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影响的思考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剧其实就是音乐与戏曲之间的有效融合,有着综合性的表演特点。在民族歌剧中主要是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涵等方面来体现其艺术性的。而在民族歌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借鉴戏曲艺术,不仅可以完善我国歌剧艺术体系,同时也可以为歌剧的民族化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戏曲艺术 民族歌剧表演 借鉴
  民族歌剧归属于中国歌剧的范畴,而中国歌剧又是西洋歌剧在中国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民族歌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通过与现实题材联系,已经确立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从明确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出发,在做好创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表演。
  一、在表演基本功方面的借鉴
  中国戏曲主要是从原始歌舞中发展起来的,属于历史悠久、综合性较强的舞台艺术样式,从特点上来讲,通过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借助统一的标准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打造出独特的艺术。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基本功训练。有表演艺术家认为练功的基本动作与音乐中的音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虽然音乐只有七个音符,但是经过作曲家的不断组合与创新,能够产生出多样化的曲调,传递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果不能完全掌握音符,那么即便有着丰富的情感与复杂的心理活动,也难以完全展现出来,难以在舞台上打造出生动鲜明、性格不同的艺术形象。所以在戏曲学习环节,就要重视基本功练习,从模仿大师经典的层面出发,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在掌握表演的程式化技术以后,可以有效展现出人物类型化特点。
  经典剧目在舞台上的动作具有相关规定。如在歌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中,人物从幕后转移到台前,其动作、眼神等都需要从规定情境上展现,一旦没有规定的参与,那么也就难以有效展现出所表演的主人公形象。而这也是民族歌剧表演中与戏曲表演相似的内容。只有表演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体现出声、情、味等,才能让民族歌剧表演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要想具备这一能力,还需要表演者在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悟性,才能达到这一层次。艺术之间有着相通的特点,而对于戏曲表演体系来讲,其系统性较强,所以演员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保证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性。在戏曲发展中由于地域不同,使戏曲唱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对于传统戏曲来讲,主要是借助曲牌体、板腔体等来展现的,在相同剧种与流派中,不同的戏之间所使用的唱腔也是相似的。而对于不同剧种与流派的戏来讲,在唱腔上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但是从发声方法上来讲,真声明显多于假声,这也就要求演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先天条件,而在先天条件中嗓音优势具有标志性的特点。在民族声乐表演中,混合声是相对较多的。在民族唱法中真声所占比例是相对较大的,而在美声唱法中真声比例则是相对较小的。但是应当要明确的是,不论是哪一种唱法,都与自然表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中国戏曲艺术来讲,有着较强的独特性,同时运用比较自然的发声方法,如字正腔圆、声随腔行规律,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1]戏曲艺术也被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在历代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揣摩与分析中总结出了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技法。唱代表歌唱、念代表念白、做代表形体动作、打代表武打动作。歌剧来讲属于以表演为表现主体的形式,所以在发展中国民族歌剧时,就需要从戏曲的唱念结合出发,在一说一唱中融合做与打等,以此来丰富歌剧中的内容,提升人物刻画的形象性,提升戏剧的表现力。通过对动作等的细致刻画,不仅可以实现精心准备,同时也可以保证动作等安排的合理性,将人物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
  二、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借鉴
  有研究人员指出,在戏曲艺术中,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但是却包含了丰富的腔,一句话的演唱时间甚至可以达到五分钟左右,而这也就证明了每一个行腔有着专属的含义与特点,能够展现出人物比较复杂的、丰富的心理变化情况。戏曲并不是单纯注重讲故事的艺术形式,在情节内容上有着简约的特点,然而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却是比较复杂多样的,注重形式美上的规律性。虽然在情节推进速度上并不是较快的,但是针对人物内心的解析却是比较深刻与细致的,呈现了人物心理特点等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情节细腻、吸引人,同时也可以让观众保持观看兴趣。也正是因为戏曲有着比较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才使得戏曲的魅力不断展现。现如今许多人认为看戏如同喝茶一般,应当从“品”这一字上来体验,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真谛,不然就会如同隔岸观火一般,难以与看戏的初衷与意愿相契合。由于板式音乐的腔调与人物角色语言结合比较紧密,能够展现出语言般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然表现能力,强化歌唱中所具备的戏剧性功能,实现情感表达目标。