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我觉得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养成复习与自我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学能力对小学生来讲是可拥有的能力,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其自信心。因为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教学中,我还为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学习语文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并不排斥教师的点播。因此,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尝试性自学,用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也会有相应进步的。
3.多指导学法,养成学生积累与寻找学法的习惯,以达到活学活用
要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好语文不仅要“肯学”,而且要“善学”,要讲究学习方法。科学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它可以使学习更具科学性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 和“创造性学力”,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应成为协助“主体”加强记忆的“助学者”、帮助“主体”掌握新的语言材料的“示范者”,安排“主体”进行语言操练的“组织者”,判断“主体”运用所学材料表情达意准确与否的“评判者”。一言以蔽之,教师要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要善于诱导、疏导、指导,使学生变厌学、死学、难学、苦学为爱学、活学、易学、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样不仅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减轻了难度,而且对学习方法的养成与活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提升
合作学习非常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小组成员互相信任、共同探讨、资源共享,一起实现小组目标。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等角色。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为主体,以活动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某一任务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以下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语文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是学生就近组合,可以是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也可以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难度指定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小组。总之,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利于目标、任务的完成。
5.点滴抓起,表扬激励
培养好的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拿书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这些学习习惯, 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我每天早读都要抽出5分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学生上课时,发现问题,就及时纠正,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发言,本学期,我们班评出了“发言积极小标兵”和“发言声音响亮小标兵”。学生的信心受到鼓舞,上课发言的学生更多了,发言声音响亮的学生也多了。看到课堂上小手如林的情景,我也感到高兴。
总之,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陋见解,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我觉得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养成复习与自我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学能力对小学生来讲是可拥有的能力,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其自信心。因为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教学中,我还为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学习语文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并不排斥教师的点播。因此,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尝试性自学,用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也会有相应进步的。
3.多指导学法,养成学生积累与寻找学法的习惯,以达到活学活用
要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好语文不仅要“肯学”,而且要“善学”,要讲究学习方法。科学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它可以使学习更具科学性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 和“创造性学力”,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应成为协助“主体”加强记忆的“助学者”、帮助“主体”掌握新的语言材料的“示范者”,安排“主体”进行语言操练的“组织者”,判断“主体”运用所学材料表情达意准确与否的“评判者”。一言以蔽之,教师要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要善于诱导、疏导、指导,使学生变厌学、死学、难学、苦学为爱学、活学、易学、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样不仅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减轻了难度,而且对学习方法的养成与活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提升
合作学习非常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小组成员互相信任、共同探讨、资源共享,一起实现小组目标。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等角色。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为主体,以活动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某一任务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以下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语文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是学生就近组合,可以是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也可以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难度指定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小组。总之,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利于目标、任务的完成。
5.点滴抓起,表扬激励
培养好的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拿书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这些学习习惯, 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我每天早读都要抽出5分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学生上课时,发现问题,就及时纠正,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发言,本学期,我们班评出了“发言积极小标兵”和“发言声音响亮小标兵”。学生的信心受到鼓舞,上课发言的学生更多了,发言声音响亮的学生也多了。看到课堂上小手如林的情景,我也感到高兴。
总之,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陋见解,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