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大学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现状却与之相悖。为了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有必要探讨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出改进策略。理性依据就是以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启发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开启了独特的研究视野。文化哲学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自我超越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关键词]个性塑造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文化哲学 自我超越 创造性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也随之发展,而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却迟迟未能有效改进。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入学时英语口语能力分化严重,给英语口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度。而高校英语的有限课时中,口语所占的比例屈指可数,其中以基础知识的讲授,口语技能的说教为主,缺少对学生独立个体的培养。大学口语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与教学实践脱节。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困境
1.学校培养规划死板
目前,高校都会制定自己的教学培养计划,而英语教学的课时安排都已经是固定的。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中,85%—90%的课时是以英语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的,对于口语的课时安排少于5%。
各个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不同,有的学校,虽然有英语口语课,但是,由于英语教学任务重,课时相对不足的种种原因,在实践中并未很好的执行。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时安排为例,第1周——第3周军训;第4周——第18周,每周4节英语读写课,1节听说课。广州大学松田学院08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第一学期的英语课时数分布为读写课程占60/76,约占英语教学的79%,而口语和听力一共才占英语教学的21%。松田学院大英教学实践中,听力的内容又占了听说课的80%—90%,实际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课时,不到10课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口语水平差异化,引导学生方法匮乏
高校教师口语水平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平时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口语好,肯定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学生会通过模仿老师口语而得到启发。如果,英语教师自身口语差,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除了英语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差异化,好的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对教学安排无计划,发散性太强,无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理解难点。另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低头看书,师生缺少互动。学生缺少开口的动机,口语能力不进反退。
3.学生开口难
因为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在实际中,缺少使用第二语言的环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口语现状。少数学生重视英语口语,并主动寻找练习口语的机会,大多数英语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怯于开口,害怕说错被笑话,少数英语水平差的同学,觉得自己不具有说英语的实力,因此保持沉默,也很少去主动提高英语水平。
4.口语训练无法做到“学生为中心”
要提高英语口语,关键是要学生开口,而在数量严重不足的英语口语课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教师组织不力,就会让这样珍贵的提升口语机会变成浪费时间。大多数英语口语教学都变成了汉语交流,或者教师自己英语流利的自说自话。学生的中心位置被挤占,变成了被动的听众,对于英语口语越来越沉默。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应转向学生个性塑造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学校培养计划之内,高效率的安排教学计划,总体上要有明确的重点,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层次,又要细致到每一节课的安排,内容要充实,并且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传统的教育注重语法、语言形式的死记硬背,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口语能力差,而且缺少独特的个性魅力。因此,必须转向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内容,对他们当前的情况了解。口语教学中,在分组练习、双人练习、单人陈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用英语思维的训练会让学生超越自我,不单纯的记住生词、短语、或者是句子,关键是要深入这些语言材料去思考。更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个体的口语给出不同的改进建议,因材施教根本上是对学生的尊重,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不能强迫所以学生都用“Fine,thank you,and you?”来回答“How are you?”每个人的反映不同,教师要尽量保持学生的个性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不当之处要指出,并给出改善建议。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塑造,不仅有利用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和口语的质的飞跃,而且也真正在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大学生个性塑造并非空中楼阁,其理性支柱就是文化哲学。
以文化哲学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以文化哲学的视角剖析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激发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批判,完成自我超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因而学生不应被当作局部的、孤立的个体,或者只是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英语口语教育。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恰当表达自我的同时,具有完整的人格、情感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将掌握口语技能作为找工作的优越条件,教育变得具有功利性,而它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培养,因而在教学中只注重逻辑化和系统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整体培养。
这样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是与文化哲学相悖的,文化哲学是“以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为核心的人本精神,以此来促使人内在地建构起现代的价值取向,使人不再满足于自在的“是什么”的文化模式,而能自觉地超越传统日常生活方式的自在性,以“为什么”和“应如何”的自觉态度来对待生存,从而确立起自由自觉的、理性的、契约的、法治的现代文化模式。”[1]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课时不足,导致学生没有机会练习口语,而更加忽略口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仅有的口语课中,教学的主体也是传授口语技巧,告诉学生这个句子用英语表达“是什么”,不培养学生自觉思考“为什么”和“应如何”的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阻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塑造。以死板单向的传播方式进行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是非人文的,是违背人文精神的。
文化哲学引导人们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回归对学生本身的完整性、独立性、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关照中。和谐社会,是国家对文化哲学理解和运用的大环境,在英语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把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2]大学英语口语的教育必须借助文化哲学进行新一轮改革。
