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之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总觉得物理难教,说来说去,学生还是不知所云;学生总觉得物理难学,看来看去,考试还是不尽如意,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致使物理成绩一落千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切实提高物理教学成绩呢?下面,笔者把日常的零碎做法罗列起来.
  1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基本职能都会,其实,深入教学,不难发现,教学其实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有意识地吸引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1.1 利用歌词、诗句、短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藏物理知识.比如歌词:“东方红,太阳升”、“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就包含着参照物的知识.比如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就包含着参照物、物态变化、能量转化方面的知识.比如短信:“世界水日,愿你汇聚一切水的灵气,发挥水滴石穿的毅力,使出水中捞月的力气,拥有如鱼得水的运气,得到高山流水的情意,练就水到渠成的功力”,这是2010年世界水日收到的信息,该短信中就包含有能量转化、平面镜成像等方面的知识;“叠一只弯弯的纸船,载满我的祝福与思念,乘着如水的月光,漂到你的枕边,让祝福与思念充满你的心田”,这句如诗如画的短信中就包含着多方面的物理知识.
  1.2 利用名著、故事
  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可应用于欧姆定律的知识传授;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应用于升华和凝华的内容,但是讲到最后,必须要向学生讲述清楚小说中的升华和凝华,仅现象相似而已,本质有区别,物理学上的升华和凝华是吸热和放热过程.故事《死海不死》能充分为“浮力的沉浮条件”服务;《杠杆撬起地球》看似天方夜谭,却能为“杠杆原理”指明方向.
  1.3 利用肢体语言
  在讲光学内容时,教师会强调,晚上看不见物体,是因为没有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通常用“伸手不见——”来形容夜色黑暗,但老师说到“伸手不见”时却故意延时,不说下去,学生本能接上“五指”,当学生刚说出来的时候,老师恰到好处地弹出一根手指头,课堂顿时撒满会意的笑容.又如,讲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的大小时,同样可以艺术化再现农家妇女凉晒稻谷时的情景,给学生以熟悉、亲切的感觉,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1.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关于多媒体教学,笔者深有感触.首先是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一定要用,课件中的声响效果、动漫效果、色彩效果等能为课堂教学带来理想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一个学期不能频用,更不能用多媒体贯穿一节课的始终,那样学生就如看连环画,极易疲劳、厌倦.
  1.5 构建展示平台
  学生可塑性大,不要看到学困生就头痛,如果能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优异成绩绝非空谈.记得有一个学生,平时的物理成绩难得及格.有一次上报奥赛名单时,他突然找到我,说他想去参加奥赛,对于一个平时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当时我还觉得好笑,作为老师我深刻地知道,此时学生多么需要老师的鼓励啊!我冷静地帮他分析奥赛的情况,帮他分析他曾经的学习情况,他听着听着,慢慢地低下了头,我揣摩着他的心理,他认为草率了,然而我却让他参赛了.最终成绩不好那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自此以后,他对物理特别感兴趣,中考仅差一分就满卷的他,至今碰到我就乐呵呵地回忆往事,脸上写满了青春的快乐.
  2 加强课外实践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偶尔会对着学生脱口而出:君子相.也就是说,现在的学生嘴巴子功夫不差,可动起手来就畏畏缩缩.所以,老师要切实加强课外实践训练,调动学生可支配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1 课外小实验
  比如讲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时,“小孔成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关于小孔成像就要让学生回去实验,看看孔到底多小才能成像,又看看孔到底多大就不能成像,返校后让学生交流心得.
  2.2 观察生活现象
  比如讲液化时,有这样一个题目:冬季,玻璃窗上的水珠是附在玻璃的里面还是玻璃的外面?直接讲述结果太简单了,这样的题目就得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比如彩虹现象、[HJ1.98mm]“眼睛受骗”现象等不要轻易解释,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去实践,转变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物理.
