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流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为患者行针刺+电针治疗,治疗组为患者行针刺+电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关键词】 低频脉冲;针刺;周围性面瘫;疗效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为多发病,其发病因素有如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糖尿病、外伤等,其病理表现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神经炎症、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甚至是轴突变性发生的一系列改变。目前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确定[1]。中医认为本病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脉络,以致脉络空虚、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该病在治疗时间上甚为关键。笔者观察到在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加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28-65岁,平均(37.5±3.3)岁;病程2天-1年,左侧面瘫37例,右侧面瘫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两组间一般情况,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2-3]。②两组患者病程超过2天,接受过综合治疗,但未痊愈,面瘫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③自愿接受本法治疗者。
1.3 剔除标准 ①皮肤破溃、外伤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患者;②中枢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③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病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④晕针及不能耐受针次治疗或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①治疗主穴: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外关、曲池、列缺、翳风、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颊车,随证加减取穴。②操作方法:先行毫针针刺后再接电针常规消毒后,用0.25mm×40mm毫针针刺,面部腧穴以浅刺轻刺进针,进针约5-10mm,余穴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电针,选阳白与太阳为一组、地仓与颊车为一组,接用G6805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通电,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分,每日一次。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将45例对照组患者一入院后均用Vocastim低频脉冲电流治疗仪治疗。将其两个输出口(每个输出口均有正负极)分别接上两片电极片,然后将一电极片与患侧眉毛垂直放置于该侧额部的枕额肌膜处,另一电极片放置于患侧耳垂与该侧口角连接线中点处。其输出强度为0mA-60mA,以患者能耐受,不引起不适感,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大强度为宜。入院确诊后即开始治疗,作用时间为20分钟,每日一次。20分钟后护士主动撤机。
1.5 疗效标准 参照第5次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分级标准拟定[4]。治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功能障碍,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单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减弱,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睛不能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的治疗,两组疗效结果,见表2。
3 讨论
面瘫多因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阳不固,邪气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多数患者由于劳倦、年老体衰、年少体未健,加之不慎受凉而诱发本病。其主要病机是气血虚,风寒风热邪气入侵、瘀阻脉络而经筋失养所致。以补气血、祛风散寒、行气化瘀通络、标本同治为治则。有关医学研究证明,针灸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同时对于处于急性炎症期的周围性面瘫,能加速血液循环,吸收炎症渗出物,使得受损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电针具有改善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肌肉舒缩、减轻损伤,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及促进再生作用[5];低频脉冲能兴奋收缩肌肉、改善循环、吸收炎症,其磁场能够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6]。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针对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治愈、显效例数优于对照组且均能有效治愈,而对照组在有效例数上占优势,治愈及显效例数则较少;就总有效率来说,治疗组以95%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在针刺情况下接上电针,同时辅以低频脉冲电疗法可以大大加强改善循环、解除痉挛,收缩纵缓不收的面部肌肉、修复受损神经,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抵抗外邪,从而从根本上祛除风寒、风热之邪气,达到祛风散寒、行气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
低频脉冲电疗法对患侧面部的轻微弱刺激可让患者麻木的面部自觉有轻微的跳动,消除面部板滞不适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亦更有效改善面部神经肌肉的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面瘫的康复。低频脉冲弱磁场反应良好,表现奏效快,无不良反应,其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安全、规范,并且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笔者认为此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加,王玲.针药优化方案治疗急性期面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11):7.
[2]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19.
[3] 石学敏,主编.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224.
[4]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5] 蔡丽萍.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1-476.
[6] 张沪生,叶晖,张传清.超低频脉冲磁场抑制癌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性研究[J].中国科学,1997(27):173-178.
【关键词】 低频脉冲;针刺;周围性面瘫;疗效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为多发病,其发病因素有如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糖尿病、外伤等,其病理表现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神经炎症、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甚至是轴突变性发生的一系列改变。目前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确定[1]。中医认为本病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脉络,以致脉络空虚、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该病在治疗时间上甚为关键。笔者观察到在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加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28-65岁,平均(37.5±3.3)岁;病程2天-1年,左侧面瘫37例,右侧面瘫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两组间一般情况,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2-3]。②两组患者病程超过2天,接受过综合治疗,但未痊愈,面瘫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③自愿接受本法治疗者。
1.3 剔除标准 ①皮肤破溃、外伤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患者;②中枢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③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病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④晕针及不能耐受针次治疗或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①治疗主穴: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外关、曲池、列缺、翳风、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颊车,随证加减取穴。②操作方法:先行毫针针刺后再接电针常规消毒后,用0.25mm×40mm毫针针刺,面部腧穴以浅刺轻刺进针,进针约5-10mm,余穴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电针,选阳白与太阳为一组、地仓与颊车为一组,接用G6805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通电,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分,每日一次。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将45例对照组患者一入院后均用Vocastim低频脉冲电流治疗仪治疗。将其两个输出口(每个输出口均有正负极)分别接上两片电极片,然后将一电极片与患侧眉毛垂直放置于该侧额部的枕额肌膜处,另一电极片放置于患侧耳垂与该侧口角连接线中点处。其输出强度为0mA-60mA,以患者能耐受,不引起不适感,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大强度为宜。入院确诊后即开始治疗,作用时间为20分钟,每日一次。20分钟后护士主动撤机。
1.5 疗效标准 参照第5次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分级标准拟定[4]。治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功能障碍,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单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减弱,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睛不能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的治疗,两组疗效结果,见表2。
3 讨论
面瘫多因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阳不固,邪气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多数患者由于劳倦、年老体衰、年少体未健,加之不慎受凉而诱发本病。其主要病机是气血虚,风寒风热邪气入侵、瘀阻脉络而经筋失养所致。以补气血、祛风散寒、行气化瘀通络、标本同治为治则。有关医学研究证明,针灸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同时对于处于急性炎症期的周围性面瘫,能加速血液循环,吸收炎症渗出物,使得受损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电针具有改善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肌肉舒缩、减轻损伤,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及促进再生作用[5];低频脉冲能兴奋收缩肌肉、改善循环、吸收炎症,其磁场能够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6]。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针对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治愈、显效例数优于对照组且均能有效治愈,而对照组在有效例数上占优势,治愈及显效例数则较少;就总有效率来说,治疗组以95%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在针刺情况下接上电针,同时辅以低频脉冲电疗法可以大大加强改善循环、解除痉挛,收缩纵缓不收的面部肌肉、修复受损神经,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抵抗外邪,从而从根本上祛除风寒、风热之邪气,达到祛风散寒、行气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
低频脉冲电疗法对患侧面部的轻微弱刺激可让患者麻木的面部自觉有轻微的跳动,消除面部板滞不适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亦更有效改善面部神经肌肉的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面瘫的康复。低频脉冲弱磁场反应良好,表现奏效快,无不良反应,其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安全、规范,并且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笔者认为此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加,王玲.针药优化方案治疗急性期面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11):7.
[2]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19.
[3] 石学敏,主编.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224.
[4]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5] 蔡丽萍.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1-476.
[6] 张沪生,叶晖,张传清.超低频脉冲磁场抑制癌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性研究[J].中国科学,1997(27):17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