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升入初中的何某,在未与我见面前就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何某的小学老师反映,何某在小学阶段就是教师“管不了”的学生,是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双差生”。班上有了这样一位“名人”,我自然十分担心,但同时又十分关心何某的情况。
为了搞清“管不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我专门走访了何某的几位小学同学。她们谈到,这个学生从来就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经常影响别人,学习成绩差得没法说;不服从老师管理,甚至与老师顶牛,故意气老师。不仅如此,网吧、游戏室更是熟得犹如自己的家一般。
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我找来了何某,想听他自己的说法。原来,他的父亲工作很忙,母亲对他十分地溺爱,总是任他予取予求,渐渐地他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因为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第二天检查时,老师就让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到教室外完成,而老师又讲新内容。就这样,不但原来的作业做不好,也没机会学新知识,学习越来越差。学习差,上课听不懂,无聊,就做小动作,有时影响别人,经常受批评、被罚站。有时想和老师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但看到从不正视他的老师后,到嘴的话又缩了回去。甚至有些时候他为了故意和老师作对,想干什么干什么,真的就成了“管不了”的学生。
这既是“管不了”的原因,也是诚实的表现。从何某的诉说中我看到了希望。
入校后的何某,爱劳动、爱帮助同学、爱管班级里的事。我就故作武断地任命他为小组长,每天及时收发作业,督促好组员的学习。受到“重用”的何某表现很积极,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逐渐改正。由于何某基础太差,明显跟不上学习进度,上课有时听不懂,还是经常做小动作。他虽然知道不对,但己经形成习惯,一时难以改掉。经过多次谈话,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后,我果断决定降低其学习要求。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尽量独立完成作业即可,其他加深、加宽的练习可以不做,但必须坚持课前预习,并经常指导预习方法。当然,开始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何某逐渐从预习中尝到了甜头,积极性、主动性大有提高。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也能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问。由于能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做小动作的现象逐渐减少,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大有改观。
如今,何某身上还是存在一些“小毛病”,但他已经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何某成功的关键。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人被惩罚时,总会有一种自尊受损的心理压力,会出现摆脱惩罚,对抗惩罚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从尊重学生人格入手,从点滴小事入手,发现优长,创造适宜发展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幸福。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就是要确实承认学生走向成人、走向完善的发展总趋势,而不能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抹煞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将来的能力。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要以发展的心态,看待学生的失误,帮助他们弥补失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从表面看,一味批评、指正,也许会一时有效,但更多的情况是“当面点头称是”,“过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师生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甚至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将学生打到另册。当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理解时,就会撞击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会被燃烧起来。反之,就会变得缺乏理性,固执、叛逆,走到我们希望的反面。
信任是发展的动力。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学生发展的可塑性,决定了其行为的不确定性;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决定了学生表现的多样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句流行的话语,用在别的方面可能会有片面性,但用在教育学生上却是千真万确。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要施行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其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但求个个成材”。教师职业的价值就在于能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只有让信任的“阳光”普照学生心灵,给学生的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绿色环保的“太阳能”,才能为学生成功、成材提供永恒的动力。
沟通是成功的润滑剂。多一点沟通,就会少一点摩擦。良好的沟通要求教师首先要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意识,弯下腰去做学生的朋友。假如教师多一点倾听,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惩罚,类似何某这样的学生也不会成为“典型”。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事实上,当学生随意在教师面前展现喜怒哀乐的时候,当学生向教师主动说悄悄话的时候,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潜在、尚未发展起来长处和优点,进而确定自尊和自信,形成对自身成长的独立见解。
从尊重到信任到沟通,前提就是教师们要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她)可爱、调皮、聪明、迟钝,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水对石的关怀一样,如果教师能有水一样的韧性,任他“顽石”再强,我们也能给他滴穿了。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不仅仅是愿望,更应该是行动。
为了搞清“管不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我专门走访了何某的几位小学同学。她们谈到,这个学生从来就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经常影响别人,学习成绩差得没法说;不服从老师管理,甚至与老师顶牛,故意气老师。不仅如此,网吧、游戏室更是熟得犹如自己的家一般。
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我找来了何某,想听他自己的说法。原来,他的父亲工作很忙,母亲对他十分地溺爱,总是任他予取予求,渐渐地他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因为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第二天检查时,老师就让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到教室外完成,而老师又讲新内容。就这样,不但原来的作业做不好,也没机会学新知识,学习越来越差。学习差,上课听不懂,无聊,就做小动作,有时影响别人,经常受批评、被罚站。有时想和老师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但看到从不正视他的老师后,到嘴的话又缩了回去。甚至有些时候他为了故意和老师作对,想干什么干什么,真的就成了“管不了”的学生。
这既是“管不了”的原因,也是诚实的表现。从何某的诉说中我看到了希望。
入校后的何某,爱劳动、爱帮助同学、爱管班级里的事。我就故作武断地任命他为小组长,每天及时收发作业,督促好组员的学习。受到“重用”的何某表现很积极,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逐渐改正。由于何某基础太差,明显跟不上学习进度,上课有时听不懂,还是经常做小动作。他虽然知道不对,但己经形成习惯,一时难以改掉。经过多次谈话,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后,我果断决定降低其学习要求。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尽量独立完成作业即可,其他加深、加宽的练习可以不做,但必须坚持课前预习,并经常指导预习方法。当然,开始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何某逐渐从预习中尝到了甜头,积极性、主动性大有提高。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也能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问。由于能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做小动作的现象逐渐减少,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大有改观。
如今,何某身上还是存在一些“小毛病”,但他已经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何某成功的关键。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人被惩罚时,总会有一种自尊受损的心理压力,会出现摆脱惩罚,对抗惩罚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从尊重学生人格入手,从点滴小事入手,发现优长,创造适宜发展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幸福。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就是要确实承认学生走向成人、走向完善的发展总趋势,而不能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抹煞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将来的能力。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要以发展的心态,看待学生的失误,帮助他们弥补失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从表面看,一味批评、指正,也许会一时有效,但更多的情况是“当面点头称是”,“过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师生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甚至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将学生打到另册。当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理解时,就会撞击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会被燃烧起来。反之,就会变得缺乏理性,固执、叛逆,走到我们希望的反面。
信任是发展的动力。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学生发展的可塑性,决定了其行为的不确定性;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决定了学生表现的多样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句流行的话语,用在别的方面可能会有片面性,但用在教育学生上却是千真万确。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要施行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其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但求个个成材”。教师职业的价值就在于能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只有让信任的“阳光”普照学生心灵,给学生的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绿色环保的“太阳能”,才能为学生成功、成材提供永恒的动力。
沟通是成功的润滑剂。多一点沟通,就会少一点摩擦。良好的沟通要求教师首先要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意识,弯下腰去做学生的朋友。假如教师多一点倾听,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惩罚,类似何某这样的学生也不会成为“典型”。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事实上,当学生随意在教师面前展现喜怒哀乐的时候,当学生向教师主动说悄悄话的时候,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潜在、尚未发展起来长处和优点,进而确定自尊和自信,形成对自身成长的独立见解。
从尊重到信任到沟通,前提就是教师们要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她)可爱、调皮、聪明、迟钝,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水对石的关怀一样,如果教师能有水一样的韧性,任他“顽石”再强,我们也能给他滴穿了。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不仅仅是愿望,更应该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