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都玩陀螺,左右开弓,玩耍4年肩周炎不治而愈
贵州省遵义市红军山下,在一群玩陀螺的人里面,头发花白的84岁的汪康珍引人注目,她不光能右手正打、反打,还能左手正打、反打,甚至能够左右开弓,两个陀螺在她的操纵下也格外听话。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陀螺,但是84岁的老太太还在玩陀螺,真是挺少见的。她玩陀螺,不光玩得出一些花样名堂,更重要的是,她还把自己身上的病给玩没了,玩耍4年多,她的肩周炎无药自愈。
80岁开始学玩陀螺
汪康珍从前的身体状况跟现在没法比,据说她身体非常虚弱,三天两头小病不断,尤其是在50多岁的时候,烦人的肩周炎还缠上了身,两个肩膀连带俩胳膊都处于疼痛的状态,很多日常的家务事都干不了了。
十多年的时间,汪康珍的生活就在病痛中没滋没味地挨过,整个身体还在疼痛的煎熬中继续走下坡路,经常失眠,人总是昏昏沉沉的,吃也吃不动,动也动不了,病恹恹的样子让家人非常担心。怎么办呢?后来子女们说,干脆去锻炼锻炼吧。
一开始她去散步,慢慢地上红军山爬台阶。但爬山确实不太适合老年人,而且汪康珍明显是肩膀疼,光动弹双腿也看不出能有什么帮助。于是,汪康珍又换了种运动——打羽毛球。可是眼睛不好,经常接不着球,跳起来接球的时候又怕摔跤。看来,羽毛球运动对于汪康珍来说也不太合适。就在这时,红军山下兴起打陀螺运动,汪康珍觉得不错,决定试一试。
陀螺在中国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打老牛”,有的地方叫“打贱骨头”,而在贵州遵义叫做“打地果子”,这种从前小孩子的游戏,几年前在当地悄然兴起,当时年高80岁的汪康珍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
汪康珍认为打地果子比较适合自己,可是,真要操练起来才发现,要玩好这种游戏也并不容易:“瞄不准,总是打不着;打着了,地果子也不转,还总是摔筋斗。”虽然一次次地失败,但是汪康珍并不愿意轻易放弃。她观察别人怎么打,自己慢慢地摸索,过了一段时间,似乎找到了感觉。就在地果子被打得转起来的时候,她的胳膊也有些变化:平时疼得几乎不能动的胳膊,在打地果子的过程中居然不知不觉地能抬得很高,本来很痛的肩膀打着打着居然不那么痛了,真是怪事。
玩出花样,玩出健康来
肩膀越打越舒服,汪康珍打地果子的劲头也就更足了,练习的技巧也就不断花样翻新起来。先是一只手会打,后来另一只手也学会了;先是只会从正面抽打,然后又学会了反抽;最厉害的是,她居然能左右开弓,同时玩两只陀螺,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就在技术越来越高的同时,汪康珍肩周炎的症状也越来越轻,以前不能做的家务事,又能够胜任了:“现在洗衣服,搞卫生,我都是自己干。”
4年多的时间,汪康珍玩陀螺的地方一直没有变,但是打的陀螺早已不是最初的那个了,“现在打小的陀螺都觉得轻了,要打大的打着才实在。”
陀螺对于汪康珍来说已经是不离左右的宝贝,在她家里有好几个陀螺,打一个多月就换稍微大一点的,原来的那个是一斤多的陀螺,现在的那个有3斤。她玩的陀螺的品种也是数不胜数,有竹子做的,有铜做的,有不锈钢做的,还有会发光的。不管是哪一种,只要打得转起来,就能带来欢乐,就能鍛炼身体。
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汪康珍吃完早饭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上两个大陀螺和打陀螺用的鞭子去打陀螺。在红军山下的小广场上,汪康珍很有名气,常常引来新来的陀友向她请教。对于汪康珍和这些陀友们来说,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项目,而是每天必须进行的生活内容,天天都要来活动,打个一个来钟头,要是一天不来,全身都痒痒。
不光是汪康珍,在这个广场上打地果子的,有好几位都深有体会,特别是打陀螺对防治肩周炎有很大的帮助。
打陀螺是老少皆宜的健身活动
“杨柳活,杨柳多。小孩小女闲不过,丝线结鞭鞭陀螺。鞭陀螺,陀螺起。陀螺起,鞭不已。”这是明代散文家刘侗描写小孩子打陀螺时候的情景。
