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CT肺小血管面积测定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测得的肺小血管截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行HRCT胸部平扫的COPD合并PH 20例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资料。所有检查中均行肺功能检查(PFT),测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测得基于HRCT的%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 mm2和5~10 mm2分别为%CSA<5和%CSA5~10)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OPD合并PH组与对照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OPD合并PH组%CSA与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COPD合并PH组和对照组的%CSA<5分别为(1.04±0.20)%、(0.8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1)。上述两组的%CSA5~10分别为(0.53±0.13)%、(0.3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1)。COPD合并PH组的FEV1%和FEV1/FVC分别为(32.40±11.31)%、(44.10±18.30)%。COPD合并PH组的%CSA<5与FEV1%和FEV1/FVC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6和-0.149,均P>0.05)。COPD合并PH组的%CSA5~10与FEV1%和FEV1/FVC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4和-0.072,均P>0.05)。

结论

COPD合并PH患者的%CSA<5 mm2和%CSA5~10 mm2较正常升高,可作为一种反映COPD合并PH严重程度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奥氮平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Dt)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1日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1例因奥氮平致TD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奥氮平致TDt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既往无肌张力障碍病史及家族史,在应用奥氮平1.5年后出现颈部发硬、向左扭转歪斜,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诊断为奥氮平所致TDt
本文介绍非特异性胸膜炎(NSP)的定义和诊断。NSP一般指病因未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无结核及恶性疾病等特异性发现,仅有胸膜炎症的非特异性组织学改变。大部分胸膜活检诊断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表现为成人原发于胃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等,胃镜显示胃贲门、胃底、胃体占位,贫血胃,胃窦息肉。胃镜病理结果提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呈片状、巢状,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核深染,居中或偏位,胞质少,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Myogenin+,Desmi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功能性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