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应龙眼药店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anfe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北京前门外的西河沿,比邻大栅栏与琉璃厂,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在这里有著名的正乙祠戏楼、裘盛荣故居、盐业银行旧址,还有老北京曾经最为繁华的劝业场。解放前这一带是商业云集之地,今天,北京马应龙眼药店的老铺依旧坐落在这条街巷的东边。
  历史已经远去,但在这些珍藏下来的老照片、残缺了的店铺原址以及各种丰富的史料中,依然蕴含着有关北京马应龙无尽的历史韵味,从中我们仍可清晰地看出这个几经起伏的成药老号曾经的荣耀与轮廓。
  
  “北京马应龙”的起源
  
  马应龙眼药源于定州马氏眼药。关于定州马氏眼药确切的起源,在对现有的历史资料、文物和档案的整理研究过程中,始终没有找到相关的史料与实物证据。目前只能从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中了解到,在明万历年间马氏家族先人马景标在河北定州完成眼药创制。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普遍沿袭着字号以先父之名命名的传统,“马应龙”也是如此。马氏眼药经过数代传承,在清朝末年,由马万兴启用其父马应龙之名作为字号名,并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从河北定州迁址到北京前门西河沿开设“北京马应龙眼药铺”,自此以后,北京西河沿始终是马应龙眼药传承和生产的中心。
  其后,马万兴之子马丽(立)亭,鉴于“同仁堂”始终保持其字号,生意日渐兴旺,意识到消费者有只认字号不认人的心理,在继承北京马应龙眼药店后打破传统,世代沿用“马应龙”为字号。
  
  马氏家族
  
  在马应龙眼药的历史长河中,有三位不能忘记的人物。他们是创始人马景标、马万兴以及将马应龙推向全国并率先使中医眼药出口海外的马丽(立)亭。
  马景标系河北定州人,回族,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他基于宫廷秘方创制了马氏眼药,并在定州开店经营。他的后人马锦绅、马金堂等,进一步完善了马应龙眼药的疗效,使之发展成为治疗眼疾的系列产品,以此奠定了马应龙眼药深厚的历史积淀。
  马万兴在定州继承了马氏眼药,并遵照传统,以其父之名改字号为“马应龙”。他不局限于定州的发展,带着马应龙眼药来到北京,在前门西河沿开设了北京马应龙眼药铺,这里是当时京城最为繁华之地。
  马万兴迁址京城的这一举动为马应龙眼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奠定了日后马应龙眼药向全国发展的重要基础。
  马丽(立)亭是马万兴第三子,生于1907年正月,自幼聪明、坚定、正直、善良。自懂事起跟随父亲学习制药、经营之道,并于1923年继承“北京马应龙眼药店”,成为马应龙眼药惟一的继承人。此后,马丽(立)亭开始了北京马应龙眼药店及马应龙眼药的重要发展期,最终确定了北京马应龙眼药店这一品牌的影响力。
  解放后直至全行业公私合营,因马丽(立)亭在北京中药界的成就,他先后在行业公会等组织中担任了以下各项社会职务:北京国药业同业公会常委、北京市国药业委员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北京市成药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北京市第六区街代表、北京市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委员,1957年公私合营后担任北京市药材公司加工科副科长、定州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会员等。
  
  北京马应龙的历史成就
  
  北京是马应龙眼药的重要发展地。“马应龙”的历史,也就是以北京马应龙眼药店为主线的历史。据记载,继任者马丽(立)亭于1923年将北京马应龙眼药店定址在北京前门西河沿52号(现店址尚存,牌匾依稀可见)。并从1930年开始,先后通过设立分店和邮寄的方式,将马应龙眼药销售到包括天津、南京、上海、镇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等省份,实现了马应龙眼药以北京马应龙眼药店为中心向全国大规模推广的突破,并率先开创了中医眼药出口海外的先河。
  在其经营时期,北京马应龙眼药取得了瞩目的成绩:1916年5月,获得农商部奖三等奖;1925年获得实业部优等奖状,同年获得铁道部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一等奖;1926年,获得南京政府优等奖等。
  北京马应龙眼药不仅获得了经营上的佳绩,同时也赢得了西方人对中国传统中医的认同。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官方网站的记载,该大学杰斯特东方图书馆的捐赠人——美国工程师莫尔·杰斯特(MooreGest)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期间曾使用马应龙眼药医治他的眼疾并取得很好疗效。此事促成他购买了一批中国传统医书,这批书籍成为日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的第一批馆藏。
  
