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川川今年五岁,天真而又有趣,常耍些“小花招”让大人们忍俊不禁。一个星期天,我领儿子上街,给他买了两瓶可乐,说好上午喝一瓶中午睡完觉后喝一瓶。他先喝了一瓶可乐,我把另一瓶可乐带回家放在冰箱里,便转身忙自己的事。儿子玩了一会儿便跑进里屋,没话找话地和我聊天,寻着法子逗我乐。我看出儿子在玩小九九,故意不理他。如此几个回合,他见我不上钩,就有些偃旗息鼓,嘴里嘟哝着,我暗自发笑。
过了一会儿,他跑我跟前问:“妈妈,你还要写好多好多字吗?”我“嗯”了一声,他说:“我想看会儿电视。”我知道儿子又在玩迂回战,故意装傻说:“你得把电视音量开小些。”他答应一声,拍着小手跳出了书房。出门时,他还讨好地说:“妈妈,我把电视声音关在门外,保准不让你听到。”我见他拉门就没吱声,心里早忍不住好笑,暗骂一声“小鬼头”。
不一会儿,我听见电视声夹杂着轻微的拉柜门声,猜测“小鬼头”开始行动了,便扒在门缝外面瞧,果然见他在冰箱里翻腾。我没有出去指责他,而是在睡过午觉后,故意对儿子说:“川川,要是渴了,别忘了冰箱里还有一瓶可乐。”“我不想喝了。”他坦白地说,“上午我已经喝了两瓶。”听得出,儿子怯怯的声音中隐含着几分自得。这时,我故意拉下脸数落他不讲信用。他平时的那份顽皮劲荡然无存,一副心甘情愿受罚的样子,我问他知错不,他胆怯地挤出声:“错了。”
有一天,儿子和他爸爸到地里拔荠菜。回家后,他提出要去姥姥家玩。我老公一时不明白儿子的心思,便说大人劳累了一天别烦姥姥。儿子不吱声,低头进了屋。我想:今儿个“小鬼头”没招了。我正寻思间,老公在厨房招呼吃饺子。“小鬼头”赶紧拉桌搬凳,看着他这般殷勤,我就犯嘀咕,莫非他又有什么新招?在吃饭时,儿子眨着眼睛说:“姥姥讲过,她最爱吃爸爸包的荠菜饺子哩!”老公不知有诈,脱口道:“那你快吃,吃完给姥姥家送饺子去。”看着老公不知不觉间落入儿子的“圈套”,我不禁哑然失笑。儿子捧着饺子出门后,我对老公说:“儿子怕是要玩到好晚才回来。”老公恍然大悟,嗔怪一声“小鬼头”。
诸如此类事,还有许多。如有时上街,他想吃冰激凌就问我们渴不渴;走路累了想叫我们背他就说坐下休息一会儿;他想买电动玩具就会赖在那儿左叫右拉不动弹;有时他想吃西瓜等水果我们不给买时,他就自我安慰说等会儿妈妈买大的……每当儿子耍这些小聪明时,我和老公暗忖:是对儿子吼叫“少来这些小把戏”,戳破他的小聪明呢,还是装糊涂保全他这份童稚的小心思?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任凭儿子的小聪明自由发展。
起初,面对儿子这些小心思,我们也不无忧虑:担心他小小的心灵染上不诚实的思想,防碍日后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试图采取强制措施矫正儿子的这种习气。结果,有一段时间,儿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夜间常做恶梦,胆子愈来愈小,不敢外出。我原想儿子这种自作聪明的现象会就此好转,谁知他的小聪明有时近于成了恶作剧。有一天,他对我提出要到邻居的阿姨家玩。我带他进入邻居家门时,随口说:“瞧,我家川川非说来你家玩不可!”我话音还未落,儿子冷不丁冒出一句:“是你自己要来,硬拉我的。”我顿时闹了个大红脸。自此,我明白:用大人的心愿强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儿子爱自作聪明的表现,并非预示他将来会发展成欺人骗世这种劣性行为。他只不过是要用种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童心的心理平衡。如果儿子的小招数无伤大雅,我们何不容许他用自己的智力去解决他自己思考范围的问题,也许这是促使孩子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自此以后,我和老公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当儿子表现出自作聪明的时候,我们总是尽可能用默默无语的形式帮助儿子建立起勇气和信心,引导并鼓励儿子的自作聪明向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
