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教育家斯太克说:“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引导、指点、矫正功能,为改善教学,促进和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服务。这里的“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建构的协调统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合作沟通的过程。它是学生学习的终点,也是学习的起点,更是学习的过程。
一、 表征与亮点
当下,语文教学评价虽然仍被应试模式所困,一时难以突破瓶颈,但在语文课上的教学评价却呈现出“课标”理念的蓬勃生机,为语文课程评价啄破了一扇天窗。
1. 注重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如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本次大赛的语文课堂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兴趣,增强自信,鼓励进取。教师善于将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期待形象化,以利于学生对新形象的认同转化为积极的自我意向,变教师要我改,为我自己改进完善自我。教师还因人设语,对不同气质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激励评价语言,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目标明确。根据学段内目标评价,把握评价的尺度,给予正面激励;第二,指导具体。贴近学习内容,针对学生表现,给予具体指导;第三,激励语言亲切。教师采用平和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平等语言与学生交流,词句间融进了关爱与激励。
2. 评价侧重阅读兴趣与感受。本次大赛的课堂评价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感受等。如一位教师教学《“蚁国英雄”》——
师:小蚂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是怎么做的呢,哪句话最震颤人心?读一读。
生:读“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生:“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竞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师:读得多投入呀!蚂蚁们哪些表现让作者没有想到,哪些行为让作者万万没有想到?请在书上圈画出来。
(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画感人语句,做批注,教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圈出了一些关键词语和短句,读得仔细。
师:很多同学读课文也很仔细,圈画批注中有很多感受,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圈画了“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
生:这是一群勇敢的蚂蚁,团结的蚂蚁。
师:好,说得简洁明确,小蚂蚁们团结,谁能读好这句?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
师:读得感人,这群勇敢团结的蚂蚁真令人崇敬。
生:我圈出“肝胆俱裂”。
师:伸出手来写一写。“俱”的意思是什么?
生:全部。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肝胆全部都裂开了。
师:你会感觉蚂蚁——
生:接近死亡。
生:我圈出“至死也不松动分毫”。
师: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仿佛就在肆虐的火神旁,你看到——
生:我看到一大堆火在熊熊燃烧,火舌的包围圈里黑压压的一片。
师:你听到了——
生: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
师:你还闻到了——
生:焦臭味。
师:可是,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迅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如果此时你就是外层蚂蚁,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至死也不松动分毫。
生:如果我们松动,内层蚂蚁将死在火海中。
生:为了不让更多的蚂蚁死掉,所以不松动分毫。
师:这么慷慨激扬的话语请再说一遍。听着外层蚂蚁感人的话语,我想,我们对蚁群的壮举,对“蚁国英雄”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表达我们的感受。
这一教学片段演绎了“感受性阅读”的习得过程。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习目标,教者以“朗读”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蚁群形象,把握蚁群们火海脱生的主要内容,还借助关键词语的理解,想象性口述,加深感受,最后,再通过朗读来描述情境,表达对“蚁国英雄”的赞佩和崇敬。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跟进“朗读感受”这一目标,适时评价,既评价朗读,又评价理解;既评价方法,又评价过程;既评价态度,又评价情感,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了理解能力,培养了语感,获得了在危难之际要团结奋斗的价值观念。教师的课堂评价从单一的语文知识类评价转向语文知识类评价与语文素养类评价相结合的态势,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课堂评价主体的互动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关系。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在大赛的课堂上师生真诚、平等、充分地对话,增进师生感情,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使评价注重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多元。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
生:后面三个字押韵。
师:你们试着读一读。
师:老师刚才怎样把字读得有韵味的?
生:老师读押韵的字时,声音拉长,很慢很好听。
生:押韵要读得语调饱满。
生:老师读押韵部分很有气势。
生:(情不自禁)很有感情!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谢谢大家的夸奖,谁愿意和老师比比?(指名读)
在教学中,课堂评价主体的互动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师生在真诚、平等、充分的评价对话中,获得有价值的发展信息,增进师生感情,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使评价注重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多元。
二、 问题与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改进。第一,课堂评价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考量。具体体现为教师对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之间整体性的思考,尚未注意到联系本学段、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在课堂上,不经意间还会发现评价的随意性、单调性和琐碎性。第二,教师过多运用赏识教育激励性评价。过多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心灵产生震颤,反而会导致他们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第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对教师的评价的机会甚少,尚未充分体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语文课上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1. 应关注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和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根据文本的题材特征及单元、年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实践中合理运用多元评价形式,引领启发、点拨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词句内涵、文意要旨、谋篇布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展开思维的想象,在思维的聚合和发散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2. 需适时适度地把握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手段,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做到适时适度。当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激励评价,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愉快。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激励不等于表扬,适当引导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教师的评价要准确且富有针对性,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等。对于低年级学生,采用这些方法能调动积极性,但运用的频率不宜过多,否则学生会将奖励当成学习目标,转移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另外,激励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合理。教师注意搜集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信息,定期分析整理,并征求有关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形成多维立体化的激励评价系统,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有效。
3. 生生评价不可忽视。在教学中,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要尊重和倾听一切人的声音。自我反思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自我反思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因为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学生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一位教师教学《秋游》,教师提出朗读评价的要求,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并适时组织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在学生评价他人时随时随处注意点拨。对于刚开始学生只会评价:“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至于好在哪,说不出来时,教师没有轻易放过,通过回顾评价要求和学生自评,激发学生对比朗读评价。注重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历程,平等民主的多元评价使得语文学习更为积极和愉快,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增进理解、获取激励。
