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束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准确率。方法:抽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患者共59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回顾性分析采用X线摄片检查、锥形束CT检查以及临床探诊检查各待测后牙区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结果。结果:锥形束CT辅助检查结果与X线摄片检查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临床探诊检查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锥形束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准确率高,结果可靠。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锥形束CT检查;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检测准确率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是口腔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牙槽骨缺损是该病常见的临床症状[1-2],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摄片检查、锥形束CT检查,但关于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准确率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我院选择59例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锥形束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准确率,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患者共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名,女20名,患者年龄21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9±0.24)岁。病情严重情况为;轻度22例,中度21例,重度16例,列入研究的牙齿数目最终为1357颗。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次影像学检查:两名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检查医师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锥形束CT检查。之后,口腔内科医生根据临床检查结果,采用龈上下洁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1w后,对患者的牙周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并制定基础牙周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注意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的宣教工作,并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诊。
再次影像学检查:患者经基础牙周治疗半年以后,再次行锥形束CT检查,其中检查医师、检查的部位、参数值等相关情况应与第一次行锥形束CT检查时保持一致,并检查了2次,记录检查结果。
临床探诊:患者经龈上下洁治术治疗一周后,口腔内科医师对患者进行全口牙周探诊,力度控制在0.20-2.25 N之间,明确患者病情。
1.3评价指标
回顧性分析采用X线摄片检查、锥形束CT检查以及临床探诊检查各待测后牙区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结果。
1.4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各待测后牙区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结果相关剂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X线摄片检查近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0±0.6),X线摄片检查远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0±0.8);锥形束CT辅助检查近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4±0.6),锥形束CT辅助检查远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5±0.8);临床探诊检查近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4±0.5),临床探诊检查远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5±0.7)。锥形束CT辅助检查结果与X线摄片检查检查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临床探诊检查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若不及时治疗,将延误患者病情,导致牙齿缺失,影响患者的吞咽和咀嚼功能,使生活质量下降[3-4]。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延误患者病情。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及时对该病进行检查与诊断,对于尽快确定治疗方案,促进病情的治愈,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以往临床针对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摄片检查和临床探诊。但相关的研究表明,x线摄片检查虽然能够明确患者牙周、根尖以及牙槽骨吸收情况,但周围组织易对成像情况产生影响,导致诊断的准确性下降;而临床探诊虽然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诊断主观性太强,不利于病情的确诊。锥形束CT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利用三维成像,能够清晰的检测到牙槽骨的形态特点,反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情况,提高了牙槽骨缺损情况的确诊率。本研究显示,经锥形束CT辅助结果基本与临床探诊一致,诊断价值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云贞,王春艳,李天亮等.锥形束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准确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5,50(1):7-12.
[2]曾铖.锥形束CT与根尖片在慢性牙周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8,24(17):159-160.
[3]王晓燕.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27-30.
[4]林立垚,刘凯,钭敏芝等.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评估牙槽骨变化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387-389.
关键词:锥形束CT检查;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检测准确率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是口腔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牙槽骨缺损是该病常见的临床症状[1-2],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摄片检查、锥形束CT检查,但关于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准确率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我院选择59例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锥形束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准确率,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患者共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名,女20名,患者年龄21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9±0.24)岁。病情严重情况为;轻度22例,中度21例,重度16例,列入研究的牙齿数目最终为1357颗。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次影像学检查:两名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检查医师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锥形束CT检查。之后,口腔内科医生根据临床检查结果,采用龈上下洁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1w后,对患者的牙周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并制定基础牙周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注意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的宣教工作,并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诊。
再次影像学检查:患者经基础牙周治疗半年以后,再次行锥形束CT检查,其中检查医师、检查的部位、参数值等相关情况应与第一次行锥形束CT检查时保持一致,并检查了2次,记录检查结果。
临床探诊:患者经龈上下洁治术治疗一周后,口腔内科医师对患者进行全口牙周探诊,力度控制在0.20-2.25 N之间,明确患者病情。
1.3评价指标
回顧性分析采用X线摄片检查、锥形束CT检查以及临床探诊检查各待测后牙区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结果。
1.4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各待测后牙区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结果相关剂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X线摄片检查近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0±0.6),X线摄片检查远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0±0.8);锥形束CT辅助检查近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4±0.6),锥形束CT辅助检查远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5±0.8);临床探诊检查近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4±0.5),临床探诊检查远中区牙槽骨缺损测量值为(5.5±0.7)。锥形束CT辅助检查结果与X线摄片检查检查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临床探诊检查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若不及时治疗,将延误患者病情,导致牙齿缺失,影响患者的吞咽和咀嚼功能,使生活质量下降[3-4]。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延误患者病情。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及时对该病进行检查与诊断,对于尽快确定治疗方案,促进病情的治愈,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以往临床针对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摄片检查和临床探诊。但相关的研究表明,x线摄片检查虽然能够明确患者牙周、根尖以及牙槽骨吸收情况,但周围组织易对成像情况产生影响,导致诊断的准确性下降;而临床探诊虽然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诊断主观性太强,不利于病情的确诊。锥形束CT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利用三维成像,能够清晰的检测到牙槽骨的形态特点,反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情况,提高了牙槽骨缺损情况的确诊率。本研究显示,经锥形束CT辅助结果基本与临床探诊一致,诊断价值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云贞,王春艳,李天亮等.锥形束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的准确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5,50(1):7-12.
[2]曾铖.锥形束CT与根尖片在慢性牙周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8,24(17):159-160.
[3]王晓燕.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27-30.
[4]林立垚,刘凯,钭敏芝等.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评估牙槽骨变化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