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曲靖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陆良县委结合陆良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96532'工程,推进陆良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力求在农业产业发展、品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化农产品加工和发展互联网+农业上有重大突破,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强县。
发展9大优势产业
巩固粮食生产,做精做细优质粮产业。以产粮大县为载体,遵循稳面积、推科技、攻单产、增总产、提效益的原则,以水稻、玉米、马铃薯、蚕豆四大作物为重点,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合理改革耕作制度,提升耕地质量,深入推进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增产模式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作物间套种及抗灾适用技术应用等科技增粮行动,注重生产、加工、经营环节,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产量稳定在38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其中,建成10万亩优质水稻高产展示区、三季马铃薯60万亩、10万亩杂交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鲜食蚕豆生产基地、3万亩三季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等。
以冷链物流为依托,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继续发挥承接外地蔬菜转移的优势,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蔬菜标准园创建,以外销蔬菜产业为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夏秋蔬菜、冬早蔬菜,巩固提升现有蔬菜生产示范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突出良种种苗扩繁和工厂化育苗、生物物理统防设施、产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等重点,加快无公害蔬菜认证,发挥冷链物流交易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培育蔬菜全产业体系。到2020年,建成8万亩常年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含复种),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
建成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加快提升蚕桑产业。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以丝绸园区建设为核心,以轻纺丝绸皮革城为载体,加大桑园改造力度,建立桑蚕病虫害防控体系,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推进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蚕种质量追溯制度,强化蚕种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强化蚕茧收购管理;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等,改造和升级茧丝绸加工技术,全面提升茧丝绸加工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丝绸制造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建设蚕桑资源加工循环经济园区,形成茧丝绸及其附产物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大产品深度开发力度,打造陆良茧丝绸名片,加大陆良蚕茧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力度,打造云丝高端品牌;促进茧丝绸产业与文化、旅游、商贸等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到2020年,建成优质高产桑园面积20万亩,年产鲜茧3万吨,生丝4000吨,坯绸5000万米,针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有较大发展;蚕桑农业及资源利用综合产值50亿元,带动农民20余万人实现收入10亿元;茧丝绸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行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
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为突破,发展壮大畜牧业。遵循稳猪、上牛羊,加快畜牧发展方式转变,加大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发展山地型畜牧业;加强畜牧机械装备和饲草地水利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圈舍和先进生产配套设施设备,发展设施型畜牧业;强化农牧林结合,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合理利用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抓好青贮饲料玉米种植,解决肉牛饲料来源,推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稳步推进牛源体系“1253”工程建设;推广种养结合、沼气配套、循环发展,发展环保型畜牧业;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强化疫病防控和屠宰监管,发展安全型畜牧业,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实现陆良县出栏肉猪230万头、肉牛12万头、肉羊32万只,家禽800万只,饲养奶山羊18万只,奶牛1.5万头。实现畜产品总产量33.76万吨、畜牧业产值65亿元、畜牧业收入30亿元。陆良县全面建成15个万头猪场、建设6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培育12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2400户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6个牛羊育肥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奶牛养殖规模达1.2万头,奶产量达3万吨;建设饲养能繁母牛100头以上、50头以上、2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分别达20个、30个、150个,新增能繁母牛1.6万头以上、出栏肉牛1.2万头以上。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烟草。以品牌效益烟草、现代农业烟草、数字信息烟草、和谐责任烟草为特征,通过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路,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依托先进的技术集成,高效的生产方式,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烟农水平,全面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到2020年,稳定烟叶种植面积16万亩、收购2.6万吨,产值7亿元以上。
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稳步推进林果产业。坚持地方优势果种与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发展相结合,以现有果园、科技示范园为基础,巩固发展地方水果,引进培育高端新型水果,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树种品种,加强中低产果园改造,发展设施半设施栽培,实施水果标准化创建项目,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高端水果,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及市场开发。加快2万亩高标准晚熟葡萄园建设,1万亩优质梨、桃水果基地建设。建设集新品种引进繁育、种植示范、仓储分选加工物流、销售中心“四位一体”的水果生产产业链。到2020年,巩固提升5万亩品种丰富、市场占有率高的水果生产基地,实现产量1.2亿公斤、产值5亿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建成年处理12万吨干核桃、年产核桃油5万吨的全国最大核桃深加工基地,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推行标准化生产,优化升级食用菌产业。充分发挥食用菌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重点建设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扩大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食用菌品牌。到 2020年建成含菌种制备、栽培、加工、质量检测、销售、菌包废弃物处理等全产业链的220万平方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实现总产量1.7亿公斤,总产值6亿元以上。 加大良种繁育力度,做优做特马铃薯产业。以“三季轮种”为基础,以秋冬特色马铃薯为重点,大力推广烤烟套作秋马铃薯、玉米套种秋马铃薯种植模式,选育脱毒原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创新试验和扩繁良种建设,建立马铃薯加工型原料薯、菜用薯和种薯生产基地;建设商品外销流通体系,推进薯片加工,建成云南重要的外销商品薯、菜用薯和加工薯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0万亩。建成秋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15万亩、冬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万亩、大春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万亩。年产优质菜用型马铃薯8.4亿公斤,实现产值18.48亿元。建成1个马铃薯脱毒组培室,3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培育壮大1个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发展8个马铃薯生产、运销专业合作组,培育100个优质马铃薯规模种植示范户。
