞速发展,他在想,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他要变得更强大,他要学会更多的东西。准备有朝一日,他要为了他被剥夺的出生权、为了他不合理的生存状态而报复这个世界,释放他所有的愤怒。”
——人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毫无逻辑的联想,在此只撷其一:所有有关怪物的科幻小说,都起源于玛丽·雪莱那深刻的诅咒!
《悲剧之歌》深刻地反映出在电脑管理社会的时代,个性化人类的极端痛楚,对于系统与个体的关系描述得十分逼真,宛若“矩阵”(也就是中译的《黑客帝国》)世界的原始版本——别忘了那可是在20世纪70年代啊!“假如SUM的记忆存储不是永久性的,那么,我的女人,她的灵魂的残余岂不是正孤零零地在凄冷的世界里游荡,意识不到任何东西,除了知道生命已失去——不!”这段描写,仿佛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那些被“回收站”无情丢弃的电子信息——笔者刚刚写完此文就摔了笔记本,幸亏已提前拷出。
故事起源于主人公妻子之死,他希望用自己对SUM(相当于管理社会的大电脑吧)的颂扬歌声来换取妻子的重生。可惜主人公的妻子不符合再生条件,于是要求被断然拒绝——其实并不“断然”,本来SUM还是给了主人公机会的。
我无意指摘大师的思想观点和创作理念,但还是认为他在《悲剧之歌》中倾向于以个人感情来代替理智。为了复活自己的女人而期望颠覆系统,毕竟不是什么高尚之举。假如所有人都听凭自己的情感行事,那么整个社会的秩序安在?事实上 ,SUM对主人公的评价十分准确:“你很独特,恕我直言。你选择异性的偏僻只是你迷信的个性和返祖倾向的一种表现。不过,和普通人不一样,你采取坚强、现实的态度来应对这个世界。”而这样一个人,在一个崇尚精准的社会里自然不合时宜,或者说他那一曲曲悲歌属于明显的不和谐音。
“记住,在SUM统治人类之前,整个人类,每一个活过的人,精神都是不正常的,是SUM带给他们秩序、理性和内心的安宁。”——这话很伤人类的自尊,但多少有点话糙理不糙的意思。
当然我们知道,作者本想表达所谓的人性。其实人性是可以用很多种故事和方式来表达的。
白描是一种方式。《误差范围》就是这样一篇相当冷静的科幻作品,它表达了人性中的私欲与贪婪,以受害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为私欲所攫取的女科研人员的经历:她夺走了女友的职位,夺走了女友的成果,最后还夺走了女友的爱人;她利用纳米技术使自己青春永驻,可无法怀孕生产的副作用却导致她的机体不够稳定。最终的结局出人意料。文中特别提到了那个著名的“开水青蛙”实验(青蛙被置入开水会即刻跳出,置入温水加热则会慢慢适应而死),并对此提出怀疑。其实早有研究人员声称,这个实验似乎是一个“想当然”的实验,前不久有人曾实验如下:把青蛙丢进开水,它一下就翻肚皮死了;而先把青蛙置于冷水并把冷水慢慢烧热,水温稍有变化青蛙却一下就跳了出来。
讽刺是一种方式。《亡者的新希望》以辛辣的讽刺口吻揶揄了那些垃圾邮件制造者。但戏剧性的只是尾声,前面部分相当正统,按部就班地描述了人类以信息形态生存的不同方式。可到了结尾,作者突然笔锋一转,让主人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蹄子,成为谚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直观表达。其实题目还可斟酌,换成《请按删除键》更显响亮。
而爱情,则是比较美丽的一种方式。非常喜欢《一九二三年科幻故事》,尽管它是那么的幻却没有多少科——其实这是作者的误会了,因为我们并不否认这样的科幻。按照作者的说法:“而这篇创作时间跨度达三年之久的短篇小说,也是我最为珍惜的创作探索之一。”——的确值得珍惜。整篇作品好似涓涓细流,其阅读感受有如作品中所描述的感觉:“有一条细流在我胸中震荡、流淌,麻酥酥的,带着异样的甜蜜的痛楚。”只有在这种文字中,如凌晨、赵海虹这些科幻女作家,才被还原成为女人。
有时候,轻松也是一种方式。那几个小短篇显然采用了这种方式:
——《最终兵器的漂流》描述了未来武器看管者的不幸命运。开头有点像A.E.范·沃格特的《休眠的艾拉尔》,这一秘密武器最终会如“艾拉尔”一样突然启动吗?再读下去,又以为是弗雷德里克·布朗的《发狂的宇宙》,平行错乱的时空将给主人公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可最终结局还是出人意料,原来主人公邂逅了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毫无疑问,一定是即将沉没的,因为这不但是她的处女航也是她唯一的一次航行。难道主人公所在的冰山,就是撞沉了泰坦尼克号的那一座?
最后,惊悚也是一种方式,当然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未能出生的人》采用了这种方式。
由两位巴西作者合写的《未能出生的人》俨然是好莱坞恐怖电影的文学剧本。故事进展得很快,科学家用堕胎的死婴做人体复活实验(那个SUM该不是从这里学到的再生方法吧)。之所以使用死婴,是因为“让机体死而复生的关键在于大脑,大脑如果缺氧,哪怕只有几分钟,也会受到无法挽回的损伤。但是胚胎的神经系统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其细胞组织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因此未出生的胎儿是最理想的实验材料”。
故事先展示了母子连心的独特现象,但很快被复活的死婴便成了《马纳提森林的阴影》中怪兽般的复仇者——《马纳提森林的阴影》也是一部有关生物异常的科幻小说。在一连串嗜血杀戮之后,那名“死婴怪物”成功地逃离出人类的视野。结尾就更像好莱坞了:“至于那个怪物,则消失在了城市的下水道里。他的智力在飞速发展,他在想,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他要变得更强大,他要学会更多的东西。准备有朝一日,他要为了他被剥夺的出生权、为了他不合理的生存状态而报复这个世界,释放他所有的愤怒。”
——人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毫无逻辑的联想,在此只撷其一:所有有关怪物的科幻小说,都起源于玛丽·雪莱那深刻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