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西藏传统音乐而言,电子音乐是一个崭新的行业,这在观念上对西藏音乐人而言构成了很大的冲击。而一个高原人从北京引进第一套现代电子音乐设备的时候,他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他需要克服的又是什么?最终又是什么使他成功走上了革新之路。
2002年,韩红的新专辑《天亮了》发行,专辑中的那首《家乡》红遍大江南北时,却与人发生了版权之争,这个人就是藏族著名作曲家边诺。《家乡》这首歌中的六字真言的旋律以及这首歌的后四节曲词都来自边诺的原创歌曲《心中的恋人》,韩红的创作从边诺那边汲取了素材。
边诺的创作和他的新音乐之路在拉萨拥有很大的名声。从他从事的电子音乐这个行当来说,在拉萨他和他的音乐作坊梦幻之园是至尊的,独一无二的。边诺作品交响幻想曲《图腾断想》,交响素描《洁》,以及无数的原创歌曲使他成为一名众所周知的作曲家,他帮助和挖掘新歌手也使他成为一名好大哥,凝聚一批艺术天才的中心,“学院出来的,不好培养,他们什么都懂,但是真正对音乐却没有多少感觉;我主要发掘新歌手,只要是好歌手,原生态歌手,我都会帮助他们,哪怕是赔钱,我都给他们出版专辑;西藏和内地港澳台情况不一样。”
这可能跟边诺自身的成长有一定关系,他知道这条路很艰难,他自己就是那么过来的。现在有条件了,他很诚恳地帮助那些真正有天赋的歌手。
边诺的全称叫旦增边诺,江孜孜金格西人。18岁那年,从江孜文艺队考入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理论作曲。1989年大学毕业,他放弃了留京,回到拉萨。边诺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积累大量丰富生动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出色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并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但是边诺走过的路远远要复杂的多。从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到现在具有自己风格的音乐创作,他走过了一条很漫长的自我探索的道路。在学校的时候,一次考试中,“肆意篡改”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在全院引起了轰动,校方召开会议,对边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这个事件之后,边诺获得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绰号:“小贝多芬”。边诺自己的解释是,“我觉得贝多芬的那首曲子太简单,而且结尾部分太平,我平时练习的时候就是那样改的,考试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照着平时所想弹奏了,没想到引起那么的轰动。”
学校出来,回到拉萨之后,边诺马上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在这边并没有多少用处,和自己理想的音乐之路也有出入,现实和理想发生了冲突,原本完美的想法暴露出了裂痕。这曾使他感到艰难和痛苦。他供职于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但是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西藏电视台“客串”,在电台他有接触电子音乐的机会,那时候,只有电视台有可以玩玩电子音乐的设备,而且是全藏唯一的设备。在学校的时候,边诺对学院开设的新音乐课程兴趣十足,“那个时候,很多同学对新音乐——电子音乐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我每堂课都不落下。我觉得那时候我们和世界上最新的音乐是同步的。”正是这段时间,边诺对新音乐的理想已经在心中萌芽了,也为以后的道路隐隐约约定了一个方向。
虽然电视台有设备,但是毕竟那设备是电视台的,而且也已经有些老化了。1996年,机会终于来了。边诺担任大型主题歌舞剧《大雁颂》全场音乐创作、录音、制作、剪辑,并是本台晚会的总策划、总编剧之一。《大雁颂》音乐创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整台晚会搬到北京上演。边诺借此机会重回京深造,并对电子音乐进行了调查,重新充电之后的边诺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私下筹借了三十多万元,购买了一套先进的制作设备。运回拉萨之后,使边诺一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回顾起来,这是拉萨新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但是,人们对新音乐广泛持怀疑态度,很难理解这个新新行业。有代表性的反对观点是认为电子音乐没有人情味。但是边诺始终坚持认为新音乐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因为电子音乐高度节省成本。以前,一次晚会或者演出乐团一二百人,但是有了电子音乐制作,这些都可以省略,仅需几人。尽管开始几年很艰难,但是当人们尝到了节省大幅成本的甜头之后,开始接受新音乐了。到后来,边诺几乎揽承了拉萨所有的晚会和演出制作。
