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困难措施,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改进水稻育秧技术和供排水系统,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困难;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38-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农业现代化,给农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推广、应用,较大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运用,使部分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社会经济结构,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有些农业生产中的部分环节,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水稻育插秧技术还没能得到较好地推广应用。早日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因育秧技术要求高,农机农艺结合不够,人员技术培训难以到位等问题,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一直徘徊不前。笔者通过近几年在基层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总结出了困扰该项技术推广应用难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1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困难的原因分析
1.1 水稻机插秧因育秧技术要求高,农民不愿采用机插育秧技术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根据高性能插秧机栽插作业的技术特点,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现在生产中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主要是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工厂化育秧。由于现在每家每户土地少,如果每家每户都自己搞机插育秧,相对传统育秧,这3种育秧方式不论是哪一种育秧方式比传统育秧都显得技术要求高、繁琐。大多数群众只想用传统方式育秧——省事,都不愿用这3种方法育秧,致使水稻插秧机无可用秧苗插秧,造成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难。
1.2 受目前插秧机技术限制 目前水稻插秧机插秧技术要求: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一般秧龄为15~20d,叶龄在3.5~4.0叶龄内,株高在12~17cm.要求秧龄小、苗短;地里的水深一点,插下去的秧就不露头,不能进行机械插秧;或者是受水源的制约,育好秧到插秧季节因无水不能移栽;等有水时,因秧苗长高长大,插秧机又不能插大苗秧,插秧机成了聋子耳朵——摆设,农民为此困扰,不愿接受,造成水稻机械插秧推广困难。
1.3 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由于供排水系统落后,不能做到供水和排水自如;到插秧季节要供水时,要么没水,要么有水也都是大面积供水,无法控制水的深度,不能满足机插秧农艺要求,水深无法实现机械插秧。因供水不及时、水的深浅无法控制等原因阻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落实。
1.4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生事物慢 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接受新生事物慢,他们不能主动从客观上去改变现有条件下的种植环境,为机插秧创造优良种植环境,满足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求,从客观上制约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落实。
2 解决困扰当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难的措施
2.1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把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 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的土地一家一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不利于当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把土地集中到个种田大户手里,才能适应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现代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才能有利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落实。
2.2 改进目前水稻插秧机技术,适应多种条件下插秧 由于插秧机对育秧技术要求高,目前水稻插秧机适宜秧龄在15~20d,苗高在12~17cm,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插秧机技术,使插秧机可以栽插不同苗高的秧苗,秧龄由15~20d提高到15~25d,秧高由12~17cm提高到12~25cm范围。如栽小秧,可调至栽小秧档位,若因地里水相对深一点,为使水不漫秧,可选用较高一些的秧苗,把插秧机调至到栽大秧档位;为使秧苗不倒、不漂,可调深插秧深度,使插秧机适宜各种条件下栽秧。提高水稻插秧机适应范围,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改进供、排水系统,满足机械插秧农艺技术要求 政府要拨专项资金对现有农田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实现农田用水灌排自如。水的深浅控制自如。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真正实现能随时灌、随时排,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满足水稻机插秧农艺技术要求,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2.4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农民是农机化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基础。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了,对新生事物接受也就快了。只有农民主动接受的技术,才能主动去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水稻机插秧技术也不例外。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群众主动改造生产环境,为水稻机械化插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满足机插秧农艺技术要求,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3 结语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实施有明显的优越性:效率高,大大缩短了插秧期。质量好,机械插秧的秧苗株距、行距一致,并保株、保穴;秧苗深浅一致,能做到浅插,增加有效分蘖,达到壮秆、大穗、增长;代替人工插秧,减轻劳动强度,彻底改变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作模式。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机插秧技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困难;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38-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农业现代化,给农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推广、应用,较大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运用,使部分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社会经济结构,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有些农业生产中的部分环节,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水稻育插秧技术还没能得到较好地推广应用。早日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因育秧技术要求高,农机农艺结合不够,人员技术培训难以到位等问题,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一直徘徊不前。笔者通过近几年在基层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总结出了困扰该项技术推广应用难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1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困难的原因分析
1.1 水稻机插秧因育秧技术要求高,农民不愿采用机插育秧技术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根据高性能插秧机栽插作业的技术特点,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现在生产中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主要是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工厂化育秧。由于现在每家每户土地少,如果每家每户都自己搞机插育秧,相对传统育秧,这3种育秧方式不论是哪一种育秧方式比传统育秧都显得技术要求高、繁琐。大多数群众只想用传统方式育秧——省事,都不愿用这3种方法育秧,致使水稻插秧机无可用秧苗插秧,造成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难。
1.2 受目前插秧机技术限制 目前水稻插秧机插秧技术要求: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一般秧龄为15~20d,叶龄在3.5~4.0叶龄内,株高在12~17cm.要求秧龄小、苗短;地里的水深一点,插下去的秧就不露头,不能进行机械插秧;或者是受水源的制约,育好秧到插秧季节因无水不能移栽;等有水时,因秧苗长高长大,插秧机又不能插大苗秧,插秧机成了聋子耳朵——摆设,农民为此困扰,不愿接受,造成水稻机械插秧推广困难。
1.3 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由于供排水系统落后,不能做到供水和排水自如;到插秧季节要供水时,要么没水,要么有水也都是大面积供水,无法控制水的深度,不能满足机插秧农艺要求,水深无法实现机械插秧。因供水不及时、水的深浅无法控制等原因阻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落实。
1.4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生事物慢 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接受新生事物慢,他们不能主动从客观上去改变现有条件下的种植环境,为机插秧创造优良种植环境,满足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求,从客观上制约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落实。
2 解决困扰当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难的措施
2.1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把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 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的土地一家一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不利于当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把土地集中到个种田大户手里,才能适应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现代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才能有利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落实。
2.2 改进目前水稻插秧机技术,适应多种条件下插秧 由于插秧机对育秧技术要求高,目前水稻插秧机适宜秧龄在15~20d,苗高在12~17cm,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插秧机技术,使插秧机可以栽插不同苗高的秧苗,秧龄由15~20d提高到15~25d,秧高由12~17cm提高到12~25cm范围。如栽小秧,可调至栽小秧档位,若因地里水相对深一点,为使水不漫秧,可选用较高一些的秧苗,把插秧机调至到栽大秧档位;为使秧苗不倒、不漂,可调深插秧深度,使插秧机适宜各种条件下栽秧。提高水稻插秧机适应范围,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改进供、排水系统,满足机械插秧农艺技术要求 政府要拨专项资金对现有农田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实现农田用水灌排自如。水的深浅控制自如。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真正实现能随时灌、随时排,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满足水稻机插秧农艺技术要求,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2.4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农民是农机化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基础。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了,对新生事物接受也就快了。只有农民主动接受的技术,才能主动去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水稻机插秧技术也不例外。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群众主动改造生产环境,为水稻机械化插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满足机插秧农艺技术要求,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3 结语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实施有明显的优越性:效率高,大大缩短了插秧期。质量好,机械插秧的秧苗株距、行距一致,并保株、保穴;秧苗深浅一致,能做到浅插,增加有效分蘖,达到壮秆、大穗、增长;代替人工插秧,减轻劳动强度,彻底改变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作模式。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机插秧技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