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民忧、纾民困、谋民利”,
从参选区议员的那一刻,
他的心中已经装着使命,
有时,他是一位“战士”,
为社区居民的利益奋战在前线;
有时,他是一位“智者”
为改善社区环境竭尽全力。
二十四年间,如亲似友的“根叔”,
心中最重视的,
一直是民生、民心和民利。
倾情二十四载 从无到有
1991年,黄容根先生第一次参加区议会选举,成功当选,1992年初,他第一次担任区议员,至今,已有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经由他处理过的大小事件已经超过十万件,他多次爭取,锲而不捨,为居民换来了环境的改善、设施的增加,以及社区的祥和。大家亲切地称呼他“根叔”,甚至七八十岁的长者亦这样称呼他,这个“根叔”的称谓已然超越了年龄的界限,这是大家对他的尊称,折射出黄容根先生对这个社区的倾情付出。
刚当选区议员不久,大埔区的设施还不完善,1994年,他与政府部门沟通,要求修建一座扶手电梯,方便长者上落。在太和邨有座人行天桥,居民需要经过这座天桥从住宅区到对面的酒楼、茶楼用餐、喝茶,人来人往。由於天桥未设空调,天气热的时候,不少市民出现中暑情况,黄容根先生与政府部门提议在天桥加建空调,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爭取,在邀请当时的房屋署署长亲自感受夏日炎炎时途径天桥的感受後,获得批准,此後,除了天桥处,太和邨的许多地方都增加了空调设施。
大埔区的火车站每每火车经过之时,噪音大,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1993年,黄容根先生向政府申请加建隔音屏障,並与铁路部门开会商讨,铁路部门亦表示计划加建隔音屏障,於是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哪处先建设?黄容根先生想到了一个办法——以人口的比例来决定。因为隔音屏障的加建有关民生,如此,更合乎“以民为先”的情理。就这样,太和邨成为了第一个建设隔音屏障的屋邨,它的建设,大大较少了噪音污染,当地居民高兴不已。
太和邨安和、翠和、丽和及宝雅苑居民从宝雅路进入林村河行人径,灌木丛生,一道石壆将宝雅路与林村河路阻隔,居民走出公路,险象横生。1995年,黄容根先生成功要求政府将石壆打通,如此,居民可安全地直接走进林村河畔。他从无到有爭取修建通道,在道路两边种上树和草,路中修成水泥路,此外,道路周边的维修也开展了,方便市民通行。随着地方发展,黄容根先生多次要求政府扩宽道路,改良斜度。经过两年的时间爭取,获得批准,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後因为道路中牵涉一些通讯设施,修建时间被迫延後,工程於2015年6月29正式开工,黄容根先生多次来到施工现场,观察施工情况。8月初竣工。至此,市民终於有条“好路”可以通行。
他曾对太和邨以及其它屋邨的一万户居民的居屋维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千户居屋需要维修,黄容根先生与房屋署沟通,对需要維修的居民进行维修,解决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屋问题。
心繫渔农 皆为渔农
黄容根先生的本业是渔民,虽然,他早已经不再下海打渔,但他对海、对渔业的感情还一如往昔,为渔民爭取权益也一次次立在他的心头。
1998年,黄容根先生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之时,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政策组了解香港是否有渔农业政策,在获得“没有”这个答案之後,他曾经深思——中国是农业立国的大国,为何不考虑设定香港渔农业政策?原来,渔农业从七十年代开始已经逐渐式微,这对於香港这个蓬勃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来说,渔农业是否存在已经不再重要,包括捕鱼、种植和饲养在内的渔农业从业者三万多人,存留下来的四百多个养豬厂、三百多个养鸡场、几千农民、四万多渔民,以及由此业带动的其他就业人数六十万人左右,处於“自生自灭”、甚至被“填海”等政策“扑灭”的困境中,能夠生存下来,在大家的眼中,已然是奇蹟。
作为香港立法会渔农界代表的黄容根先生心急如焚,他写下了四五个方案来改变渔农业的现状,提出有机农业、休閒渔农业、生态旅遊的概念,学习内地经验,发展水产养殖,等将香港渔农业重新定位,变为转型中的行业,从如何环保、如何处理海洋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持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带领整个渔农业转型,包括运送遊客去钓鱼、观赏珊瑚、海景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黄容根先生二十多次前往北京,与农业部负责人商讨,从2006年到2009年,黄容根先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为香港渔民爭取到了每年百分之五十的补贴,资金在二十五亿左右。广大渔民为之欢喜。
