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不仅能够很好地传达儿童文学的内涵,让儿童更好地读懂儿童文学作品,还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促进他们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儿童能够从阅读中感受美,给他们带来愉悦和满足,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本文在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以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为例,浅谈其儿童文学翻译,以期给儿童文学翻译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
1 引言
本文运用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来解释翻译儿童文学的风格,这是因为对儿童的研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而儿童心理学家Wallace E.Dixon提到,“就当前所有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而言,皮亚杰的工作可能是最深刻的、最具内部一致性且最具重大意义的了。”(Dixon,2017)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文学翻译特点研究的论文发表量几乎为零,属于创新点。
2 翻译原则层面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价值性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广义的,它是幼儿文学(3-6),儿童文学(6-12),少年文学(12-17)的总称。
任溶溶曾提到,“儿童文学翻译有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对象十分明确,是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还要分幼儿、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给幼儿译外国儿歌,自然要译成儿歌样子,琅琅上口,给大孩子译书又不要有娃娃腔,孩子大了,都不爱别人把他们看作娃娃。”(网址)
由此可见任溶溶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会根据读者的年龄特征改变其翻译的特点,而儿童的心理会影响其对作品的理解。这里笔者试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用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解答。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⒈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⒋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Jean Piaget,1997)
由此可見,儿童文学针对的儿童阶段可能是从前运算阶段,即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开始到形式运算阶段。而任溶溶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根据“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阶段性发展特点,采取符合该阶段儿童语言接受能力的语言来翻译儿童文学作品。
例1.
原文:The more quickly this horror is disposed of the better.(Barrie 2007:126)
译文一:这段恐怖故事,打发得越快越好。(杨静远2013:141)
译文二:这一恐怖事件还是越快暴露越好。(任溶溶2012:141)
此处讲的是彼得潘被虎克船长包围了,虎克船长已打败印第安人,而彼得潘却在等待印第安人敲响胜利的鼓声,准备冲生擒虎克,而虎克让手下敲响战鼓好让彼得自投罗网。在徐德荣和杨硕的《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的“求真—务实”综合模式》中,将任溶溶的译文判为误译,笔者认为是不全面的。诚然“dispose”有“处理”之意,但是结合上下文来看任的翻译更好。如果这一恐怖事件(虎克船长的阴谋),能够越快暴露,那么彼得就能越早想出对策。儿童的思维要经过“虎克船长设置阴谋——阴谋暴露——想出对策——处理问题”这一过程。除去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儿童大多会刨根问底,也就是说会顺着某一条信息进行顺序思考。除去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外,大多数儿童都不会有这样跳跃性的思维。即使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实现思维补偿,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削弱儿童的阅读兴趣,所以笔者认为任溶溶的译文对于儿童而言更佳。
任溶溶也曾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我们只好把外文的文字游戏设法按原意变成中文的文字游戏……通过这个办法,让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一样喜欢读这本书”(网址)由此可见,任溶溶的忠实性原则,是忠于读者,而非忠于原作。
3 语言层面
3.1音乐性
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的起始点和其他生物机能发育的起始点相同,不存在差异。在智力结构及过程与生物结构及过程之间寻找相似性。”人们很容易对生物活动的基本结构和过程进行观测,比如呼吸和排泄,但是对智力这种生物机能的活动的观测却不易。因此,皮亚杰受美国心理学家James Mark Baldwin的启发,用图式代替结构一词来描述智力发展的最基本结构;他用同化和顺应来描述智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就像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然后呼吸活动才能发生一样,阅读的目的是让信息进入儿童的图式,然后智力才能发生。虽然呼吸系统只有一个,但是儿童却拥有成百上千的图式。呼吸系统的结构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是相同的,但是人仅在儿童阶段的智力结构却是处于变化的状态中的。而先前出现的图式,会指导儿童认知之后出现的图式。而儿童对语言的认知是从声音开始的,对于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会异常敏感。这可能就是儿童对于含有韵律和节奏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原因。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之一在于儿童总是先对韵律和节奏感兴趣,其次才是内容。韵律和节奏给儿童一种审美愉悦,能够激发他们的情绪。儿童的这一特点要求作者和译者在遣词造句上应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做到朗朗上口。
例2.
