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曾觉标(1986—),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技术研究和施工管理工作。
文章以小溪塔大桥工程为例,介绍了悬臂浇筑法的施工工艺流程与应用要点,并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桥各施工阶段的稳定性。
斜拉桁架桥;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建模分析
U445.466A311073
0 引言
斜拉桁架桥施工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预制拼装法和悬臂浇筑法。其中,前者具有施工效率高的特点,但对作业精度提出较高的要求,易由于控制不到位而出现累积误差,从而影响桥梁的线形;后者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但结构的完整性较好,几乎不存在裂缝问题。在悬臂浇筑法施工中,若能够合理做出规划,精准部署各项工作,则可以富有秩序性地完成悬臂澆筑作业,进而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
小溪塔大桥主桥为三跨斜拉桁架连续刚构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跨径布置为(85.5+173+85.5) m。上弦杆前两节段采用的是变截面的结构形式,依次为80×114~105×150 cm、80×90~80×114 cm。除此之外的其他杆件均为实体矩形截面,尺寸一致,即80×90 cm。下弦杆各节点处分别布设尺寸为80×105 cm的矩形横梁,于塔顶布设2×1.5 m箱形横梁,于横梁上纵向铺设提前制作成型的预制空心板,通过结构间的共同作用,组成桥面系。桥梁下部结构组成中,桩基采用的是挖孔灌注桩,墩身为等截面空心矩形截面。
2 悬臂浇筑法的施工工艺流程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法,结合本桥的施工特点以及质量要求,先施工V形构造处的主梁、X1节间腹杆及各腹板相交于塔顶处的横梁,由此构成完整的平台结构,可以组织桁架节段悬臂挂篮浇筑作业,使全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3 悬臂浇筑法的应用要点分析
3.1 施工思路
先组织挂篮的安装作业,待挂篮安装到位后,逐一完成各节段的悬臂浇筑作业。主要施工流程为:先安装模板,经检查后若无误,则绑扎钢筋,将管道预埋至指定位置,再浇筑混凝土,最后进行预应力张拉。
3.2 悬臂挂篮的结构组成
悬臂挂篮含三大主体结构,即承重系统、模板系统及工作平台。
3.2.1 承重系统
承重系统以主梁、横梁、吊杆、限位器、平面联结系为核心。其中,横梁包含四类,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有:斜上横梁、后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吊杆结构含两部分,即斜吊杆和后吊杆。关于承重系统的具体组成情况,如图2所示。
(1)主梁为关键组成结构,其承受源自于各节段以及模板的自重。每片主梁由多个贝雷片稳定连接而成,主梁间采取的是工字钢连接的方法。考虑到悬臂施工的空间要求,主梁前端悬出一部分,将其作为施工平台使用。类似的,后端依然悬出合适的距离,并根据要求配置下限位器。
(2)前、后下横梁的安装采取的是焊接至主梁前后端底面的方法,由此构成双悬臂梁,利用该组合装置稳定悬吊主梁。
(3)斜上横梁安装在上弦杆节点顶的齿块位置,通过钢板的连接作用,形成双悬臂梁,此结构能够用于斜吊杆的上端锚固。
(4)斜吊杆是承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受拉传力构件,为确保其在受力条件下具有稳定性,常利用精轧螺纹钢制作而得。斜吊杆的上端利用母帽支承于斜上横梁处,下端通过母帽与前下横梁稳定联结。
(5)后吊杆所用材料以精轧螺纹钢为宜,上端利用母帽支承在梁段顶面的垫板上,下端则利用母帽稳定至后下横梁上。
(6)限位器是关键的附属装置。根据受力特点可知,主梁在斜吊杆上将形成水平分力,通过限位器的应用,可限制该部分作用力,以免在力的作用下而导致底模向后推移。
3.2.2 模板系统
底模、侧模、内模、端模为关键组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模板系统。
3.2.3 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含三类细分形式,即前、后工作平台及翼缘板工作平台。材料方面以型钢、方木、木板为主。
3.3 挂篮的制作安装、前移
3.3.1 制作安装
(1)在使用斜吊杆前,组织强度试验,要求张拉力≥500 kN,否则不可投入使用;(2)针对施工所用的各吊杆做全面的探伤检查,判断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从源头上规避质量问题;(3)检查下限位器的张拉力,要求该值至少达到500 kN;(4)以设计要求为准,在混凝土内预留斜吊杆以及后吊杆的安装孔位,以便后续可以快速安装;(5)根据吊点的设置要求,在模板相应位置开孔,预埋管道;(6)针对下部采取防护措施,目的在于规避坠物伤人的情况;(7)栓接斜吊杆的顶部,组织下吊杆的张拉作业,并根据施工要求适配下限位器;(8)预压试验,目的在于确定挂篮的弹性变形量,根据此方面的情况调整底板的预抬量,使其具有合理性。
3.3.2 挂篮前移
(1)缆索吊上有4个吊钩,分别将其稳定勾住各自对应的主梁吊耳;(2)经前述准备工作后,正式挂篮前移,用钢丝绳拴住吊钩,使挂篮运行期间可始终维持稳定;(3)松开母帽,缓慢、匀速地抽出斜吊杆和后吊杆,并解除限位器;(4)挂篮工作平台前移(遵循同步对称的原则)。
