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位母亲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
  母亲死于饥饿的年代,那时节她的五个儿女都还小,小鸟儿一样嗷嗷待哺。
  年龄太小,加之年代久远,母亲的模样早已漫漶不清。但是一个场景总像刚刚发生在眼前一样:左手将簸箕揽在腰际,右手抓起一把像皮肤一样颜色的麦粒,再让其从手中淌下,一把,一把。深秋的朝暾映在她已见浮肿的脸庞上,显着少有的兴奋,也感染得我们已经饿倒在床的姐弟们,霎时有了欢叫的力气。整个夜晚,她深深探进生产队的麦秸垛里,从已经打过场的麦秸里,沙出了三四斤麦余子。搓下麦粒,簸去糠皮,掺上仅剩的斤把地瓜干,磨成面,再剁进些地瓜叶和扫帚菜,蒸了一锅窝窝。公正地每人两个,余下的一个母亲说留给才一岁多的最小的弟弟。这是活命的窝窝。我们五个挣扎出了死地,只有母亲没能熬过这空前的饥馑,倒下,死去。死前,她还努力地折起身子,指着悬在梁上的篮子,里面是她没舍得吃下一口的两个窝窝。
  不惑过了,又近耳顺之年,窝窝,特别是杂面窝窝,还是我爱食爱品的主食。活命,也带给我永不涸竭的温暖。当然还有追问,有天,有地,可是那么多的人,为什么就眼睁睁地饿死?如天如地的母亲走了,走了就再也无法回来。母亲的走所留在我们心上的怅惘,将伴随终生。
  母亲
  我的第二位母亲是继母。
  在县水利局负责技术的父亲,不得已为我们带来了继母。她与去世的母亲性格截然不同,与我们更是格格不入。她的到来,使得我们姐弟更加地思念已逝的母亲,抱成了团,暗暗地对抗她。
  穷家,一窝子不听话的孩子,她也是孤单与苦恼的吧?
  困顿,却又遭逢“四清”与“文革”骤起的风暴,成分不好、父亲又被批斗着的家真是雪上加霜了。一再地忍让,还是不能免除屡受欺负的处境,不仅我的上学与大哥的验兵都受到了额外的阻挠,就连我们下地割草拾柴禾,也会遭到白眼、训斥、甚至打骂。父亲被运动纠缠在县上,继母当然承受着比我们更大的压力。可是她更勤地收拾着家,常常熬夜也要把我们破了的衣服与鞋子补缀整齐。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瘦弱的四弟回到家来,被人戏弄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时,隐忍已久的继母,霍地站起身,用她皴得净是口子的手掌,抹去四弟脸上的鼻涕与泪,只身站到院子的大门口,亮开嗓子向全村说话了。她说起李家老辈的宽厚,说起李家当下的难,也说起乡亲们的好和一辈辈相处在一起的不容易。她当然也以更高更亮的嗓门,说起我们一家受到的欺负与不公平的待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这样的一段话:我的孩子都是懂事听话的好孩子,谁再敢打骂和欺侮俺的孩子,我就奉陪到底!告诉你们吧,我也会骂,不吃不喝连骂三天也不带重样的!想不到继母这样大胆,想不到她的声音这样高亢嘹亮。我们都放下碗筷,悄悄地来到她的身边,依偎着她,早忘了呜咽锋利的北风。虽然全村静静的,只是偶尔有一声两声的鸡鸣狗吠,可是我们心里知道,全村的老少爷们都在听继母说话。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自然而然地喊起了“娘”,像母亲在世时一样地喊着“娘”。如今娘也老了,当然也有着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可是她在向别人说起已经五十多岁的我时,还是不改几十年一贯制的称呼:“俺小三……”
  还是母亲
  随着妻子的进门,在我的生命里,便有了第三位母亲:岳母。
  在我的心理上,岳母似乎是天下最亲的亲人的称谓。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只是记着岳母点点滴滴的一些琐事——
  八十八岁那年,大病过一场的岳母还没有完全恢复。住在小女儿家的岳母,只能从二楼的窗户上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是一个中午,她从窗户里看见一个民工样的人,放下自行车拔腿就走。岳母赶紧推开窗户喊:“您哥,车子没锁!”民工急急地走了,岳母可就不得消停,再也不敢离开窗户。她怕别人偷走了这辆自行车,她知道民工挣个钱多不易,她说民工没有了自行车晚上怎样回到乡下的家?守着,果然有个小青年东哨西望后,推起自行车就想走,是岳母制止了他:“你不能推,这是俺的!”直到傍黑,那个民工才回来,这才离开窗户的母亲还忘不了交待他:“您哥,以后可不能这样粗心了。”
  岳母的心,对弱者最软。就是对于动物,她也有着无边的怜惜。记得是一年的冬天,一只瘸腿的狗无家可归地卧在岳母三儿的门前,被孩子们围起戏弄着。已是七十多岁的岳母,分开人群,将瘸着的狗抱回家里,边走边嚷孩子们:“瞧这狗,冻得浑身打栗栗,你们还欺负它!”见瘸狗还病着,吃不下东西,岳母心疼得不行,就把馍馍细细地嚼烂了,连同自己的唾液,一口一口地喂它,直到它焕发出生命的意趣。后来这只瘸狗,就一步不离地跟着岳母,尤其是它静静地卧在岳母的脚下,仰望母亲的眼神,真叫动人。波光晃动,涵蕴着温顺,亲爱,还有点小儿女般地撒娇。
