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契税,按照总房款3%税率标准来征收。同时,满足北京市政策优惠条件的,可以按1%税率征收。这一政策由来已久,坊间也形象地将这两类税率标准,称为“豪宅税”和“普宅税”。
然而,自从2011年北京市制定了各环线的“普宅指导价”之后,这一标准线已经4年未动。当年划定的标准基线,已经被不断刷新的高房价甩在了后头。
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北京刚需购房交易被划入“豪宅税”之类,特别是在新房成交主力的的五六环线上,“被豪宅税”的普宅楼盘比比皆是,引发了许多购房人的“契税维权”行动,他们都在奔走呼吁,希望推动政策的改变。
从南北五环线、到南北六环线、甚至向更边远的区域蔓延,“豪宅税”引发的社会负面情绪正在持续发酵。
纷争涌动:契税缴纳1%还是3%?
5月初,来自北京市大兴区和房山区域的多个楼盘的业主,包括金融街融汇、中国水电云立方、保利熙悦春天、众美城、首开熙悦山、首创新悦都等,在北京市信访办、住建委等处聚集,开展他们的“契税维权”,他们希望普宅认定政策作出调整,使得他们能享受1%契税优惠政策。
事实上,他们所进行的“维权行动”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而他们购房时间大都集中在去年下半年至今的时间段内,价格大都在两万元/平米,刚刚越过了当地的优惠政策指导价,被认定应缴纳3%的“豪宅税”。
记者了解到,在大兴区的亦庄、黄村、天宫院,以及房山区、昌平区、通州区等不少外环线的楼市成交主力板块,这样“被豪宅”的刚需楼盘比比皆是。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在期房交易中,契税的缴纳时间是在交房时,而不是签订合同时,大部分购房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加之过去两年内,一些新兴刚需板块成交出现爆发式增长,价格也都相继突破了优惠政策指导价。所以,契税该不该交3%的矛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多。
“1%和3%的契税之差,就是四五万元的差别,对于年收入不过10万元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是很大一笔支出。我们省吃俭用攒首付,买了南六环外的房子,却要缴这样的‘豪宅税’,觉得很冤枉。”李俊杰去年5月份买了位于南六环马驹桥附近的融科钧廷项目,合同价格是17600元/平米。根据现行政策,六环外享受契税优惠的价格标准线是17280元/平米。
“这个标准太简单、一刀切,不公平”,李俊杰告诉记者,他们同期成交的一些大户型,虽然总价更高,但是单价低于17280元/平米,这也造成了他们小区之中,大户型是普宅,小户型是‘豪宅’的“奇葩”划分。
由这个“单价一刀切”政策引发的纷争不断,比如位于南五环外的首邑溪谷二期嘉园项目,因为属于比较少见的普宅loft户型,建筑面积按单层计算为40-80平米,单价达到25000-27000元/平米,超过了五环上的标准线。此外,按照环线来区分也备受争议,“有的小区一部分在五环内、一部分在五环外,契税就差好几万的情况都有。”业内人士认为,现行标准的确存在诸多“太粗糙”的地方。
维权诉求:三年未动的标准线
2011年年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公布了最新的可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平均交易价格:以全市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8万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基准,按照环线区域和方位进行系数调整。
然而,经过将近三年之后,北京市住宅平均价格早已经突破了1.8万元/平方米的标准线。据世联地产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商品住宅月度成交均价4月已经达到24651元/平米,相比去年同期21000元/平米左右,也有较大涨幅。
从2013年开始,北京北六环、南五环上、南六环的房价线先后突破了“基准线”,陆续被划入“豪宅税”之中,这也就导致了近期密集的“契税维权”事件。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最早出现契税纷争的地区是位于北六环外昌平区南邵镇,该区域内由于新房入市量大、时间扎堆,且区域均价在2013年底已经达到1.9万-2万元/平米,突破了标准线。所以区域内的诸多楼盘,如路劲世界城、北京风景、金科廊桥水岸、长滩壹号等楼都已经因单价超限而“被豪宅”。这些楼盘业主成立了“南邵契税千人群”在百度贴吧、微博、论坛里奔走呼吁。然而,他们的诉求最终大多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到了今年,纷争的“风暴”已经转移到了“后起之秀”的南五环至六环区域之内,通州马驹桥的融科钧廷、大兴天宫院的金融街融汇、熙悦春天、大兴庞各庄的众美城、房山的首开熙悦山等不少楼盘的购房人,成为了这场“维权”的接力手。
事实上,这样的声音和行动在2010-2011年也曾密集出现,当时北京市东部五环上有多个“被豪宅”的楼盘要求调整普宅标准。
因为牵涉楼盘和业主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加之媒体的反复报道和讨论,最终推动了有关部门在2011年底出台新政策,将原有“五环以外每套总价低于120万元为普宅”的总价标准,调整为现行的单价为主要指标的标准。估计当时约有20个楼盘得以摘除“豪宅税”的帽子,该规定执行至今。
官方回应:优惠政策仍覆盖六成
如今,对于三年未动的标准线,“被豪宅”的购房人怨声载道。天宫院某楼盘业主张先生认为:“一个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合理性,时效性和可行性。2014年的房价,怎么能按照2010年的成交价格线来认定?在房价猛涨的年代,这一普宅认定的方式不合时宜了!”
