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纲概述】
“意境”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来的含意隽永的境界,简言之,就是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主要针对抒情性强的散文等文艺性作品而言,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境界、影响和意义等深刻而长远。“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发展等级“丰富”的内涵之一,是对考场作文的较高要求。从阅读心理的角度说,当读者眼睛接触到文字时,由文字传达的抽象信息便在脑海里化作了具体形象,这种具体形象的产生是作品与读者互动的结果。从考场作文评价的角度来说,越能给阅卷者带来丰富想象的作文,越能使阅卷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情景、形象的作文,往往就越有意境。“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的较高境界。
作文课堂导语
“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的意思是: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试想:西湖的春雨,似竹帘挂空,模糊了山水路桥的轮廓;雨中的西湖,似薄纱笼罩,湖山在低云浓雾中若隐若现,庭榭楼阁飘渺其间,竹木花草含羞滴露……雨中的西湖清静、朦胧、迷人,引人遐思——此情此景,说它“意境深远”再恰当不过了。
美丽的叶子
王 威
去年冬天,持续了大半个月的寒冷天气冻枯了满树的叶子——整个冬季,偌大的橘林灰黄一片,于悲凉的寒风中述说着无尽的苍凉和萧索。春风一吹,万物勃发,但我家橘园的多数橘树寂静地等待了大半个春季,直到春末时节,才仿佛一夜之间冒出新绿。
终于有时间到橘园中走走了。踩着微雨后有些润湿的土壤,嗅着嫩叶和泥土的气息,我静静地凝视,那一两片尚未落下的枯叶和刚长出来的嫩叶摇曳在同一根树枝上。
常绿乔木出现这种情况是少见的。鲜活与死寂同在的枝条,在清晨朦胧的雾气中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姿态,然而却掩饰不了橘树受创后的疲惫。如今正是橘花盛开的时节(往年此时,橘园满园芬芳,蜂飞蝶舞),满树的新叶却还在成长之中。无花必无果,这是自然界铁定的法则。看来今年收成无望,只盼来年了。
作为农民的孩子,我深知土地以及这扎根土地中的生灵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一直以来对她们都怀有圣洁的感恩之心。现在,久病初愈的母亲又迫不及待地为哺育孩子做着准备,新叶就是最好的证明。
又一片枯叶离开了枝梢,飘摇,落地。它在枝条上疲倦了一冬,又等过了春季,终于将消逝于土地的怀抱之中。相比落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之类的奉献,我更愿意相信枯叶是将树梢这一展示生机的舞台让给下一代,我们不应该将“奉献”之类冰凉的词语强加给落叶,它只是在遵循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而自然则是美的最高境界。
雾气打湿了新叶,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挣扎求生后在汗水淋漓地大口喘息。这个清晨突如其来的雾气不免让我想起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它让整片橘园短时间内从葱绿变成雪白,又从雪白变成枯黄。我始终忘不了满树的枯叶在我眼中烙下的那片彻骨之痛……
橘树是怎样熬过漫长的严冬,在枯叶多半凋零的春末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呢?我在一棵棵橘树上寻找答案,而答案一目了然——那粗糙的树皮仿佛是海岸嶙峋的礁石,已在千年波涛的磨练下变得坚不可摧,我于树皮的褶皱中读到的不仅是沧桑,还有坚韧;那深埋在地底下的根须,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努力向四周、向深处扩展,汲取养分,始终不放弃每一次生的机会……
稍远些的橘树便隐匿在雾气中了,但我仍能感受到它们令人敬仰的灵魂,新叶就是它们美丽的灵魂奏出的生命强音。
来年的橘林,枝条上缀满白色的小花,尔后便会挂满黄橙橙的橘子。阳光下,受墨绿树叶的衬托,一片金光闪闪,煞是炫目;所有的枝条都会笑弯了腰,不仅仅是因为枝头的沉重。
风过,雾气纷乱地在枝杈间缠绕,嫩绿的树叶仿佛是花朵瞬间绽放,青叶泛着白光,摇曳生辉,一派生机。
风在变大,又有几片枯叶落地,雾的苍白将要散去,太阳已经在微笑。
[范文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亮点。
1. 写景与抒情融合。本文以“美丽的叶子”为题,由眼前“那一两片尚未落下的枯叶和刚长出来的嫩叶摇曳在同一根树枝上”引发感怀,进而思考“橘树是怎样熬过漫长的严冬,在枯叶多半凋零的春末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呢?”由“美丽的叶子”到“美丽的灵魂”,写景、叙事、抒情自然转换,融为一体。
2. 富于哲思与理趣。文章揭示了叶子生生不息的原因在于树皮和根须的滋养,抒写了作者对那些“令人敬仰的灵魂”的赞美与歌颂之情,体现出文章的理趣。同时议论感怀富于哲思,如“无花必无果,这是自然界铁定的法则”,“我们不应该将‘奉献’之类冰凉的词语强加给落叶,它只是在遵循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而自然则是美的最高境界”等句,体现了文章较高的思想水准。
