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旨在了解早产儿早期发育状况,并进行早期智能干预,从而评价早期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对出生后92例早产儿建立随访卡,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预防治疗,并进行早期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和早期教育指导及康复治疗。结果:92例早产儿中有5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落后和姿势异常。通过早期干预和智能训练后,56例异常姿势消失,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智能测查、药物预防及早期教育指导,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减少伤残儿出现,降低伤残程度,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关键词 早产儿 智能发育 早期干预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1000g,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获得完整资料92例。其中男72例,女20例。胎龄:~30周24例;~32周40例;~37周28例。出生体重:1000~1500g 18例;1500~2500g 62例;2500g 12例。并发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吸入性肺炎32例(35%);新生儿窒息38例(41.3%);颅內出血48例(52%);呼吸衰竭19例(21%);硬肿症36例(39%);头颅CT改变:检查92例,脑白质低密度改变71例(77%)。
方法:对早产儿在出生后在矫正胎龄满40周前即进行合理干预:⑴基础治疗;包括保暖、吸氧、监护、合理喂养、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等;⑵发育支持护理方式,采用模拟子宫环境的方式,增加了相应护理措施:①减少光线:用遮光毯罩住温箱,避免早产儿不必要的光线暴露;②减少噪音: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最小音值,医务人员入室更换软底拖鞋,说话、动作轻柔。喂奶及集中操作前定时播放轻柔的胎教音乐;③减少操作的侵略性:操作集中,操作前轻柔触摸并唤醒患儿,协调好各项辅助检查,评估操作疼痛并对其控制;④合理摆放体位:提供鸟巢式体位支持,促进屈曲体位使其有边际感和安全感,把手放在口边发展手嘴综合能力;⑤抚触:播放轻缓音乐,并进行全身抚摸;⑥鼓励家庭化护理:为其提供父母参与的环境。⑶药物预防治疗早产儿脑损伤,于生后第3天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丽珠赛乐3ml加入生理盐水20~30ml中静点,10天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有异常者可增加疗程。
监测及干预方法:⑴早产儿出院,儿科医生向家长交代早期干预的目的和内容,介绍干预方法和资料,填写登记表;⑵早产儿出院后通过个别方式或小型家长会,给家长讲解早期干预重要性、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规律、喂养和常见病防治等知识;⑶校正胎龄满40周后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NBNA),根据评分在早产儿病情稳定后或新生儿期开始对个体给予不同方法刺激。①视觉刺激:用颜色鲜艳的红球挂在床头旋转,每天多次逗引婴儿看人脸。②听觉刺激:听悠扬、欢乐的乐曲,每天多次,并予钟、表、摇铃声刺激。③触觉刺激:被动屈曲肢体、抚摸,做婴儿体操,并示教、指导家长如何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视和听的刺激,引起小儿视听定向力。
婴幼儿期:新生儿期后按纠正月龄6个月前每月1次、6个月后每2个月1次;来本院随访:①一般体格发育状况;②逐月进行智能发育随访;③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病理反射;④采用Gesell(中国标准化)测试法进行DQ值测定,其中有1个能区≤85分,即予干预治疗;⑤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按照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俯卧抬头、拉坐、翻身、爬、站和走的主动运动训练[1]。把干预方法教会给家长,指导家长训练,树立家长信心,促进亲子关系。
效果评定:NBNA测试:纠正胎龄达40周后,进行NBNA测试,评分≤35分为轻度异常;生后14天评分≤35分为重度异常。Gesell测试:五个能区,即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其中发育商DQ值86分以上为正常,76~85分边缘状态,≤75分为异常。
统计学处理:计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作均数显著性检验。
结 果
新生儿后期经指导家长给小儿视听、触觉方面的刺激。校正胎龄41、42、44周时分别行NBNA评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干预措施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有促进作用,对减少致残起了重要作用。见表1。
婴儿期随访:于校正月龄2个月开始行Gesell发育商测定,DQ≤85分56例(61%),主要表现为发育落后,姿势异常。经过上述早期干预方法及药物治疗10~14个月,异常姿势部分消失,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随访至1岁时,体格发育与中国正常小儿体格发育量表基本一致,达到正常,Gesell评分均在85分以上。DQ≤85分6例(10%,智力运动发育落后4例,脑瘫1例,癫痫1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讨 论
早期干预不仅可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展,还可影响其情绪和行为[2]。脑在发育早期有一定的代偿和增生能力,这种能力是进行早期干预的契机;Vojta收治的8个月以下的脑瘫患儿207例治愈199例。治愈率96.1%[3];本研究对92例早产儿跟踪随访,出生后及时进行干预并指导家长训练,给予视、听、触觉等方面的刺激。胎龄满40周后,相当于生后7天NBNA评分≤35分者56例,生后28天时NBNA评分≤35分者只有14例。说明新生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并能学习、记忆和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在婴儿期DQ≤85分56例患儿进行综合干预,1岁时,体格发育与中国正常小儿体格发育量表基本一致,DQ≤85分6例,所以早期发现早产儿异常神经发育征象,对全方位的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促进发育、减轻后遗症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我国儿童整体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早期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干预、定期随访、家长积极参与配合药物治疗,是经济、实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0~3岁教育.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21.
2 陈建华.美国儿童早期干预的研究与实践.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13:1-6.
