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他者——2016 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周随谈随想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市场的冷暖阴晴
  3月,值“TEFA欧洲艺术博览会”之际发布的《全球艺术市场报告》(TEFA Art Market Report)称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自2011年起第一次降温,全年艺术品成交额比2014年减少了7%。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股市低迷等因素,中国艺术市场2015年的交易额骤降23%,引发一系列的地震效应;不过美国国内的艺术交易倒是增长了4个百分点,另外全球的网上艺术品交易也增加了百分之七。国际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总部在曼哈顿的苏富比拍卖公司因连续几个季度业绩滑坡,股价触底,公司内部更是因为大批高级管理人员纷纷离职而闹起了“人才荒”;前两年大张旗鼓扩大在亚洲业务的邦瀚斯拍卖行在2015年12月一口气裁掉了驻香港的8名业务人员,包括2014年9月刚招进来的、原香港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办人任天晋(Magnus Renfrew)。
  在这样冷暖阴晴不定的全球艺术市场气候下,2016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周依然如约而来,全球36个国家的205家画廊隆重登场,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只不过今年的军械库艺博会再度更换了主将,由现居纽约的意大利裔澳大利亚籍艺术批评家兼策展人本杰明·吉诺齐奥(Benjamin Genocchio)接替自2011年执掌军械库艺博会的诺亚·霍洛维茨(Noah Horowitz)担任执行总监(霍洛维茨则被巴塞尔国际艺博会挖角,担任迈阿密海滩巴塞尔的总监去了)。吉诺齐奥于2001年初移居纽约,自2014年起任艺术媒体Artnet的主编。他从事艺术批评、编辑工作多年,太太是曾任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馆长、现任华盛顿赫什霍恩美术馆与雕塑公园馆长的澳大利亚华裔女策展人招颖思(Melissa Chiu)。这样的任命也体现了军械库艺博会主办方开放性的全球视野。
  聚焦:非洲视角
  2016年3月2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一结束,媒体照例进入军械库艺博会的《聚焦》单元。今年的“聚焦”焦点在非洲,作为地球上面积第二大的洲、曾为人类发源地的非洲大陆,在近几个世纪的发展中经济与文化远远落后于其他几块大陆;非洲艺术家在国际艺坛上也远不如来自其他大陆的艺术家出镜率高。不过凡事都有利弊,迟来的非洲艺术家作品目前价格仍然比较低,对不断调整、寻找兴奋点与增长点的全球收藏家和国际艺术市场来说,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由来自非洲的奥科维·恩威佐(Okwui Enwezor)担纲主策展人,非洲艺术家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军械库艺博会的聚焦非洲也算得上顺应潮流。


  此次入选《聚焦》单元的共有9家来自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象牙海岸,以及来自伦敦、西雅图但以呈现非洲艺术家为主的画廊;参展艺术家除了少数几位,都是1970年代后出生、四十岁以下的艺术家,作品的媒介也五花八门,从较为传统的绘画、摄影到雕塑装置再到录像新媒体作品,应有尽有。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南非开普敦的当代艺术画廊“世界如何?”(What if the World?),他们带来的是今年39岁的津巴布韦艺术家丹·哈尔特(Dan Halter)的个展。哈尔特的艺术一直探索殖民主义对非洲大陆的持续影响。此次展览以非洲传统的面具和中国外出务工者常用的蛇皮袋为材料制成装置作品,似乎连接着非洲的过去与当下,昭示着经济全球化之下,非洲传统文化面临的移民、迁徙、外来投资者等多重挑战。
  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现居巴黎的非裔艺术家卡帕瓦妮·齐万加(Kapwani Kiwanga)是本次艺博会的“指定艺术家”。齐万加是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出身,因而她的作品特别关注档案和记录,堪称一位研究型的艺术家。来自巴黎和柏林的两家画廊共同展出了她于2016年创作的装置作品《晒干场》(Drying Field);作品由木材、绳索、剑麻与档案照片组成,动静结合,暗示着手工劳作与工业材料制作过程的历史流变。


