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江苏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党员经常受教育、组织持续有加强、群众长久得利益、发展不断出成果”,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坚强保证。
健全经常教育机制,打牢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思想根基
行动上的先进性源自于思想上的先进性。按照中央要求,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党员教育联系会议,指导各级党组织健全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用党的创新理论、现代知识和高尚道德武装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积极创建学习型党员队伍。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党员轮训制度,全省统一确定学习重点,依托3000多所基层党校等阵地,每年把85%以上的党员轮训一遍。坚持已执行29年的农村党员冬训制度,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每年组织210万农村党员进行3—5天的集中学习教育。不少单位针对基层党员的文化层次和认知特点,通过“菜单式选学”、网络互动教学、学分制考核等满足党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运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增强教育实效。许多地方建立了“百人讲师团”、“巡回宣讲团”,定期举办“先进性建设论坛”、“名家讲坛”,整合各方力量开展教育。各级党组织还坚持典型引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出张云泉、吴仁宝、邓建军等重大典型的基础上,又层层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见贤思齐,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意识、争创先进性业绩。
二是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围绕形成农村党员干部发挥先进作用的长效机制,省委在全省集中组织开展了“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省委在华西挂牌成立新农村建设培训基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2次到华西讲课,共在华西举办42期专题培训班,采取现场培训、观摩、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全省1105名乡镇党委书记、18904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遍。在此基础上,每位乡村党组织书记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双学”目标承诺书,把新农村建设目标具体化、任期目标责任项目化,并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和评议。“双学”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通过求华西发展之真、务新农村建设之实,方向越学越明,劲头越干越大,路子越走越宽。目前,苏中、苏北地区“双强”(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已达65%左右,“双强”型村干部已达50%左右。华西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正在江苏大地开花结果,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三是扎实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我省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2个试点省份之一。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省委认真总结盐城、苏州、泰州3市试点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开远程教育工作,并将站点建设向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和党员电教中心户延伸,与各级各类党建网站建设有机整合,初步形成了“一点落地、两网并行、全省覆盖、村村通达”的格局,为基层党员提供了开放式、互动性的教育平台。目前,省级平台已开通运行一年半时间,有7个省辖市实现了站点建设全覆盖,共建终端站点11000多个,预计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全省村村通。
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搭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实践平台
保持党员先进性既要靠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又要靠有形有效的实践锤炼。各级党组织针对各类党员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引导广大党员以创业创新创优的行动展示先进性,以发展富民的成果检验先进性。
一是深入开展以发展创业为重点的主题实践活动。按照省委统一要求,各地各单位充分运用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成果,积极开展党员目标承诺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结合岗位实际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由组织定期考核,有效激发广大党员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热情。省属企业组织党员带头研究解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开展党员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全力以赴把企业做大做强。全省农村大力开展“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活动,实施党员和致富能手“双培工程”,积极推动党员带头创业、全民共同创业。许多地方还围绕促进发展,在机关、非公企业、社区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形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义工)服务活动。各级党组织按照“发挥党员作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人民群众”的思路,积极倡导和鼓励党员加入志愿者(义工)队伍,坚持集中活动与经常服务相结合,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环境、解决生活困难。目前,全省共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万多个(含党员义工队1300多个),吸收注册党员志愿者26.3万多名(含党员义工1.7万名),仅2006年就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70多万人次。广大党员志愿者(义工)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先进形象,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是积极推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贺国强同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认真总结推广镇江市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的做法,探索无职党员实践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各地按照“因地制宜、按事设岗、以岗定责”的原则,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普遍设立了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治安巡逻、环境维护、民事调解等工作岗位,由无职党员自愿认领一个或多个岗位,带着光荣,带着责任,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目前,全省83%(约14000多个)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70%(约3300多个)的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80多万名农村和社区无职党员参与设岗定责活动,走出了一条无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新路子。
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夯实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组织把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作为扎实推进“强基工程”的重要机遇,着力破解工作难题、加强薄弱环节,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一是积极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按照中组部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印制、发放和使用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64405册《流动党员活动证》发至党员手中,发证率达98.9%;省市县三级共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120部;在外出党员集中的地方及时组建驻外党委10个、党总支54个、党支部798个、党小组1468个。基层党组织还普遍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系卡制度,确保党组织和流动党员长期联系“不断线”。在春节期间组织流动党员集中上“年课”,通过“凤还巢”工程引导流动党员支持家乡建设,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省委组织部结合基层对流动党员信息的摸底建库,在南京、苏州部分县区开展了党员信息化管理试点。
二是全面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主动顺应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新要求,总结推广苏州市的经验,在全省加快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寓党员教育管理于优质高效的服务之中。目前全省已在乡镇、街道、经济园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500多个,在村、社区、专业协会、集贸市场建立党员服务站6400多个。每个服务中心一般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内设党员管理站、电教工作站、综合活动室、党员阅览室等。党员服务中心(站)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为党组织开展组织活动提供阵地,为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咨询政策、接受教育等提供便利,并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成为联系党员群众的新纽带,服务党员群众的新窗口,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新载体。
