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风寒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外感疾病,多发于冬季,患者常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喷嚏、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近一年来,在临床上使用推拿“汗法”治疗了45例风寒感冒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可达93.3%。推拿“汗法”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使病邪从表面解,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此法治疗本病无不良反应,又免去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易于推广。
关键词 风寒感冒 汗法 推拿治疗
推拿“汗法”是指把具有发汗功效的手法与具有发汗功效的腧穴相配合进行运用,可以达到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逐邪外出的作用的疗法。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法治疗风寒感冒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5例中,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19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5.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临床均有头痛、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均在37.5℃~38.9℃之间。所有病例治疗前未经它法治疗,且排除其它急性感染类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5年):凡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喷嚏,鼻塞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患者,即可诊断为风寒感冒。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疏通经络。
2,2 主要手法 一指禅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抹法,扫散法,卷法。
2,3 取穴 太阳、攒竹、迎香、风池、肩井、大椎、合谷、外关、鱼际、曲池。
2,4 操作
2,4,1 头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前侧,先用大鱼际揉法揉整个前额部5遍,再用一指禅推法推整个前额部约5分钟,然后用分抹法施治于前额、眼眶上下缘及鼻翼两侧,反复操作8遍,接着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左右两侧的太阳穴、攒竹穴和迎香穴,每穴约1分钟,然后在头的两侧用扫散法治疗,每侧约30秒,以微汗出为度。
2,4,2 颈项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的左侧,用五指拿顶法从前发际处开始到后发际处拿顶8遍,再用拇指和食指的指面在两侧风池穴上做对称性的拿法5次,以酸胀汗出为度,再用拿法自上而下缓慢拿揉颈项两侧直至颈项根部,如此自上而下,反复拿揉10遍,接着用拿法在肩胛骨上方、肩井穴处重拿10遍,以患者刚刚能忍受、汗出为度,然后轻轻搓揉被拿部位。
2,4,3 背部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用手掌自上而下推两侧竖脊肌5遍,再用叠掌自上向下揉背部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5遍,并以透热为度,然后用弹拨法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自上向下弹拨3遍,以酸胀为度,接着在脊柱两侧施以卷法,并以汗出为度,再用擦法自上向下沿足太阳膀胱经的两条侧线操作3分钟,以透热为度,接着用法在背部从上到下操作2分钟,以达到放松背部肌肉的作用,然后用擦法自上而下直擦督脉数遍,以透热为度,接着双手拿捏大椎穴1分钟,以汗出为度。
2,4,4 上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前侧,拿揉双侧三角肌1分钟,再用掌推法自远心端向近心端推抹上肢背侧的手三阳经3分钟,接着用一指禅推法在合谷、外关两穴上操作各1分钟,然后按揉鱼际、曲池两穴各1分钟,均以微汗出为度。
2,4,5 结束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侧,用拍法依次拍打患者头顶、肩部、背部及上肢。
2,5 疗程 使用以上手法治疗风寒感冒,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治疗时间也长短不一。正气盛者,治疗1次,休息1日,即可痊愈;正气虚者,则手法力度要稍轻,每日治疗1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可在1个疗程内痊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5年),运用上法治疗3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痊愈: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周身酸痛,咳嗽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发热消退,鼻塞、喷嚏、恶寒、咳嗽、周身酸痛等症状减轻;无效:发热、鼻塞、喷嚏、恶寒、咳嗽、周身酸痛等症状经手法治疗3天以上未改善。
3,2 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1个疗程内痊愈24例,治愈率为53,3%,好转18例,占40%;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4 典型病例
患者黄某某,男,23岁,2010年1月就诊。头痛鼻塞,恶寒发热1天。1天前,由于工作劳累汗出后受风着凉,患者自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今晨,患者自觉症状加重,并伴有喷嚏、流清涕、周身酸痛无力。查:咽部充血,体温为37.9℃,舌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宜发汗解表,宣肺散寒。治以上法,连续治疗2次后痊愈。
5 讨论
5,1 风寒感冒的症状分析 外感风寒,邪气侵入皮毛。使卫外之阳被郁,邪正交争,故证见发热、恶寒;寒性收引,闭塞毛孔,则无汗,闭阻脉络,不通则痛,则头痛,甚则四肢酸痛;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气道不畅,故见鼻塞、流涕、咳嗽、咯吐清痰、喉痒等症状。风寒在表,故舌苔薄白,脉浮紧。其中,具有风寒感冒典型诊断意义的症状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脉浮紧。
5,2 手法原理 风寒感冒病位在表,表证采用解表发汗之法,邪从汗解,发汗祛邪。由此可见,汗法是开泄肌腠,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黄帝内经》云:“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又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王冰注:“风邪之气,风中于表,则汗法能解表,开通腠理,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这里采用的推拿“汗法”主要包括拿法、按法、卷法和一指禅推法等。一指禅推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等作用;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拿法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卷法则是一种较强的刺激手法,主要在背部竖脊肌上操作,具有较强的发汗功效。综合使用这些手法可以开泄肌腠,祛风散寒;同时可激发人体三阳经的阳气,提高其抗邪和驱邪的能力,最终使患者全身汗出,风寒束表诸症自愈。
5,4 经穴功效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在头面部交接,故由头面部开始操作,肩背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分布之所,是人身阳气最充盛之处,手三阳经由手走头,推拿此处亦是取其通阳发汗、解表祛寒之功。
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
风池和肩井皆为足少阳胆经穴,为发汗、通气血之效穴。
大椎为督脉穴,为手足三阳经相会之处,亦有“诸阳之会”之称,可以提升督脉之气。
合谷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原穴,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为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阳维,皆是发汗治外感的要穴。以上诸穴配以按揉、点、拿、一指禅推法等手法,共奏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之功效。