  面对布满一面展墙的照片,我好奇地在来自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回声艺术画廊(Echo Art)停下脚步。画廊负责人卡琳·查格里(Caline Chagoury)告诉我,她曾在巴黎学习电影制作与国际事务,后来又对摄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于父母都是收藏家,从小浸淫在艺术的氛围中,最终走上经营画廊的道路也是水到渠成般自然而然。当我对尼日利亚的当代艺术市场表示出极大的好奇时,查格里则说,其实拉各斯本地就有着不少当代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除了本国的艺术爱好者,在当地经商的美国人、欧洲人都是她的忠实客户。她还特别提及现今有近400万中国人常住尼日利亚,不过他们好像还没有开始购买艺术品,他们也是她今后努力拓展生意的目标人群,我祝她好运。


  聚焦单元的策展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非洲大陆气候地理环境丰富多样,政治人文景观也极为复杂,是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非洲艺术”风格;他们试图挑选立足“非洲视角”来创作的艺术家,期待给予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可惜除了带有“非洲特色”的殖民、侵略、种族屠杀等题材,聚焦单元上的艺术家作品与其他大陆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从媒介到创作手法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也许大多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缘故,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也波及到了教育,文化艺术的趋同倾向实在令人失望。
  聚焦单元之外,军械库主展场搭顺风车展出非裔艺术家作品的画廊也不在少数。去年在布鲁克林美术馆做过个展、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非裔美国艺术家凯欣·威利(Kehind Wiley)近年来风头正健,至少有三家画廊都展出了他的作品;其中,纽约肖恩·凯利画廊(Sean Kelly)展出的青铜雕塑《绑定》(Bound),是艺术家第一件以女性为对象创作的雕塑,三座非裔女性的头像通过发辫连接在一起,似乎表现着种族与身份各种问题的缠绕和纠结。   艺博会上的身份问题


  身份问题,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话题。半个多世纪前,学者萨义德在著作《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中提出了“他者”(The Other)的概念,指与西方主体性“自我”相对立的、殖民地的人民,后来这一术语被延伸到泛指西方中心以外的一切非西方世界。在当今仍然以欧美为主流的国际艺术舞台与市场上,亚洲也好,非洲也好,都是“西方中心”之外的“他者”。
  2014年军械库聚焦单元选取了中国作为呈现对象,去年则是中东、北非、地中海地区,努力想要把注意力分配给西方中心以外的边缘地区。对于非洲艺术,我只知道传统的非洲木雕曾在20世纪初影响了众多西方先锋艺术家,中国艺术家中从中汲取灵感的也不在少数;除此以外,我还真叫不出来多少非洲艺术家的名字。在进入聚焦单元之前,为免显得无知,我坐在一旁,先用手机上网一一查出了画廊所在城市的国家,如象牙海岸这样的国家,我竟然第一次得知其首都在何处。作为西方主流艺术圈眼中的“他者”,我们往往抱怨自己的文化艺术被忽视和误解。但是同为“他者”,我们对西方主流艺术圈以外的艺术又了解多少呢?当众多中国艺术家试图在国际艺坛摆脱“中国”标签时,我们是否又在把标签贴在非洲艺术家身上了呢?


  其实除了非洲画廊,军械库艺博会从来都不缺来自非主流艺术市场的声音。从前几年我采访过的匈牙利画廊,到今年沃尔塔上的马来西亚画廊,无不在努力地寻找定位、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来自印度新德里的瑞努·穆迪(Renu Modi)告诉我,今年已经是她的画廊第三次参加军械库艺博会了,她每年都带来不同的艺术家,尽可能地向国际观众推介印度的艺术。这一次她带来的是印度知名艺术家扎里娜·哈什米(Zarina Hashmi)的纸本作品个展。哈什米出生于印度,在泰国和法国学习版画技术,又前往日本学习造纸,现在常住纽约,又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艺术家!在这样的形势下,身份的保持与消解,孰轻孰重,委实难以回答。
  沃尔塔、纸上艺博会及其他


