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份美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发现,近12%的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实现盈余目标,而这其中近40%的公司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任意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实现的。因而,正确理解盈余管理涵从而寻找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构建良好市场经济刻不容缓的要求。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手段 对策建议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盈余管理现象。美国学者Scott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层在法律界限内,运用会计选择和操纵经济活动等方式调节利润作出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实现一定的经济后果的现象。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根据现今的国内外研究,盈余管理的原因有三类:分别是市场动机、协议动机和避免税款动机。随着证券分析师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信赖,为防止公司声誉受损和股票价格下跌,管理当局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这种动机便是市场动因。具体包括上市动因、取得配股动因、维持上市资格动因。在公司制下,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托方的管理层不仅需要满足股东的要求,努力创造盈余以保住自身前途;还要时刻符合债权人的规定,以保障企业的融资渠道。而同时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由此便形成薪酬协议动机和债务契约动机。此外,企业纳税额的减少会带来营运资金增加,而这些资金将会为更高盈利创造可能,因此经理层为实现避税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二、中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
2012年11月,万福生科由于在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中虚增利润,诱使该公司盈亏方向改变,而遭到深交所谴责。2013年8月,中国闽中食品由于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行为,受到处罚。盈余管理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调节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中国新准则的出台使会计体系引入了大量的个人判断,当上市公司常会利用新准则带来的便利,利用所谓的“职业判断”来达到预期的盈余目标。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大额资产折旧政策的调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们金额重大,因此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残值的估计,影响着企业损益的计提,更关乎着一个企业当年和以后各年的盈余状况。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为达到配股资格,便通过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使净利润增加29416万元,并通过改变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使得净利润增加258万元。
2.库存商品计价的变换。存货关系着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合理选择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存货计价方法非常重要。管理层可能会为保住上市资格,通过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使发出存货以较低的单价被计入成本费用账户中,从而保证期末的利润以较高的值呈现出来。
3.长期投资后续计量方式的交替。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长期投资可以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中进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不同,而这种区别便为盈余管理提供了通径。1998年,凤凰股份有限为实现扭亏为盈,在1999年,将其对某企业20%~50%持股比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变更为权益法,从而将其该年度净盈余推向543.97万元。
(二)采取企业资产的重新组合
由于我国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很多企业利用监管漏洞,通过资产置换,债务重组,股权转让,对外兼并等手段以实现对企业的改头换面。曾经的ST金花公司为保证其2011年第三季度的预期盈余,与其债权方西安博信签成协议,若ST金花公司能在2011年1月31日前归还9000万元的债务,西安博信便同意免除其9543万元的欠款,这一约定帮助ST金花公司最终在全年仅债务上获得了近亿元免除,这种债务重组方式最终帮助其在2011年第三季度取得26336,9万元的营业收入,相比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10.38%,净利润也同比增长23.54%。
(三)采取相关方交易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改组相关方交易渐渐成为比较隐蔽的操纵利润方式,包括: 关联购销交易,投资、担保及抵押,费用转移等。虽然准则中规定母子公司间内部交易的利润应该抵消,但上市公司仍通过与其关联方进行的复杂的关联交易,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盈余的目的。
(四)利用常规的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众多经济业务都是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的,然而正是由于职业判断的存在,日常会计处理中需要职业判断的地方便成了盈余管理最直接的方向。体现在:在公允价值上,由于对其确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便使经理层有巨大可能在金融工具的划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以不公允的价格进行盈余操纵。无形资产上,无形资产研发支出据条件不同而被列入管理费用或资产成本中,但由于其研发存在着较强连续性,因此实际中很难区别出来,这就帮助了管理层通过两者比例的确定实现规划盈余。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能是基于不同原因以及多种方式展开的,若想有效规范该现象,多方协作才是良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是首要任务
必须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尤其对于主观性判断较强、操纵空间较大的会计政策,应该规定更明确的使用条件,并完善相关信息披露政策,以减少人为操纵空间。
(二)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是主要任务
企业不应该仅仅只想着应付外部力量的鞭策,而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其对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制度,不再仅以利润的实现来评价业绩,而将多种鼓励相结合,使经理层与公司的利益相统一。此外,也应该不断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法人治理和监督结构。
(三)强化外部监督水平是必要任务
外部监督主体是指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证监会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引入更科学的监管机制。CPA应不断加强审计水平,从而在复杂的报表操纵中找出舞弊,以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使上市公司向广大利益相关者传递稳定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股票市场的稳定。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盈余管理这把双刃剑,使其在社会各界有力的规范、监督之下,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下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果.盈余管理-国内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下.
[2]孙艳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2年第8期中.
