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有许多玩具,她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小熊,她给小熊取了个名字叫“毛毛”。小熊很小,只有两个巴掌一样大,可浑身毛绒绒的,显得憨态可掬,别说女儿喜欢,就连我也常想抱一抱小熊。
这个小熊是我在女儿三岁生日时送她的礼物。自从有了小熊,女儿睡觉都要揽着小熊,到幼儿园里去也要把小熊带去。她把它当成了“女儿”,乐颠颠地做起了它的“妈妈”来,每天照料着它“吃喝拉撒睡”。等女儿上小学了,小熊已有些破旧了,我打算给她去换个新的小熊,她死活不乐意,我只好给小熊做了套挺漂亮的衣服,这样小熊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的了。
上学后,女儿不能再把小熊带到教室里去了,可她在学校里碰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回到家中第一个告诉的准是小熊,写作业时也要把小熊摆在书桌上。我开始怕女儿分心,想把小熊拿走,可看到有小熊的陪伴,女儿的作业总是写得又快又好,这才作罢。
女儿有什么心思也愿意讲给小熊听,小熊成了她的知己,这真有点让我这个做母亲的都感到忌妒。不过,我还是能理解女儿对小熊的亲情,从心底里头挺感激小熊的。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有了小熊,她就有了玩伴,搂着小熊,她就有了安全感。记得有个下雨打雷的夜晚,我怕她害怕,就来到她的卧室里,一拉开灯,女儿果然吓得在被子下缩成了一团,脸上还残留着泪水,小熊被她紧紧搂着贴在了脸上。一见我,女儿当即大哭起来,伸手抱住了我。我把她带到自己床上去睡时,她居然忘了小熊。我抱着她,替她捡起了小熊,说小熊一个人在这里也会害怕的。女儿有些不好意思了,亲了我好几口,说妈妈真好。
潜意识中,我也把它看成了家中的一员。有了它,我和女儿的交流变得更加温馨与亲密。小小的一个玩具成为爱的象征,也成了爱的联系。女儿有什么话对小熊讲,我会很注意地听着,女儿不愿对父母讲的话,往往是她心里最想说的话。女儿大概也发现了,我很在意她对小熊所说的话,聪明的女儿想要什么东西了,就会当着我的面对小熊说:“毛毛,你看人家都有芭比娃娃了,我们好可怜哦!”要不就是“毛毛,我们好久没去动物园了,也不知你的熊外婆怎么样了?”我听到后,只要可能,每次都会让她如愿以偿,给她买芭比娃娃,带她去逛动物园。
当然,我也学会了利用小熊,比如对着小熊很婉转地对女儿提出批评,女儿就很能接受。我说:“小熊,你看你吃饭总不爱吃蔬菜,偏食对身体可不好啊,将来会把毛都掉光哦。”女儿听到我这么一说,就会把我夹到她碗里的蔬菜吃得干干净净。我还让女儿给小熊当老师,每天教小熊学生字、算术,读课文、做题目,女儿全然没发现这是我让她学习的“诡计”,反倒把这当成了一种乐趣,每天吃完饭就找出小黑板来给小熊“辅导”功课。女儿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前三名,这里面想来还有小熊的很大功劳。
没想到,女儿二年级的时候却把小熊给弄丢了。那次她们学校组织去郊外春游,女儿把小熊也放背包里带去了。到下午的时候,我接到女儿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女儿死活不肯回家,让我去一趟。我急匆匆地赶到了郊外的一个风景区,才知道女儿在景区里玩得很开心,又是荡秋千,又是吃烧烤,可等到老师让大家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她这才发现小熊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她不肯回家,说要去找小熊,老师便让同学们也帮着找小熊,可找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找到。班主任老师便对女儿说,丢了就丢了,明天老师送你一个新的小熊。可女儿说:“我就要那个小熊,我不要新的。”班主任老师又劝她说:“那个小熊很旧了,也该换个新的啊,我给你买个最好的小熊。”可女儿仍坚持,什么小熊也不要,只要毛毛。