黄容根先生一心为渔农界爭取福利,渔农界对他满怀信任,在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渔农界功能界别中,黄容根先生获得了160个团体中145个团体的支持,而且他是唯一获有效提名的候选人,並自动当选。2012年,他从立法会中荣退。在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下,重新接手曾经因为忙於立法会工作而放下的新界渔民联谊会,担任理事长。再次在与渔农业有关的社团中,为渔农业从业者思索出路与新的发展。
为国为港为民的使命
区议员生涯二十多载,每一天他都是忙碌的,“当官只为民做主”是他冠以“议员”身份之日起,便已有的使命。他是一位“战士”,为社区居民的利益奋战在前线;有时,他是一位“智者”,为改善社区环境竭尽全力。
黄容根先生对於自己服务的大埔区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我从担任第一届区议员的时候,就在这个选区,这里的居民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因此,他回报以更真诚、更细緻、更贴心的服务。第一届选举之时,包括黄容根先生自己在内,共有四人参与选举,竞选的过程竞爭十分激烈,他最後以领先於第二名参选人四百多票成功当选。他十分珍惜这个来自不易的机会,社区中大小事情,他都热心参与其中,用心帮市民解决排忧解难。那个他服务的社区,就如同一个家,让黄容根先生感觉温暖、亲切,他最乐意看到的是居民相亲相爱,居民安居乐业。 在他的办事处,每天早上九点半开始接待每一位来这里聊天或求助的居民,晚上十点半之前,这里的灯依然亮着,这个地方是香港最晚熄灯的办事处之一,也是工作时间最长的办事处。黄容根先生有三个助理,晚上轮流值班,随时为居民解决难题。他对助理要求严格,他说:“要礼貌地对待每一位走进办事处大门的人,无论对方是过来閒谈,或是有事求助,都要用心帮助居民,这是做服务工作最基础的职责。”他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为居民着想,对这里的居民如亲似友一般。在他竞选区议员历史中,儘管每一届都有竞爭对手,竞爭最激烈的一次是他同时与民主党、自由党人士三人竞选,最後以高於对方二者之和的票数赢得了选举。
二十四年的议员历程,让黄容根先生对於议员服务的流程轻车熟路,深圳人大幹部培训中心主任在听过他讲的课之後,聘请其为担任全国人大深圳培训基地、深圳人大幹部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为内地的人大代表讲解香港议员的运作流程、议员的历史和职责等,从2013年到2014年,他安排了二十五堂课,在讲课的同时提升自己,亦为内地的服务献智献力。
在黄容根先生的概念里,做议员或其它,“爱国”是一切身份和工作的前提,不久前,他在好友黄国财先生的邀请下,联同多人一起成立了香港中华黄氏宗亲联谊会,2015年8月8日这天举行了成立庆典。黄容根先生说:“我们的宗旨是爱国爱港爱家乡,希望通过团结乡亲们,让香港社会更加和谐。”而黄容根先生心中的目标是:服务大众,服务市民,团结更多人,支持国家,支持香港。
二十四年,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已然记不清大埔区的大街小巷,黄容根先生走了多少次,大埔区的每一个角落,他都无比熟悉,艳阳下,汗湿了衣襟,他依然在毫无遮挡的路上,监督、检查道路设施修建的进度;风雨中,雨打湿了衣裳,他依然在为这片区域操劳。
黄容根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银紫荆勳章
太平绅士
香港大埔区议会议員
新界渔民联谊会理事长
全国人大深圳培训基地、深圳人大幹部培
训中心客座教授
香港特区第1—4届(渔农界)立法会议员
香港有机农业生态研究协会认证中心主席
惠州市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副会长
香港水产养殖业总会会长
新界渔民联谊会理事长
新界乡议局顾问
大埔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
中国文化基金会顾问/研究员
广东省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常委
香港理工大学食物安全委员会顾问
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特别顾问
广东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首席顾问
广东休閒渔业产业联盟执行主席
广东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惠州市分会
执行会长