  沃尔塔今年继续在军械库艺博会主展区南面不远的90号码头举办,为呼应军械库艺博会,也首次设立了由非裔策展人德里克·亚当斯(Derrick Adams)特别策划的主题展览《我所能感触到的》(Something I Can Feel),展出八位新进艺术家探索艺术与身体之间关系的作品。另一边,纽约非营利性组织钟楼工作室(Clocktower Productions)的“艺术治疗电台”(Radio Art Therapy)正在现场直播。今年的沃尔塔上日本画廊的身影不少,艺术家也趋于年轻化。来自大阪的日本青年陶艺家增田敏也的作品颇有特色,既是手工作品,又模拟了当前最热门的3D打印效果,显得独出心裁。
  《纸上艺博会》(Art on Paper)是去年登陆纽约军械库艺术周的又一家小型艺博会,初出茅庐便反响不俗。今年趁着VIP开幕之夜,我再度前往一探究竟。一进门面对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大型地面装置作品,中国艺术家李洪波的立体纸雕,酷似小时候过年在小贩手中购买的彩纸“翻花”,只不过规模大了许多。一旁开幕现场的乐队作着精彩演出,附近的冰淇淋店Ice & Vice也前来助兴,提供独特调配的鸡尾酒冰淇淋。


  家住皇后区的戴维·什因(David Schein)先生和韩裔太太平时喜欢旅行和艺术,今年第一次来逛纸上艺博会,相比起以前经常去浏览的军械库艺博会,他们惊异于纸上艺博会的作品价格亲民,对工薪阶层的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个福音。什因先生在来自上海的六岛艺术空间(island6)展位流连忘返,非常喜欢他们展出的多媒体平面作品。当问及他心目中能够承受的艺术品价位时,什因先生坦诚相告,单价不超过5000美元的艺术品在他的预算之列。
  除了独立艺博会、春假艺博会等小型艺博会,今年我还特地探访了位于苏荷区的祖彻尔画廊(Galerie Zücher)举办的、仅有六家画廊参加的迷你型“沙龙”艺博会(Salon Zücher)。画廊主人格温诺蕾·祖彻尔(Gwénolée Zücher)告诉我,她在曼哈顿和巴黎都有画廊空间,每年在两地举办小型的艺博会,严格挑选参展的画廊。去年,来自北京宋庄的ON/画廊参加了她在纽约的展览,今后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画廊申请。为期一周的“沙龙”艺博会虽然规模小,却胜在地理位置优越,费用又比其他大型艺博会便宜,适合各地的新兴画廊前来曼哈顿探路试水。
  结语:
  2016年军械库艺术周胜利降下帷幕,由于第一季度的经济复苏,道琼斯指数攀升到17000点,纽约本地乃至美国国内的艺术市场略有升温,这对低迷的全球艺术市场来说不啻一针强心剂。据统计,在军械库艺博会上,价格在1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的作品最容易找到买家。此外,已经取得市场地位的艺术家作品仍然十分抢手,去年刚刚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做过回顾展的已故意大利艺术家阿尔贝托·布里(Alberto Burri)的一件作品以50万美元成交,前文提到的凯欣·威利的青铜雕塑《绑定》也以37.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让代理画廊喜不自禁。此消彼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便是全球化的艺术市场。只要有销售,管他“西方中心”也好,“他者”也好,画廊有什么可在乎的呢?
其他文献
《财富堂》纽约记者专访2016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总监本杰明·吉诺齐奥(Benjamin Genocchio)、《聚焦:非洲视角》单元策展人茱莉亚·格罗斯(Julia Grosse)与伊维特·穆旦芭(Yvette Mutumba),以及参展艺术家温斯顿·罗斯(Winston Roeth)  悉尼大学艺术史博士;2014年3月起担任Artnet新闻的全球主编;之前担任路易斯·布劳因传媒(Louis
期刊
从“人”到“神”的升级  在中国电影的盛世时代,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几乎都有了表达新态度、新世界观的新作品——不管是截取其中经典片段,还是宏观巨制。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时代甄选的优秀演员,演绎出时代的价值观。但是目前似乎还有一个题材在大荧幕上留下一个空席位,尚且没有走向国际的优秀电影作品出现,即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不是它不够经典,也不是这个题材过于单调陈旧,恰恰相反,这个题材的作品正是