班主任老师只好让其他任课老师先带着同学们返回,自己留下来陪女儿找小熊。女儿边抽泣边喊着小熊的名字,又找了近半个小时,可还是找不到。天快黑了,班主任老师对固执的女儿没办法了,只好打电话把我喊去,让我看看有什么办法没有。“这个孩子太任性了,不知她平时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吗?”班主任老师问我。我便把女儿对小熊的感情说了一遍。班主任老师很理解了,便不再言语,又帮着我和女儿寻找起来……慢慢地,天黑了,连地上的石头都看不清了。
“我们今天先回家,明天再来找吧。”我对女儿说。女儿不依不饶,说不能让“毛毛”独自在外过夜,它肯定会害怕,会想她的。班主任老师说:“也许是毛毛觉得这里风景不错,想独自溜出去玩一会儿啊,不如你先回家,说不定明天毛毛自己就走回家了。”果然是做老师的,懂得孩子心理,班主任的话让女儿想了好一阵,大概是觉得很有道理。不过,女儿还是有点不放心,她说:“如果毛毛迷路了怎么办?”我赶紧说:“毛毛迷路了的话,它肯定会找警察叔叔求助的啊。”因为我以前为培养女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用小熊做过例子,说毛毛你迷路了该怎么办呢。女儿当时替小熊回答了,说迷路了该找警察,要记住家里的住址和电话号码。
我的话让女儿彻底放下了紧悬着的心,她这才乖乖地跟着我回家了。
第二天,我到郊外的景区又找了一通,可还是没能找到小熊,只好留了张寻“熊”启事就回来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没有人打我留在启事上的电话,看来是找不到小熊了。这个星期里,女儿的情绪特别低落,放学一回家就问:“毛毛回来了没有?”我只好骗她说,小熊打电话回来了,说在外面玩得很开心,还不想回家,女儿这才肯吃饭。
我不再指望有人能帮着找回“毛毛”了。我打算给女儿买个新的小熊,可跑了好几家玩具店,都找不到像“毛毛”的那种款式了。无奈,我只好买了一个质地和颜色较为接近的小熊。
女儿中午放学一回到家中,就看到了坐在椅子上的小熊。她顿时欣喜若狂,搂着小熊又是亲又是跳。可没多久,她就发现了这个小熊并不是“毛毛”,这个小熊比“毛毛”要大许多。
“毛毛在外面长大了啊,就像你也长大了一样啊。”我对女儿解释道。女儿大概是明白了什么,默不做声了。我搂着女儿说:“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但有些东西是不会丢掉的,那就是爱,你对毛毛的爱,你对妈妈的爱,还有妈妈对你的爱——这些事你长大了就能明白了。”女儿抱着小熊说:“妈妈,你真好。我很喜欢这个小熊,这个长大了的毛毛。”
这个小熊是我在女儿三岁生日时送她的礼物。自从有了小熊,女儿睡觉都要揽着小熊,到幼儿园里去也要把小熊带去。她把它当成了“女儿”,乐颠颠地做起了它的“妈妈”来,每天照料着它“吃喝拉撒睡”。等女儿上小学了,小熊已有些破旧了,我打算给她去换个新的小熊,她死活不乐意,我只好给小熊做了套挺漂亮的衣服,这样小熊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的了。
上学后,女儿不能再把小熊带到教室里去了,可她在学校里碰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回到家中第一个告诉的准是小熊,写作业时也要把小熊摆在书桌上。我开始怕女儿分心,想把小熊拿走,可看到有小熊的陪伴,女儿的作业总是写得又快又好,这才作罢。
女儿有什么心思也愿意讲给小熊听,小熊成了她的知己,这真有点让我这个做母亲的都感到忌妒。不过,我还是能理解女儿对小熊的亲情,从心底里头挺感激小熊的。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有了小熊,她就有了玩伴,搂着小熊,她就有了安全感。记得有个下雨打雷的夜晚,我怕她害怕,就来到她的卧室里,一拉开灯,女儿果然吓得在被子下缩成了一团,脸上还残留着泪水,小熊被她紧紧搂着贴在了脸上。一见我,女儿当即大哭起来,伸手抱住了我。我把她带到自己床上去睡时,她居然忘了小熊。我抱着她,替她捡起了小熊,说小熊一个人在这里也会害怕的。女儿有些不好意思了,亲了我好几口,说妈妈真好。
潜意识中,我也把它看成了家中的一员。有了它,我和女儿的交流变得更加温馨与亲密。小小的一个玩具成为爱的象征,也成了爱的联系。女儿有什么话对小熊讲,我会很注意地听着,女儿不愿对父母讲的话,往往是她心里最想说的话。女儿大概也发现了,我很在意她对小熊所说的话,聪明的女儿想要什么东西了,就会当着我的面对小熊说:“毛毛,你看人家都有芭比娃娃了,我们好可怜哦!”要不就是“毛毛,我们好久没去动物园了,也不知你的熊外婆怎么样了?”我听到后,只要可能,每次都会让她如愿以偿,给她买芭比娃娃,带她去逛动物园。
