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南昌市正面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如何优化配置我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提升我市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对南昌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针对南昌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南昌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F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31-01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它包括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等方面。科技资源配置即科技资源在不同时空上的分配和使用,是决定资源效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本文根据第一次(2000年)和第二次(2009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资源清查和2010年科技统计资料,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探讨,并就如何优化我市工业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提出对策与建议。
1 我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分布特点
1.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资源占80%以上
近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科技人力资源看,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人员为10412人,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8.73%。从科技财力资源看,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为24.24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3.37%。从其他科技资源看,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机构经费内部支出、仪器和设备原价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1.51%和94.13%,专利申请数占82.35%。上述指标表明,科技资源配置向大中型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1.2 企业资金是科技财力资源的主要来源
从经费来源看,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中企业资金为23.45亿元,占90.33%;政府资金为2.36亿元,占9.1%;境外资金为0.08亿元,占0.31%;其他资金为0.07亿元,占0.26%。与2000年和2009年相比,企业资金所占比例分别提高了11.89和4.21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企业更加注重科技经费的投入,企业资金已成为我市科技财力资源的主体。
1.3 内资企业科技资源具优势地位
从科技人力资源看,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共有R&D人员11734人,其中内资企业占75.1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24.87%。从科技财力资源看,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共投入R&D经费25.96亿元,其中内资企业R&D经费投入为15.45亿元,占59.5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R&D经费投入为10.51亿元,占40.49%。从其他科技资源看,2010年内资企业机构经费支出占53.79%,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46.21%。
2 我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人力资源仍较缺乏
近年来,我市科技活动人员队伍虽然不断壮大,但人力资源仍较缺乏。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量只是反映科技人力资源的总规模,而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的人数,则反应了一个地方科技人力资源的丰富程度。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R&D人员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49%,也就是说在100个从业人员当中只有3人左右从事R&D活动,平均每个工业企业仅有10人左右从事R&D活动,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的人数仅为40.11人。未来的科技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人才的竞争,而目前的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已经影响到我市的科技发展。
2.2 R&D投入强度有待提高
研发经费投入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2010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9%,比2009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且离达到3%这一国际上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的水平有很大差距,R&D投入强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R&D活动类型结构失衡
R&D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组成,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科技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我市工业企业R&D活动类型结构看,我市工业企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尽合理。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为零,应用研究占1.89%,试验发展占98.11%,我市的R&D经费投入有九成以上集中在试验发展方面。这表明我市工业企业的R&D活动仍处于较低水平,在高技术特别是高精尖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少,这是制约我市科技创新实现突破的瓶颈。此外,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基础研究,多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脱节,无法弥补企业对基础研究不足,又从另一方面造成基础研究的R&D资源浪费。
3 如何优化我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
面对有限的科技资源,如何配置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得到最好的收效、获得最大的利益。
3.1 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构成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四个支撑点,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保护和利用。以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用机制激活人,让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人身上得安全,以此激发他们建功立业的热情。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吸引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新形势下急需的复合型、国际通用型人才。改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区、部门限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平等、公开、竞争的用人机制。对于急需的关键性人才,要敢于采取特殊政策,提供全方位优惠条件加以引进。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再培训计划”,加大对企业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优化其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深化改革,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在制定产业规划、构建创新体系、出台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强引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技术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3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新领域的新突破
基础研究,作为新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新发明创造的先导,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持续能力的关键,更是国家长期技术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我市工业企业的科研发展情况看,基础研究空白,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政府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基础研究,并向企业提供参与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的机会,调动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并给予一定的扶助和支持政策,特别是根据我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基础,在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关键词 南昌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F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31-01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它包括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等方面。科技资源配置即科技资源在不同时空上的分配和使用,是决定资源效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本文根据第一次(2000年)和第二次(2009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资源清查和2010年科技统计资料,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探讨,并就如何优化我市工业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提出对策与建议。
1 我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分布特点
1.1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资源占80%以上
近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科技人力资源看,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人员为10412人,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8.73%。从科技财力资源看,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为24.24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3.37%。从其他科技资源看,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机构经费内部支出、仪器和设备原价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1.51%和94.13%,专利申请数占82.35%。上述指标表明,科技资源配置向大中型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1.2 企业资金是科技财力资源的主要来源
从经费来源看,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中企业资金为23.45亿元,占90.33%;政府资金为2.36亿元,占9.1%;境外资金为0.08亿元,占0.31%;其他资金为0.07亿元,占0.26%。与2000年和2009年相比,企业资金所占比例分别提高了11.89和4.21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企业更加注重科技经费的投入,企业资金已成为我市科技财力资源的主体。
1.3 内资企业科技资源具优势地位
从科技人力资源看,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共有R&D人员11734人,其中内资企业占75.1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24.87%。从科技财力资源看,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共投入R&D经费25.96亿元,其中内资企业R&D经费投入为15.45亿元,占59.5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R&D经费投入为10.51亿元,占40.49%。从其他科技资源看,2010年内资企业机构经费支出占53.79%,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46.21%。
2 我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人力资源仍较缺乏
近年来,我市科技活动人员队伍虽然不断壮大,但人力资源仍较缺乏。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量只是反映科技人力资源的总规模,而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的人数,则反应了一个地方科技人力资源的丰富程度。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R&D人员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49%,也就是说在100个从业人员当中只有3人左右从事R&D活动,平均每个工业企业仅有10人左右从事R&D活动,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的人数仅为40.11人。未来的科技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人才的竞争,而目前的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已经影响到我市的科技发展。
2.2 R&D投入强度有待提高
研发经费投入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2010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9%,比2009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且离达到3%这一国际上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的水平有很大差距,R&D投入强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R&D活动类型结构失衡
R&D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组成,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科技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我市工业企业R&D活动类型结构看,我市工业企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尽合理。2010年,我市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为零,应用研究占1.89%,试验发展占98.11%,我市的R&D经费投入有九成以上集中在试验发展方面。这表明我市工业企业的R&D活动仍处于较低水平,在高技术特别是高精尖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少,这是制约我市科技创新实现突破的瓶颈。此外,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基础研究,多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脱节,无法弥补企业对基础研究不足,又从另一方面造成基础研究的R&D资源浪费。
3 如何优化我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
面对有限的科技资源,如何配置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得到最好的收效、获得最大的利益。
3.1 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构成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四个支撑点,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保护和利用。以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用机制激活人,让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人身上得安全,以此激发他们建功立业的热情。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吸引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新形势下急需的复合型、国际通用型人才。改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区、部门限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平等、公开、竞争的用人机制。对于急需的关键性人才,要敢于采取特殊政策,提供全方位优惠条件加以引进。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再培训计划”,加大对企业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优化其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深化改革,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在制定产业规划、构建创新体系、出台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强引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技术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3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新领域的新突破
基础研究,作为新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新发明创造的先导,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持续能力的关键,更是国家长期技术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我市工业企业的科研发展情况看,基础研究空白,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政府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基础研究,并向企业提供参与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的机会,调动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并给予一定的扶助和支持政策,特别是根据我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基础,在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