民族歌剧作品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戏曲相比有着较强的限制性,主要是因为所表现的内容是有限的,如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中存在着一字一腔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在戏曲的影响下,演唱者在不断提升自身演唱技术与能力后,就需要从理解歌词中的内容出发,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展现出想象作用,进入规定的情境中去,掌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明确其性格特点。[2]而在这一过程中歌唱技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需要以诠释等方式展现出人物所具备的情感精神,以此来提升表演的效果。但应当明确的是,戏曲演员应具备一定的想象力,通过对生活的直接与间接感受,以此来想象出整体化的审美映象,并借助技术、技巧外化的方式展现出来。[2]对于我国民族歌剧来讲,虽然也被称之为中国版歌剧,但是从内容上来讲,依然存在着西洋歌剧的特点。戏曲音乐虽然同样有歌唱的内容,但是从情感上来体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想要发展中国民族歌剧,就需要从借鉴戏曲的情感表达出发,在满足国人审美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生活中去,确保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完善性。[3]
  三、戏曲与民族歌剧的联系
  中国戏曲有着咬字与发声方法自然亲切等特点,而将咬字与发声方法运用到中国民族歌剧中去,不仅可以转变传统演唱中的急促、紧凑等局限性,同時也可以创新歌剧演唱方式,借助大众能够接受的新东西,也为歌剧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所以想要促进歌剧的发展,就需要从发挥本土优势出发,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感受与体验美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如在《白毛女》中就是借鉴戏曲演唱发声方法、咬字方法来拉近与大众之间距离的。在歌剧《白毛女》中,其情节主要是从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中发展起来的,1945年歌剧《白毛女》面世,随后以歌剧为基础,其被改编成了京剧、舞剧等。对于歌剧中的情节构成来讲,融合了戏曲中的分场方法,使得场景变化的灵活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开场的喜儿家—地主黄世仁家—黑虎堂—深山,在场景的不断变化中,故事情节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不同的场景也为歌剧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在歌剧中所使用的语言继承了戏曲唱白兼用的传统,而这也证明了戏曲的地位。在《白毛女》中不仅注重歌唱部分,同时也关注对白与表演等,在不同的角色对白中使发声得到了发展,而这也就展现了戏曲说唱结合的特性。在歌剧中所使用的音乐,主要是借助北方民歌、传统戏曲音乐来体现的,在结合题材的基础上使得其民族风味明显提升。而在《白毛女》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则是借助河北梆子剧种,在民族风格上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恨似高山仇似海》中通过从不同层面展现喜儿的情感,不仅可以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理解喜儿的仇与恨。通过反复唱出自己的身世,表达了人民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恨。在咏叹调中借助边说边唱等戏曲演唱形式,使得其形象性有了明显的提升。从总体层面来讲,在《白毛女》的前段中,歌谣成分相对较多,而在后段中,戏曲唱腔部分明显增加。从歌剧表演层面来讲,不仅借鉴了戏曲中的表演手段,同时也关注了舞蹈身段、念白韵律等方面,使得其整体优美度有了明显的增加,拉近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4]对于戏曲演员来讲,在没有布景、道具的前提下,利用拼接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动作,不仅可以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明确情节的变化。在有限的舞台中能够启发观众的想象,实现艺术创作目标。在喜儿寻死一段中,虽然在舞台上没有展现出急流的江水,但是通过演员的步法变化、身段上的表现,不仅可以将寻死与不甘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带有报仇的心理,进入到深山之中,过着人鬼不分的日子展现出来。可以说《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历史发展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唱腔、表演与场景中借鉴了戏曲中的元素,同时也使得我国歌剧民族性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对我国其他民族歌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许多作品中都受到了戏曲元素的影响,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借助戏曲中的唱腔等演唱方式,为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奠定了基础。[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要想促进民族歌剧表演的发展,就要从明确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出发,在挖掘戏曲艺术中隐藏的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提升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化特点。通过借鉴与运用戏曲艺术,可以建立起专属的民族歌剧理论,形成相应的创作与表演体系,提升我国民族歌剧层次的丰富性,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参考文献:
  [1]朱雁.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1):116-117.
  [2]彭俊园.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28(07):138.
  [3]李君.浅析民族歌剧表演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借鉴[J].中国文艺家,2019(04):127.
  [4]谷涛.京剧艺术对民族歌剧的影响研究[J].音乐创作,2013(10):120-122.
