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公共服务一直归属政府投资和管理,公共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服务质量和效益差的矛盾尤为突出,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公共服务市场化具体实践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下企业的定位与发展。
[关键词] 公共服务市场化 实践模式 企业定位与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就是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的方向和切入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必将使我国的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竞争加剧,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下我国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是现阶段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市场化”是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传统政府管理的主要弱点就在于公共服务供应缺乏竞争,事实上大多数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垄断供应的。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服务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公众满意度低、政府可信度下降。打破这种垄断格局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让私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应, 通过在公共部门内部构建一种模拟市场机制运作的“内部市场”结构,从而将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压力带入公共服务领域。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把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部分社会服务,通过合同出租、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转交给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或者其他社会法人团体,由这些团体按照合同要求和“成本—效益”最优方式为公民提供服务,政府在此则承担财政资金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考评的责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运动的推动下,以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普遍实行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浪潮迅速席卷世界,并逐步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的主流方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吸收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课题,同样也是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具体实践模式
就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主要包括合同出租、公私合作、使用者付费和补贴制度等主要形式。
1.合同出租
合同出租是指政府决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将公共服务转包出去,由私营部门或非营利部门与政府签订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合同,而政府则以纳税人的税收去购买承包商提供的公共服务,并依据合同对承包商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2.公私合作
在公私合作模式下,政府不需要出资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而是以政府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建设或提供某项公共服务,并允许承包商有投资收益权。
3.使用者付费
即消费者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服务时必须向政府支付部分成本费用。按“谁享用、谁付费”的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在使用者付费模式下,服务的生产者一般是政府,享受服务的消费者直接向政府购买服务。
4.补贴制度
即政府对于需要鼓励的收费公共服务进行的补贴。补贴通常有两种方式: 补助和凭单。补助是一种政府给予生产者的补贴,补助的形式可能是提供一定的资金,也可能是提供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或贷款担保。凭单是政府部门给予有资格消费某种服务的个体发放的优惠券,有资格接受凭单的个体在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务生产组织中“消费”他们手中的凭单,然后政府用现金兑换各组织接收的凭单。
综上所述,特定的公共服务由企业组织来提供,正是利用其竞争性和活力,来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和激发效率的提高。由于企业的特性所在,提供公共服务最有效的范围在于部分准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
三、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定位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政府供应显然已不能满足由所有制形式多元化所产生的消费主体多元、需求形式多元的现实需要。要使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供给方面必须引入竞争,公共服务市场化要求政府退出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直接供给,即政府不再是这部分公共服务的生产者,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所产生的一个大的市场。那就是公共服务提供的多元化,使得我国的私有和国有企业都有机会通过这一市场获得利益,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我国的企业应该如何定位和发展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从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来说,过去传统的政府服务是以政府为本,现在的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是“民本位”。随着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一员更应该适应“民本位”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全面和谐的工作基础与环境,重塑员工的主体作用,激励员工积极性,最终实现使全体员工能够共同拥有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竞争力。
2.企业应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随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合同出租、公私合作等各种将企业引入公共服务提供领域的方式将逐渐增多,这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间为了争夺公共服务领域市场的竞争,所以企业应该不断的务实创新,跟随自身多元化经营领域的发展不断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取得利益最大化,但是公共服务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效率兼顾公平,不仅仅考虑效率还要更多的考虑公平,这就要求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企业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进入21 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指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由企业承担的对多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即企业除了要对股东负责外,还要承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些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也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而公共服务的发展的基本导向正是“民本位”,所以企业要不断增强和培育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需求。
3.企业之间,企业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合作日趋增多和重要
隨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不断加快,单一的企业并不一定能够进行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就需要企业之间不断的加强合作或者结合成为联盟企业,一起成为特定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
在我国,“第三部门主要有各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转型中的事业单位、群众性组织、中介组织和各种行业协会等等”。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同样使第三部门成为公共服务提供者之一,企业在某些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往往会出现“搭便车”问题的困境。另外企业在提供私人物品时也有一些功能缺陷。这就造成了政府和企业的“夹缝地带”,即两者都不能有效的供给公共服务的领域。而第三部门作为非盈利组织,具有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功能发达且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灵活机动等优点,因而较适于填补这个空白地带。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加强和第三部门的合作,进行有效的互补,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J].北方经济,2005(4)
[2] 程样国韩艺: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4,(4)
[3]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J].人民论坛,2006,(3)
[4]单维民: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地名,2007, (3)