“按照市场规律,普宅认定的标准至少应该每年调整一次,根据上一年的房价变化来调整区域指导价。其实即使是更加精细化的按季度、按区域来调整标准,也没有技术难度”,郭毅认为,北京房价均价水平、新兴区域楼市的发展速度都变化很快,但是相关政策却表现得“慢半拍”。这种购房人“维权”导致政策“出新规”的方式,挫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记者了解到,在此轮“维权”纷争之中,北京市住建委、信访办已经多次接待了表达诉求的购房人。
在一份出自北京市住建委的书面回复中,有如下表述:“目前,我市仍然处于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历史阶段,且按照2013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数据测算,契税优惠政策覆盖面仍在六成左右……近期,有购房人通过信访反映购买了未知较远或户型较小的商品住房,并且为家庭首次置业,却未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我们已经会同地税部门多次邀请部分项目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企业及专家学者等各方代表对普宅标准进行了多次讨论,将尽快就该标准是否需要调整及如何调整形成最终方案。”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则认为,当前正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敏感的“窗口期”,普宅认定标准的调整,很可能会被舆论过度解读,引发市场波动。“出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的考虑,近期这一标准调整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记者在前述官方回应中,也找到了似乎能支持其观点的有关表述:“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提高普通住房标准,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一定程度上会加速需求释放。从其他城市经验看,往往会被解读和理解为放松调控。”
然而,自从2011年北京市制定了各环线的“普宅指导价”之后,这一标准线已经4年未动。当年划定的标准基线,已经被不断刷新的高房价甩在了后头。
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北京刚需购房交易被划入“豪宅税”之类,特别是在新房成交主力的的五六环线上,“被豪宅税”的普宅楼盘比比皆是,引发了许多购房人的“契税维权”行动,他们都在奔走呼吁,希望推动政策的改变。
从南北五环线、到南北六环线、甚至向更边远的区域蔓延,“豪宅税”引发的社会负面情绪正在持续发酵。
纷争涌动:契税缴纳1%还是3%?
5月初,来自北京市大兴区和房山区域的多个楼盘的业主,包括金融街融汇、中国水电云立方、保利熙悦春天、众美城、首开熙悦山、首创新悦都等,在北京市信访办、住建委等处聚集,开展他们的“契税维权”,他们希望普宅认定政策作出调整,使得他们能享受1%契税优惠政策。
事实上,他们所进行的“维权行动”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而他们购房时间大都集中在去年下半年至今的时间段内,价格大都在两万元/平米,刚刚越过了当地的优惠政策指导价,被认定应缴纳3%的“豪宅税”。
记者了解到,在大兴区的亦庄、黄村、天宫院,以及房山区、昌平区、通州区等不少外环线的楼市成交主力板块,这样“被豪宅”的刚需楼盘比比皆是。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在期房交易中,契税的缴纳时间是在交房时,而不是签订合同时,大部分购房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加之过去两年内,一些新兴刚需板块成交出现爆发式增长,价格也都相继突破了优惠政策指导价。所以,契税该不该交3%的矛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多。
“1%和3%的契税之差,就是四五万元的差别,对于年收入不过10万元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是很大一笔支出。我们省吃俭用攒首付,买了南六环外的房子,却要缴这样的‘豪宅税’,觉得很冤枉。”李俊杰去年5月份买了位于南六环马驹桥附近的融科钧廷项目,合同价格是17600元/平米。根据现行政策,六环外享受契税优惠的价格标准线是17280元/平米。
“这个标准太简单、一刀切,不公平”,李俊杰告诉记者,他们同期成交的一些大户型,虽然总价更高,但是单价低于17280元/平米,这也造成了他们小区之中,大户型是普宅,小户型是‘豪宅’的“奇葩”划分。
由这个“单价一刀切”政策引发的纷争不断,比如位于南五环外的首邑溪谷二期嘉园项目,因为属于比较少见的普宅loft户型,建筑面积按单层计算为40-80平米,单价达到25000-27000元/平米,超过了五环上的标准线。此外,按照环线来区分也备受争议,“有的小区一部分在五环内、一部分在五环外,契税就差好几万的情况都有。”业内人士认为,现行标准的确存在诸多“太粗糙”的地方。