  2.3 开辟网络通道
  网络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游戏和聊天的代名词,至少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能利用网络学习,查找资料,作为老师,书上的有些题目,就偏要带学生去电脑室完成,比如八年级上册“为什么通过光缆能够观看有线电视?”、“在寒冷的季节,为什么冰面下的水不结冰?”;八年级下册“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会被电死?”、“为什么有的废电池放置一段时间还能‘生’出电来?”;九年级“太阳的能量释放完了该怎么办?”当然还有一些知识,就不一一赘述.再看这样的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但说起其中的道理来还差那么一点火候,如若能利用网络有效解答,这些稚嫩的学生更会理解网络的神奇,相信科学的魅力,并建立为科学而读书的信念.
  3 加强实验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理论和探究.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探究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切记实验安全.
  3.1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要理解为只是老师的行为.比如观察电流表,可以让学生上来,可以是几个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课堂氛围教师协调安排.比如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同学们的定性认识是:水开了就是100 ℃.我们当众烧开水,强调水已彻底开了,温度计充分吸热几分钟,待示数稳定后,强调此时的示数就是沸水的温度,请同学们上来看一看,温度是多少?——98 ℃.大家面面相覷,为什么?后文书详细解答.当点明了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后再重做实验的时候,学生一下子明白了.
  3.2 分组实验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实验前期准备,又要实验时的组织,还要实验后的评估、交流和建议.
  关于分组实验,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大致是这样安排的:四人一组,每组中都有男生和女生,成绩有好中差,动手能力有上中下,其中每组有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协理员二名,既分工又协作.教师不断的巡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正确操作,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分组实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我事先安排学生双休日各自制作一个溢水杯,以备上课时使用.当上课时大家都“进贡”他们的杰作时,我简直惊呆了,他们献上的分明是一件件艺术品:各种各样的瓶瓶灌灌,形状不一,色彩斑斓;精心手工的剪、粘、磨,人物合一,赏心悦目,使你不得不相信,未来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经过大家的努力,实验完成了、成功了.同学们明白了:生活中有大量的物理现象,真理就来源于自己的创造.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物理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这样的目标,取决于教
表格是物理教学中的常用的工具,它具有简洁、明了、对比性强的效果,若恰到好处地应用表格来展示它们的这些特点,便能一目了然的展现物理知识和规律.表格在实验记录、信息输出、规律总结、培养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现整理如下:  作用一实验记录  做物理实验时,常常要把一些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计算的结果、得到的结论或关系式进行记录.用表格记录实验,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并能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 
(S=学生;T=笔者)S:黄老师,您好。我们都是高一年级新生。我们觉得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不大一样,感觉很不适应。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初、高中英语学习有哪些不同?T:好的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如果把物理学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物理概念、规律就好比是“大厦”中的“框架结构”.如果“框架结构”不稳固,那么“大厦”就不能修建得高大.  学生普遍感觉物理课有趣味,因为在物理课上实验比较多,并且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但又有不少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得不准确造成的.因为理解不准确,学习的概念、规律越多,越感觉理不
本文对23名参加优质课比赛的地级市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例录像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吻合程度,以期对课程改革的阶段性
如何复习电学实验,对许多高三同学来说,一直是一个困扰.复习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以下的知识储备:① 电流表的内、外接法,② 电表的改装,③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④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大多数电学实验就是在③和④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能够对这两个实验非常熟悉,复习时就能得心应手.对实验的要求,可以分为以下三级:一级要求是能够熟悉相应的电路图,以及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二级要求是能够识别电路图中的改
本文全面分析了目前教辅盛行的原因,指出了教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旨在唤起教师对教辅的正确认识,减少对教辅的盲从和依赖,使教学回到以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的轨道
义务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我们不但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在物理教学中有意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精彩神奇、生动有趣的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说物理实验的成功与否是
课堂教学本质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彼此分享思考共同进步的过程.是学生产生问题和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古语也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物理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胡适曾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昔对
1问题提出  参考界内专家、学者对物理学习困难的研究,一般认为,物理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的学生物理学习成效低下,不能适应物理学习要求的状态.由于藏族学生物理基础较弱,参差不齐,而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藏族学生学好物理,是为西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内地西藏班(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2学生物理学困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