过了一会儿,他跑我跟前问:“妈妈,你还要写好多好多字吗?”我“嗯”了一声,他说:“我想看会儿电视。”我知道儿子又在玩迂回战,故意装傻说:“你得把电视音量开小些。”他答应一声,拍着小手跳出了书房。出门时,他还讨好地说:“妈妈,我把电视声音关在门外,保准不让你听到。”我见他拉门就没吱声,心里早忍不住好笑,暗骂一声“小鬼头”。
不一会儿,我听见电视声夹杂着轻微的拉柜门声,猜测“小鬼头”开始行动了,便扒在门缝外面瞧,果然见他在冰箱里翻腾。我没有出去指责他,而是在睡过午觉后,故意对儿子说:“川川,要是渴了,别忘了冰箱里还有一瓶可乐。”“我不想喝了。”他坦白地说,“上午我已经喝了两瓶。”听得出,儿子怯怯的声音中隐含着几分自得。这时,我故意拉下脸数落他不讲信用。他平时的那份顽皮劲荡然无存,一副心甘情愿受罚的样子,我问他知错不,他胆怯地挤出声:“错了。”
有一天,儿子和他爸爸到地里拔荠菜。回家后,他提出要去姥姥家玩。我老公一时不明白儿子的心思,便说大人劳累了一天别烦姥姥。儿子不吱声,低头进了屋。我想:今儿个“小鬼头”没招了。我正寻思间,老公在厨房招呼吃饺子。“小鬼头”赶紧拉桌搬凳,看着他这般殷勤,我就犯嘀咕,莫非他又有什么新招?在吃饭时,儿子眨着眼睛说:“姥姥讲过,她最爱吃爸爸包的荠菜饺子哩!”老公不知有诈,脱口道:“那你快吃,吃完给姥姥家送饺子去。”看着老公不知不觉间落入儿子的“圈套”,我不禁哑然失笑。儿子捧着饺子出门后,我对老公说:“儿子怕是要玩到好晚才回来。”老公恍然大悟,嗔怪一声“小鬼头”。
诸如此类事,还有许多。如有时上街,他想吃冰激凌就问我们渴不渴;走路累了想叫我们背他就说坐下休息一会儿;他想买电动玩具就会赖在那儿左叫右拉不动弹;有时他想吃西瓜等水果我们不给买时,他就自我安慰说等会儿妈妈买大的……每当儿子耍这些小聪明时,我和老公暗忖:是对儿子吼叫“少来这些小把戏”,戳破他的小聪明呢,还是装糊涂保全他这份童稚的小心思?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任凭儿子的小聪明自由发展。
起初,面对儿子这些小心思,我们也不无忧虑:担心他小小的心灵染上不诚实的思想,防碍日后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试图采取强制措施矫正儿子的这种习气。结果,有一段时间,儿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夜间常做恶梦,胆子愈来愈小,不敢外出。我原想儿子这种自作聪明的现象会就此好转,谁知他的小聪明有时近于成了恶作剧。有一天,他对我提出要到邻居的阿姨家玩。我带他进入邻居家门时,随口说:“瞧,我家川川非说来你家玩不可!”我话音还未落,儿子冷不丁冒出一句:“是你自己要来,硬拉我的。”我顿时闹了个大红脸。自此,我明白:用大人的心愿强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儿子爱自作聪明的表现,并非预示他将来会发展成欺人骗世这种劣性行为。他只不过是要用种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童心的心理平衡。如果儿子的小招数无伤大雅,我们何不容许他用自己的智力去解决他自己思考范围的问题,也许这是促使孩子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自此以后,我和老公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当儿子表现出自作聪明的时候,我们总是尽可能用默默无语的形式帮助儿子建立起勇气和信心,引导并鼓励儿子的自作聪明向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