打陀螺在中国已经有四五干年的历史了,这项娱乐活动也成为很多人难忘的儿时记忆。其实,打陀螺还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健身活动,它对肩周炎有康复的作用。
肩周炎是因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患者因为惧怕疼痛减少活动,继而引起软组织粘连,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中医认为是气血经络闭阻造成的。而打陀螺的时候,不断上下左右挥动鞭子,主要活动的就是肩膀和胳膊。此外,还要正手打,反手打,这样一来,肩关节在各个方向都在做着旋转运动,运动的过程中,软组织的粘连就会不知不觉地被解除,经常这样运动,肩部的血液循环加强,炎性物质也会加速吸收。中医讲,气血经络通畅了,就不疼了。汪康珍虽然不懂医,但是她看上的这个打地果子的运动,那还真是歪打正着,把自己的问题给解决了。
打陀螺看上去只是在挥动双臂,但其实调动的是全身的力量,所以除了肩周炎患者能从中受益,经常打一打,很多健康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原来腰痛、头昏,打了陀螺后,头也不昏了,腰也不痛了,还不容易感冒。”“我们这个圈子里,有很多人有痛风、偏瘫、走不了路的,最后都打好了。”
而每天围着陀螺转的汪康珍,除了肩膀不再疼痛,整个身体状况也跟着好起来,精神好,做事也利索,肤色好,红光满面的。汪康珍说,打陀螺带来的好处还很多,“吃得,睡得,消化也好。不让我打都不行,哪个也阻挡不了我,我要天天去打。”
汪康珍的陀友们还作了一首打油诗称赞陀螺:“鞭音响亮声声脆,陀螺飞舞转得欢。人人常打能体健,专治顽症肩周炎。睡得香来肠胃好,降低血脂肥能减。烦事愁事齐消散,宣泄压力猛抽鞭。”
因为陀螺独特的健身作用,现在中国很多的地方,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掀起了打陀螺的热潮。其实,不仅仅是陀螺,很多传统的健身运动,像踢毽子、放风筝、跳绳等,如今都是大家热衷的项目,人们在这些曾经的游戏中,能够收获更多的欢乐和健康。
据《中华医药》节目整理
贵州省遵义市红军山下,在一群玩陀螺的人里面,头发花白的84岁的汪康珍引人注目,她不光能右手正打、反打,还能左手正打、反打,甚至能够左右开弓,两个陀螺在她的操纵下也格外听话。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陀螺,但是84岁的老太太还在玩陀螺,真是挺少见的。她玩陀螺,不光玩得出一些花样名堂,更重要的是,她还把自己身上的病给玩没了,玩耍4年多,她的肩周炎无药自愈。
80岁开始学玩陀螺
汪康珍从前的身体状况跟现在没法比,据说她身体非常虚弱,三天两头小病不断,尤其是在50多岁的时候,烦人的肩周炎还缠上了身,两个肩膀连带俩胳膊都处于疼痛的状态,很多日常的家务事都干不了了。
十多年的时间,汪康珍的生活就在病痛中没滋没味地挨过,整个身体还在疼痛的煎熬中继续走下坡路,经常失眠,人总是昏昏沉沉的,吃也吃不动,动也动不了,病恹恹的样子让家人非常担心。怎么办呢?后来子女们说,干脆去锻炼锻炼吧。
一开始她去散步,慢慢地上红军山爬台阶。但爬山确实不太适合老年人,而且汪康珍明显是肩膀疼,光动弹双腿也看不出能有什么帮助。于是,汪康珍又换了种运动——打羽毛球。可是眼睛不好,经常接不着球,跳起来接球的时候又怕摔跤。看来,羽毛球运动对于汪康珍来说也不太合适。就在这时,红军山下兴起打陀螺运动,汪康珍觉得不错,决定试一试。
陀螺在中国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打老牛”,有的地方叫“打贱骨头”,而在贵州遵义叫做“打地果子”,这种从前小孩子的游戏,几年前在当地悄然兴起,当时年高80岁的汪康珍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
汪康珍认为打地果子比较适合自己,可是,真要操练起来才发现,要玩好这种游戏也并不容易:“瞄不准,总是打不着;打着了,地果子也不转,还总是摔筋斗。”虽然一次次地失败,但是汪康珍并不愿意轻易放弃。她观察别人怎么打,自己慢慢地摸索,过了一段时间,似乎找到了感觉。就在地果子被打得转起来的时候,她的胳膊也有些变化:平时疼得几乎不能动的胳膊,在打地果子的过程中居然不知不觉地能抬得很高,本来很痛的肩膀打着打着居然不那么痛了,真是怪事。
