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队发展靠人才,人才成长靠培养。人才培养体系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借助国民教育和地方科技优势,按照“精干的军事教育与广泛的国民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到军队工作,进而构建起兼容发展、集约使用的军地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方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国家安危和发展的战略全局,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军队建设与地方建设统筹兼顾、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是解决我军现代化建设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
人民军队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命任务的拓展深化对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个人认为,基于全面发展深度精度广度的军民融合,构建精干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应重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框架
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有兼顾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系统框架,要涵盖军事人才的各个门类,覆盖军队工作的重要岗位,囊括战争准备的难点盲点。它是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和基本依据,能够长期指导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工作。
1.依托国民教育大力培育军队建设人才
充分发挥国民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作用。进一步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人才力度。做到能利用国民教育资源的就不“铺摊子”,能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充分发挥国民教育资源优势,尽可能将军民通用人才培养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现行培养模式的质量效益。重视优化改善国防生培养模式,继续依托地方重点院校开展“强军计划”和“工程硕士”等多种人才培养形式,重点提高部队有发展潜力干部的信息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拓展依托地方院校设置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的短期培训和新型武器装备重难点培训等培训班次。将军地相关人员有计划、分批次地纳入培养对象,借助地方教育资源,由军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联合授课、共同辅导、集体答疑。
2.依托民间资源大力培育岗位需求人才
充分发挥民间资源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作用。近年来我国民间教育发展迅速、资源丰富,职业院校的专业门类全、种类多、范围广,且大多数与军事专业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具有极强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容纳力和培育力。目前我军多数技术岗位的专业士官在入伍前大都经过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培训,取得了相应国家认可的资历证书,这对其担任并胜任本职工作作用重大。近年入伍的新战士经过职业院校培训并取得技术证书者也能较多选择套取士官,并胜任相关岗位工作。要进一步依托民间资源大力培育岗位需求人才,应将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军队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士官队伍成长的重要源头,制定相应的依托职业院校融合式培养军队人才的方案计划。
3.依托多方力量大力培育装备技术人才
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要补充作用。近十年来,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各型信息化武器装备陆续列装。新型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高系统集成对官兵特别是各级装备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注重依托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为部队联合培养装备技术人才。要进一步适应高新武器装备列装进程加快的具体实际,兼顾各类型部队装备技术人才需求的急缓差异,有计划地通过涵盖高等院校授课、贯穿科研机构研发、密切生产厂家实习、跟踪部队运用实践等多个阶段构成完整闭合回路的培训实施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二、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规范
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有系统配套的制度机制作为基本保证,要发挥制度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规范、修正和监督作用。制度机制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要扎实建好用好。
1.制定面向社会市场和国民教育的引进培养制度
制定面向社会人才市场和国民教育的引进培养制度,要进一步直面开放丰富的社会人才市场,大胆引进吸收涉军领域的顶尖人才。要进一步统筹运用国民教育优势资源进行人才培养,依据部队需要、战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走一条投入成本少、质量效益高、实施见效快的人才引进方法路子,科学总结、认真归纳形成人才引进培养制度,用以指导规范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2.制定贯穿培养过程和使用全程的领导管理制度
人才不是天生的,人才是后天个人主观努力和外部客观培养的结果。培养人才不能大而化之、放任自流,不能过分依赖培养目标的自觉能动性,要建立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和使用全程的领导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监督、有人管理、有规可循、有责可问,切实将引进吸收的地方人才纳入部队管理的职责范畴。要适时成立国家、军队、地方三个层次的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领导管理机构,由其牵头带动人才培养和使用过程中领导管理制度的制定颁发和监督落实。
3.制定依据个人能力和履职表现的奖励惩罚制度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使吸收引进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更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才智,必须制定严格依据其个人能力和履职表现的奖励惩治制度。“一碗水端平”和“大锅饭”事实上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真才实学的侮辱和对人才的不尊重。奖励惩罚制度就是严格依据人才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的个人能力的高低和一段时间内履职表现的优劣引入的鼓励鞭策手段。用此对不同人才区别对待,个人能力强者进行提拔和赋予更重要的岗位,弱者进行降职和调整岗位。履职表现优良者给予提拔和物质精神奖励,拙劣者进行批评教育乃至处理清退。
三、形成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模式