香港中华黄氏宗亲联谊会副监事长
从参选区议员的那一刻,
他的心中已经装着使命,
有时,他是一位“战士”,
为社区居民的利益奋战在前线;
有时,他是一位“智者”
为改善社区环境竭尽全力。
二十四年间,如亲似友的“根叔”,
心中最重视的,
一直是民生、民心和民利。
倾情二十四载 从无到有
1991年,黄容根先生第一次参加区议会选举,成功当选,1992年初,他第一次担任区议员,至今,已有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经由他处理过的大小事件已经超过十万件,他多次爭取,锲而不捨,为居民换来了环境的改善、设施的增加,以及社区的祥和。大家亲切地称呼他“根叔”,甚至七八十岁的长者亦这样称呼他,这个“根叔”的称谓已然超越了年龄的界限,这是大家对他的尊称,折射出黄容根先生对这个社区的倾情付出。
刚当选区议员不久,大埔区的设施还不完善,1994年,他与政府部门沟通,要求修建一座扶手电梯,方便长者上落。在太和邨有座人行天桥,居民需要经过这座天桥从住宅区到对面的酒楼、茶楼用餐、喝茶,人来人往。由於天桥未设空调,天气热的时候,不少市民出现中暑情况,黄容根先生与政府部门提议在天桥加建空调,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爭取,在邀请当时的房屋署署长亲自感受夏日炎炎时途径天桥的感受後,获得批准,此後,除了天桥处,太和邨的许多地方都增加了空调设施。
大埔区的火车站每每火车经过之时,噪音大,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1993年,黄容根先生向政府申请加建隔音屏障,並与铁路部门开会商讨,铁路部门亦表示计划加建隔音屏障,於是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哪处先建设?黄容根先生想到了一个办法——以人口的比例来决定。因为隔音屏障的加建有关民生,如此,更合乎“以民为先”的情理。就这样,太和邨成为了第一个建设隔音屏障的屋邨,它的建设,大大较少了噪音污染,当地居民高兴不已。
太和邨安和、翠和、丽和及宝雅苑居民从宝雅路进入林村河行人径,灌木丛生,一道石壆将宝雅路与林村河路阻隔,居民走出公路,险象横生。1995年,黄容根先生成功要求政府将石壆打通,如此,居民可安全地直接走进林村河畔。他从无到有爭取修建通道,在道路两边种上树和草,路中修成水泥路,此外,道路周边的维修也开展了,方便市民通行。随着地方发展,黄容根先生多次要求政府扩宽道路,改良斜度。经过两年的时间爭取,获得批准,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後因为道路中牵涉一些通讯设施,修建时间被迫延後,工程於2015年6月29正式开工,黄容根先生多次来到施工现场,观察施工情况。8月初竣工。至此,市民终於有条“好路”可以通行。
他曾对太和邨以及其它屋邨的一万户居民的居屋维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千户居屋需要维修,黄容根先生与房屋署沟通,对需要維修的居民进行维修,解决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屋问题。
心繫渔农 皆为渔农
黄容根先生的本业是渔民,虽然,他早已经不再下海打渔,但他对海、对渔业的感情还一如往昔,为渔民爭取权益也一次次立在他的心头。
1998年,黄容根先生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之时,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政策组了解香港是否有渔农业政策,在获得“没有”这个答案之後,他曾经深思——中国是农业立国的大国,为何不考虑设定香港渔农业政策?原来,渔农业从七十年代开始已经逐渐式微,这对於香港这个蓬勃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来说,渔农业是否存在已经不再重要,包括捕鱼、种植和饲养在内的渔农业从业者三万多人,存留下来的四百多个养豬厂、三百多个养鸡场、几千农民、四万多渔民,以及由此业带动的其他就业人数六十万人左右,处於“自生自灭”、甚至被“填海”等政策“扑灭”的困境中,能夠生存下来,在大家的眼中,已然是奇蹟。
作为香港立法会渔农界代表的黄容根先生心急如焚,他写下了四五个方案来改变渔农业的现状,提出有机农业、休閒渔农业、生态旅遊的概念,学习内地经验,发展水产养殖,等将香港渔农业重新定位,变为转型中的行业,从如何环保、如何处理海洋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持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带领整个渔农业转型,包括运送遊客去钓鱼、观赏珊瑚、海景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黄容根先生二十多次前往北京,与农业部负责人商讨,从2006年到2009年,黄容根先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为香港渔民爭取到了每年百分之五十的补贴,资金在二十五亿左右。广大渔民为之欢喜。