4 斜拉桁架桥各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4.1 稳定特征值及失稳模态
根据小溪塔的实际建设条件以及所掌握的技术参数,技术人员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便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分析斜拉桁架结构,判断其受力特点以及变形特点。全桥施工共划分为11个阶段,逐步分析各阶段下结构的稳定特征值以及失稳特点。边跨下弦杆X1~X6无预应力,X7~X9有预应力钢绞线;中跨下弦杆X1~X5无预应力,X6~X9有预应力钢绞线。上弦杆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端张拉。关于小溪塔大桥各施工阶段的特征值,如表1所示。
4.2 稳定特性分析
结合建模结果展开分析,可知:
(1)在划分的11个施工阶段中,有横向失稳现象,具体表现为个别压腹杆存在失稳的情况,还存在面外失稳情况,说明结构横向刚度安全储备较小。
(2)最大悬臂施工段失稳模态对应的稳定系数为12.47,边跨合龙、中跨合龙各自对应的稳定系数分别为10.03、8.45,各项数值均满足要求,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3)在施工进程持续推进之下,桁架的稳定特征值随之改变,即具有逐步减小的变化趋势。
(4)各阶段的失稳形式具有一致性,即均为横向失稳。根据这方面的情况指导后续施工,即施工期间需合理控制施工荷载,不能出现集中于桥面某侧的情况,否则结构将产生偏心荷载现象,不利于横向稳定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溪塔大桥属大跨度斜拉桁架桥,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新颖,较其他类似桥梁工程而言,在技术层面有诸多突破,在业内具有典范性意义,值得工程技术人员从中思考,加深对悬臂浇筑法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优化,提高悬臂浇筑法在斜拉桁架桥建设领域的应用水平。
[1]刘 辉.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悬臂桁架浇筑法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2]韩俊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5):1-7.
[3]代敬辉.大跨度预应力斜拉桁架刚构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0(12):50-53.
曾觉标(1986—),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技术研究和施工管理工作。
文章以小溪塔大桥工程为例,介绍了悬臂浇筑法的施工工艺流程与应用要点,并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桥各施工阶段的稳定性。
斜拉桁架桥;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建模分析
U445.466A311073
0 引言
斜拉桁架桥施工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预制拼装法和悬臂浇筑法。其中,前者具有施工效率高的特点,但对作业精度提出较高的要求,易由于控制不到位而出现累积误差,从而影响桥梁的线形;后者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但结构的完整性较好,几乎不存在裂缝问题。在悬臂浇筑法施工中,若能够合理做出规划,精准部署各项工作,则可以富有秩序性地完成悬臂澆筑作业,进而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
小溪塔大桥主桥为三跨斜拉桁架连续刚构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跨径布置为(85.5+173+85.5) m。上弦杆前两节段采用的是变截面的结构形式,依次为80×114~105×150 cm、80×90~80×114 cm。除此之外的其他杆件均为实体矩形截面,尺寸一致,即80×90 cm。下弦杆各节点处分别布设尺寸为80×105 cm的矩形横梁,于塔顶布设2×1.5 m箱形横梁,于横梁上纵向铺设提前制作成型的预制空心板,通过结构间的共同作用,组成桥面系。桥梁下部结构组成中,桩基采用的是挖孔灌注桩,墩身为等截面空心矩形截面。
2 悬臂浇筑法的施工工艺流程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法,结合本桥的施工特点以及质量要求,先施工V形构造处的主梁、X1节间腹杆及各腹板相交于塔顶处的横梁,由此构成完整的平台结构,可以组织桁架节段悬臂挂篮浇筑作业,使全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3 悬臂浇筑法的应用要点分析
3.1 施工思路
先组织挂篮的安装作业,待挂篮安装到位后,逐一完成各节段的悬臂浇筑作业。主要施工流程为:先安装模板,经检查后若无误,则绑扎钢筋,将管道预埋至指定位置,再浇筑混凝土,最后进行预应力张拉。
3.2 悬臂挂篮的结构组成
悬臂挂篮含三大主体结构,即承重系统、模板系统及工作平台。
3.2.1 承重系统