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是为更好地向部队培养输送胜任各类军事岗位人才而构建形成的,必须紧随各方面条件改变、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实时动态地发展更新。必须进行顺应战争发展趋势和符合战场特点规律的主动更新,用“以变应变、以变促进”的思想发展地看待人才培养体系,在发展变化中不断更新完善培养体系。在长期不断地更新完善中将此种经验总结归纳为固化的更新模式,用以指导现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长效化地完善更新。
1.结合信息化战争需求发展变化进行更新
现代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持续投入战争,战争形态样式急剧变化。操作使用武器装备、直接参与作战的各类军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要针对现行人才培养体系的空白短缺准确分析制定新增技术军事人才需求情况,评估量化后及时进行增加补充。要针对现行人才培养体系的缺点不足找准改正方法和应对策略,在讨论试行后及时进行修正完善,确保人才培养紧随战争需求动态更新。
2.结合人民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深化进行更新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拓展深化,“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和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军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个别“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部分“冷门”专业人才需求新增、军用两用人才作用日益突出。要在充分调查研究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和执行处突维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制定各类急需紧缺的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实时动态地对现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更新完善。
3.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稳步推进进行更新
十八大报告国防与军队建设部分提出: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军队总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国防和军队改革牵扯影响面广、利益攸关方多,必须稳步推进。“改需大刀阔斧改,革需追本溯源革”,改革必然涉及编制体制、人员结构,因此必须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实际情况更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意及时剔除淘汰改革中摒弃的部分、巩固保持改革中坚持的部分、设立增加改革中创新的部分,保持人才培养紧跟国防和军队改革步调,为改革奠定人才基础。
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是由顶层设计、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环节所构成的军队和社会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培养人才的体系。它是既复杂又具体的、包括多方面内容的系统体系,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发展完善,需要结合诸因素变化而发展变化。系统框架、制度规范、更新模式虽只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内容,但其对整个系统意义重大,因此应重视并做好这三个方面工作。
作者简介:
齐越(1987~),女,陕西扶风人,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军事法学教研室助教,军事学硕士。研究方向:武警法学。
关键词: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方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国家安危和发展的战略全局,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军队建设与地方建设统筹兼顾、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是解决我军现代化建设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
人民军队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命任务的拓展深化对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个人认为,基于全面发展深度精度广度的军民融合,构建精干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应重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框架
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有兼顾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系统框架,要涵盖军事人才的各个门类,覆盖军队工作的重要岗位,囊括战争准备的难点盲点。它是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和基本依据,能够长期指导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工作。
1.依托国民教育大力培育军队建设人才
充分发挥国民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作用。进一步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人才力度。做到能利用国民教育资源的就不“铺摊子”,能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充分发挥国民教育资源优势,尽可能将军民通用人才培养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现行培养模式的质量效益。重视优化改善国防生培养模式,继续依托地方重点院校开展“强军计划”和“工程硕士”等多种人才培养形式,重点提高部队有发展潜力干部的信息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拓展依托地方院校设置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的短期培训和新型武器装备重难点培训等培训班次。将军地相关人员有计划、分批次地纳入培养对象,借助地方教育资源,由军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联合授课、共同辅导、集体答疑。
2.依托民间资源大力培育岗位需求人才
充分发挥民间资源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作用。近年来我国民间教育发展迅速、资源丰富,职业院校的专业门类全、种类多、范围广,且大多数与军事专业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具有极强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容纳力和培育力。目前我军多数技术岗位的专业士官在入伍前大都经过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培训,取得了相应国家认可的资历证书,这对其担任并胜任本职工作作用重大。近年入伍的新战士经过职业院校培训并取得技术证书者也能较多选择套取士官,并胜任相关岗位工作。要进一步依托民间资源大力培育岗位需求人才,应将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军队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士官队伍成长的重要源头,制定相应的依托职业院校融合式培养军队人才的方案计划。
