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泻是夏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腹泻的经历,有的吃点药两三天就好了,但也有些腹泻总是不见好转,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得了比较复杂的疾病,另一部分则是处理不当所致。因此,在腹泻高发的夏季,了解有关腹泻治疗的知识和注意事项非常必要。
一、可以自我药疗的几种情况
一般来说,只有在全身情况良好、腹泻次数不太频繁的水样便情况下,可以自行服药治疗。
稀水样黄便的腹泻这是最常见的腹泻,属于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肠动过速性腹泻。
发生原因:大量进食冷饮、喝生水、享受冷空调、穿露脐装、游泳、健身运动后洗冷水澡,都比较容易引起这种腹泻。
表现形式:脐周疼痛、腹鸣、难以忍受的便意、稀水样黄便,多数一两次可自愈,也有多达十来次。这是因为肠道受到强烈的寒冷刺激加速蠕动,进食的水分来不及吸收,形成稀便排出体外,一般没有肠黏膜的损伤。
药物建议: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青少年,由于他们正处于体质强盛期,一般几次排便后自愈的很多,而用一些解痉药或收敛药可以加快痊愈。
1. 哌丁胺(易蒙停)。每个胶囊含2毫克,成人首次服4毫克,以后每腹泻一次再服2毫克,每天总量不能超过16~20毫克;儿童首次服2毫克,以后每腹泻一次服2毫克,每天总量不能超过8~12毫克。空腹服药效果更好。平时有便秘的老人用量要小,以避免腹泻痊愈后导致便秘。
2. 蒙脱石(思密达)。袋装粉剂,每袋3克,成人首次2袋,以后每次1袋,每天3次;2岁以下小儿每次半袋至1袋,每天1~2次。
3. 丁溴东莨菪碱(解痉灵)。每个胶囊10毫克,每次10毫克口服,每天3次。
如果这种单纯性水泻次数较多,可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以补充水、盐。
黏液或脓血样大便的腹泻 另一种很常见的腹泻是细菌性腹泻,大多数因大肠杆菌、嗜盐杆菌、痢疾杆菌等引起。
发生原因:现今冰箱普及,如果食品储藏生熟不分或长期冷藏,食物易被细菌污染,人体摄入这些食物后,可引起发病。
表现形式:常有发热、恶心、呕吐,左下腹痛、大便频急、带黏液或脓血,有明显便意不尽之感。
药物建议:较轻的病人可以自己用药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抗肠道感染药物有:
1. 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80毫克(8万单位),片剂每片40毫克,每次80~160毫克,口服每天3~4次。警惕肝、肾毒性。
2. 呋喃唑酮(痢特灵)。每片0.1克,每次口服0.1克,每天3次,一日量不能超过0.4克,总剂量不能超过3克。
3. 吡哌酸。每片0.25或0.5克,每次0.5克,每天3~4次。
4. 诺氟沙星。每粒胶囊100毫克,每次100~200毫克,每天3~4次。
5. 氧氟沙星(氟嗪酸)。每片100毫克,每次100~200毫克,每天2次。
6. 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口服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
7. 环丙沙星。口服每次250毫克,1日2次。
8. 小蘗碱(黄连素)。每次0.1~0.3克,每日3次口服。
如果自服上述药物效果不明显,腹泻次数不减甚至反而增加,出现高烧、虚脱、休克症状,说明肠道内有大量病菌繁殖,肠黏膜炎症反应严重,并有细菌毒素侵入血液,情况比较危及,必须去医院就诊,使用更有效的抗菌药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排溏薄大便的腹泻 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不良性腹泻,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
发生原因:因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连续聚餐所致。
表现形式:出现恶心、嗳气(带酸臭味)、腹胀、排臭屁、排溏薄大便等。
药物建议:用抗菌药无效,应节制饮食并服用复合消化酶,如多酶片、达吉等。
如果或者有慢性胰腺炎、胆囊炎病史,考虑是脂肪性腹泻,则应服用胰酶制剂,如得每通等。
二、不可以自我药疗的腹泻
下面几种腹泻不可以自我药疗,而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1. 腹泻次数频繁,表示病情可能很重,后果也可能很严重,例如中毒性休克、脱水休克、酸碱中毒等。
2. 腹泻持续2天,且体温为39℃左右,或腹泻持续一两天,没有好转迹象,说明情况比较复杂,要赶快就医。
3. 粘冻或粘冻血样便,甚至鲜血便,说明肠黏膜有炎症和损伤。
4. 腹泻同时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头晕、心慌、浑身无力、四肢发凉、极度口渴、尿少、口干、精神萎靡等症状,提示有全身毒血症表现,要高度重视。
5. 如果同时就餐或有密切接触的人一起或先后发生腹泻,要警惕食物中毒或传染病。
最多见的腹泻还是因为吃了不清洁食物、受凉、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腹泻,大多数可以通过自我服药治愈。但是,有些症状较重的腹泻和原因较复杂的腹泻会引起严重后果,大意不得。如腹泻并不严重,但有高热休克的细菌性痢疾和上吐下泻、脱水、电解质紊乱致全身衰竭的霍乱,都是可以致命的急性腹泻。另外,有一部分腹泻仅仅是全身疾病的一种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胆囊炎、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以表现为慢性腹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急性腹泻,此时的诊断治疗就更复杂了,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以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