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血站档案管理也应该加强创新,提升规范化水平,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为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服务。对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血站档案管理新方法,确保血站档案得到高效的开发与利用。本文简述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提升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
血站档案主要来源于采供血工作实践,是重要的原始记录,具有较高的保存与利用价值。通过做好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保证科研、血站发展经验等重要历史资料得到妥善保存,也有利于对血站技术与学术等情况的总结,促进采供血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但是现阶段血站档案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整体上看显得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归档不系统、资料不完整、工作连续性不强等。对此我们要提高重视程度,改进工作方法,促使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
一、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
第一,当前血站档案管理普遍不受重视,领导布置血站工作任务的时候,在采血工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且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也不强,工作不规范,影响了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第二,在采血、储存和出库时相关档案收集不及时,血站档案管理流程与标准也不明确,没有将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确定下来。第三,因为血站档案管理投入较少,信息化建设速度还很缓慢,主要工作仍然由人工方式进行,不能满足现阶段血站档案管理的要求。
二、提升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加强领导。在血站档案管理过程中,领导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为员工做好榜样。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掌握《档案法》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水平的提升。要在血站发展计划中纳入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档案管理人员选拔工作,除了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证明以外,还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能出现失误。血站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与各部门加强协调,这样血站档案才能及时得到收集与整理,便于今后的查询与利用。血站应该建立垂直式管理网络,严格执行分级式管理政策,将管理责任制度落到实处。要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加大年度考核力度,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办事,让血站档案得到规范化管理。
(二)加快档案室硬件建设。为提升血站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在资金上增加投入,将现代化技术与设备配置齐全,确保血站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要將血站档案管理所需各项硬件设备配置齐全,加快档案库房建设,尽快购进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以及计算机等,并安装先进的防火、防盗自动监控系统。通过对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发挥出血站档案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的作用,让档案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要结合血站实际情况,配置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开展辅助立卷、编目、检索、统计和借阅等工作。这样才能提升信息储存量,加快检索速度,保证血站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血站还要通过应用网络系统,让各部门和站际间能够共享资源,加强档案信息沟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三)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新时期对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更高要求,既要满足医疗机构用血需求,提升医疗结构供血条件,还要血站档案管理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对血站档案管理来说,应该由采血开始,采血人员将血液采集好以后,利用计算机将血型、采血量等信息及时向血站档案管理室进行传输。血库管理人员可以将血液非正常损耗情况、医疗消耗信息等传输到档案管理室,档案管理室工作人员结合其他部门传回的血容量信息,对档案数据库作出针对性的更新,将最新告急血型发布出来,这样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整个血站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每个人员都参与进来,做到规范与有序。
(四)加强管理手段创新。为提升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需要在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主动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改进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具体来说,要运用目标管理、质控标准等方法,做好血站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确保血站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满足当前各项工作的要求,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在采取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质控标准等方法时,应该结合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增强认识,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质控标准布局进行优化,对目标条款要求作出修订。只有让目标管理与质控标准有更多新内容,才有利于目标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升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提升血站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关系着血站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对此我们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改进血站档案管理方法,尤其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血站档案管理所需设备配置齐全,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时还要增强人员意识,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履行好自身职责,通过严格规章制度,不断提升血站档案管理规范水平。这样才能发挥出血站档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教学和医疗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卫华.规范化档案管理在血站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7(12):128-129.
[2]孟璐.新时期血站档案管理的创新和发展[J].管理观察,2018(21):106-107.
【关键词】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
血站档案主要来源于采供血工作实践,是重要的原始记录,具有较高的保存与利用价值。通过做好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保证科研、血站发展经验等重要历史资料得到妥善保存,也有利于对血站技术与学术等情况的总结,促进采供血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但是现阶段血站档案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整体上看显得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归档不系统、资料不完整、工作连续性不强等。对此我们要提高重视程度,改进工作方法,促使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
一、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
第一,当前血站档案管理普遍不受重视,领导布置血站工作任务的时候,在采血工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且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也不强,工作不规范,影响了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第二,在采血、储存和出库时相关档案收集不及时,血站档案管理流程与标准也不明确,没有将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确定下来。第三,因为血站档案管理投入较少,信息化建设速度还很缓慢,主要工作仍然由人工方式进行,不能满足现阶段血站档案管理的要求。
二、提升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加强领导。在血站档案管理过程中,领导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为员工做好榜样。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掌握《档案法》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水平的提升。要在血站发展计划中纳入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档案管理人员选拔工作,除了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证明以外,还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能出现失误。血站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与各部门加强协调,这样血站档案才能及时得到收集与整理,便于今后的查询与利用。血站应该建立垂直式管理网络,严格执行分级式管理政策,将管理责任制度落到实处。要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加大年度考核力度,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办事,让血站档案得到规范化管理。
(二)加快档案室硬件建设。为提升血站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在资金上增加投入,将现代化技术与设备配置齐全,确保血站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要將血站档案管理所需各项硬件设备配置齐全,加快档案库房建设,尽快购进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以及计算机等,并安装先进的防火、防盗自动监控系统。通过对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发挥出血站档案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的作用,让档案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要结合血站实际情况,配置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开展辅助立卷、编目、检索、统计和借阅等工作。这样才能提升信息储存量,加快检索速度,保证血站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血站还要通过应用网络系统,让各部门和站际间能够共享资源,加强档案信息沟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三)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新时期对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更高要求,既要满足医疗机构用血需求,提升医疗结构供血条件,还要血站档案管理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对血站档案管理来说,应该由采血开始,采血人员将血液采集好以后,利用计算机将血型、采血量等信息及时向血站档案管理室进行传输。血库管理人员可以将血液非正常损耗情况、医疗消耗信息等传输到档案管理室,档案管理室工作人员结合其他部门传回的血容量信息,对档案数据库作出针对性的更新,将最新告急血型发布出来,这样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整个血站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每个人员都参与进来,做到规范与有序。
(四)加强管理手段创新。为提升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需要在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主动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改进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具体来说,要运用目标管理、质控标准等方法,做好血站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确保血站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满足当前各项工作的要求,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在采取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质控标准等方法时,应该结合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增强认识,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质控标准布局进行优化,对目标条款要求作出修订。只有让目标管理与质控标准有更多新内容,才有利于目标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升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提升血站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关系着血站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对此我们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改进血站档案管理方法,尤其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血站档案管理所需设备配置齐全,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时还要增强人员意识,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履行好自身职责,通过严格规章制度,不断提升血站档案管理规范水平。这样才能发挥出血站档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教学和医疗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卫华.规范化档案管理在血站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7(12):128-129.
[2]孟璐.新时期血站档案管理的创新和发展[J].管理观察,2018(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