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寿的老人大多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他们中有的人把这种养生之道以自己或他人所写的诗句表达出来,读来颇有意味。
一
延安有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用这样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面藏。
只要你能跳过去,
不是神仙也寿长。
他还说:
酒无不成礼仪,
色无路静人稀。
财无不成世界,
气无反被人欺。
我觉得这两首诗颇有几分哲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概括了一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内容,又包括精神生活内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同時凡事皆有度,适度则有益,过度则有害。我们不赞成享乐主义,也不提倡禁欲主义。一般人都离不开“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但又不能在这四个字上有丝毫的疏忽和放纵。如不严格要求自己,一旦变得嗜酒、好色、贪财、纵气,就会导致腐败甚至毁灭。君不见,古往今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有多少人就是倒在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上。
二
闻名遐迩的世纪老人、爱国学者袁晓园女士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以百幅书画庆祝自己的百岁华诞。这不但是生命的奇迹,也是艺术的奇迹。这位老寿星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令人赞叹不已。袁老是我国现代第一位女外交官,对汉字也颇有研究。她曾长期旅居美国,85岁时回到南京定居,实现了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夙愿。良好的环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爱好,是她颐养天年的最大保证。老人把文房四宝作为自己健身和寄情的最好伙伴,几乎每天都坚持写诗作画。关于自己的养生之道,袁老曾写過一首题为《百岁感怀》的七绝,诗曰:
不拜耶稣不参禅,
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不老药?
顺其自然过百年。
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上了年纪后,仍每天凌晨三点即起床开始写作,每天能写几千字。有人向他讨教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季老回答:“我没有什么秘诀,没有秘诀就是秘诀。”季羡林有个“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所谓“不锻炼”,并不是一概反对锻炼,而是反对那些“锻炼主义者”。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因此,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于锻炼,因而耽误了许多工作时间,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不挑食”,就是生活中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用不着左挑右拣,怕这怕那,战战兢兢。季老认为,人和人的差异很大,养生之道不可一概而论。所谓“不嘀咕”,就是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也从来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
季老特别推崇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尤其喜欢他的这四句诗: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季老把陶渊明的这四句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难看出,季老对待工作和事业采取的是儒家的态度,是进取的;而对待名利和生命采取的则是道家的态度,是超脱的。他这种做法,也算是儒道互补吧!
四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0岁。众所周知,他于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将军一道发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辗转囚禁各地长达数十年之久,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长寿。张学良90岁时,台湾的一些记者前往采访,想揭开他的“长寿之谜”。张学良笑答:“我这一生过的是漫长的漂泊生活。移居台湾这45年大家都看到了,过的是幽禁生活。我已用行动表明了我的‘养生之道’。没有什么好谈的,不必对我进行宣扬了。”2000年6月3日,张学良百岁华诞,新华社驻美国记者也去问张将军有什么养生秘诀,他笑答:“怎么说呢?我不过在过简单的生活,什么也不放在心上,其他就没有了。”后来人们认为,张学良的这寥寥数语,其实首次道破了他的“长寿之谜”。“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八个字,正是他总结的真言。在他差不多创世界纪录的幽禁生涯中,他所过的就是读书、写字、健身、养花、种树的简单生活。他一直抱持着“淡泊生活,毁誉由人”的平常心,真正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这或许就是他的“养生之道”。就像古代一位禅师所说的那样: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张学良在垂暮之年还给东北大学同学会刊物题词言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不怕死,不爱钱,
丈夫决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
磊落光明度余年。
(摘自《周口晚报》,苏童荐)
一
延安有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用这样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面藏。
只要你能跳过去,
不是神仙也寿长。
他还说:
酒无不成礼仪,
色无路静人稀。
财无不成世界,
气无反被人欺。
我觉得这两首诗颇有几分哲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概括了一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内容,又包括精神生活内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同時凡事皆有度,适度则有益,过度则有害。我们不赞成享乐主义,也不提倡禁欲主义。一般人都离不开“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但又不能在这四个字上有丝毫的疏忽和放纵。如不严格要求自己,一旦变得嗜酒、好色、贪财、纵气,就会导致腐败甚至毁灭。君不见,古往今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有多少人就是倒在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上。
二
闻名遐迩的世纪老人、爱国学者袁晓园女士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以百幅书画庆祝自己的百岁华诞。这不但是生命的奇迹,也是艺术的奇迹。这位老寿星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令人赞叹不已。袁老是我国现代第一位女外交官,对汉字也颇有研究。她曾长期旅居美国,85岁时回到南京定居,实现了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夙愿。良好的环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爱好,是她颐养天年的最大保证。老人把文房四宝作为自己健身和寄情的最好伙伴,几乎每天都坚持写诗作画。关于自己的养生之道,袁老曾写過一首题为《百岁感怀》的七绝,诗曰:
不拜耶稣不参禅,
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不老药?
顺其自然过百年。
三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上了年纪后,仍每天凌晨三点即起床开始写作,每天能写几千字。有人向他讨教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季老回答:“我没有什么秘诀,没有秘诀就是秘诀。”季羡林有个“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所谓“不锻炼”,并不是一概反对锻炼,而是反对那些“锻炼主义者”。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因此,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于锻炼,因而耽误了许多工作时间,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不挑食”,就是生活中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用不着左挑右拣,怕这怕那,战战兢兢。季老认为,人和人的差异很大,养生之道不可一概而论。所谓“不嘀咕”,就是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也从来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
季老特别推崇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尤其喜欢他的这四句诗: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季老把陶渊明的这四句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难看出,季老对待工作和事业采取的是儒家的态度,是进取的;而对待名利和生命采取的则是道家的态度,是超脱的。他这种做法,也算是儒道互补吧!
四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0岁。众所周知,他于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将军一道发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辗转囚禁各地长达数十年之久,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长寿。张学良90岁时,台湾的一些记者前往采访,想揭开他的“长寿之谜”。张学良笑答:“我这一生过的是漫长的漂泊生活。移居台湾这45年大家都看到了,过的是幽禁生活。我已用行动表明了我的‘养生之道’。没有什么好谈的,不必对我进行宣扬了。”2000年6月3日,张学良百岁华诞,新华社驻美国记者也去问张将军有什么养生秘诀,他笑答:“怎么说呢?我不过在过简单的生活,什么也不放在心上,其他就没有了。”后来人们认为,张学良的这寥寥数语,其实首次道破了他的“长寿之谜”。“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八个字,正是他总结的真言。在他差不多创世界纪录的幽禁生涯中,他所过的就是读书、写字、健身、养花、种树的简单生活。他一直抱持着“淡泊生活,毁誉由人”的平常心,真正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这或许就是他的“养生之道”。就像古代一位禅师所说的那样: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张学良在垂暮之年还给东北大学同学会刊物题词言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不怕死,不爱钱,
丈夫决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
磊落光明度余年。
(摘自《周口晚报》,苏童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