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著,作者本人是“颠覆式技术”这一理念的首创者,他的另一本代表作为《创新者的解答》。
初读本书,觉得有点难懂,主要里面有些许工科方面的知识,不过还好没有影响总体的理解。读完此书,感觉这本书写的内容很像前几年周鸿祎经常讲的“颠覆式创新”,在如今互联网行业已形成巨头的格局下,如何实现弯道超车,这一本书也许是很好的“灵丹妙药”。还记得诺基亚的现任CEO约玛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说了一句“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对这样的回答这本书也许是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颠覆式;技术;巨头;微软;弯道超车;诠释
一、本书梗概和模型框架的提出
在全球商业领域中,许多企业曾叱咤风云,但短短的几年却突然濒临破产,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一般而言,许多人认为企业的失败归因于官僚作风、傲慢自大、管理队伍老化、规划不当、投资短视、技能和资源不足以及单纯的时运不济。但是在克里斯坦森的眼中并不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的失败,他所分析的企业是那些锐意提高竞争力、认真倾听消费者意见、积极投资新技术研发,但却仍然丧失了市场主导地位的管理良好的企业。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构建一个框架,以及解释为什么伟大的管理者作出的合理决策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这些章节所描绘的情景真实再现了创新者所面临的窘境,管理层作出的合理和适当的决策可能会对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其市场领先地位。第二部分(第五章至第十章)则旨在解决这一窘境。根据我们对新技术为什么并且会情况下的理解,针对这一“窘境”提供管理上的解决方案(企业管理人员应如何在集中足够的资源研发可能导致自己失败的破坏技术的同时,采取有利于企业成熟业务短期发展的正确措施)。
具体而言,在第一章至第二章作者根据硬盘驱动器行业的发展历史建立一个初步的框架来解释为什么发展早期最好最大的企业会遭遇失败,然后在行业历史的随后的发展周期对这一模型框架进行实测以判断其是否经得起推敲。第三章和第四章加深了我们对硬盘驱动行业为何总会遭遇失败的理解,同时选择了与硬盘驱动行业存在很大不同的机械挖掘机行业,并说明这一模型框架同样适用于这个行业。第四章利用这一模型来说明为何综合性钢铁企业无法抵御小型钢铁厂的冲击。第五章将利用模型来分析折扣零售商为何能取得成功(相对于传统供应链和百货店),同时还将探讨破坏性技术对电机控制行业和大银行业的影响。第六章将考察新兴的PAD行业,并分析为什么电机控制业北破坏性技术颠覆;第七章详述了在摩托车和逻辑电路行业,使用了破坏性技术的新兴企业是如何颠覆领先行业企业的市场地位;第八章则解释了计算机生产商是如何沦为破坏性技术的又一个牺牲品;第九章主要聚焦于发生在会计软件和胰岛素行业相同现象;第十章作者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阐述(作者把自己当做一位主要汽车制造企业中负责电动汽车的开发经理),然后利用这一框架对相关电动汽车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从其他行业研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解释了如何利用这些经验教训来评估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阐述了可以怎样利用这些经验教训来推动电动汽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第十一章补充了一些新发现。
第一部分,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价值网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模型框架,说明为什么优秀的企业也会遭遇失败,模型框架如下:
模型框架:
第一步: 破坏性技术首先在成熟企业研制成功
第二步: 市场营销人员然后收集公司主要客户的反馈
第三步: 成熟企业加快对延续性技术的开发步伐
第四步: 新企业已经出现,破坏性技术市场在反复尝试中逐渐成形
第五步: 新兴企业向高端市场转移
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了破坏性技术的五大法则或原则,并指出如果管理者能够理解并利用好这些法则,实际上也能在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时取得巨大的成功。
二、本书的启发性思考
如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技术变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衰落或者淘汰,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他们都是被小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所击溃;在这些名单当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的“王者”诺基亚(由于本书写于1997年,如果放到今天我认为诺基亚是本书案例的不二选择)的倒下,苹果的iOS系统、谷歌的android系统相对诺基亚的Symbian是一种破坏性创新(前者更更好的体验),诺基亚的的管理团队想的却是如何使手机更结实、通讯状况更好,这些东西对诺基亚来说属于延续性创新,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苹果手机的绝佳的用户体验收到更多粉丝的追捧,苹果可以说“重新定义”了手机;类似地情景也在别的重复着,曾经一向有“百年老店”称呼的影像巨头--柯达,一直以“胶卷相机”为傲,但是他忽视了数码技术的到來,胶卷相机一直发展到市场几乎“饱和”,但同时,数码相机尽管说价格便宜、利润率低,不被柯达的主要客户接受,所以也很多男北柯达投资起来,最后才有了后续……
曾经的有“国内沃尔玛”之称大润发,可以说是零售行业之最了,更是创造了19年不关店的传奇,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被马云收购,高层陆续全部走人,大润发创始人辞职时说道“我赢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类似地企业还有很多……
这可能是必然,也可能是幸运,就像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所写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参考文献:
[1]《创新者的窘境》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2014年著