(范曙晖,研究生,《七彩语文•教师论坛》责任编辑王永虎,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校长朱立奇,文学硕士,《七彩语文》杂志总编办公室副主任)
一、 表征与亮点
当下,语文教学评价虽然仍被应试模式所困,一时难以突破瓶颈,但在语文课上的教学评价却呈现出“课标”理念的蓬勃生机,为语文课程评价啄破了一扇天窗。
1. 注重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如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本次大赛的语文课堂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兴趣,增强自信,鼓励进取。教师善于将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期待形象化,以利于学生对新形象的认同转化为积极的自我意向,变教师要我改,为我自己改进完善自我。教师还因人设语,对不同气质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激励评价语言,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目标明确。根据学段内目标评价,把握评价的尺度,给予正面激励;第二,指导具体。贴近学习内容,针对学生表现,给予具体指导;第三,激励语言亲切。教师采用平和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平等语言与学生交流,词句间融进了关爱与激励。
2. 评价侧重阅读兴趣与感受。本次大赛的课堂评价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感受等。如一位教师教学《“蚁国英雄”》——
师:小蚂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是怎么做的呢,哪句话最震颤人心?读一读。
生:读“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生:“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竞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师:读得多投入呀!蚂蚁们哪些表现让作者没有想到,哪些行为让作者万万没有想到?请在书上圈画出来。
(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画感人语句,做批注,教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圈出了一些关键词语和短句,读得仔细。
师:很多同学读课文也很仔细,圈画批注中有很多感受,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圈画了“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
生:这是一群勇敢的蚂蚁,团结的蚂蚁。
师:好,说得简洁明确,小蚂蚁们团结,谁能读好这句?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
师:读得感人,这群勇敢团结的蚂蚁真令人崇敬。
生:我圈出“肝胆俱裂”。
师:伸出手来写一写。“俱”的意思是什么?
生:全部。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肝胆全部都裂开了。
师:你会感觉蚂蚁——
生:接近死亡。
生:我圈出“至死也不松动分毫”。
师: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仿佛就在肆虐的火神旁,你看到——
生:我看到一大堆火在熊熊燃烧,火舌的包围圈里黑压压的一片。
师:你听到了——
生: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
师:你还闻到了——
生:焦臭味。
师:可是,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迅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如果此时你就是外层蚂蚁,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至死也不松动分毫。
生:如果我们松动,内层蚂蚁将死在火海中。
生:为了不让更多的蚂蚁死掉,所以不松动分毫。
师:这么慷慨激扬的话语请再说一遍。听着外层蚂蚁感人的话语,我想,我们对蚁群的壮举,对“蚁国英雄”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表达我们的感受。
这一教学片段演绎了“感受性阅读”的习得过程。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习目标,教者以“朗读”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蚁群形象,把握蚁群们火海脱生的主要内容,还借助关键词语的理解,想象性口述,加深感受,最后,再通过朗读来描述情境,表达对“蚁国英雄”的赞佩和崇敬。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跟进“朗读感受”这一目标,适时评价,既评价朗读,又评价理解;既评价方法,又评价过程;既评价态度,又评价情感,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了理解能力,培养了语感,获得了在危难之际要团结奋斗的价值观念。教师的课堂评价从单一的语文知识类评价转向语文知识类评价与语文素养类评价相结合的态势,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课堂评价主体的互动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关系。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在大赛的课堂上师生真诚、平等、充分地对话,增进师生感情,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使评价注重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多元。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
生:后面三个字押韵。
师:你们试着读一读。
师:老师刚才怎样把字读得有韵味的?
生:老师读押韵的字时,声音拉长,很慢很好听。
生:押韵要读得语调饱满。
生:老师读押韵部分很有气势。
生:(情不自禁)很有感情!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谢谢大家的夸奖,谁愿意和老师比比?(指名读)
在教学中,课堂评价主体的互动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师生在真诚、平等、充分的评价对话中,获得有价值的发展信息,增进师生感情,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使评价注重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多元。
二、 问题与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改进。第一,课堂评价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考量。具体体现为教师对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之间整体性的思考,尚未注意到联系本学段、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在课堂上,不经意间还会发现评价的随意性、单调性和琐碎性。第二,教师过多运用赏识教育激励性评价。过多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心灵产生震颤,反而会导致他们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第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对教师的评价的机会甚少,尚未充分体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语文课上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1. 应关注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和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根据文本的题材特征及单元、年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实践中合理运用多元评价形式,引领启发、点拨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词句内涵、文意要旨、谋篇布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展开思维的想象,在思维的聚合和发散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2. 需适时适度地把握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手段,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做到适时适度。当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激励评价,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愉快。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激励不等于表扬,适当引导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教师的评价要准确且富有针对性,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等。对于低年级学生,采用这些方法能调动积极性,但运用的频率不宜过多,否则学生会将奖励当成学习目标,转移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另外,激励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合理。教师注意搜集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信息,定期分析整理,并征求有关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形成多维立体化的激励评价系统,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有效。
3. 生生评价不可忽视。在教学中,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要尊重和倾听一切人的声音。自我反思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自我反思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因为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学生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一位教师教学《秋游》,教师提出朗读评价的要求,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并适时组织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在学生评价他人时随时随处注意点拨。对于刚开始学生只会评价:“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至于好在哪,说不出来时,教师没有轻易放过,通过回顾评价要求和学生自评,激发学生对比朗读评价。注重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历程,平等民主的多元评价使得语文学习更为积极和愉快,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增进理解、获取激励。
(范曙晖,研究生,《七彩语文•教师论坛》责任编辑王永虎,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校长朱立奇,文学硕士,《七彩语文》杂志总编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