当然,我也学会了利用小熊,比如对着小熊很婉转地对女儿提出批评,女儿就很能接受。我说:“小熊,你看你吃饭总不爱吃蔬菜,偏食对身体可不好啊,将来会把毛都掉光哦。”女儿听到我这么一说,就会把我夹到她碗里的蔬菜吃得干干净净。我还让女儿给小熊当老师,每天教小熊学生字、算术,读课文、做题目,女儿全然没发现这是我让她学习的“诡计”,反倒把这当成了一种乐趣,每天吃完饭就找出小黑板来给小熊“辅导”功课。女儿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前三名,这里面想来还有小熊的很大功劳。
没想到,女儿二年级的时候却把小熊给弄丢了。那次她们学校组织去郊外春游,女儿把小熊也放背包里带去了。到下午的时候,我接到女儿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女儿死活不肯回家,让我去一趟。我急匆匆地赶到了郊外的一个风景区,才知道女儿在景区里玩得很开心,又是荡秋千,又是吃烧烤,可等到老师让大家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她这才发现小熊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她不肯回家,说要去找小熊,老师便让同学们也帮着找小熊,可找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找到。班主任老师便对女儿说,丢了就丢了,明天老师送你一个新的小熊。可女儿说:“我就要那个小熊,我不要新的。”班主任老师又劝她说:“那个小熊很旧了,也该换个新的啊,我给你买个最好的小熊。”可女儿仍坚持,什么小熊也不要,只要毛毛。
班主任老师只好让其他任课老师先带着同学们返回,自己留下来陪女儿找小熊。女儿边抽泣边喊着小熊的名字,又找了近半个小时,可还是找不到。天快黑了,班主任老师对固执的女儿没办法了,只好打电话把我喊去,让我看看有什么办法没有。“这个孩子太任性了,不知她平时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吗?”班主任老师问我。我便把女儿对小熊的感情说了一遍。班主任老师很理解了,便不再言语,又帮着我和女儿寻找起来……慢慢地,天黑了,连地上的石头都看不清了。
“我们今天先回家,明天再来找吧。”我对女儿说。女儿不依不饶,说不能让“毛毛”独自在外过夜,它肯定会害怕,会想她的。班主任老师说:“也许是毛毛觉得这里风景不错,想独自溜出去玩一会儿啊,不如你先回家,说不定明天毛毛自己就走回家了。”果然是做老师的,懂得孩子心理,班主任的话让女儿想了好一阵,大概是觉得很有道理。不过,女儿还是有点不放心,她说:“如果毛毛迷路了怎么办?”我赶紧说:“毛毛迷路了的话,它肯定会找警察叔叔求助的啊。”因为我以前为培养女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用小熊做过例子,说毛毛你迷路了该怎么办呢。女儿当时替小熊回答了,说迷路了该找警察,要记住家里的住址和电话号码。
我的话让女儿彻底放下了紧悬着的心,她这才乖乖地跟着我回家了。
第二天,我到郊外的景区又找了一通,可还是没能找到小熊,只好留了张寻“熊”启事就回来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没有人打我留在启事上的电话,看来是找不到小熊了。这个星期里,女儿的情绪特别低落,放学一回家就问:“毛毛回来了没有?”我只好骗她说,小熊打电话回来了,说在外面玩得很开心,还不想回家,女儿这才肯吃饭。
我不再指望有人能帮着找回“毛毛”了。我打算给女儿买个新的小熊,可跑了好几家玩具店,都找不到像“毛毛”的那种款式了。无奈,我只好买了一个质地和颜色较为接近的小熊。
女儿中午放学一回到家中,就看到了坐在椅子上的小熊。她顿时欣喜若狂,搂着小熊又是亲又是跳。可没多久,她就发现了这个小熊并不是“毛毛”,这个小熊比“毛毛”要大许多。
“毛毛在外面长大了啊,就像你也长大了一样啊。”我对女儿解释道。女儿大概是明白了什么,默不做声了。我搂着女儿说:“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但有些东西是不会丢掉的,那就是爱,你对毛毛的爱,你对妈妈的爱,还有妈妈对你的爱——这些事你长大了就能明白了。”女儿抱着小熊说:“妈妈,你真好。我很喜欢这个小熊,这个长大了的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