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的生存之本。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城市滨水驳岸为研究对象,结合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点明了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思想理念,根据论文前面对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阐述,分别从人体感官,生态效应,人性心理,历史文化四个大方面对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内容进行研究,提出生态驳岸设计的具体研究方法归纳总结研究成果。
关键词:城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化设计
Abstract
Water as the source of life, is the survival of all things. Revetment as the demarcation of the urban land and waters, its design processing the border of the urban waterfront domai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ake the urban waterfront reve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disadvantages of revetment, design and ecological design trend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Basic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ory of expounded on the urban waterfro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all levels, respectively from the visual sense, ecological effect, and human psycholog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our generous face waterfront ecological design of contents of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draw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 Urban waterfront RevetmentLandscapeEcological design
中圖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的生存之本。早在我国古代,那些诗人画家就已经将其山水融为诗词歌赋的精髓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也成为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元素,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很多城市滨水区的驳岸都只兼顾了防洪防、排涝、蓄水等功能,丧失了驳岸设计对城市的景观化和生态化设计,因此滨水城市应该好好利用驳岸这一滨水岸线,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亲水空间,吸引游人,既能保护好这一带的生态环境,还能通过这个有力的平台向外界展示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驳岸作为城市滨水区的重要景观,在设计上要涉及城市规划、景观学、生态学、心理学、人文历史、旅游等多门学科,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改造。摩内港(InnerHarbour)就被认为是滨水区再生改造中最早、最优秀的案例之一。
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还有瑞士、日本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 的原则,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再是以前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采用无混凝土护岸或者是在钢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视性护岸,因此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了生态驳岸的实践和理论。
国内的滨水区改造起步比较晚,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导城市复兴,增加滨水区用地功能,从而提高城市吸引力;改善滨水区活动空间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联合组织滨水区的交通;宣传城市滨水历史文化,突显城市特色;综合整治水体,改善景观生态环境。在实际的改造中,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的黄埔江岸线规划、成都府南河公园的整治、开封滨水区旅游休闲功能的开发等。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与原则
(1)构建生态合理与持续发展的滨水驳岸模式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改造的最终目的。城市水体维系整个城市生命的纽带功能必然带动滨水区驳岸生态化空间的构建,可以保证城市整体环境的生态稳定。(顾程华,2006)
(2)完善滨水驳岸生态化景观设计要素,创造优美的滨水环境
城市滨水驳岸景观的不断改建与完善,人们对城市滨水驳岸景观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在不断改建的同时完善其生态化设计,创造优美的滨水环境。
(3)实现滨水驳岸公共活动场所人性化的科学营建
在未来的城市滨水驳岸建设中,将会不断的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城市滨水驳岸空间更人性化。
因此在设计上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驳岸的生态化创建包括整个滨水空间的水、植物、动物、土壤等资源的保护,在这个博大的空间里,不注重驳岸的生态化建设,就很可能导致其生态化系统失衡。因此生态化的驳岸建设应加强恢复自然景观,以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驳岸生态化的和谐发展。
二、地域性原则
驳岸生态化设计不是简单的水边园林工程建设,结合城市地势、地理等创建和谐特色的城市驳岸。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在城市滨水驳岸景观设计中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城市文化历史遗产,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向众人展示了城市的乡土特色。
三、安全性原则
驳岸的修建基本目的就是满足防洪、抗洪功能。城市滨失去的防洪设施对人们的安全财产问题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驳岸的安全性原则也是驳岸建设中的基本核心。
四、亲水性原则
在滨水区驳岸生态化设计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人在滨水环境中的主人翁地位。从人的行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发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塑造动静、个体与群体的观水、亲水、触水等游憩环境和设施(树全,2007)。
五、美观性原则
如今人们对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的设计有着很高的要求,即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景观的视觉心里效果,线条流畅优美的驳岸给人通透的视觉效果,根据视觉审美的要求,在人群频率使用大的地方加强其景观视觉效果,有一定的引申效果。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的内容
人体感官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人类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对其认知和感受。
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是以视觉控制景观,由于景物或环境中其他物体在方向、大小、颜色、明暗等方面所形成的对比关系,或透视与虚假影像以及可达性等原因,会产生视错觉,当物体呈现不同光影和知底时,人们会感觉到它比实际瘦、大、高、矮、肥的效果。与之对应,我们在感受物象远近时,出了物理距离外,还存在心理距离,感觉距离,经济距离,而他们往往与物理距离是有偏差的。通过对景、衬景、框景等手法可以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些手法对景观视廊进行设置,可以达到提升环境景观价值的目的。
除了视觉效果外,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人体的其它感官。根据每个城市不同季节气候的的主导风向来对活动场地进行设置,还可以有效的结合一些建筑、植物、自然景观等来疏导自然气流,在一些活动区通过节奏优美、轻快的音乐做背景来增加生活的情趣。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垃圾和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时要避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植物的配置上,避免那些散发着臭味、怪味的植物,多引进芬香类植物,还要注意在人群多的地方少种植会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不同的材料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感官效果,滨水驳岸的构成材料有金属、石材、木材、钢筋混凝土还有植被等等,根据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领域进行配置,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配合人体的感官的效果进行合理设计,不仅能达到尺度适合、色彩适人、比例恰当的静态观赏效果还能获得质感亲切、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效果。