儿童文学作家Dr.Seuss的代表作《戴高帽的猫》(The cat in the hat),为了押韵,任溶溶也只好不译作“帽子”而译作“高帽”,真幸亏中文“猫”和“帽”押韵。 3.2形象性
例3.
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m and played and splashed water at each other,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smooth.
译文:因此当两个朋友游泳、玩耍用水你泼我我泼你时,威尔伯就待在河边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暖和,湿嗒嗒的,粘粘乎乎,舒服极了。(任溶溶译)
任的译文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构成的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这种较为形象的感受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运用了口语化和叠词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感受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而这种结合了实际体验的阅读会让儿童读者产生共鸣。本文一开始便提到,人类会本能地用先前的图式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同化成新的图式。皮亚杰提出“每个婴儿一出生就具有一个小的简单的感官图式或运动图式,诸如看、尝、触摸、听和抓取。”婴儿会把物品放到嘴里的原因,便是因为婴儿运用先前尝和抓的图式,对信息和物体进行分析。“暖和”、“湿嗒嗒”和“粘粘乎乎”可能都是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而在儿童读者阅读时,更能运用先前的图式加深感受。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原则层面,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譯的风格是读者中心式的忠实。翻译时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用先前图式分析信息,并形成新图式的心理特点。在语言层面,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的风格是押韵、用口语化的表述,具有音乐性和童趣性。符合儿童对韵律和节奏感兴趣的心理特点。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考量,对儿童文学翻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Barrie,J.Peter Pan & 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M].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2007.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057be10102w8h4.html
[3]Piaget,J.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52.
[4]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Epistemology[M].China:Commercial Press,1997
[5]Marler,P.1990.Innate learning preferences:Signals for communication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3,557-569.
[6]Wallace E.Dixon.Twenty Studies That Revolutionized Child Psychology[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17.
[7]巴里·詹姆斯.小飞侠彼得·潘[M].任溶溶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8]巴里·詹姆斯.小飞侠彼得·潘[M].杨静远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
1 引言
本文运用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来解释翻译儿童文学的风格,这是因为对儿童的研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而儿童心理学家Wallace E.Dixon提到,“就当前所有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而言,皮亚杰的工作可能是最深刻的、最具内部一致性且最具重大意义的了。”(Dixon,2017)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文学翻译特点研究的论文发表量几乎为零,属于创新点。
2 翻译原则层面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价值性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广义的,它是幼儿文学(3-6),儿童文学(6-12),少年文学(12-17)的总称。
任溶溶曾提到,“儿童文学翻译有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对象十分明确,是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还要分幼儿、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给幼儿译外国儿歌,自然要译成儿歌样子,琅琅上口,给大孩子译书又不要有娃娃腔,孩子大了,都不爱别人把他们看作娃娃。”(网址)
由此可见任溶溶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会根据读者的年龄特征改变其翻译的特点,而儿童的心理会影响其对作品的理解。这里笔者试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用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解答。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⒈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⒋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Jean Piaget,1997)
由此可見,儿童文学针对的儿童阶段可能是从前运算阶段,即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开始到形式运算阶段。而任溶溶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根据“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阶段性发展特点,采取符合该阶段儿童语言接受能力的语言来翻译儿童文学作品。
例1.
