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如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时,我先向学生指出了这个时期历史的主流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接着介绍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分为三个时期: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和欧洲进一步建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胜利。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途经有三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确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确立。这种讲解使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有一个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三、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點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匈牙利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来,当时有学生提出:“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合并,为什么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立刻有学生告诉他,因为社会民主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共产党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匈牙利共和国。我对他的回答予以了肯定。那么为什么社会民主党同意了共产党的条件?社会民主党把政权拱手交给共产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答:社会民主党无力一党支撑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掌握着武装力量。从而使学生理解,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和平过渡。因此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能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第三,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的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将来走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数学素质中的关键要素,“数形结合”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贯穿人教B版教材的主线,本文结合人教B版几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谈一谈如何在高中数学各个知识模块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画图;识图;用图  【中图分类号】G633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数学素质中的关键要素,数学思
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直接观察Nd:YAG激光联合平阳霉素(PYM)对兔耳静脉血管的作用,探讨二者联合对静脉畸形的疗效,从而为联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更好的治疗静脉畸形寻找新的
地理课的四步骤演绎式导读,是一种以阅读理解为基本形式,旨在指导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随着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过渡,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日益成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四步骤演绎式导读就是我们在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尝试。  
期刊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本文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出几种途径:用讨论法磨砺创造性思维,用比较法训练创造性思维,用质疑法促进创造性思维,用想象法拓展创造性思维,用评估法激励创造性思维,文中引用名言结合实例,说明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新;讨论法磨砺;比较法训练;质疑法促进;想象法拓展;评估法激励;创造性思维  【中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语言来自生活,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体现。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  【关键词】: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4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语言源于生活,脱
内容提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们应鼓励学生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并敢向权威挑战,向习惯挑战。我们要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考虑问题,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一、利用学科的特点,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二、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三、数学教学的创新性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四、鼓励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