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管理在提升ICU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在提升ICU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中的100例患者纳入A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另外100例患者纳入B组实施无缝隙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ICU患者,采用无缝隙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无缝隙管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ICU护理质量
  无缝隙管理模式是20世纪美国提出来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是指医护人员在护理活动中,针对当前的护理管理中存在的质量缝隙,进行全面的管理,使得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弥补护理管理中的质量间隙问题,提高整体护理水平。ICU患者病情危重,且疾病变化快,无缝隙以患者为中心,使得整个康复过程更科学、更系统,满足患者不同的疾病需求[1]。下面本文针对200例ICU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对我院无缝隙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整理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200例ICU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中的100例患者纳入A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另外100例患者纳入B组实施无缝隙管理方法。A组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25.3岁,最79.1岁,平均年龄(41.25±3.16)岁;B组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最小25.6岁,最大79.5岁,平均年龄(42.15±3.12)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n=100)实施常规管理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补液、用药、营养等方面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定期辅助患者调整体位,加强各种导管的监测工作,对家属探视时间及次数进行严格限定。
  B组(n=100)实施无缝隙管理方法,①成立专门的无缝隙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5人,由5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任小组组长。护理专家对小组人员定期展开培训,具体包括:持续、专业、主动、及时及全面化的护理原则,通过护理例会进行全科室的推广及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②融入人文关怀模式,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人文护理贯彻整个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将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结合起来,使得护理工作充满人性化,在不影响治疗结果的情况下,充分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意见,尊重患者的隐私,护理过程中,涉及到隱私部位操作时,尽量使用床帘遮挡,充分尊重患者,照顾患者情绪。③建立良好的沟通评估制度。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同时,灵活掌握护理尺度,对于生活能自理的患者,不强迫其立刻执行,充分尊重患者的诉求与意愿,减少护患纠纷。④心理护理。小组成员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针对疾病的治疗进展,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需求,真诚平等地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心,有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填写,对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及整体护理等4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年龄均数和病程均数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
  经比较,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ICU住院患者,一般疾病危重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要高于普通科室,随着ICU住院患者的增多,家属对于护理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临床工作者工作量的逐渐增大,高质量的护理需求越来越大,无缝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成“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完整、全程以及连续的服务[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采用无缝隙管理模式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全面提高,无缝隙管理克服护理工作中的“缝隙”,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得以强化,从而提高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ICU患者,采用无缝隙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莫丹霞. 无缝隙管理和常规管理在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1):127-128.
  [2]刘领君. 无缝隙管理服务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45(10):116-117.
其他文献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提出以云课堂为基础推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建议。文章在阐述云课堂概念及基于云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从教学准备、课程实施及课后总结等方面探究了基于云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步骤与要点。希望与通常分享教学方法与经验,共同提升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措施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中,这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化,包括饮食习惯的不健康化、作息时间的不健康化等。其中,饮食习惯的不健康化,主要表现为,当今社会,大多数青年都习惯于订外卖、吃简餐。据社会调查发现,89%以上的青年习惯于订外卖,这可能与他们工作压力大、个人空闲时间少有很大关系。而且,近几年来,随着外卖不健康化的报道,我们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丰富护理经验。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高血压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模式,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80 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 与试验组(40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随访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随访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干预结束后,比较 2 组的血脂改善得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血脂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期刊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进行健康饮食护理干预的前后进行糖尿病饮食知识问卷调查,进而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糖值明显下降、不良反映减少,糖尿病饮食知识显著增加。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值、糖尿病知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仿真组,给予护生常规教学法、虚拟仿真训练法教学。结果:仿真组教学后初级、中级、高级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0.05)。仿真组满意度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虚拟仿真训练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有助于改善护生成绩,提高其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关键词:虚拟仿真训练;基础护理学;静脉注射  
期刊
摘要: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健康管理干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总共有350例,其中有80例存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随机平均分组,接受健康管理干预的为研究组,未接受健康管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血糖以及BMI指数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干预后其血压、血糖、BM
期刊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妇产科医院孕妇在产子后发生感染的特点,深入研究并极力探索感染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医院的日常管理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某院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6000余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关键词: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  第一章 引言  1.研究目的  医院感染不但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极大的痛苦,还对其心灵造成创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血站采血点中无偿献血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其献血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献血者仅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87.62±1.04)分(P0.05)。  1.2方法  对照组献血者仅采取常规的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分级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睡眠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分级护理管理,经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各项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