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体参与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綜合素养的基本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改变条分缕析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化感悟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呢?
一、开展体验性阅读,让学生在感悟文本中发展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把身心融入到文本的境界中,让学生真正体验文本的深刻思想内涵,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万里长城》时,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万里长城的形象,既感受到了长城雄伟壮观的外在雄姿,又感悟到了长城那威武不屈的内在神韵。师:请深入到字里行间,一个字一个词地读,哪些地方使你对长城油然而生敬意就画下来。生: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师:说到巨龙,那我问你们,咱们的长城跟巨龙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生:长城蜿蜒曲折,远远望去,形状象一条马上就要腾飞的巨龙。生:长城跟巨龙一样威武,有气势。生:长城和巨龙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巨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而长城却是真实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生命修筑成的。生:“坚强、刚毅、庄重”是用来形容人的,课文中为什么用来形容长城呢?师:你想啊!作者用它们来形容长城,在作者的心目中,长城是什么呢?生:在作者的心目中,长城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生:长城是一个经历了无数战火的洗礼,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中国人”。生:长城是用巨龙一样的身子阻挡外敌的入侵,是一位伤痕累累,却非常坚强的“中国人”。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依偎在北方崇山峻岭上的,用巨龙一样的身子阻挡外敌入侵而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学生充满激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感受情境,感悟思想,体会文字的妙处,实现了“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首先要确立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方法。首先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如教《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可以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 “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自能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和人物言行提出问题:小红军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说他很倔强?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他为什么要做出赛跑的姿势,真的要等同伴吗?再让学生自己去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为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奠定了基础。再次,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如教《太阳》时,要求学生查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如太阳到底有多大,温度有多高,离我们有多远,太阳黑子耀斑是怎么回事,它与人类及大地万物的关系怎样。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收获成功感
学生对枯燥的知识讲解,缺乏兴趣,也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 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成功。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教《田忌赛马》,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演示一下双方战马的对阵图,既使学生理解了田忌的马为何能取胜的原因,又理解了孙膑用计的高妙之处。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在“自导自演”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教《麻雀》时,通过学生自导自演,展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感人场景。同学演得到位,大家看得仔细,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力量”──伟大的母爱。另外,可以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教《峨眉道上》时,我要求基础好的学生用“如果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就没有……”写一段话,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用“如果……就……”写一句话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参与之趣,成功之乐。
四、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无疑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设计问题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如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教《蝙蝠和雷达》,我问:你们知道蝙蝠是靠什么飞行的吗?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蝙蝠和雷达之间有联系吗?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便认真阅读课文,寻找正确答案了。再如,抓住文本的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如《麻雀》一文,在写到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掩护小麻雀的情景时有这样一句话:“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我设计的问题是:“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它不飞下来行吗?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体参与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綜合素养的基本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改变条分缕析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化感悟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呢?
一、开展体验性阅读,让学生在感悟文本中发展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把身心融入到文本的境界中,让学生真正体验文本的深刻思想内涵,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万里长城》时,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万里长城的形象,既感受到了长城雄伟壮观的外在雄姿,又感悟到了长城那威武不屈的内在神韵。师:请深入到字里行间,一个字一个词地读,哪些地方使你对长城油然而生敬意就画下来。生: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师:说到巨龙,那我问你们,咱们的长城跟巨龙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生:长城蜿蜒曲折,远远望去,形状象一条马上就要腾飞的巨龙。生:长城跟巨龙一样威武,有气势。生:长城和巨龙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巨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而长城却是真实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生命修筑成的。生:“坚强、刚毅、庄重”是用来形容人的,课文中为什么用来形容长城呢?师:你想啊!作者用它们来形容长城,在作者的心目中,长城是什么呢?生:在作者的心目中,长城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生:长城是一个经历了无数战火的洗礼,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中国人”。生:长城是用巨龙一样的身子阻挡外敌的入侵,是一位伤痕累累,却非常坚强的“中国人”。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依偎在北方崇山峻岭上的,用巨龙一样的身子阻挡外敌入侵而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学生充满激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感受情境,感悟思想,体会文字的妙处,实现了“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首先要确立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方法。首先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如教《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可以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 “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自能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和人物言行提出问题:小红军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说他很倔强?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他为什么要做出赛跑的姿势,真的要等同伴吗?再让学生自己去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为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奠定了基础。再次,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如教《太阳》时,要求学生查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如太阳到底有多大,温度有多高,离我们有多远,太阳黑子耀斑是怎么回事,它与人类及大地万物的关系怎样。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收获成功感
学生对枯燥的知识讲解,缺乏兴趣,也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 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成功。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教《田忌赛马》,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演示一下双方战马的对阵图,既使学生理解了田忌的马为何能取胜的原因,又理解了孙膑用计的高妙之处。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在“自导自演”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教《麻雀》时,通过学生自导自演,展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感人场景。同学演得到位,大家看得仔细,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力量”──伟大的母爱。另外,可以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教《峨眉道上》时,我要求基础好的学生用“如果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就没有……”写一段话,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用“如果……就……”写一句话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参与之趣,成功之乐。
四、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无疑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设计问题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如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教《蝙蝠和雷达》,我问:你们知道蝙蝠是靠什么飞行的吗?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蝙蝠和雷达之间有联系吗?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便认真阅读课文,寻找正确答案了。再如,抓住文本的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如《麻雀》一文,在写到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掩护小麻雀的情景时有这样一句话:“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我设计的问题是:“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它不飞下来行吗?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