黄容根先生一心为渔农界爭取福利,渔农界对他满怀信任,在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渔农界功能界别中,黄容根先生获得了160个团体中145个团体的支持,而且他是唯一获有效提名的候选人,並自动当选。2012年,他从立法会中荣退。在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下,重新接手曾经因为忙於立法会工作而放下的新界渔民联谊会,担任理事长。再次在与渔农业有关的社团中,为渔农业从业者思索出路与新的发展。
为国为港为民的使命
区议员生涯二十多载,每一天他都是忙碌的,“当官只为民做主”是他冠以“议员”身份之日起,便已有的使命。他是一位“战士”,为社区居民的利益奋战在前线;有时,他是一位“智者”,为改善社区环境竭尽全力。
黄容根先生对於自己服务的大埔区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我从担任第一届区议员的时候,就在这个选区,这里的居民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因此,他回报以更真诚、更细緻、更贴心的服务。第一届选举之时,包括黄容根先生自己在内,共有四人参与选举,竞选的过程竞爭十分激烈,他最後以领先於第二名参选人四百多票成功当选。他十分珍惜这个来自不易的机会,社区中大小事情,他都热心参与其中,用心帮市民解决排忧解难。那个他服务的社区,就如同一个家,让黄容根先生感觉温暖、亲切,他最乐意看到的是居民相亲相爱,居民安居乐业。 在他的办事处,每天早上九点半开始接待每一位来这里聊天或求助的居民,晚上十点半之前,这里的灯依然亮着,这个地方是香港最晚熄灯的办事处之一,也是工作时间最长的办事处。黄容根先生有三个助理,晚上轮流值班,随时为居民解决难题。他对助理要求严格,他说:“要礼貌地对待每一位走进办事处大门的人,无论对方是过来閒谈,或是有事求助,都要用心帮助居民,这是做服务工作最基础的职责。”他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为居民着想,对这里的居民如亲似友一般。在他竞选区议员历史中,儘管每一届都有竞爭对手,竞爭最激烈的一次是他同时与民主党、自由党人士三人竞选,最後以高於对方二者之和的票数赢得了选举。
二十四年的议员历程,让黄容根先生对於议员服务的流程轻车熟路,深圳人大幹部培训中心主任在听过他讲的课之後,聘请其为担任全国人大深圳培训基地、深圳人大幹部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为内地的人大代表讲解香港议员的运作流程、议员的历史和职责等,从2013年到2014年,他安排了二十五堂课,在讲课的同时提升自己,亦为内地的服务献智献力。
在黄容根先生的概念里,做议员或其它,“爱国”是一切身份和工作的前提,不久前,他在好友黄国财先生的邀请下,联同多人一起成立了香港中华黄氏宗亲联谊会,2015年8月8日这天举行了成立庆典。黄容根先生说:“我们的宗旨是爱国爱港爱家乡,希望通过团结乡亲们,让香港社会更加和谐。”而黄容根先生心中的目标是:服务大众,服务市民,团结更多人,支持国家,支持香港。
二十四年,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已然记不清大埔区的大街小巷,黄容根先生走了多少次,大埔区的每一个角落,他都无比熟悉,艳阳下,汗湿了衣襟,他依然在毫无遮挡的路上,监督、检查道路设施修建的进度;风雨中,雨打湿了衣裳,他依然在为这片区域操劳。
黄容根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银紫荆勳章
太平绅士
香港大埔区议会议員
新界渔民联谊会理事长
全国人大深圳培训基地、深圳人大幹部培
训中心客座教授
香港特区第1—4届(渔农界)立法会议员
香港有机农业生态研究协会认证中心主席
惠州市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副会长
香港水产养殖业总会会长
新界渔民联谊会理事长
新界乡议局顾问
大埔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
中国文化基金会顾问/研究员
广东省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常委
香港理工大学食物安全委员会顾问
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特别顾问
广东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首席顾问
广东休閒渔业产业联盟执行主席
广东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惠州市分会
执行会长
香港中华黄氏宗亲联谊会副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