现在,拉萨可以称得上成熟的音乐作坊和制作中心有三家,泛泛的有七八十家,成熟的几家基本上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现在的边诺一边做新音乐,努力创作,准备出版自己的专辑,另外也一边发现原生态新人,扶持西藏本土音乐,在自己的新音乐梦想之路上狂奔。
当然,边诺的新音乐电子设备进入拉萨的时候,为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一些转变,边诺在其中是下了一番苦功和心思的。边诺再一次想到了电视台,他撰写了长篇论文《谈谈西藏通俗歌曲发展与状况》,在西藏广播文艺栏目中用藏汉文专题评论形式。反复不停地播放,长达七个多月。大家终于开始接受电子音乐。他的音乐作坊中国西藏梦幻之园音乐创作制作中心也开始有了立足之地。那些曾经压在边诺头上的债务也开始慢慢烟消云散。他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边诺说:“男人嘛,看中了就大胆的去做。刚把设备买回来那会儿,开始感到草率,接着是后怕,拼了命似的干活,跟死过一回差不多。但是我觉得这一次我又赌赢了。”
“第一次赌是1983年,我辞掉江孜文艺队的工作。那个时候,也是很轰动的,哪里有听过辞职这样的事。尤其是我的母亲和我的文艺队的同行不能理解。辞职之后,我改了年龄,考到北京去上学。”
如今的边诺和他的音乐作坊已经很有些名气,也推出了很多好的作品,尤其是在西藏对整个行业的引领和带动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西藏世纪交响音乐会》演出后,专家们做出评价,对《雅鲁藏布》、《雪域霞光》、《洁》等做出了充分的肯定——通过电子音乐和管弦乐队包括把西藏的民间唱法、一些素材交织在一起。并认为藏族作曲家现在在交响音乐创作上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了!作品本身很有想法,技法上也是反映了当今时代风格,还有探索性的技法。这些东西怎么样和西藏民间音乐更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有很多原始的东西是非常具有现代气质的!能够把它和交响乐队结合起来,在技法上体现一些民族的和当代的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
2002年,韩红的新专辑《天亮了》发行,专辑中的那首《家乡》红遍大江南北时,却与人发生了版权之争,这个人就是藏族著名作曲家边诺。《家乡》这首歌中的六字真言的旋律以及这首歌的后四节曲词都来自边诺的原创歌曲《心中的恋人》,韩红的创作从边诺那边汲取了素材。
边诺的创作和他的新音乐之路在拉萨拥有很大的名声。从他从事的电子音乐这个行当来说,在拉萨他和他的音乐作坊梦幻之园是至尊的,独一无二的。边诺作品交响幻想曲《图腾断想》,交响素描《洁》,以及无数的原创歌曲使他成为一名众所周知的作曲家,他帮助和挖掘新歌手也使他成为一名好大哥,凝聚一批艺术天才的中心,“学院出来的,不好培养,他们什么都懂,但是真正对音乐却没有多少感觉;我主要发掘新歌手,只要是好歌手,原生态歌手,我都会帮助他们,哪怕是赔钱,我都给他们出版专辑;西藏和内地港澳台情况不一样。”
这可能跟边诺自身的成长有一定关系,他知道这条路很艰难,他自己就是那么过来的。现在有条件了,他很诚恳地帮助那些真正有天赋的歌手。
边诺的全称叫旦增边诺,江孜孜金格西人。18岁那年,从江孜文艺队考入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理论作曲。1989年大学毕业,他放弃了留京,回到拉萨。边诺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积累大量丰富生动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出色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并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但是边诺走过的路远远要复杂的多。从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到现在具有自己风格的音乐创作,他走过了一条很漫长的自我探索的道路。在学校的时候,一次考试中,“肆意篡改”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在全院引起了轰动,校方召开会议,对边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这个事件之后,边诺获得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绰号:“小贝多芬”。边诺自己的解释是,“我觉得贝多芬的那首曲子太简单,而且结尾部分太平,我平时练习的时候就是那样改的,考试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照着平时所想弹奏了,没想到引起那么的轰动。”