人性心理
城市建筑理论家诺·舒尔兹(Norberg Schulz)指出:场所的意义在于是否有一个人能认同、归属、安全的所在。滨水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及娱乐休闲的场所。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亲水营造是有必要性的。
人在滨水环境中的心理需求有:接近自然;调节生活情绪、氛围,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参与各种活动(李琳,2005)。所以装饰水景往往是环境景观的中心,起着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一般没有其他的附带功能。设计上可以通过对水流的控制,比如:人工控制水流的排列、疏密、高低、粗细、时间不一等来达到艺术效果,同时配合音乐、灯光的变化来产生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展现水的活力和动态美。滨水驳岸的水景以及各类设施,都要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其高度和水的深浅设计都要尽可能的满足人的要求,最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佳。
生态效应
在滨水驳岸的设计上,要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驳岸在生态系统中一般具有防洪护堤的基本功能,还能改善景观、恢复生态平衡,将滨水植被和岸上植被连起来,能形成一个复合型的水陆共生体统,在多雨多水季节储水,枯水季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而滨水区的植被还能吸收分解大量的污染物,从而帮助进化水体。
通过合理设计,实现生物物种的多样化,表示对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的尊重,在驳岸景观中留出一部分的自然空间,还可以有效的调节生态环境,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温、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历史文化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发育较早的地方,能保留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特色,不仅能让人充分感悟到大自然,也能对城市的人文環境进行发掘,驳岸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
在进行设计改造时,要尊重城市原有的文化,要保留当地人文历史文化成果,尽管是现代化的工程,也不能破环历史传统。要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体现传统可以保留传统景观的内容或整个内涵精神。在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分析地域文化,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其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标志符号、生活方式等与人民心中的在文化方面的社会价值观一致。很容易唤起人们对历史回忆的文化认同感,产生同鸣,这也是一个城市独特个性的基础,注重地域文化使得驳岸的景观构成有了时间上的连续性。两者的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功能合理、协调有效的综合整体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处都在提倡环保、要求和谐,驳岸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保留滨水驳岸原有的防洪、安全的基本功能下,建设具有地域历史文化性、旅游休憩性、亲水和谐性、生态自然性的驳岸,对当前城市滨水驳岸甚至整个城市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成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好的做好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研究。
参考文献
孙福君. 寒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09
王克勤等. 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浙江林学学院学报, 2002, 19
树全. 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7
李琳. 城市滨水地带亲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大学, 2005
孙鹏, 王志芳. 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 2000(9): 19-22
顾程华. 城市滨水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关键词:城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化设计
Abstract
Water as the source of life, is the survival of all things. Revetment as the demarcation of the urban land and waters, its design processing the border of the urban waterfront domai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ake the urban waterfront reve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disadvantages of revetment, design and ecological design trend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Basic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ory of expounded on the urban waterfro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all levels, respectively from the visual sense, ecological effect, and human psycholog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our generous face waterfront ecological design of contents of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draw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 Urban waterfront RevetmentLandscapeEcological design
中圖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的生存之本。早在我国古代,那些诗人画家就已经将其山水融为诗词歌赋的精髓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也成为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元素,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很多城市滨水区的驳岸都只兼顾了防洪防、排涝、蓄水等功能,丧失了驳岸设计对城市的景观化和生态化设计,因此滨水城市应该好好利用驳岸这一滨水岸线,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亲水空间,吸引游人,既能保护好这一带的生态环境,还能通过这个有力的平台向外界展示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
城市滨水驳岸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状况
驳岸作为城市滨水区的重要景观,在设计上要涉及城市规划、景观学、生态学、心理学、人文历史、旅游等多门学科,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改造。摩内港(InnerHarbour)就被认为是滨水区再生改造中最早、最优秀的案例之一。
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还有瑞士、日本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 的原则,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再是以前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采用无混凝土护岸或者是在钢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视性护岸,因此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了生态驳岸的实践和理论。
国内的滨水区改造起步比较晚,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导城市复兴,增加滨水区用地功能,从而提高城市吸引力;改善滨水区活动空间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联合组织滨水区的交通;宣传城市滨水历史文化,突显城市特色;综合整治水体,改善景观生态环境。在实际的改造中,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的黄埔江岸线规划、成都府南河公园的整治、开封滨水区旅游休闲功能的开发等。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与原则