期刊
空间的设计风格与艺术品搭配,有时真的会影响你对一个地方以及你对这个地方的人的判断。比如初到一落后陌生之地,本感觉与周围格格不入,忽而转角进到一装修极简、清雅舒适的空间,抬眼间一幅你心仪的画作映入眼帘,于是乎敏感的触角可能立马在心里为即将见到的陌生人加分。  所以说,人本就是偏见的动物。而建筑、起居、空间设计、艺术装潢,这些文明所到处与日常细节,又都在为这层主观的自我划定疆界。不仅个人,公司亦是如此
期刊
挣扎在理想和现实的艺术家们,究竟应该孤注一掷地投身于艺术创作中,还是顺应现代人“多元化”发展的潮流,另辟蹊径呢?本刊为此特地采访了几位艺术圈内的资深人士,听听TA们对于“艺术家搞副业”这件事究竟抱有怎样的态度和看法。  我认为艺术家搞副业,不但不会影响创作,相反会对自身艺术的创作带来益处。在当今社会,艺术家需要有敏锐地感知当下世界的能力,知识及相关信息维度的扩展,这会帮助艺术家打开更大的认知空间,
期刊
毕加索既是难得的艺术天才,也是少有的营销天才。他1900年初到巴黎时默默无闻,因为当时巴黎热衷于收藏名家作品,对他这样的无名画家毫无兴趣,其画作在大小画店均遭拒绝。他于是雇佣了几个大学生,派他们每天到附近画店佯装买主,并询问:“这里怎么没有毕加索的画呢?”“知道哪家画店卖毕加索的画吗?”“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进些毕加索的画?”很快,毕加索的名字在画店间传开,很多买家也纷纷探听他的画作,想一睹为快。一个
期刊
从前,地产是功能性的,开发商们注重如何让地产看起来温馨、居住舒服,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增长,景观、外形、设计感渐渐也成为卖点。到近些年,环保、科技、养生等等也被广泛运用到地产建筑中。终于,文化被提上台面,市场恍然大悟,文化才是地产空间的灵魂。然而怎样让文化和地产相结合?就像原始人要学会站立的那个历史时期,每个人都在摸索,慢慢似乎涌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同我们终将学会站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文进
期刊
在上海从我学习书画篆刻的学生中,戚谷华是有才能有个性的一位。谈起我与她的交往,还要追溯到七十年代,那时属于“文革”后期,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政治上属于“靠边”一类,但身心还算自由,在家里半公开地作画、写字、刻印,很为充实,每天到单位,除了看报、学习没有多少事情要做。这些日子每次我到食堂午膳,总看到一个女孩——其实已经二十岁,比我早到,默默地排队买饭用餐,随后又匆匆地赶回办公室去。后来别人告诉我
期刊
中国当代生活方式曾一度照搬西方。是时候建立一个中国自己的审美体系了。我们看到,越来越自信的国人正在创造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作品。他们在旧传统中有新建立,让古典文化在当代重生,成为一股新势力。这些原创设计,传递着中国式的儒雅与热情、风度与品质,将人引入绚烂而平淡的生活意境。  在2016“设计上海”,发现一些极富中国韵味的原创设计,比如著名歌手朱哲琴创立的「看见造物」,品牌倡导“上乘非奢侈”的精神。后来
期刊
据统计,全国去年旅游总收入4万多亿元,我国主题公园行业的总产值2300亿元。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园,国际主题公园领域巨头正式迈入中国市场,这是一个标志。“这是一个世界最大的品牌和世界最大的市场之间的博弈!”《主题公园的创意与产业链》的作者赵抗卫博士对我如是说。  “上海迪士尼的特点就是充分合作。通过中美双方的全过程合作,相互支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全球标准和本地最佳实践相结合,已成为上海迪士
期刊
在中国女性艺术家这个群体中,刘虹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个案。这不仅因为她的作品有清晰的个人发展脉络,鲜明的个人风格与形式语汇,而且艺术家从多个角度如身体、性别、身份、欲望等切入女性艺术所涉猎的范围。  刘虹早期的代表作是19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冥想曲》系列。这是一组女人体,画面没有明确的意义指涉,在场的仅仅是女性的身体;语言是写实的,多少还保留了学院化的痕迹。那个时期正是“新潮美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