原文:The more quickly this horror is disposed of the better.(Barrie 2007:126)
译文一:这段恐怖故事,打发得越快越好。(杨静远2013:141)
译文二:这一恐怖事件还是越快暴露越好。(任溶溶2012:141)
此处讲的是彼得潘被虎克船长包围了,虎克船长已打败印第安人,而彼得潘却在等待印第安人敲响胜利的鼓声,准备冲生擒虎克,而虎克让手下敲响战鼓好让彼得自投罗网。在徐德荣和杨硕的《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的“求真—务实”综合模式》中,将任溶溶的译文判为误译,笔者认为是不全面的。诚然“dispose”有“处理”之意,但是结合上下文来看任的翻译更好。如果这一恐怖事件(虎克船长的阴谋),能够越快暴露,那么彼得就能越早想出对策。儿童的思维要经过“虎克船长设置阴谋——阴谋暴露——想出对策——处理问题”这一过程。除去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儿童大多会刨根问底,也就是说会顺着某一条信息进行顺序思考。除去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外,大多数儿童都不会有这样跳跃性的思维。即使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实现思维补偿,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削弱儿童的阅读兴趣,所以笔者认为任溶溶的译文对于儿童而言更佳。
任溶溶也曾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我们只好把外文的文字游戏设法按原意变成中文的文字游戏……通过这个办法,让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一样喜欢读这本书”(网址)由此可见,任溶溶的忠实性原则,是忠于读者,而非忠于原作。
3 语言层面
3.1音乐性
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的起始点和其他生物机能发育的起始点相同,不存在差异。在智力结构及过程与生物结构及过程之间寻找相似性。”人们很容易对生物活动的基本结构和过程进行观测,比如呼吸和排泄,但是对智力这种生物机能的活动的观测却不易。因此,皮亚杰受美国心理学家James Mark Baldwin的启发,用图式代替结构一词来描述智力发展的最基本结构;他用同化和顺应来描述智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就像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然后呼吸活动才能发生一样,阅读的目的是让信息进入儿童的图式,然后智力才能发生。虽然呼吸系统只有一个,但是儿童却拥有成百上千的图式。呼吸系统的结构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是相同的,但是人仅在儿童阶段的智力结构却是处于变化的状态中的。而先前出现的图式,会指导儿童认知之后出现的图式。而儿童对语言的认知是从声音开始的,对于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会异常敏感。这可能就是儿童对于含有韵律和节奏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原因。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之一在于儿童总是先对韵律和节奏感兴趣,其次才是内容。韵律和节奏给儿童一种审美愉悦,能够激发他们的情绪。儿童的这一特点要求作者和译者在遣词造句上应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做到朗朗上口。
例2.
儿童文学作家Dr.Seuss的代表作《戴高帽的猫》(The cat in the hat),为了押韵,任溶溶也只好不译作“帽子”而译作“高帽”,真幸亏中文“猫”和“帽”押韵。 3.2形象性
例3.
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m and played and splashed water at each other,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smooth.
译文:因此当两个朋友游泳、玩耍用水你泼我我泼你时,威尔伯就待在河边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暖和,湿嗒嗒的,粘粘乎乎,舒服极了。(任溶溶译)
任的译文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构成的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这种较为形象的感受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运用了口语化和叠词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感受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而这种结合了实际体验的阅读会让儿童读者产生共鸣。本文一开始便提到,人类会本能地用先前的图式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同化成新的图式。皮亚杰提出“每个婴儿一出生就具有一个小的简单的感官图式或运动图式,诸如看、尝、触摸、听和抓取。”婴儿会把物品放到嘴里的原因,便是因为婴儿运用先前尝和抓的图式,对信息和物体进行分析。“暖和”、“湿嗒嗒”和“粘粘乎乎”可能都是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而在儿童读者阅读时,更能运用先前的图式加深感受。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原则层面,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譯的风格是读者中心式的忠实。翻译时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用先前图式分析信息,并形成新图式的心理特点。在语言层面,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的风格是押韵、用口语化的表述,具有音乐性和童趣性。符合儿童对韵律和节奏感兴趣的心理特点。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考量,对儿童文学翻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Barrie,J.Peter Pan & 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M].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2007.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057be10102w8h4.html
[3]Piaget,J.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52.
[4]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Epistemology[M].China:Commercial Press,1997
[5]Marler,P.1990.Innate learning preferences:Signals for communication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3,557-569.
[6]Wallace E.Dixon.Twenty Studies That Revolutionized Child Psychology[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17.
[7]巴里·詹姆斯.小飞侠彼得·潘[M].任溶溶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8]巴里·詹姆斯.小飞侠彼得·潘[M].杨静远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