维权诉求:三年未动的标准线
2011年年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公布了最新的可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平均交易价格:以全市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8万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基准,按照环线区域和方位进行系数调整。
然而,经过将近三年之后,北京市住宅平均价格早已经突破了1.8万元/平方米的标准线。据世联地产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商品住宅月度成交均价4月已经达到24651元/平米,相比去年同期21000元/平米左右,也有较大涨幅。
从2013年开始,北京北六环、南五环上、南六环的房价线先后突破了“基准线”,陆续被划入“豪宅税”之中,这也就导致了近期密集的“契税维权”事件。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最早出现契税纷争的地区是位于北六环外昌平区南邵镇,该区域内由于新房入市量大、时间扎堆,且区域均价在2013年底已经达到1.9万-2万元/平米,突破了标准线。所以区域内的诸多楼盘,如路劲世界城、北京风景、金科廊桥水岸、长滩壹号等楼都已经因单价超限而“被豪宅”。这些楼盘业主成立了“南邵契税千人群”在百度贴吧、微博、论坛里奔走呼吁。然而,他们的诉求最终大多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到了今年,纷争的“风暴”已经转移到了“后起之秀”的南五环至六环区域之内,通州马驹桥的融科钧廷、大兴天宫院的金融街融汇、熙悦春天、大兴庞各庄的众美城、房山的首开熙悦山等不少楼盘的购房人,成为了这场“维权”的接力手。
事实上,这样的声音和行动在2010-2011年也曾密集出现,当时北京市东部五环上有多个“被豪宅”的楼盘要求调整普宅标准。
因为牵涉楼盘和业主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加之媒体的反复报道和讨论,最终推动了有关部门在2011年底出台新政策,将原有“五环以外每套总价低于120万元为普宅”的总价标准,调整为现行的单价为主要指标的标准。估计当时约有20个楼盘得以摘除“豪宅税”的帽子,该规定执行至今。
官方回应:优惠政策仍覆盖六成
如今,对于三年未动的标准线,“被豪宅”的购房人怨声载道。天宫院某楼盘业主张先生认为:“一个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合理性,时效性和可行性。2014年的房价,怎么能按照2010年的成交价格线来认定?在房价猛涨的年代,这一普宅认定的方式不合时宜了!”
“按照市场规律,普宅认定的标准至少应该每年调整一次,根据上一年的房价变化来调整区域指导价。其实即使是更加精细化的按季度、按区域来调整标准,也没有技术难度”,郭毅认为,北京房价均价水平、新兴区域楼市的发展速度都变化很快,但是相关政策却表现得“慢半拍”。这种购房人“维权”导致政策“出新规”的方式,挫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记者了解到,在此轮“维权”纷争之中,北京市住建委、信访办已经多次接待了表达诉求的购房人。
在一份出自北京市住建委的书面回复中,有如下表述:“目前,我市仍然处于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历史阶段,且按照2013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数据测算,契税优惠政策覆盖面仍在六成左右……近期,有购房人通过信访反映购买了未知较远或户型较小的商品住房,并且为家庭首次置业,却未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我们已经会同地税部门多次邀请部分项目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企业及专家学者等各方代表对普宅标准进行了多次讨论,将尽快就该标准是否需要调整及如何调整形成最终方案。”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则认为,当前正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敏感的“窗口期”,普宅认定标准的调整,很可能会被舆论过度解读,引发市场波动。“出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的考虑,近期这一标准调整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记者在前述官方回应中,也找到了似乎能支持其观点的有关表述:“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提高普通住房标准,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一定程度上会加速需求释放。从其他城市经验看,往往会被解读和理解为放松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