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r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变电站的现场通信网络架构,需要实现电力、业务、信息的传递枢纽作用,通过网络架构,实现复杂的通信融合。在现代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我们得益于先进技术的升级,将创新的通信技术运用到变电站的系统中,实现了变电站的数字化运作,本文针对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促进我国变电站和电力行业的安全性、智能化、自动化快速发展。
  【关键词】    变电站    现场通信    网络架构    关键技术
  我国电力行业正处于技术变革时期,变电站也在逐渐进行新技术引进与设备改造。目前一些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仍然体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没有形成系统,在变电站的整体业务系统中还知识相对零散的组成部分,没有形成完整的通信网络架构,这样不利于变电站业务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对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进行分析和调整,并研究其关键技术,进一步推进变电站业务和效率的发展提升。
  一、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
  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架构基于IEC61850-9-2 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网络架构,实现过程层与变电站层网络的合并,并将变电站网络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
  第一种网络架构是装置单环网络,这种网络的特点是装置内部带有交换功能,具有进出两个网络端口,单环网中所有装置采用的是串联的通信模式,这种网络结构相对简单,投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是串联结构,装置之间的信息传输就会因为装置数量的增多而造成延时增加,影响信息传递的实时性,而且当有故障发生时,自愈和处理时间也会比较长,一个装置的检修工作就会对单环网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这种结构对网络中装置的性能和情况要求就比较高,装置之间需要能够进行交换。
  第二种是交换机环形网络,这种网络结构是采用交换机之间是实时环网,这种网络的能够在交换机网络出现故障时通过环网运行进行自愈,不会影响到网络的正常通信,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故障适应性,能够更有效的保障通信。
  第三种是星形网络,这种网络结构是在交换机之间用级联进行组网,这种网络的实时性最好,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延时,同时避免产生网络风暴。
  二、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
  变电站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有无源光纤网络(PON)、时延测量和业务隔离等。
  2.1无源光纤网络技术
  在进行智能变电站建设中,我们需要让智能设备与变电站核心交换机之间进行连接,这时就要运用PON技术作为接入网络,利用交换机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交换,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联通,在变电站的网络架构中,无源光纤网络需要由光缆网络(ODN)、光转换单元(OUT)、交换机等设备和构建组成,终端的多路智能电子设备接口有PON提供,将多路智能电子设备接口集合组成PON 接口,然后复接在同一个光缆网络中,在连接到交换机,实现各种设备数据的接入和联通。我们利用无源光纤网络实现多路终端数据的接入,进一步扩展变电站交换机的接入能力,然后对数据进行汇集。PON 接入技术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时性,保证网络架构系统中数据的固定时延,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时交换。同时,这种技术具有灵活的拓扑结构,可以根据需要组成不同构架的网络结构,实现上文中提到的星型结构网络架构,在变电站系统中的任何位置设置接入点。
  2.2时延测量技术
  时延测量是变电站通信网络架构是否顺畅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条报文信息在网络中传递所需的时间,在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架构中时延测量就是SV 报文在网络架构中的进行传输所需要的时间的测量技术。在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架构中,同步时间体系非常重要,需要实现内部自动同步,并且尽量降低外界干扰,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架构可以借助 PON技术的同步功能,来检验和测量系统内的时延,指标需要包括驻留时间、路径时延和总时延,让网络架构系统在短时间内得到SV 报文的传输,提供检修调整的数据,辅助定位故障位置,提高故障排查和维修的效率。对于网络架构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保温,我们还需要实现报文传输的业务隔离。确保业务的安全性,保证时延的独立性,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消除业务之间的影响,保证传输的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变电站业务的发展,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将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新技术与变电站的网络架构相融合,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通信效率,保障通信安全,提高变电站整体性能,推进变电站和电力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可靠快速的电力能源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李劲草. 新一代智能變电站通信网络技术应用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7(13):5-6.
  [2] 朱宁, 丁晖, 任寅平.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J]. 通讯世界, 2019(7).
  [3] 翁旭初.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2):253-253.
其他文献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ith dispersion corrections was us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sulfur and nitrogen compounds on NiMoS phase. The c
随着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光与金属微纳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在生物医疗、材料科学与光电传感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经过金属光栅结构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常常被人们利用来研究光与金属周期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成熟的硅加工及金属剥离工艺,优化设计了一种具备Fano共振的金属V型光栅等离子共振结构。论文
学位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频率下5G传播损耗随路径的关系,以及不同频率、材质对穿透损耗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链路预算分析,提供了3.5G频率下不同场景和边缘速率对站间距的要求,为5G无线网络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5G 传播模型 链路预算 穿透损耗 路径损耗  一、前言  无线网络规划是5G部署的重要一环,而对5G基站的覆盖预测又决定了5G网络的部署方法与规模。传播模型反映了相应频段的
【摘要】 目前,伴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使通信技术进一步革新。在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由2G通信技术逐渐转变成3G通信技术,继而发展到4G通信技术,而在今年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测试5G移动通信技术,这表明5G通信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普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用户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依据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作为入手点,分析了5G
【摘要】 电压监测仪主要安装在配网侧,安装分散,且采用GPRS的方式进行通信。但GPRS通信传输速率低、实时性及可靠性不高,管理人员难以掌握装置的运行状态,很多情况下装置模块故障导致通讯中断、数据异常等很难发现,难以保证数据监测的全年连续性。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电压监测系统,将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应用于电压监测仪的定位、校时,以及电压监测数据的传输,提高电压监测及运维的可靠性。 
【摘要】 通信工程不仅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稳定,通信工程在军事行动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优化工作作为通信工程中的关键部分,能够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就通信工程中的网络优化工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通信工程建设,确保信息安全,维护国家稳定。  【关键词】 通信工程项目 网络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