强化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以中国建设种子良繁基地为契机,加快推进种子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全面推行育、繁、推一体化,引导种子生产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引进种子烘干、加工、包装现代化设备,申报创建国家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到2020年,建成10万亩杂交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年生产合格玉米杂交种子3000万公斤,种子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
打造6大知名品牌
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陆良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步伐,加强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经营,开发、挖掘、提升一批传统农产品品牌,培育、创建一批农产品知名新品牌。初步建立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滚动发展良好局面;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有效机制,走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道路。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达25个,打造“蔬菜、蚕桑、滇陆猪、食用菌、秋冬马铃薯、杂交玉米种子”6大知名品牌,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15个以上,争创国家级品牌1个。
培育5类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内培外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户、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户,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0户。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的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每年培育产业优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到2020年农业龙头企业总数保持80家以上,每年培育产业优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力争培育1-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0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庄园。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标准,整合资源,分层次、分类别推进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模式的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精品庄园建设。到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庄园4个,力争创建省级精品庄园1个、市级精品庄园3个。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兴办种养殖、加工销售、农机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推进合作社联盟建设;健全农民合作社内部管理结构,提升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到2020年,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0个,新创建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5个,农户覆盖率80 %以上,形成县乡村三级完整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专业大户。引导土地依法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制、动态管理,规范发展。到2020年发展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300户,养殖规模在100(头、只)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2500户以上。
深化3类农产品加工
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努力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立足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粮食安全和生物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地位,以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为主,抓好政策指导扶持、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交易结算中心。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除桉树等有害树种外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大力发展中高档木材加工业。加快发展食用菌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特色产业。建设以当归、银杏、石斛、重楼、板蓝根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不断提高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从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到2020年拟建:
粮油深加工项目5个。其中,优质稻米加工1个、特色马铃薯薯片薯条及全粉深加工1个、菜籽油深加工1个、杂交玉米深加工1个、核桃深加工1个。
特色经作加工项目3个。其中,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加工区建设1个、食用菌加工建设1个、中药材加工1个。
畜禽加工3个。其中,生猪屠宰深加工1个、肉食品加工1个、新希望标准化深加工1个。
综合利用加工1个。有机肥生产加工1个。
生物资源加工10个。其中,食用菌3个、蔬菜2个、畜牧养殖3个、中药材种植2个、大中型沼气建设2个。
探索2种新业态
互联网+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制定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高原特色农业相结合,推进产销对接,打响陆良高原特色农业品牌。
对接大平台。借力农村淘宝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宣传、推广、销售陆良县名特优农产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特色文化产品。
创办区域平台。支持各类组织或企业立足陆良农业创办农产品区域性商务网。重点支持创办以本区域为主要对象,以销售生态生鲜农产品为主要商品,以O2O为主要模式的本土农业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搭建门户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创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服务链完善、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门户商务网,培育特色农产品线上品牌。力争组织10户以上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入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展示展销陆良特色农产品。
休闲农业+旅游。依托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重点突出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注重点面结合,充分发挥沿国、省道乡(镇)各类资源优势,把乡村旅游与美丽家园及休闲农业建设结合起来,开发建设、升级改造一批以民族风情、田园风光和休闲农业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和休闲养生为特色,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规范、品质优良的乡村旅游景区。整合项目资金,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聚,加快构建起风情小镇—主题庭院—民俗民乐产品体系。到2020年,全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A级景区达3个。