  北京马应龙的现状
  
  解放后,北京马应龙眼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实现了半机械化,北京马应龙眼药店的销售情况呈现出良好趋势。
  1957年,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背景下,北京马应龙眼药店更名为“公私合营马应龙眼药店”。此后北京马应龙眼药仍然被作为中药保密品种加以保护,其配方也被收录在当时北京公共卫生局编印的《]E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中。公私合营后,马丽(立)亭调往北京市药材公司,不再负责马应龙眼药的生产;同时,在扶持国药整合成药的背景下,马应龙眼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至今已中断了50年。
  1985年。随着各项政策的调整、落实,马丽(立)亭重新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褒奖。因其“在发展祖国传统医药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当时的国家医药管理局特颁发老药工证书。
  
  汉口马应龙生记
  
  武汉有关部门在上世纪50年代初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查表显示,汉口马应龙生记眼药店于1919年3月20日由马万兴的堂孙马岐山开设于汉口汉正街,并在店铺的门楣上书“北京马应龙定州眼药店分此”。此后,汉口马应龙生记眼药店改组为马应龙生记制药厂。1956年以马应龙生记制药厂名义参加公私合营,至1966年改为武汉第三制药厂;1994年5月9日,在武汉第三制药厂整体改组的基础上,由武汉第三制药厂作为主发起人,与湖北省中药材公司、武汉第四制药厂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即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历史上,汉口马应龙生记眼药店生产的眼药品种为:珠珀拨云散、马应龙生记眼药复明散、马应龙生记眼药膏。从马岐山口述文献中了解到,“解放后(注:1951年后),(汉口生记)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品种,如马应龙眼药膏,八宝眼药粉,清凉油等”。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该厂开始将生产重点转为痔疮用药,至今已经形成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外用中药及痔疮诊治医院为重点的药品生产与诊疗体系。
  由北京马应龙生产的马应龙眼药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医眼药,也成为历史上中医眼药的领先品牌。重振昔日北京马应龙的辉煌,在中医眼药领域作出新的贡献,将是我们这些北京马应龙后人的使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遵循传统工艺生产的北京马应龙眼药也会重新服务更多的眼疾患者。
其他文献
前门大街形成于元朝,是当时通往郊外的大道。统治者经这条道去法源寺、天宁寺、白云观等地烧香、游览,使这里的商业、手工业、饮食业逐渐发达。明清以来,前门大街店铺大增。清朝为了皇帝的安全,规定内城不准设戏院等娱乐场所,因此,众多店铺向前门一带转移。来京应试的各地举子也聚集这里,于是形成了“行人如流水,店铺数不清”的繁华闹市。  饮食业的名店陆续在这里开业,许多店历史悠久。六必居酱园有四百七十年的历史。正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增强,汇率变动幅度巨大,外向型的中国船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
翻译教学实践性较强,需要强化记忆的知识较少,教师适量地翻译理论与策略的讲解,真实的学生作业错误分析及本专业案例语料练习,有利于学生构建有关翻译的动态知识体系,更符合
1000t/22600t多用途货船是为伊朗国家航运公司建造的,入DNV船级社,以装载普通货和集装箱为主,共建造5艘。1#船已于今年初完工交船,其建造的进度见表1。表11#船施工进度施工进度开工上船台下水试航交船日
随着电子文件的普遍使用,各级各类档案馆都开始对电子文件这种新形式的档案文件的收集、接收、存储、应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电子(数字)档案(构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具
自2004年5月起至今,著名清史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一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正说清朝十二帝”、
依留存下来的作品可见,波利比乌斯在他的《通史》第十二卷中,在批判提迈乌斯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历史编纂理论,是古希腊第一位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史学思想的历史学家。从《通
本刊讯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北京市档案局根据国家档案局有关精神,结合一些区县档案局和市级单位档案部门以前开展这方面工作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组织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抓紧开展《北京市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起草工作,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八易其稿,于2007年7 月4日向全市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的枪炮声传到延安。这是一次偶然地方事件,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全面军事进攻的开始?当时整个局势的走向并不十分明朗。但中共中央与毛泽东却立刻做出判
吴龙川的《找死拳法》夺魁    据台湾岛内的『中央社』报道由明日工作室策划的『温世仁武侠小说百万大赏征文』第一届首奖由吴龙川创作的《找死拳法》夺魁除获得新台币100万元奖金还获得出版的机会2007年7月14日举行了新书上市发表会  明日工作室表示《找死拳法》是以『顺写』与『逆写』两种写作手法完成近40万字独特的写作风格获得评审委员们一致的青睐同时吴龙川则被赞誉为最具潜力的武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