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铁人马万水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还是那样蓝,蓝得像水洗的一般。
  暖暖的春阳在红石山的红色山峦中闪耀,山野的一切景物都很清晰。这里的地形,不但有一片一片的平坡,在色调上,也具有特异的格调。以红石山的山峦为核心,左右两侧不远的其他的山峦,都是青色的。唯有红石山这个地方,却是丹红的颜色,对于群山来说,它像是大自然特意在这里镶了一块红宝石;对这里的人们来说,像一顶美丽的红冠。
  一尊巍峨的雕像,高高地矗立在红石山下矿山总厂南面半山坡黄土腰岭山梁的平台上,暖暖的春阳将一抹温暖罩在他身上。英雄的形象,在青天的背影里显得气势不凡。这尊雕像的英雄人物,就是被誉为冶金战线上的矿山“铁人”、开国劳模——马万水。
  一
  1949年,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之前,坐落在红石山脚下的龙烟铁矿,早早地就回归到了人民的怀抱。矿山解放了,在矿工眼里是改天换地、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儿!而摆在接收龙烟铁矿的矿山领导干部眼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根据上级的指示,矿山必须加速动工修复生产。
  这年的6月,国家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到矿上工作。马万水抱着建设国家矿山的崇高理想,从门头沟煤矿也来到了龙烟铁矿。他们的到来,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矿区,矿工们称呼他们为“特殊工人”。
  对于马万水来说,有着门头沟煤矿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矿山采掘经验和技术,矿上的活计,他样样干过,无论是打眼、放炮,还是铺轨、架线,也不论是开电镐、开电机车,或是机械修配,他样样内行。他有个特点,不管干什么活儿都爱动脑筋,搞技术革新。
  刚办完报到手续,马万水就急切地找到矿领导说:“我的身子骨可硬实,经得起摔打,快给分派活儿干吧!”矿领导笑了笑说:“别愁没工作做,咱这么大个矿山,你有多大劲儿也施展得开,”接着又说,“如今矿山是咱们共产党人领导下的人民矿山,你们来的这些同志啊,一定要好好工作,用你们掌握的矿山技术,带动大家艰苦奋斗,尽早地修复矿山生产,为发展新中国的钢铁工业提供强大的资源。”话说得简单,但很有感情。马万水心潮激荡,在空中挥着紧攥的拳头说:“放心吧!我们就是来为矿山做贡献的,无论前面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能顶得住,绝不退缩,坚决打好恢复矿山生产这一仗,让龙烟铁矿重见天日!”
  为了更细致地了解矿山的状况,矿领导进行了安排分工,让所有人都分头下现场去调查研究,掌握情况。然后集中力量搞修复生产计划。
  夏日的阳光把红石山照得金灿灿的。解放后的人们正在安排新的生活,他们三五成群地从家里出来,彼此打着招呼,精神抖擞地奔向各自的去处。在通向采掘区域的崎岖山路上,马万水等人在一位老矿工的引领下爬上了山。
  每到一处矿井,他们看到的都是阴森森的巷道里,岩壁大面积塌落,棚梁和棚柱子的木头变成黑色,到处长了白花花的毛,散发着腐烂发霉的气味,且东倒西歪,相互交叉地挡住了出入矿井的路。老矿工在日伪统治时期就在矿上了,对矿山最熟悉,他一边同马万水等人爬山,一边向他们介绍情况。当年日本鬼子为了掠夺好富矿,在红石山多个山腰开凿了平峒,直插红石山心窝。听了老矿工的介绍,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美丽的红石山,阳光和暖,草木蓊茸苍翠,一股山泉下注,激在石上,发出淙淙的水响。