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三十年来,病句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直处于一个重要且相对稳定的地位,目前对它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型解析和宏观教学建议上,本文主要针对病句的发展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主要的病句类型展开了详细的描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卷;病句题;语言
引言:从1990年开始,病句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直处于一个重要且相对稳定的地位,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在四个备选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分值一般为 3分。该题的四个备选项一般会用不同的语句从语法、语义、语用、逻辑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提高言语交际水平。近年来,已经有不少论文对病句教学进行过不同角度的研究,如李翠巧(2013)的《浅谈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教学策略》、陈新国 (2014)的《2014 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 任妍蓉(2015)的《2014 年全国 18 套高考语文卷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病句题研究》、赵振翔(2015)的《2015 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错例解析》等。將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学者都提到了处理病句题时应当:以高考真题为蓝本,了解误例特征;总结错误类型,识记典型错例;精选练习材料,避免题海战术;勤读经典,培养语感。但是,对于应该怎样具体地进行病句教学这一问题,我们尚未看到成熟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我们暂时不清楚,怎样做才能让病句教学更有效率。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蓝本,将教学与练习相结合,先梳理病句题考察的六种类型及其主要变体,然后以其中的一种类型为例探讨该如何讲解和练习, 最后给出课后练习和复习的相关建议,以期能给语文教学者和学习者一些建议和启迪。
一、2018高考语文病句类型统计分析
(一)搭配不当是病句类型的考查重点占病句类型的较大比重。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搭配不当频率如此高的原因。首先明确搭配不当的类型: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搭配不当的类型主要是在语法、句法、词汇这些语言基础运用方面出现问题。所以在进行这一类题目设置时只要再结合相关的时政热点和话题就很容易了。例如天津卷中的语病题,“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这句是错误选项。“营造”与“城市形象”不搭配,应将“城市形象”改为“城市环境”。此题考查的是述宾搭配不当类型,其中又包含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这一社会话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又考虑到了社会热门话题,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连接点。经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给应试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应试者:平时扎实掌握础语言知识、多注重阅读积累、关心社会敏感问题;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训练,平时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关心社会问题。
(二)语序不当、成分残缺(赘余)和表意不明在
语序不当的类型主要包括: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分句语序不当;主语与关联词语或并列词语语序不当。例如浙江卷:“《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这是一个错误选项,应将“许多”放到“朗诵爱好者”前,并在“等”后加“的”。这是多层定语语序不当。这一类型的题学生可以根据语感来判定,难易程度适中,可以通过平时阅读书籍来提高这一做题能力。
(三)成分残缺(赘余)类型主要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关联词残缺。例如浙江卷:“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这是一个错误选项,“按照”缺少宾语中心语。这一病句类型跟语序不当有些相似之处,学生都可以根据语感来确定。
(四)表意不明类型主要有表意和歧义不明两种。
歧义问题不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语言学重视的问题。分析歧义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言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所以理解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如果一味静态孤立地辨析语言,就有可能产生误判。任何言语表达,只有同语境结合起来,才是使用的语言;不同语境结合,只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式,只有抽象的概括意义。张志公先生指出:“语境支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制约话语的表达,一句话好不好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环境,甚至连对不对离开语言环境都很难判断。”语境对言语表达有确定和补足作用。结合语境,一些看似“有病”的句子,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在处理这一类型题目时要结合一定的语境来处理。
(五)结构混乱类型主
要有:句式杂糅;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这一病句类型相对其他类型较难准确掌握,着重考查学生对语法、语义的掌握程度,综合性较强,所以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小。不合逻辑类型包括: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这一病句类型听起来复杂但只要学生平时对句子结构和一些基本的句法知识掌握扎实,再结合句子中的语境在面对这一类型的病句题时就能迎刃而解[1]。
二、针对2018年高考语文病句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病句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其中《普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意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是否能对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和规范化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兴趣,考察其能否运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探究语言文字问题。全国考试大纲中规定了病句题的考试范围和具体要求,教师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总结,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掌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加强。
(二)注重平时训练的素材选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注意考察学生是否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能力和方法,进行广泛阅读和交流讨论,具有积极的运用意识和负责的态度;能否读懂语文学科以外与自己学识相当的著作;在交流中是否能注意所掌握和运用的材料充分而真实可信,并有针对性;语言表达是否严密而有条理,并讲究语言艺术和实际效果。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当下的社会问题,关心时政热点和热门话题。
(三)发挥经典书籍的指导作用
应对病句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就是语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语病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积累正确词汇,从而形成较强的语感。语文跟英语一样都是语言,虽然语言更多的是讲究科学性,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语感。学生在做题时并不清楚句子“病”在哪里,但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做正确。这就足以证明了语感在辨析病句题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增强语感,阅读经典书籍是一有效途径[2]。
结语: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相信考生在教师的科学规范引导下对病句题进行有效地学习,一定会把病句题这一难关打破,从而为进一步提升考试成绩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辰.2017年高考语文病句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31-35.
