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搞好小学生管理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m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进步和提高。然而,有些教师仍在用陈旧的教学模式管理、教育学生,使得一些学生在老师、家长面前不再言语,有的甚至连学都不愿意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原本活蹦乱跳的小学生陷于这种状态呢,很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小学生;校内;校外;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10-03
  教师如果还要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来驾驭课堂的话,只能说明这样的教师是黔驴技穷了,只好运用低级办法去对付那些幼稚顽皮的小学生。作为教师,应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人能做好,我就做不好呢。做人不怕什么,怕的是别的人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甚至还为自己的不足找个连自己也说服不了的理由。当今的教师队伍中还确有这样的教师。这些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做深刻的思考。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办法。
  体罚和变相体罚在社会上有很多看法,绝大部分是谴责的声音,所以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它对我们是有弊无益的,因为社会不允许,我们允许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打、骂吗?再说了,一个小孩子能犯多大的错,让你一个大人去打他,去狠狠地呵斥他,去挖苦他,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伤他的自尊,更何况是教师,失败啊,这是做人的失败,更是做教师的耻辱。
  能把自己的架子放下,多想一想自己的身份,素质提高了,修养提高了,离成功也就近了。蹲下身子去帮学生系鞋带,弯下腰去擦学生嘴上的剩饭,帮学生系扣子,像这样的镜头你曾经有过吗?我们是有瑕疵的,企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我们不能因为想树立威信反而摧毁了威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曾几何时,我们才能不嫌弃孩子的不讲卫生,不嫌弃孩子的不知道尊重老师,不嫌弃学生的不讲礼貌。我们尊重了学生,对他们付出了爱,而学生对我们的爱、尊重置之不理、甚至嗤之以鼻,我们是不是也像父母把儿女告上法庭一样把自己的学生告到校长那里呢?
  所以我们要改变方式方法,多思考,多研讨,多学习,提高自己。教师要勇于检讨与自我检讨、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退一步也是策略,别总是自以为是,这样会栽跟头的。
  我们不能总是拿着自己的那老一套不放,有时候放弃也是进步、是提高。有些老师特别会处理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事情,课堂上、课堂下协调很到位,在别人眼中不知不觉地成为好老师、成为名师,反之如果你不停地陷进与学生的争斗之中,则逐渐会被人视为庸师,你的身份也就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成为只是名义上的教师。
  我们应经常提醒自己是老师,是教育者,是教书育人者,不是发脾气、怨声载道者,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个合格的教师。
  学习别人的优点、摒弃自己的缺点是优良传统。在如何管理学生上应该怎样去做?
  一、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自身学习,从专业技术、语言与心理等方面进行提高,才能让学生信服;对工作要有足够的热情,勇于创新,不仅适应时代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上好每一节课,要在教法上下工夫,让学生享受知识探索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比如:上课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课下辅导一视同仁,循循善诱,发现学生的过错耐心倾听、耐心分析进而走进学生内心,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相信你所讲的道理,喜欢听你讲的课,当然也会听从你的管理。“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老师要“为人师表”,有真才实学,给学生做一个榜样。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治学严谨,虚心好学,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如果对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不会认可老师,老师也不可能管理好学生。
  工作要创新。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适应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陈旧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去衡量现在的学生,也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们或者过低的估计学生。
  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让学生知道,老师是教学生知识和道理的,学生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就像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一样。
  关心疼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如家般温暖。
  二、注重学生管理
  转变管理方式,必须先从思想上转变,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生命的活体,要尽量和善地与之相处,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尽量微笑面对学生,从心里接纳每一个学生。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要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任务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这门课和老师感兴趣。课堂上不吝啬表扬之词;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控制学习节奏,多种学习方法穿插其中,活跃课堂气氛。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不歧视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见得是坏学生。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之增强自信,改掉坏习惯。
  要了解学生,比如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优缺点,多和学生聊天,聊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博学又友好,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听从管理了。
  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也需要尊重与肯定,当学生感到老师是重视、尊重、信任和相信他们的,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老师;当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值得信赖时,他们就会始终与你保持情感的共鸣。
  要转变评价机制,建立卫生、劳动、成绩、人品等多位一体的评价机制,杜绝“以成绩论好坏”的思想;要因材施教,细致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针对他的个性,帮他扬长避短,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于格外调皮的学生,老师也要采用谈心的方式去与他沟通,逐渐融化、解决问题。
  要依法治班。学生自控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让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是非观点,把它们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要利用主题班会、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朋友、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让他们在感恩中学会关心、尊重别人,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避免教育的盲目性。
  尊重学生的需要。既要尊重优秀学生的需要,又要尊重有行为过错学生的需要。比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欠佳,但班级管理方面表现突出,能带动全班学生遵纪守法、参加有益活动,教师就应肯定他的成绩,但不掩盖错误。
  开展说理启迪教育。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可对其进行说理教育,可直接切人正题,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分析问题本质,帮助学生预测后果;也可以采用迂回方式,用抽象道理揭示事物本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教育。
  对基础薄弱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尊重。疼爱能力弱的学生,尤其是有心理疾病、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关照。
  提倡赏识教育,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创造机会和学生聊家常,“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让学生感到被关怀的温暖,特别要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培养。有时一件小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重视与家长沟通
  学校的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在与家长交谈时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委婉地提出不足,并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而全面的了解学生,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我们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要打骂学生,要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时常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孩子的提高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家长的督促对孩子完成作业、好好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孩子,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共同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要像善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决不能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灵上受到伤害。我们要善于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用望远镜去看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用显微镜去看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鸡兔同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78-02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近数十年来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今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的厌学就是教育教学的头号问题。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是简单地使用教具,也不是时尚地使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内在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以浓厚人情味和亲和力影响人、打动人、感召人。在医院,患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坚持以人为本,是贯穿整个医护服务过程的一条
小羊美美的家是森林里最漂亮的房子,不仅样式新颖,而且她的地基还是一个正方形。她的邻居狐狸蒙蒙可眼馋了,他也想建一个新房,顺便也可以霸占些美美的地盘。这不他眼珠子骨碌
期刊
在小学数学中,图型变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运用实物、肢体、模型和图象进行演示,能帮助学生对图形变换获得清晰、生动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及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
如果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学生,就会发现"问题学生"的背后也有积极的"希望",负面问题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正向教育资源,教师要用心地分析、智慧地运用它,就能收到"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