  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她年轻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时的县城已经被烧杀奸淫的日本鬼子占领,岳母的父亲就是被日本兵枪杀于自己的家中。有一回,岳母抱着自己才一岁多一点的头生儿子从城外回到城里,想不到路过日本兵的营房时,被一个日本兵拦住了。他硬生生地要抱岳母的儿子,母亲怕把孩子夺坏了,死命地护着。谁知那日本兵急了,一把就抢过去,逮住孩子左看右看,再也不肯撒手,且又径直抱进营房里。还不满二十二岁的母亲快吓死了,她说“整个心都搦在了一起”,两条腿直发抖。过了好一阵,那个日本兵又把孩子抱了出来,连同一包糖块一起交给母亲,并指指儿子的小鸡鸡,拍拍自己的胸脯,再向着北方一指,眼里就流出了泪来。母亲说:我一下子就不怕了,不光不怕,还同情起这个日本兵来,他是在说他也有一个这样的男娃娃在自己的家里,他是想念自己的儿子都快要想疯了。
  母亲的心,母亲的心啊!连仇敌都能怜悯。
  只是这个被日本兵抱走又抱回的头生儿,长大了却被关入自己人的板房。“罪过”是“投机倒把”:从青岛买回三个地排车的车轴,一个24元,带回老家金乡县每个卖了26.5元,三个共赚了7.5元。正是“文革”时期,造反派的嘴就是法律,想让人出来就得交1200元的罚款。母亲眼看着生龙活虎的儿子,只一个星期的工夫就瘦了一圈,心疼得茶饭不思。穷得一个屋子四个旮旯、又拉巴着一窝子孩子的母亲,到哪里去操兑这样一笔巨款啊!母亲发疯了一般求亲告友地借钱,磕头磕到头破,实在难了就一个人跑到漫长地里大哭一场,擦干了泪再去求借。一点首饰卖了,箩面的箩柜卖了。就连一家人都不让砍的那棵长了几十年的大槐树也砍倒卖了。这棵槐树,已经一搂多粗,夏日里会让大而翠的树冠挡住了前院与后院的炎阳。是母亲一手拿着一迭血泪钱,一手从板房里将已经被折磨得脱了人形的儿子领了回来。牵着儿子的手,她的眼里只有愤怒的火苗在噼啪着,只是忍到家,才母子抱拥着恸哭不已。
  想想,这个世上,岳母是我最知冷知热的母亲了。还记得在她九十岁高龄的时候,竟然爬上了我的五楼,来为我们一家送行。外孙女苇杭、妻子和我,就要一起去女儿留学的美利坚和众国。母亲知道我们太忙,知道我们就要坐十六七个小时的飞机,怕我们走前再去看她太累,没吱一声,从县城赶来。腿腰有着毛病的母亲,早已不能攀爬楼梯了。可她手里提着一个马扎(累了就坐下歇歇),让司机扶着,拽着楼梯扶手,歇了六歇,还是来到了我们的家。我们都惊呆了。泪水一下子就哽住了我的喉咙。扶着母亲坐在沙发上,仰望着母亲衰老的面庞(像那只瘸狗一样地仰望着),好久才能够一声声地清晰地唤着:娘!娘!娘!您怎么来了?!累得直喘粗气的母亲,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只是将两岁半的重外孙女揽在怀里,一下一下地捋着她的头发,眼里流露着十分的不舍。望着母亲衰颓不堪的面容,我一下子就想起李密《陈情表》中“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句子,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如今,已经九十五岁的母亲,还是头脑清晰,以她昏花迷离的目光,暖暖地看着这个太多苦难、太多悲凉的人间。
  走过了漫漫的人生长途,参加了些组织,也进出过一些单位,其间性灵的荼毒、世态的炎凉,真是一言难尽。但是三个不识字的母亲,却都如太阳一样地照耀着我、温暖着我,也教育着我、指引着我。黑云压城,风雨如磐,又能怎样,我有着母亲的太阳。
  (摘自《散文百家》)
其他文献
藏语里,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小时候在日喀则,每次问起央吉那些不知名的花草叫什么时,她都会告诉我,它们叫格桑梅朵。而我亲爱的阿妈拉,你将是我永远的格桑梅朵,开遍我生命的每一段岁月。  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我在你的眼里永远长不大。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我在你的心里永远是童话。  第一个抱过我的人  父母从部队转业回北京的时候,我才跟他们一起离开了西藏,离开了日喀则,离开了阿妈拉央吉卓玛。
期刊
只要你不断地去温暖这个世界,世界就也会去温暖你——  二十岁我准备出门远行去打工闯世界的时候,我为自己外边没有一个亲朋好友可以帮助我而发愁。父亲说:世界那么大,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你的亲朋好友,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熟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远行的时候你忘记了带一样东西。下边是在我远行的前一夜,父亲给我讲述他曾经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我还年轻,年轻的我在乡下守着一份责任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日子过得既贫
期刊