  [5]李军.戏曲艺术韵致对当代民族歌剧的影响分析[J].北方音乐,2014(16):13.
  (作者简介:王文婕,女,本科,甘肃省歌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声乐<民族歌剧>表演)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发展中,综合材料绘画被看作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突破传统画种材料的界限,并拓展其表现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本文以笔者创作的作品《假寐》为例,对作品中综合材料的运用过程、创作理念、手法、色调、不同材料搭配的实验心得、表现方法进行阐述,以便观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假寐》这幅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关键词:综合材料 绘画 肌理  一、创作构思  (一)主题构思  作品《假寐》是以
长残留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其残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影响土壤质量及后茬作物.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针对氯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性质特点,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证实其对土壤微生物菌群恢复有明显效果.在复合降解菌系田间样地实验中,需要频繁监测并绘制除草剂降解曲线,然而当前传统检测仪器不能满足课题对氯嘧磺隆快速降解的检测需求.
期刊
她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她是《财富》杂志500强公司中第一位女性“一把手”,是美联社第一位女董事,是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在由男人主宰的华盛顿新闻圈,政治圈,凯瑟琳·格雷厄姆光彩夺目,备受尊敬。美联储前主席保尔·沃尔克说:“一位如此害羞的女人成为华盛顿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实在令人惊异。”乔治·w·布什的评价更具代表性:“她是
期刊
预警信息是应急管理的“消息树”“发令枪”,及时准确地将其传播给应急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可有效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预警信息传播送达率是预警传播实效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传播手段、预警传播行政村送达率组成及计算原理,建立预警传播行政村送达率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评价预警传播能力方面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从“两年开2000家店”的豪情,到因“非法集资”而投案自首的悲剧,张小林仅用了半年时间。究其原因,是过于乌托邦的模式并不适应现实的残酷,还是败在自己设计的资金游戏?  号称国内四大租车公司之一的和谐租车,几乎在一夜之间陷入绝境。  2014年3月,和谐租车法人代表张小林因涉嫌非法集资主动投案自首。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业内引发轰动。这家曾经意欲改变中国租车模式的公司,在经过2013年的短暂辉煌后,迅
期刊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被赋予了现代意识,中国知识分子自此开始了对现代性苦苦追求与不断修正的历程.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京派文学,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作为一种作家群体和风格流派的存在而增添了中国文学的丰富性,更在于它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培育与奠基.当然,在原本就被动而急促的现代主义思潮输入的情况下,京派作家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局限性.本文将基于对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的分析,探讨京派文学的现代性与存在的局限性.
北京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北京的核心供水工程, 2008年干线工程建成并通水,目前干线及配套工程已建成260余公里,多采用大口径、新型输水暗涵形式,包括倒虹吸方涵、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浅埋暗挖及盾构复合衬砌隧洞等结构类型,为保障工程安全同步建设了安全监测系统,每年采集数据达150万点次.目前,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主要采用趋势分析、特征值统计分析等方法,缺少针对新型输水隧洞的安全监测预警阈值,不符合相关规范,也无法满足工程安全管理需求.
期刊
“聪明”常和“争强好胜、不合规矩、冒险”等品质特征混在一起。创业者存在的意义之一即否定现有智慧。  如果在谷歌中输入“创业者特质”,搜索结果会很快显示“乔布斯的……”“比尔·盖茨的……”,或其他成功创业者的特质。当我们考虑创业者的相关问题时,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标志性人物似乎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创业者的DNA。  他们激励着我们,同时又使我们心生畏惧。如果我们天生没有乔布斯的天才创意,也没有比尔·盖茨
期刊
森林与水关系的问题是森林水文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对陆地水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森林可通过林冠层、地被层以及土壤层发挥截留固持降水、涵养水源、削峰减洪等作用.川西亚高山森林位于我国长江源头地区,对调节区域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持长江上游水系的生态平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朋友介绍,又几经预约,记者才得以与李浩然先生相见。第一印象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记者甚至怀疑朋友们的推崇,一个朴实得有点憨厚的男人形象,让人根本无法联想到睿智、深邃等词汇。可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记者内心迸发出一股强烈的欲望:一定要挖掘出这个看似平凡男人的深邃内涵和他执掌爱心万货的商海谋略。    十年风雨 不离不弃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十余年来,浩然先生身边一直云集着这样一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