参考文献:
[1]衣俊卿.【J】《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求是学刊》,1999年第1期,12页.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增城
[关键词]个性塑造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文化哲学 自我超越 创造性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也随之发展,而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却迟迟未能有效改进。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入学时英语口语能力分化严重,给英语口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度。而高校英语的有限课时中,口语所占的比例屈指可数,其中以基础知识的讲授,口语技能的说教为主,缺少对学生独立个体的培养。大学口语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与教学实践脱节。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困境
1.学校培养规划死板
目前,高校都会制定自己的教学培养计划,而英语教学的课时安排都已经是固定的。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中,85%—90%的课时是以英语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的,对于口语的课时安排少于5%。
各个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不同,有的学校,虽然有英语口语课,但是,由于英语教学任务重,课时相对不足的种种原因,在实践中并未很好的执行。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时安排为例,第1周——第3周军训;第4周——第18周,每周4节英语读写课,1节听说课。广州大学松田学院08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第一学期的英语课时数分布为读写课程占60/76,约占英语教学的79%,而口语和听力一共才占英语教学的21%。松田学院大英教学实践中,听力的内容又占了听说课的80%—90%,实际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课时,不到10课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口语水平差异化,引导学生方法匮乏
高校教师口语水平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平时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口语好,肯定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学生会通过模仿老师口语而得到启发。如果,英语教师自身口语差,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除了英语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差异化,好的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对教学安排无计划,发散性太强,无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理解难点。另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低头看书,师生缺少互动。学生缺少开口的动机,口语能力不进反退。
3.学生开口难
因为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在实际中,缺少使用第二语言的环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口语现状。少数学生重视英语口语,并主动寻找练习口语的机会,大多数英语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怯于开口,害怕说错被笑话,少数英语水平差的同学,觉得自己不具有说英语的实力,因此保持沉默,也很少去主动提高英语水平。
4.口语训练无法做到“学生为中心”
要提高英语口语,关键是要学生开口,而在数量严重不足的英语口语课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教师组织不力,就会让这样珍贵的提升口语机会变成浪费时间。大多数英语口语教学都变成了汉语交流,或者教师自己英语流利的自说自话。学生的中心位置被挤占,变成了被动的听众,对于英语口语越来越沉默。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应转向学生个性塑造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学校培养计划之内,高效率的安排教学计划,总体上要有明确的重点,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层次,又要细致到每一节课的安排,内容要充实,并且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传统的教育注重语法、语言形式的死记硬背,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口语能力差,而且缺少独特的个性魅力。因此,必须转向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内容,对他们当前的情况了解。口语教学中,在分组练习、双人练习、单人陈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用英语思维的训练会让学生超越自我,不单纯的记住生词、短语、或者是句子,关键是要深入这些语言材料去思考。更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个体的口语给出不同的改进建议,因材施教根本上是对学生的尊重,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不能强迫所以学生都用“Fine,thank you,and you?”来回答“How are you?”每个人的反映不同,教师要尽量保持学生的个性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不当之处要指出,并给出改善建议。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塑造,不仅有利用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和口语的质的飞跃,而且也真正在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大学生个性塑造并非空中楼阁,其理性支柱就是文化哲学。
以文化哲学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以文化哲学的视角剖析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激发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批判,完成自我超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因而学生不应被当作局部的、孤立的个体,或者只是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英语口语教育。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恰当表达自我的同时,具有完整的人格、情感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将掌握口语技能作为找工作的优越条件,教育变得具有功利性,而它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培养,因而在教学中只注重逻辑化和系统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整体培养。
这样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是与文化哲学相悖的,文化哲学是“以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为核心的人本精神,以此来促使人内在地建构起现代的价值取向,使人不再满足于自在的“是什么”的文化模式,而能自觉地超越传统日常生活方式的自在性,以“为什么”和“应如何”的自觉态度来对待生存,从而确立起自由自觉的、理性的、契约的、法治的现代文化模式。”[1]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课时不足,导致学生没有机会练习口语,而更加忽略口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仅有的口语课中,教学的主体也是传授口语技巧,告诉学生这个句子用英语表达“是什么”,不培养学生自觉思考“为什么”和“应如何”的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阻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塑造。以死板单向的传播方式进行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是非人文的,是违背人文精神的。
文化哲学引导人们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回归对学生本身的完整性、独立性、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关照中。和谐社会,是国家对文化哲学理解和运用的大环境,在英语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把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2]大学英语口语的教育必须借助文化哲学进行新一轮改革。
参考文献:
[1]衣俊卿.【J】《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求是学刊》,1999年第1期,12页.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