实践中,运用推拿“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法具体操作简便,治疗时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且无药物的毒副作用,经济方便,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风寒感冒 汗法 推拿治疗
推拿“汗法”是指把具有发汗功效的手法与具有发汗功效的腧穴相配合进行运用,可以达到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逐邪外出的作用的疗法。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法治疗风寒感冒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5例中,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19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5.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临床均有头痛、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均在37.5℃~38.9℃之间。所有病例治疗前未经它法治疗,且排除其它急性感染类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5年):凡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喷嚏,鼻塞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患者,即可诊断为风寒感冒。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疏通经络。
2,2 主要手法 一指禅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抹法,扫散法,卷法。
2,3 取穴 太阳、攒竹、迎香、风池、肩井、大椎、合谷、外关、鱼际、曲池。
2,4 操作
2,4,1 头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前侧,先用大鱼际揉法揉整个前额部5遍,再用一指禅推法推整个前额部约5分钟,然后用分抹法施治于前额、眼眶上下缘及鼻翼两侧,反复操作8遍,接着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左右两侧的太阳穴、攒竹穴和迎香穴,每穴约1分钟,然后在头的两侧用扫散法治疗,每侧约30秒,以微汗出为度。
2,4,2 颈项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的左侧,用五指拿顶法从前发际处开始到后发际处拿顶8遍,再用拇指和食指的指面在两侧风池穴上做对称性的拿法5次,以酸胀汗出为度,再用拿法自上而下缓慢拿揉颈项两侧直至颈项根部,如此自上而下,反复拿揉10遍,接着用拿法在肩胛骨上方、肩井穴处重拿10遍,以患者刚刚能忍受、汗出为度,然后轻轻搓揉被拿部位。
2,4,3 背部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用手掌自上而下推两侧竖脊肌5遍,再用叠掌自上向下揉背部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5遍,并以透热为度,然后用弹拨法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自上向下弹拨3遍,以酸胀为度,接着在脊柱两侧施以卷法,并以汗出为度,再用擦法自上向下沿足太阳膀胱经的两条侧线操作3分钟,以透热为度,接着用法在背部从上到下操作2分钟,以达到放松背部肌肉的作用,然后用擦法自上而下直擦督脉数遍,以透热为度,接着双手拿捏大椎穴1分钟,以汗出为度。
2,4,4 上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前侧,拿揉双侧三角肌1分钟,再用掌推法自远心端向近心端推抹上肢背侧的手三阳经3分钟,接着用一指禅推法在合谷、外关两穴上操作各1分钟,然后按揉鱼际、曲池两穴各1分钟,均以微汗出为度。
2,4,5 结束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侧,用拍法依次拍打患者头顶、肩部、背部及上肢。
2,5 疗程 使用以上手法治疗风寒感冒,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治疗时间也长短不一。正气盛者,治疗1次,休息1日,即可痊愈;正气虚者,则手法力度要稍轻,每日治疗1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可在1个疗程内痊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5年),运用上法治疗3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痊愈: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周身酸痛,咳嗽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发热消退,鼻塞、喷嚏、恶寒、咳嗽、周身酸痛等症状减轻;无效:发热、鼻塞、喷嚏、恶寒、咳嗽、周身酸痛等症状经手法治疗3天以上未改善。
3,2 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1个疗程内痊愈24例,治愈率为53,3%,好转18例,占40%;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4 典型病例
患者黄某某,男,23岁,2010年1月就诊。头痛鼻塞,恶寒发热1天。1天前,由于工作劳累汗出后受风着凉,患者自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今晨,患者自觉症状加重,并伴有喷嚏、流清涕、周身酸痛无力。查:咽部充血,体温为37.9℃,舌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宜发汗解表,宣肺散寒。治以上法,连续治疗2次后痊愈。
5 讨论
5,1 风寒感冒的症状分析 外感风寒,邪气侵入皮毛。使卫外之阳被郁,邪正交争,故证见发热、恶寒;寒性收引,闭塞毛孔,则无汗,闭阻脉络,不通则痛,则头痛,甚则四肢酸痛;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气道不畅,故见鼻塞、流涕、咳嗽、咯吐清痰、喉痒等症状。风寒在表,故舌苔薄白,脉浮紧。其中,具有风寒感冒典型诊断意义的症状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脉浮紧。
5,2 手法原理 风寒感冒病位在表,表证采用解表发汗之法,邪从汗解,发汗祛邪。由此可见,汗法是开泄肌腠,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黄帝内经》云:“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又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王冰注:“风邪之气,风中于表,则汗法能解表,开通腠理,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这里采用的推拿“汗法”主要包括拿法、按法、卷法和一指禅推法等。一指禅推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等作用;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拿法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卷法则是一种较强的刺激手法,主要在背部竖脊肌上操作,具有较强的发汗功效。综合使用这些手法可以开泄肌腠,祛风散寒;同时可激发人体三阳经的阳气,提高其抗邪和驱邪的能力,最终使患者全身汗出,风寒束表诸症自愈。
5,4 经穴功效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在头面部交接,故由头面部开始操作,肩背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分布之所,是人身阳气最充盛之处,手三阳经由手走头,推拿此处亦是取其通阳发汗、解表祛寒之功。
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
风池和肩井皆为足少阳胆经穴,为发汗、通气血之效穴。
大椎为督脉穴,为手足三阳经相会之处,亦有“诸阳之会”之称,可以提升督脉之气。
合谷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原穴,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为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阳维,皆是发汗治外感的要穴。以上诸穴配以按揉、点、拿、一指禅推法等手法,共奏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之功效。
实践中,运用推拿“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法具体操作简便,治疗时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且无药物的毒副作用,经济方便,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