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民歌,它讲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遗弃的过程,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悔恨,以及对男子不负责任行为的斥责,整首诗歌有一种浓浓的哀怨、悔恨之情。本文以《氓》中的女主人公为鉴,反思现代婚恋观,认为婚姻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女子应保持独立的经济和人格,提倡婚恋自由。
关键词:《诗经·氓》 现代婚恋观 启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不仅记录了当朝者的祭祀、占卜、出征等重大国家事件,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民歌,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它讲述了一位女子从甜蜜爱恋到婚后被虐待,最后被丈夫遗弃的痛苦经历。全诗对女子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表现出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悔恨,以及對丈夫不负责任行为的斥责与埋怨。这一幅充满了古代风俗民情的婚变图,今天读来,对现代的婚恋观也有不少的启迪。
首先,婚姻应该建立在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诗歌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是由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妇女毫无地位可言。从诗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在家庭生活中任劳任怨、恪守妇道,反而男子行为有变。但是,女子没有得到同情,男子也没有受到社会的指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由此可见,在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女子只能暗自伤心难过。这也正好说明了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这只无形的手,摧毁了女子昔日的快乐。
其次,在婚姻中,女子应保持独立的经济和人格。在这次婚变的悲剧中,不仅有不可抗拒的社会力量,也有男子品行不正的因素。方玉润曾指出,此种悲剧的发生是由于“所托非人”。也就是说,女子找的这位结婚对象是一个品行不正、表里不一的男子,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在婚姻中做到忠诚可靠呢?
以上两个方面,是笔者从社会、从男子的角度对这出悲剧做出的思考。然而,反观悲剧的承受者,也是制造者之一的女主人公,其自身也是导致这场婚姻悲剧发生的原因。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足见,女子具有勤劳与忠诚的品性。另外,从诗歌开头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等多处可以看出,男女双方是自由恋爱。如果婚姻中出现了问题,女子也应该反思自身。女子不是附庸,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有思想、独立的人。然而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法衍生出来,因为物质决定精神,那时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女子的附属地位。其实,无论社会处于什么阶段,男女双方独立的经济来源与独立人格的保持,都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男女双方保持独立的人格、个人的魅力,他们才能不被一种关系拖累,才能拥有长久的婚姻,才能用爱情维系已经建立起来的婚姻关系。
最后,在道德法制的基础上,婚恋应自由。女主人公虽然遭受种种不公正对待,但从诗歌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我们仍可以看到,这是一位勇敢的女性。“你这样变心,那就算了吧”,从自由恋爱到自主解除婚姻关系,都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这对我们现代婚姻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双方理应尊重各自的选择,在协商好的前提下,在道德法制的基础上,每个人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的自由建立在科学健全的政治、文化乃至经济制度之上,同时也要求个人人格的独立与完整。
综上所述,《诗经·氓》的婚姻悲剧,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男子品性、女子自身的不独立等因素相关。通过学习诗歌《诗经·氓》,我们有以下启示:首先,婚姻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其次,婚姻中,女子应保持独立的经济和独立人格;最后,在道德法制的基础上,婚恋应自由。
参考文献:
[1]赵会莉.《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4,(1).
[2]刘桂华.论中国古代婚恋文化对当代婚姻生活的启示[J].齐鲁学刊,2014,(3).
[3]王纯莲,许志跃.《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系湖南省娄底市娄底三中高中287班学生)
关键词:《诗经·氓》 现代婚恋观 启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不仅记录了当朝者的祭祀、占卜、出征等重大国家事件,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民歌,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它讲述了一位女子从甜蜜爱恋到婚后被虐待,最后被丈夫遗弃的痛苦经历。全诗对女子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表现出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悔恨,以及對丈夫不负责任行为的斥责与埋怨。这一幅充满了古代风俗民情的婚变图,今天读来,对现代的婚恋观也有不少的启迪。
首先,婚姻应该建立在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诗歌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是由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妇女毫无地位可言。从诗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在家庭生活中任劳任怨、恪守妇道,反而男子行为有变。但是,女子没有得到同情,男子也没有受到社会的指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由此可见,在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女子只能暗自伤心难过。这也正好说明了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这只无形的手,摧毁了女子昔日的快乐。
其次,在婚姻中,女子应保持独立的经济和人格。在这次婚变的悲剧中,不仅有不可抗拒的社会力量,也有男子品行不正的因素。方玉润曾指出,此种悲剧的发生是由于“所托非人”。也就是说,女子找的这位结婚对象是一个品行不正、表里不一的男子,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在婚姻中做到忠诚可靠呢?
以上两个方面,是笔者从社会、从男子的角度对这出悲剧做出的思考。然而,反观悲剧的承受者,也是制造者之一的女主人公,其自身也是导致这场婚姻悲剧发生的原因。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足见,女子具有勤劳与忠诚的品性。另外,从诗歌开头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等多处可以看出,男女双方是自由恋爱。如果婚姻中出现了问题,女子也应该反思自身。女子不是附庸,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有思想、独立的人。然而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法衍生出来,因为物质决定精神,那时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女子的附属地位。其实,无论社会处于什么阶段,男女双方独立的经济来源与独立人格的保持,都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男女双方保持独立的人格、个人的魅力,他们才能不被一种关系拖累,才能拥有长久的婚姻,才能用爱情维系已经建立起来的婚姻关系。
最后,在道德法制的基础上,婚恋应自由。女主人公虽然遭受种种不公正对待,但从诗歌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我们仍可以看到,这是一位勇敢的女性。“你这样变心,那就算了吧”,从自由恋爱到自主解除婚姻关系,都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这对我们现代婚姻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双方理应尊重各自的选择,在协商好的前提下,在道德法制的基础上,每个人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的自由建立在科学健全的政治、文化乃至经济制度之上,同时也要求个人人格的独立与完整。
综上所述,《诗经·氓》的婚姻悲剧,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男子品性、女子自身的不独立等因素相关。通过学习诗歌《诗经·氓》,我们有以下启示:首先,婚姻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其次,婚姻中,女子应保持独立的经济和独立人格;最后,在道德法制的基础上,婚恋应自由。
参考文献:
[1]赵会莉.《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4,(1).
[2]刘桂华.论中国古代婚恋文化对当代婚姻生活的启示[J].齐鲁学刊,2014,(3).
[3]王纯莲,许志跃.《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系湖南省娄底市娄底三中高中287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