[3]王永海,章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法及监管措施[J].财会月刊,2014年第3期上.
【关键词】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手段 对策建议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盈余管理现象。美国学者Scott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层在法律界限内,运用会计选择和操纵经济活动等方式调节利润作出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实现一定的经济后果的现象。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根据现今的国内外研究,盈余管理的原因有三类:分别是市场动机、协议动机和避免税款动机。随着证券分析师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信赖,为防止公司声誉受损和股票价格下跌,管理当局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这种动机便是市场动因。具体包括上市动因、取得配股动因、维持上市资格动因。在公司制下,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托方的管理层不仅需要满足股东的要求,努力创造盈余以保住自身前途;还要时刻符合债权人的规定,以保障企业的融资渠道。而同时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由此便形成薪酬协议动机和债务契约动机。此外,企业纳税额的减少会带来营运资金增加,而这些资金将会为更高盈利创造可能,因此经理层为实现避税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二、中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
2012年11月,万福生科由于在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中虚增利润,诱使该公司盈亏方向改变,而遭到深交所谴责。2013年8月,中国闽中食品由于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行为,受到处罚。盈余管理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调节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中国新准则的出台使会计体系引入了大量的个人判断,当上市公司常会利用新准则带来的便利,利用所谓的“职业判断”来达到预期的盈余目标。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大额资产折旧政策的调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们金额重大,因此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残值的估计,影响着企业损益的计提,更关乎着一个企业当年和以后各年的盈余状况。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为达到配股资格,便通过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使净利润增加29416万元,并通过改变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使得净利润增加258万元。
2.库存商品计价的变换。存货关系着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合理选择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存货计价方法非常重要。管理层可能会为保住上市资格,通过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使发出存货以较低的单价被计入成本费用账户中,从而保证期末的利润以较高的值呈现出来。
3.长期投资后续计量方式的交替。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长期投资可以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中进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不同,而这种区别便为盈余管理提供了通径。1998年,凤凰股份有限为实现扭亏为盈,在1999年,将其对某企业20%~50%持股比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变更为权益法,从而将其该年度净盈余推向543.97万元。
(二)采取企业资产的重新组合
由于我国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很多企业利用监管漏洞,通过资产置换,债务重组,股权转让,对外兼并等手段以实现对企业的改头换面。曾经的ST金花公司为保证其2011年第三季度的预期盈余,与其债权方西安博信签成协议,若ST金花公司能在2011年1月31日前归还9000万元的债务,西安博信便同意免除其9543万元的欠款,这一约定帮助ST金花公司最终在全年仅债务上获得了近亿元免除,这种债务重组方式最终帮助其在2011年第三季度取得26336,9万元的营业收入,相比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10.38%,净利润也同比增长23.54%。
(三)采取相关方交易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改组相关方交易渐渐成为比较隐蔽的操纵利润方式,包括: 关联购销交易,投资、担保及抵押,费用转移等。虽然准则中规定母子公司间内部交易的利润应该抵消,但上市公司仍通过与其关联方进行的复杂的关联交易,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盈余的目的。
(四)利用常规的会计处理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众多经济业务都是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的,然而正是由于职业判断的存在,日常会计处理中需要职业判断的地方便成了盈余管理最直接的方向。体现在:在公允价值上,由于对其确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便使经理层有巨大可能在金融工具的划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以不公允的价格进行盈余操纵。无形资产上,无形资产研发支出据条件不同而被列入管理费用或资产成本中,但由于其研发存在着较强连续性,因此实际中很难区别出来,这就帮助了管理层通过两者比例的确定实现规划盈余。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能是基于不同原因以及多种方式展开的,若想有效规范该现象,多方协作才是良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是首要任务
必须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尤其对于主观性判断较强、操纵空间较大的会计政策,应该规定更明确的使用条件,并完善相关信息披露政策,以减少人为操纵空间。
(二)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是主要任务
企业不应该仅仅只想着应付外部力量的鞭策,而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其对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制度,不再仅以利润的实现来评价业绩,而将多种鼓励相结合,使经理层与公司的利益相统一。此外,也应该不断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法人治理和监督结构。
(三)强化外部监督水平是必要任务
外部监督主体是指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证监会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引入更科学的监管机制。CPA应不断加强审计水平,从而在复杂的报表操纵中找出舞弊,以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使上市公司向广大利益相关者传递稳定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股票市场的稳定。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盈余管理这把双刃剑,使其在社会各界有力的规范、监督之下,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下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果.盈余管理-国内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下.
[2]孙艳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2年第8期中.
[3]王永海,章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法及监管措施[J].财会月刊,2014年第3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