学校出来,回到拉萨之后,边诺马上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在这边并没有多少用处,和自己理想的音乐之路也有出入,现实和理想发生了冲突,原本完美的想法暴露出了裂痕。这曾使他感到艰难和痛苦。他供职于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但是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西藏电视台“客串”,在电台他有接触电子音乐的机会,那时候,只有电视台有可以玩玩电子音乐的设备,而且是全藏唯一的设备。在学校的时候,边诺对学院开设的新音乐课程兴趣十足,“那个时候,很多同学对新音乐——电子音乐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我每堂课都不落下。我觉得那时候我们和世界上最新的音乐是同步的。”正是这段时间,边诺对新音乐的理想已经在心中萌芽了,也为以后的道路隐隐约约定了一个方向。
虽然电视台有设备,但是毕竟那设备是电视台的,而且也已经有些老化了。1996年,机会终于来了。边诺担任大型主题歌舞剧《大雁颂》全场音乐创作、录音、制作、剪辑,并是本台晚会的总策划、总编剧之一。《大雁颂》音乐创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整台晚会搬到北京上演。边诺借此机会重回京深造,并对电子音乐进行了调查,重新充电之后的边诺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私下筹借了三十多万元,购买了一套先进的制作设备。运回拉萨之后,使边诺一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回顾起来,这是拉萨新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但是,人们对新音乐广泛持怀疑态度,很难理解这个新新行业。有代表性的反对观点是认为电子音乐没有人情味。但是边诺始终坚持认为新音乐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因为电子音乐高度节省成本。以前,一次晚会或者演出乐团一二百人,但是有了电子音乐制作,这些都可以省略,仅需几人。尽管开始几年很艰难,但是当人们尝到了节省大幅成本的甜头之后,开始接受新音乐了。到后来,边诺几乎揽承了拉萨所有的晚会和演出制作。
现在,拉萨可以称得上成熟的音乐作坊和制作中心有三家,泛泛的有七八十家,成熟的几家基本上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现在的边诺一边做新音乐,努力创作,准备出版自己的专辑,另外也一边发现原生态新人,扶持西藏本土音乐,在自己的新音乐梦想之路上狂奔。
当然,边诺的新音乐电子设备进入拉萨的时候,为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一些转变,边诺在其中是下了一番苦功和心思的。边诺再一次想到了电视台,他撰写了长篇论文《谈谈西藏通俗歌曲发展与状况》,在西藏广播文艺栏目中用藏汉文专题评论形式。反复不停地播放,长达七个多月。大家终于开始接受电子音乐。他的音乐作坊中国西藏梦幻之园音乐创作制作中心也开始有了立足之地。那些曾经压在边诺头上的债务也开始慢慢烟消云散。他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边诺说:“男人嘛,看中了就大胆的去做。刚把设备买回来那会儿,开始感到草率,接着是后怕,拼了命似的干活,跟死过一回差不多。但是我觉得这一次我又赌赢了。”
“第一次赌是1983年,我辞掉江孜文艺队的工作。那个时候,也是很轰动的,哪里有听过辞职这样的事。尤其是我的母亲和我的文艺队的同行不能理解。辞职之后,我改了年龄,考到北京去上学。”
如今的边诺和他的音乐作坊已经很有些名气,也推出了很多好的作品,尤其是在西藏对整个行业的引领和带动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西藏世纪交响音乐会》演出后,专家们做出评价,对《雅鲁藏布》、《雪域霞光》、《洁》等做出了充分的肯定——通过电子音乐和管弦乐队包括把西藏的民间唱法、一些素材交织在一起。并认为藏族作曲家现在在交响音乐创作上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了!作品本身很有想法,技法上也是反映了当今时代风格,还有探索性的技法。这些东西怎么样和西藏民间音乐更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有很多原始的东西是非常具有现代气质的!能够把它和交响乐队结合起来,在技法上体现一些民族的和当代的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