3.依托多方力量大力培育装备技术人才
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要补充作用。近十年来,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各型信息化武器装备陆续列装。新型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高系统集成对官兵特别是各级装备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注重依托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为部队联合培养装备技术人才。要进一步适应高新武器装备列装进程加快的具体实际,兼顾各类型部队装备技术人才需求的急缓差异,有计划地通过涵盖高等院校授课、贯穿科研机构研发、密切生产厂家实习、跟踪部队运用实践等多个阶段构成完整闭合回路的培训实施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二、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规范
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有系统配套的制度机制作为基本保证,要发挥制度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规范、修正和监督作用。制度机制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要扎实建好用好。
1.制定面向社会市场和国民教育的引进培养制度
制定面向社会人才市场和国民教育的引进培养制度,要进一步直面开放丰富的社会人才市场,大胆引进吸收涉军领域的顶尖人才。要进一步统筹运用国民教育优势资源进行人才培养,依据部队需要、战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走一条投入成本少、质量效益高、实施见效快的人才引进方法路子,科学总结、认真归纳形成人才引进培养制度,用以指导规范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2.制定贯穿培养过程和使用全程的领导管理制度
人才不是天生的,人才是后天个人主观努力和外部客观培养的结果。培养人才不能大而化之、放任自流,不能过分依赖培养目标的自觉能动性,要建立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和使用全程的领导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监督、有人管理、有规可循、有责可问,切实将引进吸收的地方人才纳入部队管理的职责范畴。要适时成立国家、军队、地方三个层次的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领导管理机构,由其牵头带动人才培养和使用过程中领导管理制度的制定颁发和监督落实。
3.制定依据个人能力和履职表现的奖励惩罚制度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使吸收引进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更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才智,必须制定严格依据其个人能力和履职表现的奖励惩治制度。“一碗水端平”和“大锅饭”事实上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真才实学的侮辱和对人才的不尊重。奖励惩罚制度就是严格依据人才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的个人能力的高低和一段时间内履职表现的优劣引入的鼓励鞭策手段。用此对不同人才区别对待,个人能力强者进行提拔和赋予更重要的岗位,弱者进行降职和调整岗位。履职表现优良者给予提拔和物质精神奖励,拙劣者进行批评教育乃至处理清退。
三、形成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模式
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是为更好地向部队培养输送胜任各类军事岗位人才而构建形成的,必须紧随各方面条件改变、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实时动态地发展更新。必须进行顺应战争发展趋势和符合战场特点规律的主动更新,用“以变应变、以变促进”的思想发展地看待人才培养体系,在发展变化中不断更新完善培养体系。在长期不断地更新完善中将此种经验总结归纳为固化的更新模式,用以指导现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长效化地完善更新。
1.结合信息化战争需求发展变化进行更新
现代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持续投入战争,战争形态样式急剧变化。操作使用武器装备、直接参与作战的各类军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要针对现行人才培养体系的空白短缺准确分析制定新增技术军事人才需求情况,评估量化后及时进行增加补充。要针对现行人才培养体系的缺点不足找准改正方法和应对策略,在讨论试行后及时进行修正完善,确保人才培养紧随战争需求动态更新。
2.结合人民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深化进行更新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拓展深化,“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和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军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个别“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部分“冷门”专业人才需求新增、军用两用人才作用日益突出。要在充分调查研究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和执行处突维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制定各类急需紧缺的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实时动态地对现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更新完善。
3.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稳步推进进行更新
十八大报告国防与军队建设部分提出: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军队总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国防和军队改革牵扯影响面广、利益攸关方多,必须稳步推进。“改需大刀阔斧改,革需追本溯源革”,改革必然涉及编制体制、人员结构,因此必须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实际情况更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意及时剔除淘汰改革中摒弃的部分、巩固保持改革中坚持的部分、设立增加改革中创新的部分,保持人才培养紧跟国防和军队改革步调,为改革奠定人才基础。
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是由顶层设计、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环节所构成的军队和社会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培养人才的体系。它是既复杂又具体的、包括多方面内容的系统体系,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发展完善,需要结合诸因素变化而发展变化。系统框架、制度规范、更新模式虽只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内容,但其对整个系统意义重大,因此应重视并做好这三个方面工作。
作者简介:
齐越(1987~),女,陕西扶风人,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军事法学教研室助教,军事学硕士。研究方向:武警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