责任编辑:杨春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曲靖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陆良县委结合陆良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96532'工程,推进陆良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力求在农业产业发展、品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化农产品加工和发展互联网+农业上有重大突破,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强县。
发展9大优势产业
巩固粮食生产,做精做细优质粮产业。以产粮大县为载体,遵循稳面积、推科技、攻单产、增总产、提效益的原则,以水稻、玉米、马铃薯、蚕豆四大作物为重点,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合理改革耕作制度,提升耕地质量,深入推进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增产模式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作物间套种及抗灾适用技术应用等科技增粮行动,注重生产、加工、经营环节,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产量稳定在38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其中,建成10万亩优质水稻高产展示区、三季马铃薯60万亩、10万亩杂交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鲜食蚕豆生产基地、3万亩三季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等。
以冷链物流为依托,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继续发挥承接外地蔬菜转移的优势,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蔬菜标准园创建,以外销蔬菜产业为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夏秋蔬菜、冬早蔬菜,巩固提升现有蔬菜生产示范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突出良种种苗扩繁和工厂化育苗、生物物理统防设施、产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等重点,加快无公害蔬菜认证,发挥冷链物流交易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培育蔬菜全产业体系。到2020年,建成8万亩常年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含复种),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
建成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加快提升蚕桑产业。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以丝绸园区建设为核心,以轻纺丝绸皮革城为载体,加大桑园改造力度,建立桑蚕病虫害防控体系,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推进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蚕种质量追溯制度,强化蚕种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强化蚕茧收购管理;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等,改造和升级茧丝绸加工技术,全面提升茧丝绸加工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丝绸制造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建设蚕桑资源加工循环经济园区,形成茧丝绸及其附产物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大产品深度开发力度,打造陆良茧丝绸名片,加大陆良蚕茧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力度,打造云丝高端品牌;促进茧丝绸产业与文化、旅游、商贸等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到2020年,建成优质高产桑园面积20万亩,年产鲜茧3万吨,生丝4000吨,坯绸5000万米,针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有较大发展;蚕桑农业及资源利用综合产值50亿元,带动农民20余万人实现收入10亿元;茧丝绸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行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
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为突破,发展壮大畜牧业。遵循稳猪、上牛羊,加快畜牧发展方式转变,加大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发展山地型畜牧业;加强畜牧机械装备和饲草地水利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圈舍和先进生产配套设施设备,发展设施型畜牧业;强化农牧林结合,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合理利用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抓好青贮饲料玉米种植,解决肉牛饲料来源,推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稳步推进牛源体系“1253”工程建设;推广种养结合、沼气配套、循环发展,发展环保型畜牧业;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强化疫病防控和屠宰监管,发展安全型畜牧业,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实现陆良县出栏肉猪230万头、肉牛12万头、肉羊32万只,家禽800万只,饲养奶山羊18万只,奶牛1.5万头。实现畜产品总产量33.76万吨、畜牧业产值65亿元、畜牧业收入30亿元。陆良县全面建成15个万头猪场、建设6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培育12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2400户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6个牛羊育肥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奶牛养殖规模达1.2万头,奶产量达3万吨;建设饲养能繁母牛100头以上、50头以上、2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分别达20个、30个、150个,新增能繁母牛1.6万头以上、出栏肉牛1.2万头以上。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烟草。以品牌效益烟草、现代农业烟草、数字信息烟草、和谐责任烟草为特征,通过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路,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依托先进的技术集成,高效的生产方式,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烟农水平,全面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到2020年,稳定烟叶种植面积16万亩、收购2.6万吨,产值7亿元以上。
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稳步推进林果产业。坚持地方优势果种与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发展相结合,以现有果园、科技示范园为基础,巩固发展地方水果,引进培育高端新型水果,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树种品种,加强中低产果园改造,发展设施半设施栽培,实施水果标准化创建项目,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高端水果,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及市场开发。加快2万亩高标准晚熟葡萄园建设,1万亩优质梨、桃水果基地建设。建设集新品种引进繁育、种植示范、仓储分选加工物流、销售中心“四位一体”的水果生产产业链。到2020年,巩固提升5万亩品种丰富、市场占有率高的水果生产基地,实现产量1.2亿公斤、产值5亿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建成年处理12万吨干核桃、年产核桃油5万吨的全国最大核桃深加工基地,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推行标准化生产,优化升级食用菌产业。充分发挥食用菌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重点建设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扩大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食用菌品牌。到 2020年建成含菌种制备、栽培、加工、质量检测、销售、菌包废弃物处理等全产业链的220万平方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实现总产量1.7亿公斤,总产值6亿元以上。 加大良种繁育力度,做优做特马铃薯产业。以“三季轮种”为基础,以秋冬特色马铃薯为重点,大力推广烤烟套作秋马铃薯、玉米套种秋马铃薯种植模式,选育脱毒原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创新试验和扩繁良种建设,建立马铃薯加工型原料薯、菜用薯和种薯生产基地;建设商品外销流通体系,推进薯片加工,建成云南重要的外销商品薯、菜用薯和加工薯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0万亩。建成秋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15万亩、冬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万亩、大春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万亩。年产优质菜用型马铃薯8.4亿公斤,实现产值18.48亿元。建成1个马铃薯脱毒组培室,3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培育壮大1个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发展8个马铃薯生产、运销专业合作组,培育100个优质马铃薯规模种植示范户。