这一切很快就消除了他们的沉重心情,尽管对矿山如何修复还没有數,尽管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尽管压力很大,但他们望着蕴藏丰富的红石山,仍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三更之时,夜阑、人寂、风停、云静,矿山上星星点点的灯光从矿区一直连到山顶。整个矿区进入沉睡之中。鸡不叫,狗不咬,连树上的鸟雀,也都沉浸在酣梦里了。在这个万籁俱寂的时刻,只有一个人仍然清醒着。他就是日夜辛劳,不眠不休,思考着修复矿山计划的马万水。经过这几天在各矿区的巡视,他把矿山的各方面情况都弄清了。此刻,那连日来的矿区观瞧,就像没有头的电影胶片,在他的脑海里循环地放映着。
  二
  为尽早出矿,龙烟铁矿成立了庞家堡采矿所掘进五组,任务是开凿三十号石巷。组织上分配马万水担任掘进五组大组长,兼工区技术指导。通过几个月的观察,组织上认定马万水具有一定能力,知道对他这样的人无需多说,任务一压在身上,他就会忘我地奋勇向前。
  三十号石巷的状况,马万水是了解的。因多年废弃无人管理,巷口早已坍塌,洞边的岩石缝里和顶棚架上,不断地哗哗往下流水,浑浆浆的泥水漫过了铁道,几辆矿石车仰天翻地,矿石堆了一地。矿区外到处是残垣断壁,杂乱废墟。在马万水这个贫苦出身的硬汉看来,纵然有千般难,万重苦,也要在天大的艰难中杀出条路来。马万水是想定了就做的人。这一坚定的信念,促动着他带着掘进五组的十七名工人高举红旗,一路高歌地开进了这一采掘点。从此,多年沉寂的山沟,有了欢快的笑声,更响起了创业的隆隆炮声。
  然而,万事开头难。打眼儿没有大锤钢钎,马万水就带领着工友们到矿区里的乱铁堆里去找。没有通风设备,井巷掘进粉尘污染严重,风钻打在坚硬的岩石上灰尘飞扬,像无数镜子的碎片。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很可能让人得矽肺病。每次放炮后,巷道里浓烟滚滚,辣眼睛,呛鼻子,浑身上下盖满了矿粉。炮烟长时间排不完,为争取时间多进米,马万水带领着工友们用衣服往外扇,待炮烟离掌子面不到几米,他们马上开始打下一茬炮眼。
  就在这个节骨眼,远离龙烟铁矿九十多里的烟筒山矿区坑下出现了特殊性质的矿体,这种矿体软中夹硬,常常造成飞炮,直接影响了采掘的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矿上派马万水前去助阵解决。这一走就是近两个多月。没想到,掘进五组问题也来了。马万水走后,工友们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他们大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不懂打眼放炮,钢钎凿在石英岩上,光迸火星子,不见进眼,爆破只听炮响,崩不下多少石头来。
  12月的天气,山里气温已经很低。东北风刮得紧,被卷起的碎草落叶在山梁上飞舞,到山谷里才渐渐消失。掘进五组全体成员的心气,如同这山里的气温一样低,他们铆足了劲儿,整整苦干了一个月,掘进进尺才刚刚达到1.7米。大家原来那股精神焕发、兴致勃勃的劲头,一下子跑了许多。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马万水从烟筒山回来了,工友们好像找回了主心骨,高兴得一下子把他给围住了。   手工打眼离不开大锤,而马万水在打锤方法上有着自己的独到心得。他高大的身躯,刚健敏捷的动作,舞动起大锤,狠狠地落下,沉重的锤头,稳而有力地垂直落在钢钎上。钢钎“咚——咚——”地敲打着地壳,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直入深处。搞爆破马万水更是得心应手,他在门头沟煤矿时,能根据每个采区的煤石变化,从什么颜色到什么性质,从什么性质到采取什么爆破方法,装多少药能崩下来多少煤石,甚至崩下来的煤石能飞多远,他心里都有本账。在他看来,矿石和煤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认真探究,就能够掌握住它的成分结构与脆韧性质。
  为让工友们熟练掌握打锤技巧,马万水以工代练,手把手地教,还亲自为他们把钎、扶锤。有时,工友没准头一锤砸在他的手上,他像没事人似的笑笑说:“不疼,接着打!”