3. 虚实技巧运用纯熟。文章大多数描写和叙述内容以写实为主,但结尾写想象和景象,在写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虚写技巧,想象来年橘林丰收的情景,意境悠远,余韵袅袅,显示了深厚的表达功底。
[类文生成]
“意境深远”要求“意”与“境”融合得恰到好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画面追求诗意。
写作时,要精心描绘“具体”的、“形象化”的艺术画面,注重营造画面的诗意美。可以采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增强画面感和诗意美。如果我们描写的内容有画面感,同时采用一些艺术手法暗示作者的意念,“意境深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抒情讲求含蓄。
散文讲求含蓄地抒发感情,让自己的感情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而有机地渗透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当然,写景状物时,还可以通过象征、暗示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
三、虚实拿捏有度。
借助虚实技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地营造意境。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象。一般来说,往往是先实后虚。要达到意境美,必须着力刻画好意象,写好实境。同时,在虚实处理上,可以借鉴留白艺术,多给读者留一点想象的空间。
四、形象传达思想。
深刻的意境往往依附于一定的具体事物,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或展示。“意境深远”的作文往往蕴含哲理情趣,这种哲理不是直露的,而是寓于描写抒情之中的一种理念,主要通过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等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
[有感写作]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你热爱生命,真诚感受生活,大自然中的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飞鸟虫鱼、雨雾雷电……有生命抑或没有生命的东西,会经常带给我们思索。有时,在它们面前,我们除了被感动、被震撼,还有触及灵魂的感悟,甚至反省。
请以“大自然给我的感动或感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主立意,不少于800字。
“意境”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来的含意隽永的境界,简言之,就是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主要针对抒情性强的散文等文艺性作品而言,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境界、影响和意义等深刻而长远。“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发展等级“丰富”的内涵之一,是对考场作文的较高要求。从阅读心理的角度说,当读者眼睛接触到文字时,由文字传达的抽象信息便在脑海里化作了具体形象,这种具体形象的产生是作品与读者互动的结果。从考场作文评价的角度来说,越能给阅卷者带来丰富想象的作文,越能使阅卷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情景、形象的作文,往往就越有意境。“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的较高境界。
作文课堂导语
“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的意思是: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试想:西湖的春雨,似竹帘挂空,模糊了山水路桥的轮廓;雨中的西湖,似薄纱笼罩,湖山在低云浓雾中若隐若现,庭榭楼阁飘渺其间,竹木花草含羞滴露……雨中的西湖清静、朦胧、迷人,引人遐思——此情此景,说它“意境深远”再恰当不过了。
美丽的叶子
王 威
去年冬天,持续了大半个月的寒冷天气冻枯了满树的叶子——整个冬季,偌大的橘林灰黄一片,于悲凉的寒风中述说着无尽的苍凉和萧索。春风一吹,万物勃发,但我家橘园的多数橘树寂静地等待了大半个春季,直到春末时节,才仿佛一夜之间冒出新绿。
终于有时间到橘园中走走了。踩着微雨后有些润湿的土壤,嗅着嫩叶和泥土的气息,我静静地凝视,那一两片尚未落下的枯叶和刚长出来的嫩叶摇曳在同一根树枝上。
常绿乔木出现这种情况是少见的。鲜活与死寂同在的枝条,在清晨朦胧的雾气中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姿态,然而却掩饰不了橘树受创后的疲惫。如今正是橘花盛开的时节(往年此时,橘园满园芬芳,蜂飞蝶舞),满树的新叶却还在成长之中。无花必无果,这是自然界铁定的法则。看来今年收成无望,只盼来年了。
作为农民的孩子,我深知土地以及这扎根土地中的生灵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一直以来对她们都怀有圣洁的感恩之心。现在,久病初愈的母亲又迫不及待地为哺育孩子做着准备,新叶就是最好的证明。