[5](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南希·李(Nancy Lee) :企业的社会责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美)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何增科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公共服务市场化 实践模式 企业定位与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就是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的方向和切入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必将使我国的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竞争加剧,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下我国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是现阶段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市场化”是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传统政府管理的主要弱点就在于公共服务供应缺乏竞争,事实上大多数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垄断供应的。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服务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公众满意度低、政府可信度下降。打破这种垄断格局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让私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应, 通过在公共部门内部构建一种模拟市场机制运作的“内部市场”结构,从而将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压力带入公共服务领域。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把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部分社会服务,通过合同出租、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转交给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或者其他社会法人团体,由这些团体按照合同要求和“成本—效益”最优方式为公民提供服务,政府在此则承担财政资金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考评的责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运动的推动下,以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普遍实行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浪潮迅速席卷世界,并逐步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的主流方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吸收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课题,同样也是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具体实践模式
就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主要包括合同出租、公私合作、使用者付费和补贴制度等主要形式。
1.合同出租
合同出租是指政府决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将公共服务转包出去,由私营部门或非营利部门与政府签订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合同,而政府则以纳税人的税收去购买承包商提供的公共服务,并依据合同对承包商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2.公私合作
在公私合作模式下,政府不需要出资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而是以政府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建设或提供某项公共服务,并允许承包商有投资收益权。
3.使用者付费
即消费者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服务时必须向政府支付部分成本费用。按“谁享用、谁付费”的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在使用者付费模式下,服务的生产者一般是政府,享受服务的消费者直接向政府购买服务。
4.补贴制度
即政府对于需要鼓励的收费公共服务进行的补贴。补贴通常有两种方式: 补助和凭单。补助是一种政府给予生产者的补贴,补助的形式可能是提供一定的资金,也可能是提供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或贷款担保。凭单是政府部门给予有资格消费某种服务的个体发放的优惠券,有资格接受凭单的个体在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务生产组织中“消费”他们手中的凭单,然后政府用现金兑换各组织接收的凭单。
综上所述,特定的公共服务由企业组织来提供,正是利用其竞争性和活力,来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和激发效率的提高。由于企业的特性所在,提供公共服务最有效的范围在于部分准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
三、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定位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政府供应显然已不能满足由所有制形式多元化所产生的消费主体多元、需求形式多元的现实需要。要使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供给方面必须引入竞争,公共服务市场化要求政府退出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直接供给,即政府不再是这部分公共服务的生产者,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所产生的一个大的市场。那就是公共服务提供的多元化,使得我国的私有和国有企业都有机会通过这一市场获得利益,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我国的企业应该如何定位和发展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从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来说,过去传统的政府服务是以政府为本,现在的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是“民本位”。随着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一员更应该适应“民本位”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全面和谐的工作基础与环境,重塑员工的主体作用,激励员工积极性,最终实现使全体员工能够共同拥有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竞争力。
2.企业应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随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合同出租、公私合作等各种将企业引入公共服务提供领域的方式将逐渐增多,这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间为了争夺公共服务领域市场的竞争,所以企业应该不断的务实创新,跟随自身多元化经营领域的发展不断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取得利益最大化,但是公共服务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效率兼顾公平,不仅仅考虑效率还要更多的考虑公平,这就要求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企业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进入21 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指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由企业承担的对多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即企业除了要对股东负责外,还要承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些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也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而公共服务的发展的基本导向正是“民本位”,所以企业要不断增强和培育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需求。
3.企业之间,企业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合作日趋增多和重要
隨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不断加快,单一的企业并不一定能够进行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就需要企业之间不断的加强合作或者结合成为联盟企业,一起成为特定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
在我国,“第三部门主要有各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转型中的事业单位、群众性组织、中介组织和各种行业协会等等”。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同样使第三部门成为公共服务提供者之一,企业在某些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往往会出现“搭便车”问题的困境。另外企业在提供私人物品时也有一些功能缺陷。这就造成了政府和企业的“夹缝地带”,即两者都不能有效的供给公共服务的领域。而第三部门作为非盈利组织,具有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功能发达且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灵活机动等优点,因而较适于填补这个空白地带。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加强和第三部门的合作,进行有效的互补,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J].北方经济,2005(4)
[2] 程样国韩艺: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4,(4)
[3]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J].人民论坛,2006,(3)
[4]单维民: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地名,2007, (3)
[5](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南希·李(Nancy Lee) :企业的社会责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美)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何增科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