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露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意味着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随着节气的变化,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列队向南迁移。
从历法上看,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露水快要凝结成霜。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的那样——“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外,有一句谚语是“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也说明寒露温度下降之快。
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如果说白露时暑气尚未完全消退,那么“寒露”则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秋日望西阳》唐·刘沧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露水凝霜,结在枝上,树枝都要无法承受。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池上》唐·白居易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此时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斋心》唐·王昌龄
寒露时,菊花普遍开放,是赏菊、饮菊花酒的时节。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晚次宿预馆》唐·钱起
寒露时节,大雁南迁进入尾声;鸣叫的蟋蟀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民间斗蛐蛐儿也到了高潮期。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寒露节气往往与重阳节时间相近,因此也有重阳“邀约亲朋,登高望远”的习俗。
小知识
在唐宋时代,农历九月初十被称为“小重阳”。
今年的寒露恰好正是“小重阳”。
上海“寒露”节气与“白露”、“秋分”时節相比,气温降幅更大,雨水进一步减少。通常在这个时节,上海已经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而且,经常受冷高压的控制,出现昼暖夜凉、秋高气爽的景象。
从历法上看,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露水快要凝结成霜。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的那样——“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外,有一句谚语是“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也说明寒露温度下降之快。
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如果说白露时暑气尚未完全消退,那么“寒露”则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秋日望西阳》唐·刘沧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露水凝霜,结在枝上,树枝都要无法承受。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池上》唐·白居易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此时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斋心》唐·王昌龄
寒露时,菊花普遍开放,是赏菊、饮菊花酒的时节。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晚次宿预馆》唐·钱起
寒露时节,大雁南迁进入尾声;鸣叫的蟋蟀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民间斗蛐蛐儿也到了高潮期。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寒露节气往往与重阳节时间相近,因此也有重阳“邀约亲朋,登高望远”的习俗。
小知识
在唐宋时代,农历九月初十被称为“小重阳”。
今年的寒露恰好正是“小重阳”。
上海“寒露”节气与“白露”、“秋分”时節相比,气温降幅更大,雨水进一步减少。通常在这个时节,上海已经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而且,经常受冷高压的控制,出现昼暖夜凉、秋高气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