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义市从大处着手,着力引导企业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做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引入园区循环、区域经济社会循环的“泛循环”概念,孝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循环”、“大循环”。而企业自身的循环,被称为“小循环”
2006年10月下旬,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和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孝义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大纲)编制工作完成。孝义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编制方案及规划要求“新鲜出炉”。作为全国首家县域循环经济规划,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个县级市是出于什么动机和理念编制这个规划?背后蕴含了什么深意和启示?
孝义的循环经济规划是“逼上梁山”逼出来的
孝义,是个位于吕梁老区、拥有43万人口的县级市,蕴藏着90.5亿吨煤、2.6亿吨铝矿藏。经济发展排名为山西第二,距离全国百强市也仅一步之遥。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曾经为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困惑,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最主要的问题有: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在多年探索中,孝义人发现,唯有走循环经济道路才能描绘一幅美好图景。所以有人说,孝义的循环经济规划是资源环境发展“狭路相逢”、“逼上梁山”“逼出来”的,也毫不夸张。
孝义循环经济规划,覆盖2010年近期和2020年远期,以循环经济建设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和远景蓝图清晰呈现:将孝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的循环经济示范市,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这也是孝义市循环经济多年实践的总结与提升。一条以企业为单位的点上“小循环”、以同区为单位的线上“中循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市域“大循环”的道路,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循环经济不是要求每一家企业“吃干榨尽”
在一般人看来,循环经济做到每一家企业“吃干榨尽”就“大功告成”了。孝义市委书记李良森不这么看。早在几年前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他就以孝义循环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论文,“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的概念已基本形成。李良森告诉记者,要求循环经济在每一家企业内部完成,这只是狭义上对循环经济的理解。经过几年来进一步的思考,他认为应该从更广义、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更多、更大的层面来考虑循环经济。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每一家企业“吃干榨尽”如同退回到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不但不是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观,而且可能变成企业的累赘和包袱。
有了明晰的理念和思路,孝义市从大处着手,着力引导企业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做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引入园区循环、区域经济社会循环的“泛循环”概念,孝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循环”、“大循环”。而企业自身的循环,被称为“小循环”。
以企业为单位,围绕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建立“点”上的“小循环”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实践者,培育一大批生态型工业企业,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孝义市委书记李良森告诉记者,孝义市首先以企业为单位,从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极利用,建立“三废”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从而实现“点”上的“小循环”。
记者采访的第一站是位于孝义市梧桐镇的梧桐工业园。金岩集团“生态工业链示意图”令人印象深刻:一次进料,多层提取,反复利用,环环增值,煤炭在这里被“吃干榨净”。今年,他们与全球500强企业法国欧罗福集团牵手,上马煤化工产品回收、污水处理及煤气发电项目,排放达到欧洲标准,不仅年可处理焦炉废气2.48万吨,而且可分别年产粗苯、无水铵/浓氨水和硫磺24800吨、4570/25400吨、2800吨,年发电量9.86亿KWH、供热42兆瓦,效益大有可观。
从治理环境“要命”到“向环保要效益”,企业在循环经济中尝到了甜头,实现了节能降耗,废物的再利用和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得到了延伸。
以工业园区为单位,围绕废物循环、能量交换,形成线上的“中循环”
当一家企业规模适中的时候,变废为宝,做好自身的“小循环”可能不会太吃力。但规模到了一定程度时,要想在行业里做精做大,就不得不扩大规模,因而面临另外一种压力,因牵扯太多行业,难以形成“拳头效应”,延伸的产业链可能成为“鸡肋”。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资金问题有时也让他们不能更快的发展,因为仅每年的基建费用就需以千万元计。
有感于此,孝义市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按产业分类布局、企业间各自为政的做法,以工业新陈代谢和共生原则为指导,将相互关联的企业规划建设到一个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的层面,通过物流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信息集成和基础设施共享,逐步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有机产业链条网,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也就是“中循环”。
从2005年起,孝义市每年筹资1亿元以上用于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以梧桐工业同、东许铸造园、大孝堡工业园三个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桥头堡”:分别将机焦-煤化工-煤电-耐材-建材等产业链作为主线,基本形成了煤炭被各产业链“吃干榨尽”的格局。