三是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提高”,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由组织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向职工人数在25名以上、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选派了5万多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发展党员,扎实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截止今年3月底,全省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共有31977家,已建立党组织的28068家,组建率达87.78%,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以来,省市县联动培训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4万多名,集中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招聘万名党员员工,营造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苏南苏北178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党组织开展南北结对挂钩活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合作交流,探索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层层落实管党责任,强化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工作合力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自觉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指导和督查,把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省委及时调整充实了省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省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建立了21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共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4585个,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发展。
二是强化物质保障。围绕确保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省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600万元作为党员教育经费,并对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的村级组织每年支付8万元、对未安排扶贫项目的748个经济薄弱村每年支付20万元,作为村级组织活动经费;明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一般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千分之五的比例,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实行税前扣除;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已有13个省辖市、101个县(市、区)将党员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经费3968万元。围绕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办事”,各地认真落实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所确定的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社区专职工作者经费由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承担,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者专职化管理,吸引应届大学生等社会各方面人才加入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围绕确保基层党组织“有活动阵地”,去年省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了553个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全省近两年共投入3亿多元新建了2600多个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切实改善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全省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现场会或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大力实施“双百双千”工程,“抓两头、促中间”,集中培育建立100个示范乡镇和1000个示范村、帮助扶持100个薄弱乡镇和1000个薄弱村,共选派2157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从各级机关抽调12984名党员干部到村挂职,有效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强化对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许多地方和单位还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实行党建工作百分制目标管理,确保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总的来看,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全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实现了“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的良性互动、协同共进。一是各级党委(党组)的管党意识明显增强。围绕层层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强化了执政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守土有责”,把党的自身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二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各级党组织以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具体制度,省市两级共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60多个。三是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形象进一步树立。在加强学习、服务群众、争先创优的过程中,广大党员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四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夯实重点、突破难点,各类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健全,工作更加规范,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信任。今年初第二轮“万人评议省级机关作风建设”中,满意率为58.93%、基本满意率为40.62%、不满意率为0.45%,满意率提高了4.20个百分点,不满意率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夏玉兰
健全经常教育机制,打牢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思想根基
行动上的先进性源自于思想上的先进性。按照中央要求,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党员教育联系会议,指导各级党组织健全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用党的创新理论、现代知识和高尚道德武装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积极创建学习型党员队伍。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党员轮训制度,全省统一确定学习重点,依托3000多所基层党校等阵地,每年把85%以上的党员轮训一遍。坚持已执行29年的农村党员冬训制度,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每年组织210万农村党员进行3—5天的集中学习教育。不少单位针对基层党员的文化层次和认知特点,通过“菜单式选学”、网络互动教学、学分制考核等满足党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运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增强教育实效。许多地方建立了“百人讲师团”、“巡回宣讲团”,定期举办“先进性建设论坛”、“名家讲坛”,整合各方力量开展教育。各级党组织还坚持典型引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出张云泉、吴仁宝、邓建军等重大典型的基础上,又层层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见贤思齐,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意识、争创先进性业绩。
二是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围绕形成农村党员干部发挥先进作用的长效机制,省委在全省集中组织开展了“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省委在华西挂牌成立新农村建设培训基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2次到华西讲课,共在华西举办42期专题培训班,采取现场培训、观摩、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全省1105名乡镇党委书记、18904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遍。在此基础上,每位乡村党组织书记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双学”目标承诺书,把新农村建设目标具体化、任期目标责任项目化,并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和评议。“双学”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通过求华西发展之真、务新农村建设之实,方向越学越明,劲头越干越大,路子越走越宽。目前,苏中、苏北地区“双强”(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已达65%左右,“双强”型村干部已达50%左右。华西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正在江苏大地开花结果,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三是扎实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我省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2个试点省份之一。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省委认真总结盐城、苏州、泰州3市试点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开远程教育工作,并将站点建设向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和党员电教中心户延伸,与各级各类党建网站建设有机整合,初步形成了“一点落地、两网并行、全省覆盖、村村通达”的格局,为基层党员提供了开放式、互动性的教育平台。目前,省级平台已开通运行一年半时间,有7个省辖市实现了站点建设全覆盖,共建终端站点11000多个,预计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全省村村通。
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搭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实践平台
保持党员先进性既要靠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又要靠有形有效的实践锤炼。各级党组织针对各类党员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引导广大党员以创业创新创优的行动展示先进性,以发展富民的成果检验先进性。