人们在口头上或书面上,常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一起说话或行动形容为“一窝蜂”。在现代汉语中,从感情色彩上说,“一窝蜂”属于贬义词组,而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一窝峰”又是一种比喻手法,多用来比喻人多势众,一拥而上的情势。  “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股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物叫张遇,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在南宋诗人陆游《入蜀记》中记载:“建炎中,大盗张遇,号‘
期刊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险杀人嫌疑犯。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注视着他。克里斯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  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枪。  “你是警察,对吧?”拿枪的人问。  “是的。”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
期刊
圣彼得堡郊外有一座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在离无名烈士墓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墓,这个墓地被人拆掉一回,就会重新堆起一回,堆墓的人是谢尔盖。1980年,墓地发生了凶案,谢尔盖老人躺在血泊中,被送进医院时已奄奄一息。这一天早上,他从昏迷中醒来,握住了儿子德赫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垫子下有信……保护……那枚奖……章!”说完,谢尔盖便离开人世。  谢尔盖是一名苏联老
期刊
1  阿城说,自己不算屌丝,但若在女神眼里,便是屌丝中的下脚料了。他时常这样反复,期望不被看低,旋即又自轻自贱。  他22岁,在二线城市一所三本院校念国际贸易专业。家境也很普通,母亲原来是会计,后来下岗了,父亲是工人,即将要退休。  阿城的个子不高,体格也小,参照网络上对于屌丝的定义,他承认说:矮矬穷占全了。  屌丝的由来有些复杂,它源于百度的“李毅吧”。  因为前国脚李毅曾提及自己的护球像法国球
期刊
当年蒋经国去世时,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了一首诗,很肉麻。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送别》:悲哀的半旗,壮烈的半旗,为你而降,悲哀的黑纱,沉重的黑纱,为你而戴,悲哀的菊花,纯洁的菊花,为你而开……慢慢地走,亲爱的朋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  一直认为余光中毫无文人气节、斥之为“马屁诗人”的李敖,恶作剧地给这首肉麻诗补了一段:悲哀的马屁,臭臭的马屁,为你而拍,悲哀的新诗,无耻的新诗,为你而写,亲爱的朋友,辛苦的
期刊
有一所小学校的校长,在倡导孩子们自觉培养读书习惯的时候,脱口说出一句话——如果截止到某月某日,大家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那么我将会高兴地从家里爬到学校去。  也许孩子们都巴望着看到他们的校长是怎么样从家里爬到学校来的吧,总之,到了那一个日子,每人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有的孩子还超过了。于是他们在学校里给校长打电话,问他是否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当然,首先是通报了他们的读书情况。  校长听了很
期刊
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已经物是人非。山,他已与我永远诀别。9个月大的儿子是我们爱情的唯一见证:白皙的皮肤,神采飞扬的眼睛,以及骨子里透出的骄傲,像极了他的父亲。这一切像一把尖利的刀,刺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阵阵的痛。  因为多看了他一眼  爱上山是4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晚我们都有一点醉。或许是多看了一眼他受伤的样子,爱便像墙角的野草般不可遏制地疯长起来。那年山34岁,我18岁。  和山在一起后
期刊
黄昏日暮,河流闪着绚丽的波光,向远方静静流淌。在菲娅的眼中,这条河每一天每一时都在变幻着色彩。在十二岁的心中,有着的不仅是这一脉清流的美丽,更多的是对遥远的河那边,一种莫名的想念和憧憬。  孤儿院像一座困囿着寂寞的监狱。可是菲娅自从注意上那条河以后,便再也没有了这种感觉。每天上学放学,和大院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心中藏着那条河,也有了家的感觉。有时她会想,自己看着遥远的河那边,那种心底涌起的情愫,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