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部分,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2016年是教育改革和国家提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全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三本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一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二是深化教育改革,对于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2015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提到了国家的高度。在此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全国各高校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推进协同育人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国家的一系列举动,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挖掘经济新增长点的决心。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在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
然而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
很多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我个人看来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复合体,因此本文就此梳理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提出自己粗浅的观点。
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三本院校的教育,不论从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来看,都无法和重点高校相提并论,但是在创新教育这一方面却更加适用。三本院校的培养目标都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社会各个层面培养基础人才。 “创新”一词在英文中是“Innovation”,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创新教育就是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也有学者认为,我国比较缺乏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目前流行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了相当普遍的学术浮躁心态;用人制度上的一系列限制也导致一些科技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创造性受到压抑。
二、创业教育
相对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包含于创新教育的概念。广义上的创业教育指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开发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可能的未来企业家为目标的教育。狭义上的创业教育即指创业培训,例如现在国内开展的SIYB、KAB培训,皆在以培养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小老板为唯一目标,通过培训为受训者提供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资源,使其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三、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是中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不再是一味的拓展学科,增加经费投入,扩张教育教学用地。创新教育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难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加以考核。对于创新教育而言,是基于现有的教育平台、教育体制,改变教学模式,以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素质化教育。而创业教育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更具有直接相关性,更加接地气。因此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则是创新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创新教育的质量应通过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来具体评判。
基于前文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概念以及关系的阐述,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实际上,在本文看来,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受教育者创业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与起点,创新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实现形式。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是相同的,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为具体。与国外创业教育相比,我国大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同,两国大学生创业的层次和领域不同,政府或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关怀、扶持方式也不同。正是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我们应当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实施创业教育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通过创业教育提高社会就业率,减轻政府压力,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为“十三五”规划加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李莉.创业基础实训教程 [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李家华.创业基础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冯林.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2015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提到了国家的高度。在此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全国各高校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推进协同育人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国家的一系列举动,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挖掘经济新增长点的决心。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在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
然而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
很多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我个人看来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复合体,因此本文就此梳理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提出自己粗浅的观点。
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三本院校的教育,不论从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来看,都无法和重点高校相提并论,但是在创新教育这一方面却更加适用。三本院校的培养目标都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社会各个层面培养基础人才。 “创新”一词在英文中是“Innovation”,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创新教育就是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也有学者认为,我国比较缺乏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目前流行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了相当普遍的学术浮躁心态;用人制度上的一系列限制也导致一些科技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创造性受到压抑。
二、创业教育
相对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包含于创新教育的概念。广义上的创业教育指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开发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可能的未来企业家为目标的教育。狭义上的创业教育即指创业培训,例如现在国内开展的SIYB、KAB培训,皆在以培养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小老板为唯一目标,通过培训为受训者提供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资源,使其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三、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是中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不再是一味的拓展学科,增加经费投入,扩张教育教学用地。创新教育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难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加以考核。对于创新教育而言,是基于现有的教育平台、教育体制,改变教学模式,以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素质化教育。而创业教育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更具有直接相关性,更加接地气。因此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则是创新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创新教育的质量应通过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来具体评判。
基于前文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概念以及关系的阐述,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实际上,在本文看来,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受教育者创业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与起点,创新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实现形式。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是相同的,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为具体。与国外创业教育相比,我国大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同,两国大学生创业的层次和领域不同,政府或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关怀、扶持方式也不同。正是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我们应当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实施创业教育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通过创业教育提高社会就业率,减轻政府压力,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为“十三五”规划加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李莉.创业基础实训教程 [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李家华.创业基础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冯林.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