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震地下水位前兆场的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模式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IASPEI国际优秀震例评选的原理,在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的地下水位异常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位异常场的时、空、强演化特征,提出了地下水位前兆场形成的“场→带→源”的模式。
其他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若以地表下0.8m浅层地温较月平均值增高≥1.0℃为异常,在1955—1985年间,我国大陆内有M_S≥6.0地震53例在震前出现浅层地温异常。因此,浅层地温研究可以作为强震预报方法之一。
本文以苏18井为例介绍了自流井泄漏的处理技术与井口水动力参数的试验结果。采用钻孔测漏仪确定泄漏部位,内衬套管对环状间隙灌浆的堵漏技术,效果良好。采用不同泄水孔断面积对井口水动力参数进行了系列观测试验,对试验结果做了分析,并推导了各参量间的函数关系,两者相当吻合,可以互相印证。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忻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思维通过粗糙的经验观念"我-思-对象"被内化为精神主体的自我观照结构"灵魂-思-表象",亦即反思.这种理解的隐含前提为,表象和思、客体和主体、对象和自我作为反思发生的相伴
根据位错量与地震应变能的关系及岩石不均匀脆性材料在受力后小破裂增加的特点,本文对华北这一相对完整块体的强震、强震丛、中强地震的活动参数与发震时间间隔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强震重复性的非线性简化模式,对强震丛之前中强地震的时间分布及物理力学过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两个具体问题:①如何估计地震活动高潮时段开始时间;②高潮时段强震规模与结构的估计。
从在一个山地点的微雨雷达( MRR )的长期的大小的数据( Daegwallyeong , DG , 2005 的一个年时期)并且一个沿海的地点( Haenam , HN ,三年 2004 2006 )在南朝鲜被分析比较明亮测
现在的学习在冬季调查华南海(SCS ) SST 和 ENSO 的影响(1 月鈥揊e bruary 鈥揗a rch;JFM ) 在由为时期使用车站观察的华南和它的动态过程上的降雨 1951 鈥 ? 003,为时期的遇见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案主要有三种 :土地农民私有 ;农地国家所有 ;维持土地集体所有。按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实行农地复合所有制即土地社会 (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