承重系统以主梁、横梁、吊杆、限位器、平面联结系为核心。其中,横梁包含四类,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有:斜上横梁、后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吊杆结构含两部分,即斜吊杆和后吊杆。关于承重系统的具体组成情况,如图2所示。
(1)主梁为关键组成结构,其承受源自于各节段以及模板的自重。每片主梁由多个贝雷片稳定连接而成,主梁间采取的是工字钢连接的方法。考虑到悬臂施工的空间要求,主梁前端悬出一部分,将其作为施工平台使用。类似的,后端依然悬出合适的距离,并根据要求配置下限位器。
(2)前、后下横梁的安装采取的是焊接至主梁前后端底面的方法,由此构成双悬臂梁,利用该组合装置稳定悬吊主梁。
(3)斜上横梁安装在上弦杆节点顶的齿块位置,通过钢板的连接作用,形成双悬臂梁,此结构能够用于斜吊杆的上端锚固。
(4)斜吊杆是承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受拉传力构件,为确保其在受力条件下具有稳定性,常利用精轧螺纹钢制作而得。斜吊杆的上端利用母帽支承于斜上横梁处,下端通过母帽与前下横梁稳定联结。
(5)后吊杆所用材料以精轧螺纹钢为宜,上端利用母帽支承在梁段顶面的垫板上,下端则利用母帽稳定至后下横梁上。
(6)限位器是关键的附属装置。根据受力特点可知,主梁在斜吊杆上将形成水平分力,通过限位器的应用,可限制该部分作用力,以免在力的作用下而导致底模向后推移。
3.2.2 模板系统
底模、侧模、内模、端模为关键组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模板系统。
3.2.3 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含三类细分形式,即前、后工作平台及翼缘板工作平台。材料方面以型钢、方木、木板为主。
3.3 挂篮的制作安装、前移
3.3.1 制作安装
(1)在使用斜吊杆前,组织强度试验,要求张拉力≥500 kN,否则不可投入使用;(2)针对施工所用的各吊杆做全面的探伤检查,判断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从源头上规避质量问题;(3)检查下限位器的张拉力,要求该值至少达到500 kN;(4)以设计要求为准,在混凝土内预留斜吊杆以及后吊杆的安装孔位,以便后续可以快速安装;(5)根据吊点的设置要求,在模板相应位置开孔,预埋管道;(6)针对下部采取防护措施,目的在于规避坠物伤人的情况;(7)栓接斜吊杆的顶部,组织下吊杆的张拉作业,并根据施工要求适配下限位器;(8)预压试验,目的在于确定挂篮的弹性变形量,根据此方面的情况调整底板的预抬量,使其具有合理性。
3.3.2 挂篮前移
(1)缆索吊上有4个吊钩,分别将其稳定勾住各自对应的主梁吊耳;(2)经前述准备工作后,正式挂篮前移,用钢丝绳拴住吊钩,使挂篮运行期间可始终维持稳定;(3)松开母帽,缓慢、匀速地抽出斜吊杆和后吊杆,并解除限位器;(4)挂篮工作平台前移(遵循同步对称的原则)。
4 斜拉桁架桥各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4.1 稳定特征值及失稳模态
根据小溪塔的实际建设条件以及所掌握的技术参数,技术人员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便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分析斜拉桁架结构,判断其受力特点以及变形特点。全桥施工共划分为11个阶段,逐步分析各阶段下结构的稳定特征值以及失稳特点。边跨下弦杆X1~X6无预应力,X7~X9有预应力钢绞线;中跨下弦杆X1~X5无预应力,X6~X9有预应力钢绞线。上弦杆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端张拉。关于小溪塔大桥各施工阶段的特征值,如表1所示。
4.2 稳定特性分析
结合建模结果展开分析,可知:
(1)在划分的11个施工阶段中,有横向失稳现象,具体表现为个别压腹杆存在失稳的情况,还存在面外失稳情况,说明结构横向刚度安全储备较小。
(2)最大悬臂施工段失稳模态对应的稳定系数为12.47,边跨合龙、中跨合龙各自对应的稳定系数分别为10.03、8.45,各项数值均满足要求,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3)在施工进程持续推进之下,桁架的稳定特征值随之改变,即具有逐步减小的变化趋势。
(4)各阶段的失稳形式具有一致性,即均为横向失稳。根据这方面的情况指导后续施工,即施工期间需合理控制施工荷载,不能出现集中于桥面某侧的情况,否则结构将产生偏心荷载现象,不利于横向稳定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溪塔大桥属大跨度斜拉桁架桥,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新颖,较其他类似桥梁工程而言,在技术层面有诸多突破,在业内具有典范性意义,值得工程技术人员从中思考,加深对悬臂浇筑法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优化,提高悬臂浇筑法在斜拉桁架桥建设领域的应用水平。
[1]刘 辉.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悬臂桁架浇筑法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2]韩俊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5):1-7.
[3]代敬辉.大跨度预应力斜拉桁架刚构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0(1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