  头雁顶住风,群雁跟着冲,强将手下无弱兵。在马万水的亲身指导下,工人们把十八磅的大锤呼呼地抡起了风,爆破也有准了。
  这天,马万水来到掘进巷道作业现场时,只见从顶壁和掌子面的岩缝里一齐往外喷水,像下大雨似的,作业场里雨雾茫茫,灯光昏暗。当时,矿上条件落后,劳动保护用品更是奇缺。马万水从食堂借来三条麻袋当“雨衣”,又四处搜罗来六双高筒胶鞋,工友们轮流披挂上阵,甩动着大锤,继续向大山的深处掘进……
  巷道内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冲天的干劲儿,让掘进进尺逐月上升……
  1950年1月,掘进进尺由1.7米提高到5米,2月掘进5.6米,3月翻了一番,拿下12.2米。一季度评比,在全矿开展的劳动竞赛中,掘进五组一举夺得全矿“掘进先锋
其他文献
1993年,《北京晚报》开通第一条市民来电反映问题的电话热线。电话热线所连接的报纸栏目,历经《十字街头》《百姓》《现场》《热线》等栏目变化。在这27年的时间里,新闻线索
七月  風这么凉  远方肯定在下大雨  大鱼再也变不回小鱼了  这让它有点惊恐  我和它的距离  任何一种阴影都可以丈量  我看不到它  但它仿佛就在触手可及之处  它白白的刺  隐藏得多深呵  很快就将出梅  乌云涌来的那一瞬  暗暗的光芒从身体的内部  将我刺穿  一个人的崩溃或新生  都在这个季节  是的,我从未停止过游动  丰乐河  河水正从我身下  向下游奔涌  再往前走,桥那头就是舒城
期刊
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崛起,使得短视频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时之间网络短视频新闻步入发展高峰期。处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短视
多年后,当镇上中学的老学究摇头晃脑地讲解成语“高屋建瓴”时,我突然记起小时候上房拔草的情景。  老村的房屋都龟缩在一个土夯的堡子里,建屋的材料多是就地取材,墙体是泥坯垒起的,墙面是黄泥抹就的,屋顶也多是一片泥顶。站在屋顶环望,那极少的砖墙、瓦顶就淹没在了一片浩瀚的土色中。我家的房子自然是归入那大多数之中,房顶上除了流水的几个檐口安上了几块瓦片外,整个屋顶就是一片粘在房顶上的黄泥。这样的泥顶子在夏季
期刊
他从起初否定,到最后的沉默认同,是因为懒得分辩,还是对我们的纵容和谦让?悬而未知。记忆提供的画面中,那辆墨绿色黄河牌摩托车,跟他同时停在场院的花池旁,仿佛从天而降。他身上斜挎军用包,身后是一卷用布带绑得紧紧的行李。他试图潇洒地跨下车来,但那卷行李挡住了他,这样一来,他不无尴尬,贴着鼓起的油箱将右腿拉下,摘掉墨镜,眼睛周围露出一圈白白的皮肤,充满滑稽。但很快,当他面带尴尬地拂拂额发,露出整齐雪白的牙
期刊
一  天上,有一颗星星,名叫“郭守敬星”。  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郭守敬星”的命名,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七百多年前,郭守敬利用天文现象创新测量方法,发明球面三角法,求得每天日长的伸缩变化、月行的迟疾、天体黄赤道间差距、天体黄赤道倾斜的内外度数、白道(月亮运行轨道)在天体黄道上的每月交
期刊
凝视一幅画  人体状。冷色调。暗黑。山脊般  蜷卧在冰雪中  凝视它,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  发呆。进入冥想  她的脚趾,腿侧,  高高耸起的臀部,后背,臂膀,臂膀下  微微袒露的乳房  皆被镀上了鲜润的肤色  ——她活过来了。哦不,  她更像个逃离的女孩,从她的闺房  逃往大山……  静静地蜷缩在我眼前,雪是她的婚纱,  我是她的看客  街景  每天楼丛中日出日没,红绿灯闪烁  上班人群如
期刊
夜袭  父亲说起一件垦荒年代的故事。  白天热得穿背心裤衩,晚上冷得盖厚被子。冷尿多热瞌睡。夜间起来解手,以为面前是人堆,其实那是胡杨林。砍胡杨,平沙丘。都是千年的胡杨树,根很深。甚至,挖出一棵胡杨,也要费好几天的工夫。后来,种上了苞谷,住进了地窝子,苞谷苗长出来,像一片湖,地窝子倒像大沙丘。  夜晚起来解手,要从地底下上去,不浪费,对着苞谷撒尿。有一天深夜,父亲上去解手,突然发现,地窝子周围都是
春分,晨醒,眼前是母亲。很多个母亲。一个是刚过二十的母亲,有乌黑的头发,乌黑的眉毛,乌黑的眼睛,连目光都是乌黑的,闪闪发亮,像磨得很光的刀子,锋利到没有颜色。母亲乌黑的麻花辫摇啊摇,摇啊摇,从外婆桥一直摇到一个叫“乐园”的村庄,我一睁开眼睛,便看到了。鲜嫩,饱满,青翠欲滴。离我只一臂的距离,一伸手,就能揽进怀里。  一个是三十岁的母亲,左手拉着一个姐,右手抱着一个我,背上背一个包裹和一根又黑又粗的
期刊
为了给忏悔一次机会  为了给忏悔一次机会  我会趁夜,走近欲望的水潭,窃一罐水  用来解渴,还用来洗眼、洗脸  最后,迎头冲淋  我会给一次忏悔做好铺垫  用红尘洗澡  让自私、低俗与猥琐,泛出很多泡泡  忏悔,一件多么有正能量的事情  忏悔能拉直人生的之字形  为保持忏悔的美誉度,我愿意行窃与撒谎  长长一生,谁不潸然泪下痛哭流涕几次  与欲望难分难解,才是完整的人  作为窃儿,我甚至觉得自己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