初读本书,觉得有点难懂,主要里面有些许工科方面的知识,不过还好没有影响总体的理解。读完此书,感觉这本书写的内容很像前几年周鸿祎经常讲的“颠覆式创新”,在如今互联网行业已形成巨头的格局下,如何实现弯道超车,这一本书也许是很好的“灵丹妙药”。还记得诺基亚的现任CEO约玛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说了一句“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对这样的回答这本书也许是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颠覆式;技术;巨头;微软;弯道超车;诠释
一、本书梗概和模型框架的提出
在全球商业领域中,许多企业曾叱咤风云,但短短的几年却突然濒临破产,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一般而言,许多人认为企业的失败归因于官僚作风、傲慢自大、管理队伍老化、规划不当、投资短视、技能和资源不足以及单纯的时运不济。但是在克里斯坦森的眼中并不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的失败,他所分析的企业是那些锐意提高竞争力、认真倾听消费者意见、积极投资新技术研发,但却仍然丧失了市场主导地位的管理良好的企业。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构建一个框架,以及解释为什么伟大的管理者作出的合理决策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这些章节所描绘的情景真实再现了创新者所面临的窘境,管理层作出的合理和适当的决策可能会对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其市场领先地位。第二部分(第五章至第十章)则旨在解决这一窘境。根据我们对新技术为什么并且会情况下的理解,针对这一“窘境”提供管理上的解决方案(企业管理人员应如何在集中足够的资源研发可能导致自己失败的破坏技术的同时,采取有利于企业成熟业务短期发展的正确措施)。
具体而言,在第一章至第二章作者根据硬盘驱动器行业的发展历史建立一个初步的框架来解释为什么发展早期最好最大的企业会遭遇失败,然后在行业历史的随后的发展周期对这一模型框架进行实测以判断其是否经得起推敲。第三章和第四章加深了我们对硬盘驱动行业为何总会遭遇失败的理解,同时选择了与硬盘驱动行业存在很大不同的机械挖掘机行业,并说明这一模型框架同样适用于这个行业。第四章利用这一模型来说明为何综合性钢铁企业无法抵御小型钢铁厂的冲击。第五章将利用模型来分析折扣零售商为何能取得成功(相对于传统供应链和百货店),同时还将探讨破坏性技术对电机控制行业和大银行业的影响。第六章将考察新兴的PAD行业,并分析为什么电机控制业北破坏性技术颠覆;第七章详述了在摩托车和逻辑电路行业,使用了破坏性技术的新兴企业是如何颠覆领先行业企业的市场地位;第八章则解释了计算机生产商是如何沦为破坏性技术的又一个牺牲品;第九章主要聚焦于发生在会计软件和胰岛素行业相同现象;第十章作者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阐述(作者把自己当做一位主要汽车制造企业中负责电动汽车的开发经理),然后利用这一框架对相关电动汽车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从其他行业研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解释了如何利用这些经验教训来评估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阐述了可以怎样利用这些经验教训来推动电动汽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第十一章补充了一些新发现。
第一部分,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价值网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模型框架,说明为什么优秀的企业也会遭遇失败,模型框架如下:
模型框架:
第一步: 破坏性技术首先在成熟企业研制成功
第二步: 市场营销人员然后收集公司主要客户的反馈
第三步: 成熟企业加快对延续性技术的开发步伐
第四步: 新企业已经出现,破坏性技术市场在反复尝试中逐渐成形
第五步: 新兴企业向高端市场转移
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了破坏性技术的五大法则或原则,并指出如果管理者能够理解并利用好这些法则,实际上也能在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时取得巨大的成功。
二、本书的启发性思考
如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技术变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衰落或者淘汰,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他们都是被小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所击溃;在这些名单当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的“王者”诺基亚(由于本书写于1997年,如果放到今天我认为诺基亚是本书案例的不二选择)的倒下,苹果的iOS系统、谷歌的android系统相对诺基亚的Symbian是一种破坏性创新(前者更更好的体验),诺基亚的的管理团队想的却是如何使手机更结实、通讯状况更好,这些东西对诺基亚来说属于延续性创新,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苹果手机的绝佳的用户体验收到更多粉丝的追捧,苹果可以说“重新定义”了手机;类似地情景也在别的重复着,曾经一向有“百年老店”称呼的影像巨头--柯达,一直以“胶卷相机”为傲,但是他忽视了数码技术的到來,胶卷相机一直发展到市场几乎“饱和”,但同时,数码相机尽管说价格便宜、利润率低,不被柯达的主要客户接受,所以也很多男北柯达投资起来,最后才有了后续……
曾经的有“国内沃尔玛”之称大润发,可以说是零售行业之最了,更是创造了19年不关店的传奇,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被马云收购,高层陆续全部走人,大润发创始人辞职时说道“我赢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类似地企业还有很多……
这可能是必然,也可能是幸运,就像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所写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参考文献:
[1]《创新者的窘境》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2014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