一是深入开展以发展创业为重点的主题实践活动。按照省委统一要求,各地各单位充分运用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成果,积极开展党员目标承诺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结合岗位实际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由组织定期考核,有效激发广大党员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热情。省属企业组织党员带头研究解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开展党员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全力以赴把企业做大做强。全省农村大力开展“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活动,实施党员和致富能手“双培工程”,积极推动党员带头创业、全民共同创业。许多地方还围绕促进发展,在机关、非公企业、社区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形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义工)服务活动。各级党组织按照“发挥党员作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人民群众”的思路,积极倡导和鼓励党员加入志愿者(义工)队伍,坚持集中活动与经常服务相结合,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环境、解决生活困难。目前,全省共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万多个(含党员义工队1300多个),吸收注册党员志愿者26.3万多名(含党员义工1.7万名),仅2006年就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70多万人次。广大党员志愿者(义工)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先进形象,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是积极推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贺国强同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认真总结推广镇江市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的做法,探索无职党员实践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各地按照“因地制宜、按事设岗、以岗定责”的原则,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普遍设立了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治安巡逻、环境维护、民事调解等工作岗位,由无职党员自愿认领一个或多个岗位,带着光荣,带着责任,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目前,全省83%(约14000多个)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70%(约3300多个)的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80多万名农村和社区无职党员参与设岗定责活动,走出了一条无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新路子。
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夯实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组织把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作为扎实推进“强基工程”的重要机遇,着力破解工作难题、加强薄弱环节,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一是积极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按照中组部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印制、发放和使用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64405册《流动党员活动证》发至党员手中,发证率达98.9%;省市县三级共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120部;在外出党员集中的地方及时组建驻外党委10个、党总支54个、党支部798个、党小组1468个。基层党组织还普遍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系卡制度,确保党组织和流动党员长期联系“不断线”。在春节期间组织流动党员集中上“年课”,通过“凤还巢”工程引导流动党员支持家乡建设,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省委组织部结合基层对流动党员信息的摸底建库,在南京、苏州部分县区开展了党员信息化管理试点。
二是全面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主动顺应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新要求,总结推广苏州市的经验,在全省加快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寓党员教育管理于优质高效的服务之中。目前全省已在乡镇、街道、经济园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500多个,在村、社区、专业协会、集贸市场建立党员服务站6400多个。每个服务中心一般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内设党员管理站、电教工作站、综合活动室、党员阅览室等。党员服务中心(站)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为党组织开展组织活动提供阵地,为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咨询政策、接受教育等提供便利,并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成为联系党员群众的新纽带,服务党员群众的新窗口,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新载体。
三是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提高”,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由组织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向职工人数在25名以上、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选派了5万多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发展党员,扎实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截止今年3月底,全省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共有31977家,已建立党组织的28068家,组建率达87.78%,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以来,省市县联动培训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4万多名,集中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招聘万名党员员工,营造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苏南苏北178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党组织开展南北结对挂钩活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合作交流,探索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层层落实管党责任,强化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工作合力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自觉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指导和督查,把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省委及时调整充实了省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省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建立了21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共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4585个,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发展。
二是强化物质保障。围绕确保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省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600万元作为党员教育经费,并对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的村级组织每年支付8万元、对未安排扶贫项目的748个经济薄弱村每年支付20万元,作为村级组织活动经费;明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一般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千分之五的比例,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实行税前扣除;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已有13个省辖市、101个县(市、区)将党员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经费3968万元。围绕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办事”,各地认真落实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所确定的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社区专职工作者经费由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承担,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者专职化管理,吸引应届大学生等社会各方面人才加入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围绕确保基层党组织“有活动阵地”,去年省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了553个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全省近两年共投入3亿多元新建了2600多个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切实改善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全省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现场会或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大力实施“双百双千”工程,“抓两头、促中间”,集中培育建立100个示范乡镇和1000个示范村、帮助扶持100个薄弱乡镇和1000个薄弱村,共选派2157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从各级机关抽调12984名党员干部到村挂职,有效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强化对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许多地方和单位还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实行党建工作百分制目标管理,确保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总的来看,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全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实现了“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的良性互动、协同共进。一是各级党委(党组)的管党意识明显增强。围绕层层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强化了执政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守土有责”,把党的自身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二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各级党组织以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具体制度,省市两级共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60多个。三是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形象进一步树立。在加强学习、服务群众、争先创优的过程中,广大党员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四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夯实重点、突破难点,各类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健全,工作更加规范,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信任。今年初第二轮“万人评议省级机关作风建设”中,满意率为58.93%、基本满意率为40.62%、不满意率为0.45%,满意率提高了4.20个百分点,不满意率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