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文本内涵与阅读视野之间的桥梁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阅读者的人生价值取向会产生很深的影响。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架设文本内涵与阅读视野之间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体验文本内容之“真”;教学中要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运笔催思”,从而感悟文本写作之“法”;还要基于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延伸,从而拓展文本空间之“度”。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本内涵;阅读视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阅读,不是对单纯的文字进行看、听、读,而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统一的活动,语文阅读是为了从中体验生活,感知世界,所以阅读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阅读者的人生价值取向会产生很深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化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架设文本主旨与学生阅读视野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
  一、移情体验,情感共鸣——体验文本内容之“真”
  文本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这一种“距离”会阻碍学生对文本主旨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不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本质内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移情体验的方式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从而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体验文本内容之“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文本的方式主要有鉴赏式体验与对比式体验。
  1.在鉴赏式体验中品析文本内容。课本上提供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精挑细选后才入册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前,应该教会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阅读,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学生才能融入到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作者想表达及描述的意境,同时,鉴赏式阅读能够自然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文学鉴赏的相关知识,品析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再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接着为学生讲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最后让学生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使得整篇文章的学习都在作者刻画的美的意境里,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就身在荷塘边,看着美丽的荷叶连连,感受微风拂过,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2.在比较式体验中感悟文本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在文章内容与写作手法上存在相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的方式,深入感情文本的思想,从而让阅读更高效。例如:在教学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可以和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在比较下进行教学。我大胆地将两篇同为演讲稿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式教学。首先,两篇文章都是充满激情的演讲稿,都属于伟人们所创作,我让学生们分别有感情地反复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作者所表达出的演讲气场及思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及感受,从整体的意境中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一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品读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对两篇文章都会提出自己思考的、相同或者相异的见解。有的学生说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就职演说,意在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们都寄予厚望,在演讲中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对当时的教育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情理交融的诗歌,他声情并茂的演讲改变了黑人的命运,把他作为政治家的宣言及哲学家的思想融汇于诗人的才情当中,朗读时应该读出马丁的喜怒与诅咒、憧憬与希望,在朗读中解读这篇文章。
  二、读写结合,运笔催思——悟文本写作之“法”
  读写结合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感悟文本写作之法。
  1.文本空白“补一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反复阅读这些文学作品,选定一个研究专题,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补充,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寻找知识的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教学《祝福》多次使用了留白,四叔反复说:“可恶!然而……”把它作为一个训练的点。让学生揣摩四叔的心理,并补充“然而”后的内容,确实能调动学生学习人物语言的积极性,并真正探究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体会封建礼教的罪恶。
  2.文本精彩“仿一仿”。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精彩之处,对于文本精彩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从而深刻体验作者的写作手法。例如,在《听听那冷冷雨》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这个句子用法非常的精妙,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内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3.文本结尾“续一续”。“凤头”“猪肚”“豹尾”往往用来形容一篇好的文章,说明文章的结尾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结尾能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给读者带来无尽的联想及回味。例如,在教学《清兵卫与葫芦》时,先让学生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程度,再了解大人们对他这一爱好的态度和清兵卫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结合这篇小说的主题: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针对文中的结尾“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结尾进行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这样,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且能够感受作者文章构思写作之法。   三、基于文本,适度延伸——拓文本空间之“度”
  新课程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由教育本位转向学习本位,就是说由传授为本转变为以学习为本,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因此,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适时延伸,从而拓展文本内容的空间。
  1.补充式阅读。一个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艺术留白,这些“无字之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更能表达出创作者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反复阅读这些文学作品,选定一个研究专题,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补充,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寻找知识的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在第一二节中,出现了非常相似的两句话:“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两句话背后的含义没有明确指出来,是需要对背后的“空白”进行深刻理解的,这两句话表明了鲁迅想纪念与刘和珍的师生之谊及对刘和珍遭遇的哀悼,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么?因此,才会需要一些东西来记忆,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要总结经验教训,更要奋然前行。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文本的深刻内涵进行理解与感悟。
  2.辐射式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教会学生的不止是知识,更是如何学习知识,学习是一种方法,一种技能,最终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学习的技能,通过自主学习也能获取知识。语文阅读也是一样,教师根据对课内提供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或者学科之间的某种联系,将阅读的方法授予学生,学生根据这些方法将阅读研究由此及彼地辐射开去,发散他们更广阔的思维去思考及分析问题。例如,我在教授《鸿门宴》一课时,就穿插了“楚汉战争”、“四面楚歌”等历史故事,引用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在课前又要求学生围绕“项羽”这个专题广泛搜集材料,进行分析、筛选,为讨论作准备。有的同学发现“鸿门宴”的情节互见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和《樊哙列传》,只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彼此互有详略的不同。有的搜集到了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续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有的复印了苏轼的《留侯论》和《范增论》;有的还查阅了楹联辞典,抄录了霸王灵祠中项羽塑像两旁的对联:“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王一时气盖人世间,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材料丰富的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一做法有效地开发了语文教学资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使《鸿门宴》的教学成了一种深层次的、弥散型的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在搜集、分析和利用材料的实践中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总之,文本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化身,读者阅读文本,就是与这些文本的思想进行对话,学生只有通过与文本、文本的创作者、与他人和自己的对话,才有可能更深入地、更充分地理解问题。在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架设文本内涵与阅读视野之间的桥梁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梁兆杏.浅谈探究式阅读的教学.珠江教育论坛,2011,(03)
  [2] 冯声扬.“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珠江教育论坛,2010,(04)
  [3] 任菊生.试论语文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下),2012,(06)
  [4] 钱敏.培养阅读能力 搞好语文教学.成功(教育),2012,(10)
  [5] 朱翠霞,袁熙惠.语文教学要重视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通过改变现在教师的思想观念入手,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想象;需童工教师有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气氛之中,为学生点燃参与的激情;需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开拓参与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实效高效。  【关键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有效实效  低段的语文
患者,女,50岁,50公斤。因巩膜、继而全身黄染并进行性加重,乏力,纳差一年余入院。诊断为胰腺癌。于l986年7月31日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既往无特殊病史和
【摘 要】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反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为什么样发挥农村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发挥;主体性;农村中学;课堂教学  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