3 刘振寰.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2010,8(5).
表1 92例校正胎龄41、42、43周NBNA测试
注:43周与41周及42周比较:a(P<0.05),b(P<0.01)。
关键词 早产儿 智能发育 早期干预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1000g,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获得完整资料92例。其中男72例,女20例。胎龄:~30周24例;~32周40例;~37周28例。出生体重:1000~1500g 18例;1500~2500g 62例;2500g 12例。并发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吸入性肺炎32例(35%);新生儿窒息38例(41.3%);颅內出血48例(52%);呼吸衰竭19例(21%);硬肿症36例(39%);头颅CT改变:检查92例,脑白质低密度改变71例(77%)。
方法:对早产儿在出生后在矫正胎龄满40周前即进行合理干预:⑴基础治疗;包括保暖、吸氧、监护、合理喂养、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等;⑵发育支持护理方式,采用模拟子宫环境的方式,增加了相应护理措施:①减少光线:用遮光毯罩住温箱,避免早产儿不必要的光线暴露;②减少噪音: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最小音值,医务人员入室更换软底拖鞋,说话、动作轻柔。喂奶及集中操作前定时播放轻柔的胎教音乐;③减少操作的侵略性:操作集中,操作前轻柔触摸并唤醒患儿,协调好各项辅助检查,评估操作疼痛并对其控制;④合理摆放体位:提供鸟巢式体位支持,促进屈曲体位使其有边际感和安全感,把手放在口边发展手嘴综合能力;⑤抚触:播放轻缓音乐,并进行全身抚摸;⑥鼓励家庭化护理:为其提供父母参与的环境。⑶药物预防治疗早产儿脑损伤,于生后第3天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丽珠赛乐3ml加入生理盐水20~30ml中静点,10天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有异常者可增加疗程。
监测及干预方法:⑴早产儿出院,儿科医生向家长交代早期干预的目的和内容,介绍干预方法和资料,填写登记表;⑵早产儿出院后通过个别方式或小型家长会,给家长讲解早期干预重要性、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规律、喂养和常见病防治等知识;⑶校正胎龄满40周后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NBNA),根据评分在早产儿病情稳定后或新生儿期开始对个体给予不同方法刺激。①视觉刺激:用颜色鲜艳的红球挂在床头旋转,每天多次逗引婴儿看人脸。②听觉刺激:听悠扬、欢乐的乐曲,每天多次,并予钟、表、摇铃声刺激。③触觉刺激:被动屈曲肢体、抚摸,做婴儿体操,并示教、指导家长如何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视和听的刺激,引起小儿视听定向力。
婴幼儿期:新生儿期后按纠正月龄6个月前每月1次、6个月后每2个月1次;来本院随访:①一般体格发育状况;②逐月进行智能发育随访;③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病理反射;④采用Gesell(中国标准化)测试法进行DQ值测定,其中有1个能区≤85分,即予干预治疗;⑤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按照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俯卧抬头、拉坐、翻身、爬、站和走的主动运动训练[1]。把干预方法教会给家长,指导家长训练,树立家长信心,促进亲子关系。
效果评定:NBNA测试:纠正胎龄达40周后,进行NBNA测试,评分≤35分为轻度异常;生后14天评分≤35分为重度异常。Gesell测试:五个能区,即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其中发育商DQ值86分以上为正常,76~85分边缘状态,≤75分为异常。
统计学处理:计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作均数显著性检验。
结 果
新生儿后期经指导家长给小儿视听、触觉方面的刺激。校正胎龄41、42、44周时分别行NBNA评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干预措施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有促进作用,对减少致残起了重要作用。见表1。
婴儿期随访:于校正月龄2个月开始行Gesell发育商测定,DQ≤85分56例(61%),主要表现为发育落后,姿势异常。经过上述早期干预方法及药物治疗10~14个月,异常姿势部分消失,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随访至1岁时,体格发育与中国正常小儿体格发育量表基本一致,达到正常,Gesell评分均在85分以上。DQ≤85分6例(10%,智力运动发育落后4例,脑瘫1例,癫痫1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讨 论
早期干预不仅可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展,还可影响其情绪和行为[2]。脑在发育早期有一定的代偿和增生能力,这种能力是进行早期干预的契机;Vojta收治的8个月以下的脑瘫患儿207例治愈199例。治愈率96.1%[3];本研究对92例早产儿跟踪随访,出生后及时进行干预并指导家长训练,给予视、听、触觉等方面的刺激。胎龄满40周后,相当于生后7天NBNA评分≤35分者56例,生后28天时NBNA评分≤35分者只有14例。说明新生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并能学习、记忆和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在婴儿期DQ≤85分56例患儿进行综合干预,1岁时,体格发育与中国正常小儿体格发育量表基本一致,DQ≤85分6例,所以早期发现早产儿异常神经发育征象,对全方位的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促进发育、减轻后遗症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我国儿童整体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早期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干预、定期随访、家长积极参与配合药物治疗,是经济、实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0~3岁教育.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21.
2 陈建华.美国儿童早期干预的研究与实践.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13:1-6.
3 刘振寰.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2010,8(5).
表1 92例校正胎龄41、42、43周NBNA测试
注:43周与41周及42周比较:a(P<0.05),b(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