在梧桐工业园区,各企业洗煤废弃物煤矸石,全部被东义集团公司热电厂或企业自备电厂当作燃料,炼焦的排放物煤焦油、煤气被园区内金晖煤焦公司与山东兖矿集团合作开发的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和30万吨煤气合成项目充分利用。煤焦油深加工的下游产品沥青又被中梧桐、环宇等炭素公司转化为用于橡胶生产的原材料木质活性炭以及炭黑、炭素等化工产品。各园区内厂厂相通,业业相连,降低了成本,又充分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李良森说:“下一步,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加大协调、组织、服务企业的力度,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形成产业链的延伸、物质的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等网络体系,使中循环在更高层面上运行,形成快速、高效、共赢的良性循环。”
以区域为单位,围绕生态保护和节约型社会,建立面上的“大循环”
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的系统,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孝义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先导,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社会各行业、产业间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倡导生态文明,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群,实现社会大循环,形成循环型社会,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是形成第一、二、三产业,经济、社会、文化,人、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大循环。
在工业系统中率先推行循环经济后,孝义市顺势推进,扩展到农业和第三产业。高阳农业科技园区等70个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效、观光农业园,大有形成孝义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势。
面对生态环境这道“枷锁”,2003年起,孝义提出“一企绿化一山,一厂绿化一片”的全新治理模式,“地下挖煤,地上披绿”效应正在显现。
在绿色、生态孝义渐显雏形的同时,孝义将文化产业作为“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重头戏”。唐太宗李世民敕赐的“孝义”,自古流传着义虎救樵夫、锯树留邻等故事,瑰丽多姿的木偶、皮影,使得这个城市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得以深厚。孝义规划了“文化产业园区”,台商郭台铭准备投入150亿元打造“世界最大的木偶玩具基地”。目前孝义市正与其子郭守正合作拍摄木偶电视剧,已经投入元,拍摄的《英雄出少年》、《豆豆猴》等优秀木偶剧获得好评。
循环经济是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孝义采访,可以真切感受到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强烈冲击,循环经济的“脉动”,不止于企业,不止于园区,而是扩展延伸,汇成了社会各层面的循环“共振”。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对资源型城市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任务尤为迫切。循环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是孝义市委书记李良森在与记者长达几个小时的访谈中,多次强调的。
编者点评
资源型城市一定要见污染才有效益吗?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工业聚集地和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孝义经验无疑具有典型性和启示意义。孝义循环经济靓丽转身的成功实践证明,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这既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006年10月下旬,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和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孝义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大纲)编制工作完成。孝义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编制方案及规划要求“新鲜出炉”。作为全国首家县域循环经济规划,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个县级市是出于什么动机和理念编制这个规划?背后蕴含了什么深意和启示?
孝义的循环经济规划是“逼上梁山”逼出来的
孝义,是个位于吕梁老区、拥有43万人口的县级市,蕴藏着90.5亿吨煤、2.6亿吨铝矿藏。经济发展排名为山西第二,距离全国百强市也仅一步之遥。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曾经为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困惑,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最主要的问题有: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在多年探索中,孝义人发现,唯有走循环经济道路才能描绘一幅美好图景。所以有人说,孝义的循环经济规划是资源环境发展“狭路相逢”、“逼上梁山”“逼出来”的,也毫不夸张。
孝义循环经济规划,覆盖2010年近期和2020年远期,以循环经济建设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和远景蓝图清晰呈现:将孝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的循环经济示范市,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这也是孝义市循环经济多年实践的总结与提升。一条以企业为单位的点上“小循环”、以同区为单位的线上“中循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市域“大循环”的道路,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循环经济不是要求每一家企业“吃干榨尽”
在一般人看来,循环经济做到每一家企业“吃干榨尽”就“大功告成”了。孝义市委书记李良森不这么看。早在几年前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他就以孝义循环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论文,“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的概念已基本形成。李良森告诉记者,要求循环经济在每一家企业内部完成,这只是狭义上对循环经济的理解。经过几年来进一步的思考,他认为应该从更广义、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更多、更大的层面来考虑循环经济。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每一家企业“吃干榨尽”如同退回到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不但不是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观,而且可能变成企业的累赘和包袱。
