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9例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动脉缺损的患者,采用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同时重建缺损动脉,供区以皮片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10.0 cm~9.5 cm×18.0 cm,平均9.2 cm×12.0 cm。皮瓣面积9.0 cm×12.0 cm~11.5 cm×20.0 cm,平均10.3 cm×13.5 cm。

结果

7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供区创面植皮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皮瓣不臃肿,颜色、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术后1年,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1954年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S2共2例,S3共4例,S3共3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肢功能,优6例,良2例,差1例。

结论

大型血流贯通式静脉皮瓣具有手术简便、供区损伤小、术后外观良好的优点,是修复上肢伴动脉缺损的可行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分区预扩张颈浅动脉蒂颈肩背皮瓣转移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分3期。一期根据面部缺损面积沿颈浅动脉蒂轴线设计皮瓣,采用分区法置入扩张器,即于皮瓣轴线旁侧、皮瓣后侧半区域埋置扩张器,即仅对皮瓣1/2面积予以扩张。二期向扩张器内定期注水、连续扩张。三期切取预扩张颈浅动脉蒂颈肩背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所转移皮瓣包含未扩张部分约1/2面积。结果2008年11月至2013年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硬化剂治疗巨大舌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15例巨大舌静脉畸形患者行病变大部分切除或舌改形术,术前及术后配合平阳霉素、聚桂醇或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进食困难、语音不清、睡眠障碍的症状均消失,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个月,舌及面部形态明显改善,病变缩小76% ~100%(Ⅳ级)9例,病变缩小51%~75%(Ⅲ级)6例。结论手术切
目的对比Y-V成形术与不等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行Y-V成形术或不等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集患者手术前、后正面照片,应用东软Neusoft软件,以虹膜为比例尺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内眦部各美学参数,引入温哥华瘢痕量表对其术后瘢痕进行评估,以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差异及优缺点。结果行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术后患者内眦间距缩短5
期刊
期刊
目的对需要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121例,并进行了唇腭裂正颌外科治疗。按照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男性≥16岁,女性≥14岁;②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诊断为非综合征的唇腭裂患者;③除唇裂及腭裂修复术外未行其余手术,此次手术前未经正颌正畸治疗;④除唇腭裂区,颅面部无其他结构异常。记录患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小指尺侧指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用红色乳胶灌注上肢,对12侧小鱼际区进行解剖研究,观察小指尺侧指动脉穿支皮瓣的血管神经的解剖结构特点。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小指尺侧指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3例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解剖学研究发现,小指尺侧指动脉在小鱼际区发出恒定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技术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效果观察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的46例受术者、92侧咬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韩国iCare公司推出的最新的MAS 3D智能成像系统随访观察其注射前、注射后3、6、9个月咬肌和面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MAS 3D测量面颊体积,注射后3个月比注射前减少了7.23 %,注射后6个月减少了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