(1)构建生态合理与持续发展的滨水驳岸模式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改造的最终目的。城市水体维系整个城市生命的纽带功能必然带动滨水区驳岸生态化空间的构建,可以保证城市整体环境的生态稳定。(顾程华,2006)
(2)完善滨水驳岸生态化景观设计要素,创造优美的滨水环境
城市滨水驳岸景观的不断改建与完善,人们对城市滨水驳岸景观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在不断改建的同时完善其生态化设计,创造优美的滨水环境。
(3)实现滨水驳岸公共活动场所人性化的科学营建
在未来的城市滨水驳岸建设中,将会不断的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城市滨水驳岸空间更人性化。
因此在设计上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驳岸的生态化创建包括整个滨水空间的水、植物、动物、土壤等资源的保护,在这个博大的空间里,不注重驳岸的生态化建设,就很可能导致其生态化系统失衡。因此生态化的驳岸建设应加强恢复自然景观,以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驳岸生态化的和谐发展。
二、地域性原则
驳岸生态化设计不是简单的水边园林工程建设,结合城市地势、地理等创建和谐特色的城市驳岸。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在城市滨水驳岸景观设计中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城市文化历史遗产,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向众人展示了城市的乡土特色。
三、安全性原则
驳岸的修建基本目的就是满足防洪、抗洪功能。城市滨失去的防洪设施对人们的安全财产问题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驳岸的安全性原则也是驳岸建设中的基本核心。
四、亲水性原则
在滨水区驳岸生态化设计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人在滨水环境中的主人翁地位。从人的行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发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塑造动静、个体与群体的观水、亲水、触水等游憩环境和设施(树全,2007)。
五、美观性原则
如今人们对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的设计有着很高的要求,即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景观的视觉心里效果,线条流畅优美的驳岸给人通透的视觉效果,根据视觉审美的要求,在人群频率使用大的地方加强其景观视觉效果,有一定的引申效果。
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的内容
人体感官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人类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对其认知和感受。
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是以视觉控制景观,由于景物或环境中其他物体在方向、大小、颜色、明暗等方面所形成的对比关系,或透视与虚假影像以及可达性等原因,会产生视错觉,当物体呈现不同光影和知底时,人们会感觉到它比实际瘦、大、高、矮、肥的效果。与之对应,我们在感受物象远近时,出了物理距离外,还存在心理距离,感觉距离,经济距离,而他们往往与物理距离是有偏差的。通过对景、衬景、框景等手法可以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些手法对景观视廊进行设置,可以达到提升环境景观价值的目的。
除了视觉效果外,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人体的其它感官。根据每个城市不同季节气候的的主导风向来对活动场地进行设置,还可以有效的结合一些建筑、植物、自然景观等来疏导自然气流,在一些活动区通过节奏优美、轻快的音乐做背景来增加生活的情趣。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垃圾和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时要避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植物的配置上,避免那些散发着臭味、怪味的植物,多引进芬香类植物,还要注意在人群多的地方少种植会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不同的材料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感官效果,滨水驳岸的构成材料有金属、石材、木材、钢筋混凝土还有植被等等,根据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领域进行配置,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配合人体的感官的效果进行合理设计,不仅能达到尺度适合、色彩适人、比例恰当的静态观赏效果还能获得质感亲切、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效果。
人性心理
城市建筑理论家诺·舒尔兹(Norberg Schulz)指出:场所的意义在于是否有一个人能认同、归属、安全的所在。滨水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及娱乐休闲的场所。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亲水营造是有必要性的。
人在滨水环境中的心理需求有:接近自然;调节生活情绪、氛围,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参与各种活动(李琳,2005)。所以装饰水景往往是环境景观的中心,起着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一般没有其他的附带功能。设计上可以通过对水流的控制,比如:人工控制水流的排列、疏密、高低、粗细、时间不一等来达到艺术效果,同时配合音乐、灯光的变化来产生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展现水的活力和动态美。滨水驳岸的水景以及各类设施,都要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其高度和水的深浅设计都要尽可能的满足人的要求,最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佳。
生态效应
在滨水驳岸的设计上,要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驳岸在生态系统中一般具有防洪护堤的基本功能,还能改善景观、恢复生态平衡,将滨水植被和岸上植被连起来,能形成一个复合型的水陆共生体统,在多雨多水季节储水,枯水季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而滨水区的植被还能吸收分解大量的污染物,从而帮助进化水体。
通过合理设计,实现生物物种的多样化,表示对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的尊重,在驳岸景观中留出一部分的自然空间,还可以有效的调节生态环境,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温、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历史文化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发育较早的地方,能保留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特色,不仅能让人充分感悟到大自然,也能对城市的人文環境进行发掘,驳岸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
在进行设计改造时,要尊重城市原有的文化,要保留当地人文历史文化成果,尽管是现代化的工程,也不能破环历史传统。要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体现传统可以保留传统景观的内容或整个内涵精神。在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分析地域文化,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其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标志符号、生活方式等与人民心中的在文化方面的社会价值观一致。很容易唤起人们对历史回忆的文化认同感,产生同鸣,这也是一个城市独特个性的基础,注重地域文化使得驳岸的景观构成有了时间上的连续性。两者的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功能合理、协调有效的综合整体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处都在提倡环保、要求和谐,驳岸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保留滨水驳岸原有的防洪、安全的基本功能下,建设具有地域历史文化性、旅游休憩性、亲水和谐性、生态自然性的驳岸,对当前城市滨水驳岸甚至整个城市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成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好的做好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研究。
参考文献
孙福君. 寒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09
王克勤等. 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浙江林学学院学报, 2002, 19
树全. 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7
李琳. 城市滨水地带亲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大学, 2005
孙鹏, 王志芳. 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 2000(9): 19-22
顾程华. 城市滨水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