强化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以中国建设种子良繁基地为契机,加快推进种子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全面推行育、繁、推一体化,引导种子生产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引进种子烘干、加工、包装现代化设备,申报创建国家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到2020年,建成10万亩杂交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年生产合格玉米杂交种子3000万公斤,种子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
打造6大知名品牌
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陆良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步伐,加强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经营,开发、挖掘、提升一批传统农产品品牌,培育、创建一批农产品知名新品牌。初步建立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滚动发展良好局面;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有效机制,走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道路。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达25个,打造“蔬菜、蚕桑、滇陆猪、食用菌、秋冬马铃薯、杂交玉米种子”6大知名品牌,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15个以上,争创国家级品牌1个。
培育5类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内培外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户、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户,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0户。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的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每年培育产业优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到2020年农业龙头企业总数保持80家以上,每年培育产业优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力争培育1-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0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庄园。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标准,整合资源,分层次、分类别推进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模式的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精品庄园建设。到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庄园4个,力争创建省级精品庄园1个、市级精品庄园3个。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兴办种养殖、加工销售、农机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推进合作社联盟建设;健全农民合作社内部管理结构,提升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到2020年,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0个,新创建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5个,农户覆盖率80 %以上,形成县乡村三级完整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专业大户。引导土地依法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制、动态管理,规范发展。到2020年发展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300户,养殖规模在100(头、只)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2500户以上。
深化3类农产品加工
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努力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立足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粮食安全和生物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地位,以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为主,抓好政策指导扶持、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交易结算中心。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除桉树等有害树种外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大力发展中高档木材加工业。加快发展食用菌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特色产业。建设以当归、银杏、石斛、重楼、板蓝根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不断提高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从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到2020年拟建:
粮油深加工项目5个。其中,优质稻米加工1个、特色马铃薯薯片薯条及全粉深加工1个、菜籽油深加工1个、杂交玉米深加工1个、核桃深加工1个。
特色经作加工项目3个。其中,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加工区建设1个、食用菌加工建设1个、中药材加工1个。
畜禽加工3个。其中,生猪屠宰深加工1个、肉食品加工1个、新希望标准化深加工1个。
综合利用加工1个。有机肥生产加工1个。
生物资源加工10个。其中,食用菌3个、蔬菜2个、畜牧养殖3个、中药材种植2个、大中型沼气建设2个。
探索2种新业态
互联网+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制定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高原特色农业相结合,推进产销对接,打响陆良高原特色农业品牌。
对接大平台。借力农村淘宝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宣传、推广、销售陆良县名特优农产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特色文化产品。
创办区域平台。支持各类组织或企业立足陆良农业创办农产品区域性商务网。重点支持创办以本区域为主要对象,以销售生态生鲜农产品为主要商品,以O2O为主要模式的本土农业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搭建门户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创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服务链完善、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门户商务网,培育特色农产品线上品牌。力争组织10户以上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入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展示展销陆良特色农产品。
休闲农业+旅游。依托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重点突出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建设,注重点面结合,充分发挥沿国、省道乡(镇)各类资源优势,把乡村旅游与美丽家园及休闲农业建设结合起来,开发建设、升级改造一批以民族风情、田园风光和休闲农业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和休闲养生为特色,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规范、品质优良的乡村旅游景区。整合项目资金,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聚,加快构建起风情小镇—主题庭院—民俗民乐产品体系。到2020年,全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A级景区达3个。
责任编辑: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