有了明晰的理念和思路,孝义市从大处着手,着力引导企业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做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引入园区循环、区域经济社会循环的“泛循环”概念,孝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循环”、“大循环”。而企业自身的循环,被称为“小循环”。
以企业为单位,围绕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建立“点”上的“小循环”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实践者,培育一大批生态型工业企业,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孝义市委书记李良森告诉记者,孝义市首先以企业为单位,从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极利用,建立“三废”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从而实现“点”上的“小循环”。
记者采访的第一站是位于孝义市梧桐镇的梧桐工业园。金岩集团“生态工业链示意图”令人印象深刻:一次进料,多层提取,反复利用,环环增值,煤炭在这里被“吃干榨净”。今年,他们与全球500强企业法国欧罗福集团牵手,上马煤化工产品回收、污水处理及煤气发电项目,排放达到欧洲标准,不仅年可处理焦炉废气2.48万吨,而且可分别年产粗苯、无水铵/浓氨水和硫磺24800吨、4570/25400吨、2800吨,年发电量9.86亿KWH、供热42兆瓦,效益大有可观。
从治理环境“要命”到“向环保要效益”,企业在循环经济中尝到了甜头,实现了节能降耗,废物的再利用和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得到了延伸。
以工业园区为单位,围绕废物循环、能量交换,形成线上的“中循环”
当一家企业规模适中的时候,变废为宝,做好自身的“小循环”可能不会太吃力。但规模到了一定程度时,要想在行业里做精做大,就不得不扩大规模,因而面临另外一种压力,因牵扯太多行业,难以形成“拳头效应”,延伸的产业链可能成为“鸡肋”。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资金问题有时也让他们不能更快的发展,因为仅每年的基建费用就需以千万元计。
有感于此,孝义市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按产业分类布局、企业间各自为政的做法,以工业新陈代谢和共生原则为指导,将相互关联的企业规划建设到一个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的层面,通过物流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信息集成和基础设施共享,逐步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有机产业链条网,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也就是“中循环”。
从2005年起,孝义市每年筹资1亿元以上用于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以梧桐工业同、东许铸造园、大孝堡工业园三个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桥头堡”:分别将机焦-煤化工-煤电-耐材-建材等产业链作为主线,基本形成了煤炭被各产业链“吃干榨尽”的格局。
在梧桐工业园区,各企业洗煤废弃物煤矸石,全部被东义集团公司热电厂或企业自备电厂当作燃料,炼焦的排放物煤焦油、煤气被园区内金晖煤焦公司与山东兖矿集团合作开发的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和30万吨煤气合成项目充分利用。煤焦油深加工的下游产品沥青又被中梧桐、环宇等炭素公司转化为用于橡胶生产的原材料木质活性炭以及炭黑、炭素等化工产品。各园区内厂厂相通,业业相连,降低了成本,又充分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李良森说:“下一步,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加大协调、组织、服务企业的力度,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形成产业链的延伸、物质的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等网络体系,使中循环在更高层面上运行,形成快速、高效、共赢的良性循环。”
以区域为单位,围绕生态保护和节约型社会,建立面上的“大循环”
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的系统,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孝义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先导,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社会各行业、产业间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倡导生态文明,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群,实现社会大循环,形成循环型社会,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是形成第一、二、三产业,经济、社会、文化,人、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大循环。
在工业系统中率先推行循环经济后,孝义市顺势推进,扩展到农业和第三产业。高阳农业科技园区等70个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效、观光农业园,大有形成孝义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势。
面对生态环境这道“枷锁”,2003年起,孝义提出“一企绿化一山,一厂绿化一片”的全新治理模式,“地下挖煤,地上披绿”效应正在显现。
在绿色、生态孝义渐显雏形的同时,孝义将文化产业作为“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重头戏”。唐太宗李世民敕赐的“孝义”,自古流传着义虎救樵夫、锯树留邻等故事,瑰丽多姿的木偶、皮影,使得这个城市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得以深厚。孝义规划了“文化产业园区”,台商郭台铭准备投入150亿元打造“世界最大的木偶玩具基地”。目前孝义市正与其子郭守正合作拍摄木偶电视剧,已经投入元,拍摄的《英雄出少年》、《豆豆猴》等优秀木偶剧获得好评。
循环经济是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孝义采访,可以真切感受到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强烈冲击,循环经济的“脉动”,不止于企业,不止于园区,而是扩展延伸,汇成了社会各层面的循环“共振”。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对资源型城市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任务尤为迫切。循环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是孝义市委书记李良森在与记者长达几个小时的访谈中,多次强调的。
编者点评
资源型城市一定要见污染才有效益吗?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工业聚集地和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孝义经验无疑具有典型性和启示意义。孝义循环经济靓丽转身的成功实践证明,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这既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