[2]王涛.论高考病句题的教学[J].学语文,2017(04):88-91.
关键词:高考;语文卷;病句题;语言
引言:从1990年开始,病句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直处于一个重要且相对稳定的地位,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在四个备选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分值一般为 3分。该题的四个备选项一般会用不同的语句从语法、语义、语用、逻辑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提高言语交际水平。近年来,已经有不少论文对病句教学进行过不同角度的研究,如李翠巧(2013)的《浅谈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教学策略》、陈新国 (2014)的《2014 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 任妍蓉(2015)的《2014 年全国 18 套高考语文卷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病句题研究》、赵振翔(2015)的《2015 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错例解析》等。將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学者都提到了处理病句题时应当:以高考真题为蓝本,了解误例特征;总结错误类型,识记典型错例;精选练习材料,避免题海战术;勤读经典,培养语感。但是,对于应该怎样具体地进行病句教学这一问题,我们尚未看到成熟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我们暂时不清楚,怎样做才能让病句教学更有效率。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蓝本,将教学与练习相结合,先梳理病句题考察的六种类型及其主要变体,然后以其中的一种类型为例探讨该如何讲解和练习, 最后给出课后练习和复习的相关建议,以期能给语文教学者和学习者一些建议和启迪。
一、2018高考语文病句类型统计分析
(一)搭配不当是病句类型的考查重点占病句类型的较大比重。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搭配不当频率如此高的原因。首先明确搭配不当的类型: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搭配不当的类型主要是在语法、句法、词汇这些语言基础运用方面出现问题。所以在进行这一类题目设置时只要再结合相关的时政热点和话题就很容易了。例如天津卷中的语病题,“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这句是错误选项。“营造”与“城市形象”不搭配,应将“城市形象”改为“城市环境”。此题考查的是述宾搭配不当类型,其中又包含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这一社会话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又考虑到了社会热门话题,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连接点。经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给应试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应试者:平时扎实掌握础语言知识、多注重阅读积累、关心社会敏感问题;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训练,平时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关心社会问题。
(二)语序不当、成分残缺(赘余)和表意不明在
语序不当的类型主要包括: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分句语序不当;主语与关联词语或并列词语语序不当。例如浙江卷:“《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这是一个错误选项,应将“许多”放到“朗诵爱好者”前,并在“等”后加“的”。这是多层定语语序不当。这一类型的题学生可以根据语感来判定,难易程度适中,可以通过平时阅读书籍来提高这一做题能力。
(三)成分残缺(赘余)类型主要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关联词残缺。例如浙江卷:“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这是一个错误选项,“按照”缺少宾语中心语。这一病句类型跟语序不当有些相似之处,学生都可以根据语感来确定。
(四)表意不明类型主要有表意和歧义不明两种。
歧义问题不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语言学重视的问题。分析歧义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言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所以理解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如果一味静态孤立地辨析语言,就有可能产生误判。任何言语表达,只有同语境结合起来,才是使用的语言;不同语境结合,只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式,只有抽象的概括意义。张志公先生指出:“语境支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制约话语的表达,一句话好不好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环境,甚至连对不对离开语言环境都很难判断。”语境对言语表达有确定和补足作用。结合语境,一些看似“有病”的句子,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在处理这一类型题目时要结合一定的语境来处理。
(五)结构混乱类型主
要有:句式杂糅;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这一病句类型相对其他类型较难准确掌握,着重考查学生对语法、语义的掌握程度,综合性较强,所以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小。不合逻辑类型包括: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这一病句类型听起来复杂但只要学生平时对句子结构和一些基本的句法知识掌握扎实,再结合句子中的语境在面对这一类型的病句题时就能迎刃而解[1]。
二、针对2018年高考语文病句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病句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其中《普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意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是否能对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和规范化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兴趣,考察其能否运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探究语言文字问题。全国考试大纲中规定了病句题的考试范围和具体要求,教师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总结,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掌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加强。
(二)注重平时训练的素材选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注意考察学生是否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能力和方法,进行广泛阅读和交流讨论,具有积极的运用意识和负责的态度;能否读懂语文学科以外与自己学识相当的著作;在交流中是否能注意所掌握和运用的材料充分而真实可信,并有针对性;语言表达是否严密而有条理,并讲究语言艺术和实际效果。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当下的社会问题,关心时政热点和热门话题。
(三)发挥经典书籍的指导作用
应对病句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就是语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语病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积累正确词汇,从而形成较强的语感。语文跟英语一样都是语言,虽然语言更多的是讲究科学性,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语感。学生在做题时并不清楚句子“病”在哪里,但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做正确。这就足以证明了语感在辨析病句题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增强语感,阅读经典书籍是一有效途径[2]。
结语: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相信考生在教师的科学规范引导下对病句题进行有效地学习,一定会把病句题这一难关打破,从而为进一步提升考试成绩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辰.2017年高考语文病句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31-35.
[2]王涛.论高考病句题的教学[J].学语文,2017(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