又一片枯叶离开了枝梢,飘摇,落地。它在枝条上疲倦了一冬,又等过了春季,终于将消逝于土地的怀抱之中。相比落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之类的奉献,我更愿意相信枯叶是将树梢这一展示生机的舞台让给下一代,我们不应该将“奉献”之类冰凉的词语强加给落叶,它只是在遵循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而自然则是美的最高境界。
雾气打湿了新叶,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挣扎求生后在汗水淋漓地大口喘息。这个清晨突如其来的雾气不免让我想起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它让整片橘园短时间内从葱绿变成雪白,又从雪白变成枯黄。我始终忘不了满树的枯叶在我眼中烙下的那片彻骨之痛……
橘树是怎样熬过漫长的严冬,在枯叶多半凋零的春末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呢?我在一棵棵橘树上寻找答案,而答案一目了然——那粗糙的树皮仿佛是海岸嶙峋的礁石,已在千年波涛的磨练下变得坚不可摧,我于树皮的褶皱中读到的不仅是沧桑,还有坚韧;那深埋在地底下的根须,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努力向四周、向深处扩展,汲取养分,始终不放弃每一次生的机会……
稍远些的橘树便隐匿在雾气中了,但我仍能感受到它们令人敬仰的灵魂,新叶就是它们美丽的灵魂奏出的生命强音。
来年的橘林,枝条上缀满白色的小花,尔后便会挂满黄橙橙的橘子。阳光下,受墨绿树叶的衬托,一片金光闪闪,煞是炫目;所有的枝条都会笑弯了腰,不仅仅是因为枝头的沉重。
风过,雾气纷乱地在枝杈间缠绕,嫩绿的树叶仿佛是花朵瞬间绽放,青叶泛着白光,摇曳生辉,一派生机。
风在变大,又有几片枯叶落地,雾的苍白将要散去,太阳已经在微笑。
[范文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亮点。
1. 写景与抒情融合。本文以“美丽的叶子”为题,由眼前“那一两片尚未落下的枯叶和刚长出来的嫩叶摇曳在同一根树枝上”引发感怀,进而思考“橘树是怎样熬过漫长的严冬,在枯叶多半凋零的春末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呢?”由“美丽的叶子”到“美丽的灵魂”,写景、叙事、抒情自然转换,融为一体。
2. 富于哲思与理趣。文章揭示了叶子生生不息的原因在于树皮和根须的滋养,抒写了作者对那些“令人敬仰的灵魂”的赞美与歌颂之情,体现出文章的理趣。同时议论感怀富于哲思,如“无花必无果,这是自然界铁定的法则”,“我们不应该将‘奉献’之类冰凉的词语强加给落叶,它只是在遵循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而自然则是美的最高境界”等句,体现了文章较高的思想水准。
3. 虚实技巧运用纯熟。文章大多数描写和叙述内容以写实为主,但结尾写想象和景象,在写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虚写技巧,想象来年橘林丰收的情景,意境悠远,余韵袅袅,显示了深厚的表达功底。
[类文生成]
“意境深远”要求“意”与“境”融合得恰到好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画面追求诗意。
写作时,要精心描绘“具体”的、“形象化”的艺术画面,注重营造画面的诗意美。可以采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增强画面感和诗意美。如果我们描写的内容有画面感,同时采用一些艺术手法暗示作者的意念,“意境深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抒情讲求含蓄。
散文讲求含蓄地抒发感情,让自己的感情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而有机地渗透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当然,写景状物时,还可以通过象征、暗示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
三、虚实拿捏有度。
借助虚实技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地营造意境。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象。一般来说,往往是先实后虚。要达到意境美,必须着力刻画好意象,写好实境。同时,在虚实处理上,可以借鉴留白艺术,多给读者留一点想象的空间。
四、形象传达思想。
深刻的意境往往依附于一定的具体事物,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或展示。“意境深远”的作文往往蕴含哲理情趣,这种哲理不是直露的,而是寓于描写抒情之中的一种理念,主要通过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等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
[有感写作]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你热爱生命,真诚感受生活,大自然中的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飞鸟虫鱼、雨雾雷电……有生命抑或没有生命的东西,会经常带给我们思索。有时,在它们面前,我们除了被感动、被震撼,还有触及灵魂的感悟,甚至反省。
请以“大自然给我的感动或感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主立意,不少于800字。