玩出花样,玩出健康来
肩膀越打越舒服,汪康珍打地果子的劲头也就更足了,练习的技巧也就不断花样翻新起来。先是一只手会打,后来另一只手也学会了;先是只会从正面抽打,然后又学会了反抽;最厉害的是,她居然能左右开弓,同时玩两只陀螺,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就在技术越来越高的同时,汪康珍肩周炎的症状也越来越轻,以前不能做的家务事,又能够胜任了:“现在洗衣服,搞卫生,我都是自己干。”
4年多的时间,汪康珍玩陀螺的地方一直没有变,但是打的陀螺早已不是最初的那个了,“现在打小的陀螺都觉得轻了,要打大的打着才实在。”
陀螺对于汪康珍来说已经是不离左右的宝贝,在她家里有好几个陀螺,打一个多月就换稍微大一点的,原来的那个是一斤多的陀螺,现在的那个有3斤。她玩的陀螺的品种也是数不胜数,有竹子做的,有铜做的,有不锈钢做的,还有会发光的。不管是哪一种,只要打得转起来,就能带来欢乐,就能鍛炼身体。
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汪康珍吃完早饭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上两个大陀螺和打陀螺用的鞭子去打陀螺。在红军山下的小广场上,汪康珍很有名气,常常引来新来的陀友向她请教。对于汪康珍和这些陀友们来说,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项目,而是每天必须进行的生活内容,天天都要来活动,打个一个来钟头,要是一天不来,全身都痒痒。
不光是汪康珍,在这个广场上打地果子的,有好几位都深有体会,特别是打陀螺对防治肩周炎有很大的帮助。
打陀螺是老少皆宜的健身活动
“杨柳活,杨柳多。小孩小女闲不过,丝线结鞭鞭陀螺。鞭陀螺,陀螺起。陀螺起,鞭不已。”这是明代散文家刘侗描写小孩子打陀螺时候的情景。
打陀螺在中国已经有四五干年的历史了,这项娱乐活动也成为很多人难忘的儿时记忆。其实,打陀螺还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健身活动,它对肩周炎有康复的作用。
肩周炎是因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患者因为惧怕疼痛减少活动,继而引起软组织粘连,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中医认为是气血经络闭阻造成的。而打陀螺的时候,不断上下左右挥动鞭子,主要活动的就是肩膀和胳膊。此外,还要正手打,反手打,这样一来,肩关节在各个方向都在做着旋转运动,运动的过程中,软组织的粘连就会不知不觉地被解除,经常这样运动,肩部的血液循环加强,炎性物质也会加速吸收。中医讲,气血经络通畅了,就不疼了。汪康珍虽然不懂医,但是她看上的这个打地果子的运动,那还真是歪打正着,把自己的问题给解决了。
打陀螺看上去只是在挥动双臂,但其实调动的是全身的力量,所以除了肩周炎患者能从中受益,经常打一打,很多健康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原来腰痛、头昏,打了陀螺后,头也不昏了,腰也不痛了,还不容易感冒。”“我们这个圈子里,有很多人有痛风、偏瘫、走不了路的,最后都打好了。”
而每天围着陀螺转的汪康珍,除了肩膀不再疼痛,整个身体状况也跟着好起来,精神好,做事也利索,肤色好,红光满面的。汪康珍说,打陀螺带来的好处还很多,“吃得,睡得,消化也好。不让我打都不行,哪个也阻挡不了我,我要天天去打。”
汪康珍的陀友们还作了一首打油诗称赞陀螺:“鞭音响亮声声脆,陀螺飞舞转得欢。人人常打能体健,专治顽症肩周炎。睡得香来肠胃好,降低血脂肥能减。烦事愁事齐消散,宣泄压力猛抽鞭。”
因为陀螺独特的健身作用,现在中国很多的地方,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掀起了打陀螺的热潮。其实,不仅仅是陀螺,很多传统的健身运动,像踢毽子、放风筝、跳绳等,如今都是大家热衷的项目,人们在这些曾经的游戏中,能够收获更多的欢乐和健康。
据《中华医药》节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